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思维导图(全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思维导图(全册)

资源简介

中央设官: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秦朝民族关系
边疆管理:北逐匈奴,修筑长城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中央设官: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汉朝民族关系
军事打击和行政管辖
边驷管理
屯垦戌边与经济开发
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
礼部及鸿胪
机构与制度
隋朝的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岭南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
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
唐朝的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和亲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册封
1941年,陕甘宁边
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5定
依据民族平
等原则,“建立荥、回民族的自治区
统治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
俗而柔其人
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

任用大量色目人做官
本方针,目的是实行区域自治
元朝民族关系
西藏:封八思巴为帝师,领总制
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
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
举措
院事,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后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对外变往
来总院改名宣政院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过程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行有效的行政管理东北、云南:设行省
实行团结互助
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东南: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屿
和流求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
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
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
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
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
北方:防御与交流并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城自治法》
明朝民族关系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实行羁縻政策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
数民族之闻也相互离不开
边管西藏:敕封西藏宗教领袖¨法王"国师“等称
个离不开”展
号,对藏族地区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
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中共十五大后民族区域
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之
自治制度的发展
陆路通道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
海路通道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
对日本:汉朝称日本为“倭国
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陆路交流::汉人俘虏将中国技术带到阿
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
忒自治制度的完善
隋唐的对外交往/海路交流: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每次都
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
有留学生、学问僧随船而来。
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
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路,开辟了由明州(今浙江宁波)到日本和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宋朝的对外交往朝鲜半岛的航路,以及泉州到南海的航路
外交方针
管理机构:设立理潜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建交高潮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联姻:清朝通过满嶽联姻,加强与蒙古族的合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军事行动:平定噶尔丹叛乱,巩固了西北边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清朝的民族关系宗教政策:通过扶持黄教,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与一批非洲国家建交的同时,逐步冲
册封管理:分别删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
皮西方国家的封锁
清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
和班禅额尔德尼”,设驻藏办事大臣,管理藏区事务
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大利
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
建交高潮
“改土归流
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外交
康熙时期,中俄就双方边界订立《尼布楚条约》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清朝的对外关系
8世纪,英国马显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
国际地位提高: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
中国市场
英国: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宣布
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
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的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
法国:路易十四(1638-1715)统治时期,法国王权
重要外交活动
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1979
王权的(达到顶峰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
关系正常化
国家观念:这一时期,国王往往就是国家
大国关系:中国稳定大国关系框架,与世界上所有大国都建
匠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
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逐渐成为英国人广泛
周边关系: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3
法国: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国的边界问题全部解决,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
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世纪之交的外交成就
国家意识的加强
民族国家的产生
与发展中国家关系: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
代中国的外交
民族国家的产生
地区事务及国际事务: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
奠定基础:荷兰人格老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
外交活动
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
大国关系:倡导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保持中俄关系高水
平运转;充分挖掘中欧合作潜力推动中欧关系不断发展
国际法的形成文原则:1648年,《威斯
J亚条约》签订
结束了长达30年的欧洲混战
了国际关系中的国
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
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以"真、实、亲、诚"为原则,形成中国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外交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
系的基础
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
成就
家法的发展
度的建立
外交制度的建立
系;秉持正确义利观,与发展中国家合作迈上新台阶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建交国:截至2018年8月,中国已与178个国家建立外交关
国际法应用范围的扩大
联合国作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倡导
国际社会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
并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处理: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
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战后的发展
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成立国际联
全球治理: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
巴黎协定》生效
一战后,督国签订了非战公约
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
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为推动世界发展注入强大
国际法院在荷兰海牙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国际合作: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
战后的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
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100多个国家和国阳
组织数量激增,也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
国际法的领城大大扩大
中国通过主办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
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出席一系列
重大多边外交活动
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大国担当夏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国家。
商朝内外服制
贵族等级分封制政体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商周政体中的原始民主遗存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
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南京临时府时期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三公九卿制:中央行政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建立
郡县制:地方行政体制
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尝试)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训政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
两汉的中央行政体制
宪政时期
成与发展
