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学学科一年级上册教案第3课总10课课题用手来测量课时1任课班级一(6~8)班执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科学探究目标: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意识到细致的一?一?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教学难点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向每位学生提供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问题引入1.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量。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2.追问:“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的?”1.倾听。2.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二、聚焦主题1.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2.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1.看课件,倾听。2.倾听。三、探索活动:测量桌子的高度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2.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4.先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5.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代表地面)粘贴好。1.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2.(1)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2)谈谈测量的体会。3.倾听。4.按照老师的要求测量纸带的长度。5.举手上台展示。四、研讨2.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3.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4.小结:人手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一般都是以拃作为测量单位。但由于人为的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1.先观察一会儿纸带。2.思考问题。3.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五、拓展与思考1.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2.完成P10页活动手册的拓展活动。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