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生活中的透镜》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2、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和方法:(1)通过动手制作照相机和投影仪模型,了解照相机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2)凸透镜成像时,简单比较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到透镜的距离。(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难点: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二、教学方法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大镜、卡纸、毛玻璃、美工刀、剪刀、刻度尺、塑料薄膜等。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进入新课1.照相机2.投影仪3.放大镜观察几张深圳代表性美图照片你知道这几张照片是怎样得到的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是:生活中的透镜。用课件展示照相机及其原理问题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距与物距哪个大?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展示制作的模拟照相机,让学生想想做做,巡视指导用课件展示投影仪问题2: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距与物距哪个大?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展示制作的模拟投影仪,让学生课后完成让学生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问题3: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与物位于凸透镜同侧还是异侧?演示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当堂检测习题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为什么同一凸透镜有时可把大景物缩小在小底片上,有时却又可以把小胶片上的景像放大?有时成的是实像,有时却又成了虚像了呢?下节课我们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练习凸透镜成像光路图。“通过照相得到的。”自学课本,结合展示,介绍照相机的构造,镜头相当于______,胶片相当于______…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并观察教室黑板报或者窗户的像。以小组为单位,请制作者展示其作品结合展示,着重观察镜头,介绍投影仪的构造,观察其成像。学生课后完成通过观察活动,得出放大镜成像特点观察并实验,得到实像和虚像主要特征。完成当堂检测并展示请同学总结这节课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联系实际,激发兴趣。经历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展示照相机部分,提高自信,同时提高物理学习兴趣了解投影仪的成像特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展示放大镜部分,提高自信通过展示实像和虚像部分,提高自信检测本节知识掌握情况为下一节铺垫五、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习题课后实践:自制模拟投影仪并探索: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可采取什么措施?六、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