资源简介 (共33张PPT)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1、古希腊艺术产生的条件贸易与航海造就了坚强的意志,机智勇敢和勇于探索的性格;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要求公民有健壮的体格与完美的心灵;温和的气候使运动员裸体竟放为艺术家对人体美有较早的领悟;“神人同形同往”的神话是艺术的土壤。2、古希腊雕刻一神性的崇高雕刻艺术特点。担造完美的、理想化的人,追求一种和谐的理想美。3、古希腊的建筑石柱围成长方形,形成围廊、拄、梁访和两面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4、古罗马雕刻——人欲的膨胀:罗马人很早就有为死者雕像的风俗,征服希腊后,雕刻走向成熟,注重理想美。帝国时期出现了强烈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描写的肖像。5、古罗马的建筑券拱加希腊柱式,混凝土使用广泛《帕特农神庙山花装饰雕刻——三女神》(大理石高约112厘米公元前449——前400年现存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这组雕像虽然已残损,但那优美的身躯,恬静潇洒的姿态。尤其是那质感极强的衣褶的处理,仍给人以极其强烈的美感。老大(最左边坐着的)掌管着过去,类似死神,她的头经常是往后看的,她是负责切断生命线。老二(中间的)掌管着现在,负责牵引生命线。老三(最右边的)掌管着未来,她脾气暴躁,负责纺织生命线。《帕特农神庙》(大理石公元前447年——前432年雅典卫城)这是著名的雅典卫城的主体性建筑。由于神庙的膜拜仪式是在神庙外举行的,所以,希腊人对神庙的外观与装饰都十分讲究。经专家们实地测量,帕特农神庙外观各部分比例都是经过精心推敲的。它的正立面完全符合黄金分割原理。(希腊)普拉克希特列斯《赫尔墨斯与幼年的狄奥尼索斯》(大理石高213厘米公元前350——前330年)普拉克西特列斯(希腊古典时期)现收藏于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这一雕像与以前的沿着一条单纯的质量轴线构成的比较刻板的人体雕像有着很大的区别,即它的身体轴线呈平缓的“S”形曲线,使雕像显得更加优美。公元前4世纪,希腊雕塑中歌颂英雄主义和崇高品德的形象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人体曲线美的真实描绘。人们开始注意使用柔和细腻的表现方法,使希腊的艺术更加接近于现实生活,艺术家们的技巧也相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尊《赫耳墨斯和小酒神》就是希腊古典后期著名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最著名的代表作,更可贵的是现在的人们可以看到原作。由于现存的古希腊雕塑大多是罗马时期的复制品,所以这一尊原作更加显得异常珍贵。这尊雕像发现于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遗址中。(希腊)米隆《掷铁饼者》(罗马时期复制品大理石公元前5世纪)这是崇尚体育运动的古希腊人在艺术上的生动体现。作者选择了极富表现力的瞬间,出色地表现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动态的美。这尊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的雕像,一望而知是表现投掷铁饼的一个典型瞬间动作:人体动势弯腰屈臂成S型。这使单个的人体富于运动变化,但这种变化常常造成不稳定感,所以作者将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让左足尖点地以支撑辅助,以头为中心两臂伸展成上下对称,从而使不稳定的躯体获得稳定感。身体的正侧转动,下肢的前后分列,既符合掷铁饼的运动规律,又造成单纯中见多样变化的形式美感。米隆的这尊雕像解决了雕塑的一个支点的重心问题,为后来的雕塑家创造各种运动姿态动作树立了榜样(希腊)《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大理石高约328厘米约公元前200年巴黎卢浮宫藏)此雕像头、手已毁,女神勇往直前的姿态成功地表达了胜利的主题。这座雕像整个动势结构十分完美生动,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转向世俗化、戏剧化和形象的人格化,并以传达人类心理和激情力量为其特征。雕像屹立海边山崖之巅,迎着海风,那前倾展翅欲飞之态,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可隐见女性人体的完美,衣裙褶纹构成疏密有致生动流畅的运动感,呈现出生命的飞跃。希腊雕像充满着生命,即使残缺也是活物,人们在想像中弥补了残缺,获得了完满的审美享受。(希腊)哈格森德罗斯《拉奥孔》这样的多人群雕,是古希腊雕刻的重大发展。拉奥孔父子三人濒于绝境时肉体的痛苦和拼命挣扎的情景,得到了逼真的体现。所有的肌肉运动都已达到了极限,甚至到了痉挛的地步,表达出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和极度的紧张,让人感觉到似乎痛苦流经了所有的肌肉、神经和血管,紧张而惨烈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作品。《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大理石高202厘米约公元前150年巴黎卢浮宫藏)作者不详希腊神话中得爱与美的女神被称为“阿芙罗狄特”。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的女神被称为“维纳斯”。这是现存的许多表现爱与美的女神的雕像中最著名的一尊。这一雕像融合了古希腊雕刻崇高与优美的两种风格。罗丹称它为“古代的神品”。古希腊人创造的三种柱式(自左到右:多里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它奠定了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础。《伊瑞克提翁神庙》(大理石公元前421——前405年)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之一。它以其复杂生动的形体和细致完美的装饰闻名于世、女像柱的运用则是它的重要特征。《加尔桥》(长268.83米高48米公元前14年在今法国尼姆)这是为供应城市生活用水而建的高架输水道。原长约40公里。现存这一段。采用拱券结构,实用与美观完美结合,被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水管“。《图拉真纪念柱》(公元106——118年高38米罗马)马帝国时代的建筑。位于今意大利首都罗马。马皇帝图拉真(公元98~117年在位)为炫耀对达吉人(居住于黑海西岸)的征服而建图拉真广场(112~117),在广场的图书馆天井中树立图拉真纪念柱。柱为大理石,连底座总高43米。柱身底径3.7米,高29.47米,围绕着23匝浮雕饰带。饰带总长200米,下部饰带宽0.89米,部宽1.25米,以校正视差。图拉真圆柱系大理石砌成,高达27米,它的基座是爱奥尼亚柱式,柱头采用多立克柱式。柱顶上还耸立着罗马元首图拉真的青铜像(此像已在16世纪换下,代之以基督教传说的圣彼得像)。《提图斯凯旋门》(公元81年高14.4米宽13.3米罗马)《罗马大角斗场》(公元70——82年长轴径约156米立面高48.5米)角斗场分成四层,下三层每层都采用不同的样式,一层比一层精巧、华丽,各层之间用三道水平檐口、像三道箍,紧紧第箍住整个建筑物,显得非常坚固稳定。它所创造的中心是表演区,四周是观众席的这种建筑形制,在体育建筑中一直沿用至今。罗马万神庙圆形大殿内景(公元2世纪)这一建筑以宏大的规模与精巧的建筑结构面名于世、大殿的大圆顶直径达43.43米,在现代建筑结构诞生以前,它一直是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圆顶。《马可·奥莱略骑马像》(青铜高4.24米公元2世纪)现存的唯一的罗马帝国纪念碑性质的帝王骑像,奥莱略是罗马帝国“五贤君”之一,也是哲学家、文学家。这一雕像成为后来欧洲名人骑马像的范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