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内容分析本课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第一课。本课的第一课时内容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风俗就在我身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并探究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传统美德,如爱幼和尊老。教材首先从与学生成长有关的风俗切入,然后聚焦学生比较熟悉的“十二生肖”风俗,最后重点讨论身边的尊老风俗。风俗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通过关注当地的风俗,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特点,从中体会风俗对当地人们生活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也可以从家乡这一生活领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前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教育主题。风俗,尤其是学生身边的风俗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同时很多风俗也蕴含了中华传统美德,因而风俗可以成为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通过之前的语文课、道德与法治课、社会实践课和生活实践等对中国的很多风俗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学生对各类风俗比较感兴趣,探究积极,乐于主动交流。本课的风俗学习,贴近学生们的生活,着力于自己身边的风俗理解其深层意义,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教学目标体会与自己成长相关的风俗所蕴含的意义。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十二生肖”风俗。了解当地的尊老风俗,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祝愿。4、树立留住优良风俗,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来上一节课,首先我们互相熟悉一下。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哪些信息呢?生问师答。师:问老师的年龄?老师告诉大家一个范围,你们来猜猜我准确的年龄,我的年龄在30到40之间。哪个同学上来和老师近距离接触一下?咱们先握手,你这么积极,老师给你一个特权,请你观察一下老师的衣着打扮,来找找和年龄相关的信息。生发现教师生肖牌上的兔子图像。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老师戴着一个有兔子图案的玉坠,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之一,会戴自己属相的挂件。老师的属相的是兔子,年龄是34岁。大家了解了老师,那老师来说说你们。我可是很厉害,我不问你们也知道你们当中很多人是属兔或者属虎的,我说对了吗?那你们觉得老师是根据什么来判断你们的年龄的?生:年级、个头……师:真聪明,我的确是根据你们的年级来判断的,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你们现在四年级,所以是属兔或者属虎。通过属相,我们彼此认识了。属相是我们的风俗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风俗,接下来我们共同探究《我们当地的风俗》。(板书课题:我们当地的风俗)【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师生互相了解,既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出课题。】二、十二生肖交流会“十二生肖”是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了解阅读课本73页阅读角内容,了解“十二生肖”的风俗。(1分钟)交流分享通过阅读角,我们对“十二生肖”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就课前收集的与生肖有关的故事、传说进行交流分享。(2-3分钟)(三)补充十二生肖的由来听到大家交流的关于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不管是哪一个版本,十二生肖的顺序却是相同的,因为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如有学生分享由来,你和老师真是不谋而合,收集的资料相同,我们再来看看十二生肖背后的文化)播放十二生肖的来历视频。小结:十二生肖是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现在更多人把生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板书:生肖蕴文化【设计意图:聚焦学生比较熟悉的“十二生肖”风俗,帮助学生了解“十二生肖”的来历及蕴含的文化。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上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分享和交流。】三、风俗在我身边从我们出生那一瞬间开始,生肖便伴随着我们。除此之外,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我们当地的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出生:在大家出生以后,亲朋好友们送上了怎样的祝福?红包、长命锁、挂件……这就是我们当地和出生相关的风俗,都代表着长辈们对我们的满满祝福。满月: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你们一天天长大,转眼间,你们满月了。过满月,是我们当地很重要的风俗之一。哪位同学参加过满月仪式?请你给大家讲讲当时的场景。亲朋好友送来祝福。满月后给宝宝剃胎毛,有辟邪、纪念(胎毛笔)的意义,还希望日后宝宝的头发会长得既黑密又漂亮。一周岁:抓周,起源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在小孩周岁时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生讲述见过的或听过的抓周场面)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舐犊情深。(播放视频:一个妈妈对宝贝抓周的记录)4、十二岁生日在亲朋好友的期盼中,我们快乐的成长着。大家在两年之后会迎来一个很重要的时刻?请问是什么时刻?十二岁开锁。十二岁标志着人生走完了第一个年轮周期,此时会进行隆重的开锁仪式。大家一定参加过十二岁生日庆典吧,能不能分享一下你见过的仪式?生:父母讲话、孩子讲话、收到祝福……开锁,是给到十二岁的孩子进行的一种精神(?http:?/??/?www.?/?s?q=%E4%B8%80%E7%A7%8D%E7%B2%BE%E7%A5%9E&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t"https:?/??/?wenda.?/?q?/?_blank?)启蒙活动。给年至十二岁的孩子打开智慧的锁链,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从幼年踏进少年的里程,向着聪明才智的方向发展,向着成人成才的方向发展,让十二岁的孩子感到自己已经脱离童年,自立起来,摆脱依赖心理(?http:?/??/?www.?/?s?q=%E4%BE%9D%E8%B5%96%E5%BF%83%E7%90%86&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t"https:?/??/?wenda.?/?q?/?_blank?),这实际是一种望子成龙的表现。小结:这多样的风俗,都寄托着长辈对于晚辈的美好祝福。我们也正是在这样的一声声祝福中,不断地健康成长着。板书:风俗伴成长【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从与学生成长有关的风俗切入,并探究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四、尊老敬老风俗介绍会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我们中华民族是非常重视孝道的,我们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尊老敬老风俗便是给老人过寿。按我们中国人的习俗到了人60岁才会过寿,然后每十年过一次大寿。分享过寿礼节回顾你参加过的过寿仪式,哪些礼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给大家介绍或者表演一种祝寿的礼节,再议一议这些风俗寄托了晚辈对长辈什么样的美好祝愿。磕头跪拜:是中国传统礼仪中的一种形式(鞠躬)送鲜花:长寿花、百合、康乃馨、向日葵(百合代表合家欢乐,长命百岁;粉玫瑰作为配花,代表晚辈对老人的敬爱;康乃馨,表示对老人健康的祝福)送祝福语、送礼品、敬酒寿桃、蛋糕(寿糕)、长寿面(吃面时,儿女们要把自己碗中的面条挑一根放入老人碗中,谓之给老人“添寿”)花馍:也叫面花,山西传统面塑。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家庭,不仅汉族有众多的尊老敬老的风俗,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各自独具特色的尊老敬老的风俗。尊老敬老的形式不同,传承的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时代新人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孝老爱亲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爷爷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孝老爱亲。我们身边也涌现出众多孝老爱亲的时代新人。播放短片。(配乐《中华孝道》片段)板书:敬老传美德从我们出生开始,风俗一直在我们身边。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努力留住优良风俗,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明确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解尊老敬老的风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我国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五、板书设计:我们当地的风俗风俗伴成长生肖蕴文化敬老传美德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主次分明,重难点把握得当,基于学生的特点进行活动的设计,重视“爱幼”“尊老”传统美德的培养。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物、视频、图片等方式引入风俗这一话题,让学生分组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相分享了解、收集到的风俗,既充实了教学内容,还利于教学相长。本课时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继续完善,比如,进一步了解身边的风俗并发掘风俗背后的文化或意义等,这样的话教学效果会更好些。教学点评本课教学时,紧扣教学目标,立足学生的学情展开教学;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合作学习、探究;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风俗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切入点;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和热点,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