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节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本节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看不见的光。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体现两个特点:一是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体现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式——观察和实验。二、学情分析从认知方面分析,学生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光的色散现象,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内容;从思维方面分析,八年级学生感性思维丰富,正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归纳,培养理性思维能力;三、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①知道太阳光是由色光组成的。②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组成的。③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④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2、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①经历实验现象的分析知道太阳光是复合光,知道光的色散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②通过学习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的探究方法——转换法。3、科学态度与责任①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亲切感;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②通过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在高科技上的应用,体会科技的力量。四、学习重、难点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原因分析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出示深圳市上空出现的彩虹图片。提出问题:彩虹是怎么形成的?观察、思考通过创新情况,引起学生的质疑和兴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现象实验及拓展实验播放光通过三棱镜的实验视频,引发学生思考观察、思考,总结色散现象及结论,分析色散现象的原因通过实验分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将三棱镜倒放时光路有什么特点?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拓展实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解释彩虹的成因,学以致用启发学生思考彩虹形成的原因分析彩虹形成的原因解释新课前提出的问题,学以致用,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生活中的色散现象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色散现象么?思考生活中的其他色散现象联系实际,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色光的混合提供用手机靠近电视屏幕所拍摄的红、绿、蓝彩条,得出色光的三原色出示电脑配色时红、绿、蓝的配色方法观察,思考,动手操作通过使用手机和电脑这两种科技产品,在促进认知发展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尝试欲望看不见的光重现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发现过程,科普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自主阅读,观看视频,思考,讨论通过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转换法研究观察不到的现象通过科普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在促进认知的同时感受科技的力量六、总结与作业1、基础性作业完成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2、拓展性作业查找资料,防晒霜的SPF数值表示什么含义?自制彩虹,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至少选择一种方法自制并观察彩虹。七、板书设计(采用贴图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