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40张PPT+教案+素材+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40张PPT+教案+素材+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1.我国的人口国情、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及新特点?
2.解决我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统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六课
第二框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P81—88
第二章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5.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海南三亚,一只重约200余斤的被救助海龟,不治身亡图片,令人揪心的是,经解剖发现,导致海龟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该海龟曾吞食塑料袋、渔网口罩、线绳等近6斤海洋垃圾,导致肠道梗阻坏死……
但,它不是第一个有此遭遇的海洋生物。
2019年8月,广东湛江一头雌性瑞氏海豚在海边搁浅,被人发现半小时后死亡,经解剖发现,它的胃里有两只淡黄色橡胶手套。
鲸鱼、企鹅、海豹……还有无数海洋动物,曾因塑料垃圾而丧命,被发现的受害者数量已触目惊心,那些没被发现的受害者,又有多少呢?
不只是海龟,据了解,有近700类海洋物种,曾进食过塑料或被塑料垃圾缠绕
通过这些事例,结合课本知识谈谈,
你有何感受?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类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
我们的衣食住行最终来自于大自然
思考:以上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三门峡被称为天鹅之城,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白天鹅栖息地,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AAAA
级景区,水面常年保持在5000亩,林地面积5万亩,是河南的一座城市生态园。
三门峡引来3000多只天鹅栖息越冬!绝美画面好似人间仙境!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树活了,林密了,现如今,满山都绿油油的啦,马鸡、猴子、白唇鹿在林子里撒欢。我在林子里养藏香猪、养藏鸡、种蘑菇。苗圃里的观赏树种也卖得特别好,家里的收入噌噌噌地往上涨。
闲下来的时候,我喜欢在林子里转悠,心里老想着父亲说的那句话:守住青山,就守住了好日子!
思考:你怎么理解“守住青山,就守住了好日子!”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要以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为准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为目标。
(2)要坚持_______________
的基本国策。P84
(3)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P84
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自然规律
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准则和目标:
国策:
五大发展理念:
跟随卫星,感受总书记考察的“华北绿宝石”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历史上森林茂盛、水草丰美、鸟兽繁多。
跟随卫星,感受总书记考察的“华北绿宝石”
1962年秋天,369名第一代建设者迎着滚滚寒流,在白雪皑皑的塞罕坝吹响了“向荒山要树”的战斗号角。
经过三代塞罕坝建设者的“绿色接力”,林场有林地面积达到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前的11.4%提高到80%。
如今的塞罕坝,四季美如画,俨然已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林的世界、花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华北绿宝石”实至名归!
通过“华北绿宝石”,反映我国正在走一条什么道理?
1、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小组合作探究
结合84-87页自然段内容,
2、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思考: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塞罕坝建坝之前
现在的塞罕坝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3、为什么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P84
(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探究与思考P84
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比较一下,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2.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通过关停污染企业;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来践行。
第一次富起来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谋求一时的经济增长。
鼓了“钱袋子”
伤了“居住环境”
第二次富起来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之路。
既获得了经济效益
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保护环境永远在路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前往浙江余村考察;4月1日,在听取汇报后指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浙江余村:守住绿水青山
换来金山银山
(1)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P85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③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是指:
金山银山是指:
生态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
两山:
我国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价值取向)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行为选择)
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1)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P85-87
(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5)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低碳微行动
作为一名消费者,你打算如何行动?
2021年“全国低碳日”
|
低碳生活,绿建未来
多种一棵树
熄灯一小时
多乘公交车
“美丽中国”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5.美丽中国的内涵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6.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愿景是什么
?
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拓展: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国家
①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立业;
③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惩损害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
④政府要在全社会培育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企业
①遵守法律法规;
②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升级,降低生产能耗;
③自学承担社会责任,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利润。
拓展:你打算如何响应号召,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答:努力学习环保知识,为建设美丽中国出谋划策;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积极参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
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
如随手关灯、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等
⑤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课堂总结
6.2共筑生命家园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1
、(2021广西玉林)2021年,玉林市重点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以及南流江、九洲江、北流河重点流域等生态区位、生态植被改造和桉树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做强做大做优特色产业。这些举措(  )
A.能提升政府的形象和依法执政能力
B.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C.能杜绝生态环境污染,建设美丽玉林
D.有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课堂练习
2
、(2021广西百色)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我们应该(  )
①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③从我做起,坚持绿色出行,拒绝使用私家车
④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
、(2021湖南湘西州)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流域各地的重点水域也相继进入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时期。长江流域休渔(  )
①可以预防和减少对鱼类资源的利用
②有利于实现渔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④体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2
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
课题
6.2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知道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过程与方法: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重点
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难点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1.我国的人口国情、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及新特点?2.解决我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我们每天都见证着污染的诞生: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生活排污……我们每天也都在制造着污染:外卖盒、快递包装、塑料袋使用……但我们未必真正体会到了环境污染到底有多严重。我们应当如何做?导入新课——《共筑生命家园》2、出示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用8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本81-88页
学生观看,思考学生自读课本
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自主思考分析问题的答案,体现知识的生成性
讲授新课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导语:人生存于自然界中,那么,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一、人与自然的关系1、海南三亚,一只重约200余斤的被救助海龟,不治身亡图片,令人揪心的是,经解剖发现,导致海龟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该海龟曾吞食塑料袋、渔网口罩、线绳等近6斤海洋垃圾,导致肠道梗阻坏死……通过这些事例,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有何感受?结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思考:以上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门峡引来3000多只天鹅栖息越冬!绝美画面好似人间仙境!归纳: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播放视频思考:你怎么理解“守住青山,就守住了好日子!”归纳:2.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3-84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3.跟随卫星,感受总书记考察的“华北绿宝石”通过“华北绿宝石”,反映我国正在走一条什么道理?展示图片归纳:3、为什么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探究与思考P84余村,浙江的一个普通山村,因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余村曾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靠山吃山,凭借优质石灰岩资源,先后建起了石灰窑,办起了砖厂、水泥厂等,村里的矿山曾是大家眼中的“金山”。上世纪90年代,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度达到300多万元。可是,问题随之出现。山体遭到破坏,水和空气受到污染,灰尘常年漫天,矿山事故时有发生。余村人感到这碗“石头饭”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争论与迷茫从这一刻开始。在生计和生态的两难选择中,余村人举步维艰、犹豫徘徊。余村的变化,启示我们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过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设生态文明?1、回顾余村
的发展由此可见,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观看图片,余村的变化,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归纳: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力,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出示材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单纯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在新文明观指导下的经济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方式、文化与科技范式等的系统性革命。4、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P85-87作为一名消费者,你打算如何行动?播放视频过渡: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总结出示三组图片及课本86—87页文本材料,追问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做为消费者,你打算如何做?(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小结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为实现经济发展、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美丽中国奋斗吧!
学生交流学生通过图片思考班内展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发挥学生教学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自主思考分析问题的答案,体现知识的生成性以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自主思考分析问题的答案,体现知识的生成性理解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
课堂练习
见课件
课堂总结
师生共建本节课的知识树。
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说出相关的知识点。
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环保倡议书:
根据上节课的调查报告,(你所生活的村庄、(乡镇、城市)环境污染及环境破坏的情况。)写一份倡议书。(熟悉倡议书的格式)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2
共筑生命家园(知识清单)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P82)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P83-P84)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P83-P84)
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P85-P87)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5、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P85)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6、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怎样的?(P87)
①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