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学设计课题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单元一学科历史年级七学习目标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的意义,了解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思维方法。识读《北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形象地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的特点;通过概括、比较,弄清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特点。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复习检测元谋人距今大约多少年?北京人是人吗?山顶洞人的生活情况如何?导入新课: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猎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解决办法: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出示学生目标: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倾听并思考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的发展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初步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教学,分析问题:思考:(1)原始农业发展的表现?教师总结:农业向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刀耕火种→耒耜耕作;家畜饲养开始出现出示图片请学生观看:原始农业发展的标志是什么?教师总结: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发展的时间?教师讲解:水稻: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稻;粟: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约在距今7000年至距今5000年原始农业兴起的地区?耒耜的发明有什么意义?教师总结:以此工具进行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意义?教师总结: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目标导学二:河姆渡人的生活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部分,初步掌握教材内容。分析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河姆渡人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河姆渡人的生产工具主要是什么?教师总结:以骨耜最为典型。请简述河姆渡人的生产状况。教师讲解:农业:水稻是主要农业物,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稻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手工业: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教师出示图片讲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是打制的,比较粗糙;新石器是在打制石器的基础上,在砺石上加水夹砂磨光,是磨制的,平整光滑、刃部锋利,反复磨制刃部,还可以多次使用,因此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目标导学三:半坡居民的生活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三部分,初步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半坡居民处在哪个流域?半坡居民的发现地点是?半坡居民距今多少年?(4)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教师讲解: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5)为什么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建筑不同?教师讲解:因为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湿热,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潮,还可以防蛇虫猛兽之害;半坡人居住在黄河流域,风大、干旱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御寒保暖。(6)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7)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如: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学生介绍标志如:农作物的种植,聚落的形成,家猪饲养的出现,磨制石器的发展等。学生回答地区: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学生认真观看教师出示的各组图片,结合教材回答问题,如:主要饲养猪、狗、水牛等动物。房屋结构: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干栏式建筑能通风防潮、防虫蛇猛兽;房屋下面还可以饲养家禽家畜……学生列举手工业:会制作陶器和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作成古朴的艺术品,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会使用天然漆……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如:半坡居民处在黄河流域,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发现,距今大约6000年。学生分析回答如: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防寒保暖。学生思考并回答: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为以下问题的探究打下基础。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不同组图,引导学生认识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原因农业发展的表现、标志、发展时间、地点及意义等,使知识具有系统化,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在掌握主要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借助四组图片,分析从农业、动植物、房屋等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并由此请同学们分析理解问题:河姆渡人主要饲养的动物、生产工具、房屋结构特点等生产状况,使学生对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系统性了解,构成知识体系。通过对比展示旧石器和新石器,使学生对新旧时器时代有深刻的理解。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提高学生阅读教材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半坡居民的生存地址、生产工具、望到结构等方面的状况,使学生对半坡居民生活情况有所了解,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半坡居民所处的流域、地点、距今年代等问题。通过对比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望到建筑的不同,引导学生明确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定、科学规划等自然规律。表格对比总结,使知识更加鲜明。检测目标1.下列现象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B.半坡人使用耒耜耕地C.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制衣服????????D.河姆渡人使用弓箭打猎2.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A学会建造房屋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D知道挖井取水3.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山东大汉口???D.浙江河姆渡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谈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