隋唐的中央行政体制
革命根据地人民政权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
宋朝
抗日根据地人民政权的建立
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
元朝: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
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建立
度的演变
中央行政体系的演变务的一省制中枢体制
根本政治制度一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
废除丞相制
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
明朝
权组织形式
建立内阁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逐渐成
度(基本政治制度)
制度
两汉至明清行政体制的
演变
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两汉时期的地方行政体制
魏晋南北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1)废除井田制;(2)奖励耕织;(3)废
除世卿世禄制;(4)奖励军功;(5)实行什
隋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伍连坐;(6)建立县制等
商鞅变法
政治制度
地方行政体系的演变唐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1)实行俸禄制;(2)推行均田制、三长
宋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制;(3)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
通婚姻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
元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
改革
明清的地方行政体制
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
策和措施,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王安石变法
雅典民主政治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1)大力整顿吏治;(2)加强官员考核;(3)裁
斯巴达寡头政治
减开支;(4)清丈土地;(5)改革税制。
张居正改革
戊戌变法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共和国时期一一贵族共和制
罗马帝国时期一一君主制
清末新政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中国历代变法与变革
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本质
中华民国建立后,无论是南京临时政府,还是后
来的国民政府,都陆续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涉
中古欧洲封建国家
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
其他改革措施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重要特征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中古西欧典型的政治制度
法国的等级君主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治制度的演变
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
英国的议会君主制
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英国君主立宪制
改革开放中的重大改革事项
改革开放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美国联邦制
的产生与发展
改革开放的意义
法国共和制
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评价秦朝的田赋: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
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
汉朝的田赋:秦亡后,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
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
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秦朝的人头税: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
人头税
汉朝的人头税:分口赋、算赋
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
更卒: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
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堿垣、道路、河淏、宮室、陵寝
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
贝币
正卒:正卒是指导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使两年
徭役
从贝币到圆形方孔铜钱铜币
戊卒:戊卒是指到边塞屯戊,役期一般是一年
回形方孔铜钱
唷朝的赋役制度: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稅,主要向民
众征收租调役。这一制度为唐朝所继承
纸币的出现与发展
租庸调制
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
明朝的纸币:明朝恢复铜币、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两税法
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
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
附加税繁多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
徭役繁重宋朝的赋役制度
白银成为基本支付事段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募役法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宋元时期的赋役制度
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元朝的赋役制度:元朝基本上沿袭唐的租庸调与两税法
晚清时期,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朝在粮食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
金花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
银元与法币并行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金银花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
明初两税: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
麦实物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银园券
明朝的赋役制度
条鞭法: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
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
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
体系的形成
人民的的(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清朝的赋役制度
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
摊丁入亩
币与赋税制度
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关税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形成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
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
协定关税
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列强把持关税大权
金本位货币制度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由于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
存款人大量挤兑,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
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减,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
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发展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
进口税暂行条例》
中国人民收回关税自主
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
权的斗争
布雷顿森林体系
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其两项主要内容之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
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
策的需要,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
的起源与演变
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
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新中国的关税制度建设
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
法》,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
关税的基本制度
民国时期的个人所得税
人所得税
新中国的个人所得税西周至春秋一一世官制
西周至魏晋时期官员选/春秋战国时期一—荐举和功劳制
拔制度
汉武帝时期一一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一九品中正制
泰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秦汉至魏晋时期官员考秦汉一—上计制
核制度
曹魏、西晋、北朝:制定了相
应的考核法规
秦汉至魏晋时期官员监泰汉一一御史大夫
察制度
汉武帝:设刺史
隋唐至两宋时期官员选隋唐:科举制
拔制度
两宋一一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隋唐至两宋时期官员考
隋唐一一官员的考核归吏部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
选拔与管理
核制度
宋朝一一—考核称为“磨勘
隋唐至两宋时期官员监隋唐一一御史台
察制度
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
宋朝一一台谏合
教士和封建领主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
17-18世纪,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
殿试三级。
本主义制度,但官员的选拔体制仍存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
在许多问题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党分肥制
参加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和
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建立公平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
府、州、县学的学生
高效的官员录用制度
管理
明朝:考满和考察
启蒙思想的影响
明清两朝官员考核制度
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清朝一—考课制度
明清时期官员监察制度监察机构主要有都察院和六科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文官制度
改革法案(即《彭德尔顿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法》),建立了美国文官制度
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
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
其他国家的文官制度
西方的文官制度
时济变之才在康有为等人的
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科举制度的变革论,以时务策命题
科举制的变革与废除
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西方文官制度的共同特点
