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总结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
声音可以用高低(例如音符1声音低5声音高)、强、弱、刺耳、悦耳来描述。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住返运动,叫振动。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会产生声音,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4.我们身上能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器官是声带。
5.敲击鼓面可以看到碎泡沫球在鼓面上跳动,说明鼓面是在振动。音叉被敲击后接触水面,水面产生波纹,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
6.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7.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这些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两个人要交流必须使用无线电设备。
8.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9.声音在物质中的传播效果:固体>液体>气体
10.在观察比较“鼓膜”振动的实验中:物体声音能够引起橡皮膜振动,距离越近振动越明显,声音越强振动越明显。
11.人的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12.耳朵各个结构的作用: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1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可用分贝仪测量,单位是分贝。
14.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重敲时发出的声音强,轻敲时发出的声音弱。
1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与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
16.玻璃杯放入不同量的水,用小木棒敲击,水放的越多,声音越低;水放的越少,声音越高。
17.吹装有水的瓶口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瓶中的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瓶中的水越少,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8.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是靠弦的振动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
19.相同材质的物体,越短、越细、越紧,弹拨或敲击时,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越长、越粗、越松,弹拨或敲击时,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20.制作小乐器时,应先画出设计示意团,然后进行制作。自己制作的小乐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可进一步做出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