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4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基本类型。2.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3.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4.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5.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6.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7.能结合生态系统的特征正确书写出食物链,并知道食物链与食物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二、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区分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流动。四、教学过程(一)激活原有知识1.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生理等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可分为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两类,生物因素是指它们的生活环境中的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多种环境因素.2.池塘淡水鱼混合放养的依据是( )A、鱼类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B、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C.鱼类对阳光的要求不同D.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3.思考:若把大鱼缸看成一个体系,其内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水族箱中的植物和鱼的生存都离不开水,而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也会随植物和鱼的生理活动而变化。植物为草食性鱼类提供了食物,而鱼的排泄物又为植物提供了生活所需要的养料。由此可见,水族箱中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缺一不可。4.思考:草原上的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把它们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在这个环境中,生物要生存,还需要哪些条件?―――还需要阳光、水、空气、土壤和适宜的温度,如果没有这些非生物因素,草原上的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5.思考: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一部分草场罩起来,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结果导致加罩区的草场昆虫的大量繁殖,造成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师归纳: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二)展示论证新知1.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区域内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1)为什么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①生物圈定义: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组成生物圈。②生物圈范围:大气圈底部:地面以上10千米;岩石圈表面:地面以下2~3千米;水圈大部:水面以下12千米(2)理解生态系统①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②非生物因素是指生物存在的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③群落有地域性的,群落的划分是人们根据地域的实际情况以及观察和研究的需要来确定的,生态系统也按照这两个原则划分。④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片湖泊、一条河流、甚至一个村庄或城镇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小的生态系统也可以联合成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可以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类型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1)水域生态系统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2)陆地生态系统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3)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有高大的乔木、许多灌木和苔藓等,还有各种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许多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还有各种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土壤及气候因素等。①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②你能说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组成吗?(4)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以草本植物为主,有少量的灌木和罕见的乔木,羚羊,跳鼠、狐等善于奔跑的动物,水生动物和两栖动物很少。作用:畜牧业基地,调节气候,防风固沙作用。(5)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植物主要是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从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到动物中个体最大的蓝鲸。海洋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和盐度。淡水生态系统:由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与淡水生物组成。(6)湿地生态系统: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典型的有沼泽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7)其他生态系统①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②人工生态系统,人起主导作用。是人工建立起来的,一定程度上受人控制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群落结构单一。(一)生态系统(出示生态系统成分PPT)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物,供给自身和系统中其他生物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非生物成分:为生产者提高光照,为生物提供水分、空气等。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间的关系出示PPT图片,学生思考、回答:图中的草、昆虫、青蛙、蛇和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师生得出: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关系)。通过学生尝试写出这种捕食关系,教师讲解、评价过渡到食物链知识。(二)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2.书写规则(出示PPT)⑴食物链反应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不包括分解者。⑵用箭头表示食物关系,从被食者指向捕食者。⑶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⑷食物链必须是客观真实的,不能随意编造。学生练习食物链书写,教师补充营养级知识。营养级: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养。课堂即时巩固练习(出示PPT)※请你写出一条食物链。※请你写出最长的食物链。※你能连接多少条食物链?(三)食物网定义: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结构,形成了食物网。(出示PPT)学生练习:找出书本图2-20中一条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食物链,看看里面有哪些生物?一共有多少条食物链?(四)活动探究:探索人在食物网中的地位学生活动:(出示PPT)1.在纸上写下你昨天吃的食物。2.写出每一种食物的组成成分分别来自哪一种动物或植物。如:馒头——小麦,牛奶——牛,请接着列出它们的食物。3.找一张纸写上这些生物的名称。想一想这些生物还能吃那些生物,或被那些生物所吃,把这些生物的名称也写上。用箭头连成一个食物网。(三)尝试应用练习1.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动植物的种类在哪类生态系统中更多?2.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与陆地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主要区别有哪些?3.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有所不同,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四)融会贯通掌握1.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吗?2.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五、课堂练习(出示PPT)1.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的是()A.青蛙捕食昆虫B.松鼠吃蘑菇C.蛇捕食青蛙D.兔吃草2.下列属于分解者的是()A.人类B.绿色植物C.蚯蚓D.小球藻3.下列关于食物链的表示,正确的是()A.阳光→草→鱼B.水→浮游植物→鱼C.水草←浮游动物←鱼D.草→兔→鹰4.根据右图回答问题⑴此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条。⑵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只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⑶猫头鹰占有个营养级。⑷蟾蜍和蜘蛛的关系既是,又是。⑸吃虫鸟与蟾蜍之间的关系是。⑹吃虫鸟如果因某种原因而减少,则蟾蜍的数量可能是。六、教学反思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教学能使学生树立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益的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