科举制的废除1905年,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清未新政对选官制度的改革传统选官制度
①文官制度的建立规范了
改革
设立学堂选官制度
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的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确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
进步性
南京临时府时期的官
②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
员选拔制度
文官考试思想
①这种制度容易滋生官僚习气
北洋政府时期的官员选北洋政府时期的考试制度
和僵化现象
西方文官制度的评价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拔制度
拔与管理
北洋政府时期的甄别制度
②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局限性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官员选拔
③文官的层次也越来越多,工作项目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制度的建立
层层报批,出现争权夺利现象,一定
员选拔制度
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千部制度
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礼制的产生
德治与法治思想之争的背
萌发
新思想萌
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制定
德治与法治思想之争的导火索
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
德治与法治思想之争的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儒家:人性善,实行德治
表现:儒法之争
法家:人性恶,实行法治
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
众,重视民生与民意
战国时期对德治与法治
思想的抉择
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
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
的愿望。
秦朝开创: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
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450
秦汉时圳汉承秦制:汉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
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律令并行:秦汉朝廷还会发布法律文告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
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民法大
罗马法
全》,被后人称为"罗马法",是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下与教化
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渊源
唐朝的法律:礼法结合的典范
日耳曼法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
唐朝的法律与教化
提倡礼治
教会法:由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
源及发展
唐朝的教化
注重基层教化
英美法系(普通法系)的形成
发展
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
大陆法系(民法法系)的形成
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
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
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
法律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并开创了律
例合编的体例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本特征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
过于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与教化
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常重视体例,制
定了《大清律例》
同时,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
法律与教化
儒学的基层渗透
教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保存了一些
宝贵的古典文化,但他们更重要的任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教化
儒学土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
务是宣讲教义
他们还开办学校,主要是宗教学校
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
学习内容以宗教为目的
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离不开
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基督教,几乎所有的节日也都与基督
中世纪的基督教
新中国的法治进程
教有关
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
教会告诚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
奸淫、杀人、贪恋别人的财物等,要求人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
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
宗教伦理与教化
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
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自己阅读《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
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
圣经》,促进了文化的普及
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
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
政治氛围
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
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教
“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
自己是不是上帝的选民,激发了人们追
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求发财致富的热情。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以刨建文明城市、文明
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
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
改革开放以后
教育实施纲要》
2001年,中共中央在总结以往思想道德建
设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
施纲要》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奴隶社会:在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
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
0-11
封建社会
子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同时,基督教会在基
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
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
西汉实行定期人口调查
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
东汉末年户藉散乱
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户籍管理严
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
宋朝户籍分为主户与客户
资本主义社会
发展与完善元朝以职业定户籍
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基层治理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强
调自治成为各国基层治理的共同特
户籍册称“黄册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
的历史与特点
户籍管理相对松弛
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共同作用的同时,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
秦汉时期实行乡里制
基层组织形态一一乡里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
在古希腊时期,村社实行自治,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出席的村
制度
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
明朝实行里
十户为一甲,一百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由教会及封建领主势力控制地方政权到
基本上实现了市民的自治
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
层社会治理
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
在近代,西欧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
基层治理的管理。
的特点一一自治
家为里,互相监督
社会治理
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
战后,强调自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上的基层自治机制;主要依靠居民自我管理
基层社会治理监督
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
理与杜会保障
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顶布了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
济贫制度
过会救济: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
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
年,还鼓励民间自置公共粮仓义仓
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优抚政策: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年高老人
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
杖;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
的专门机构;宋朝以降,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明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
现代障制度
凊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务等方面的内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20世纪80年代,主要资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
核心:保证粮食供应,或直接实施赈济,或鼓励各地余粮向
力求在恢复和提高社会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的矛盾中寻求新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保
同时还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
的平衡
障制度的改革
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杜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
侧重: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
障制度
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