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种群》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物种的概念,了解种群的概念,了解并运用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并能对生活中的种群进行描述。2.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3.概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几个重要因素。(二)能力目标1.运用STEAM对种群密度进行统计分析,能对数据进行处理,合理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的方法。2.学习和掌握种群密度的样方法,(三)情感和价值观关注人口问题,认同国家人口生育政策。二.教学重点:1.了解种群的概念;2.运用样方法,来估算种群密度。三.教学难点:1.通过酵母菌实验估算出酵母菌的总量2.样方的选择和确定四,教具准备试管架、试管10支,滴管4支,玻璃棒、盖玻片,血球计数板4,镊子,量筒2、蒸馏水、烧杯、显微镜等四.教学过程:引入:观看《动物世界》视频师:你在视频中看到了哪几类动物?为什么把他们分为两类,你的理由是什么呢?学生讨论:物种分类的理由物种:由一群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的生物个体组成的。T:在一个区域内,常有徐许多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提出种群的概念)种群: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练习:请判断以下选项是否属于种群,并说明理由?1.一个公园里的所有植物2.所有青蛙与蝌蚪。(年龄之分,大小之分)(年龄结构)3.温州地区的所有中年男人(雌雄之分)(性别比)4.某个酒缸中的所有酿酒酵母菌。判断的理由:根据种群的概念种群特征:种群是由许多个体构成的,但并不是许多生物的简单相加,它具有单独的生物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例如种群密度等种群密度=T:由于酵母菌的生长快,取材方便,观察的范围比较小等原因,今天我们以酵母菌为例,研究下酵母菌的种群。学生阅读: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过程:1.酵母培养:从实验前一周开始,每天同一时间将0.1ml的酵母培养物注入到盛有等量无菌葡萄糖培养液的分别标记为A1~A7的试管中,轻轻震荡试管几次,使酵细胞均匀分布,并放入20℃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2.制片观察:观察时,分别从试管中A1~A7中取出培养液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统计结果并记录。3.交流结果:描述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酵母个体及种群密度思考:分析为什么这么设计?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红色部分的原因:1.同一时间、等量葡萄糖培养液----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提供更好的营养,2.轻轻震荡试管几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3.20℃左右的恒温箱中---适宜的温度4.无菌---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讨论:实验统计结果并记录过程中,预测会碰到哪些困难?怎么解决?S:个体的数目很难数出来T:一个难题可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那求生存体积还是面积?如何求总体积?根据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问:这杯里有多少个酵母菌?数目难求,关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生:酵母菌太小-----显微镜,但只能够看一个小区域。数量太多了?问:那该怎么办?生:取样法师:滴管取一滴到试管中,那如何保证取样均匀?种群密度相同吗?生:振荡?酵母菌的计数,教师介绍计数神器:(1)计数工具——血球计数板?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计数时,常采用样方法。?每块计数板由H形凹槽分为2个同样的计数池。?每个计数室(大方格)共有400小格,?总容积为0.1mm3?抽样检测:?5×16=80个小格介绍5点样板法的合理性显微镜投影展示酵母菌培养一星期的装片T;这样还是太多怎么办?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稀释法1毫升稀释到5毫升,如何稀释?老师操作演示,观察计数,再计算师:我们可以发现酵母菌的种群密度是发生变化的,那么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到底是怎么动态变化的呢?。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实验探究。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分析(1)数据记录时间次数1234567150613656049921003879246583605959891000860354663616019981007890平均50623626009931005885下表为一周的数据记录表:描点作出图像?讨论:a到b为何缓慢增长??b到c为何快速增长?c到d为何会下降讨论:要使酵母种群在一段时间里持续增长,还应采取哪些措施?拓展?如果计算某草原上水牛的种群密度??人类数目的发展是否可以无限制的发展?请说说你的观点。板书的设计种群物种种群密度种群性别比年龄结构抽样(样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