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东张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福清东张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到:“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玉树地震,地动山摇;抗震救灾,感天动地。回答4~5题。
4.有一种风范叫关爱,有一种资态叫坚守。地震时,正在玉树孤儿院做义工的香港货柜车司机黄福荣为营救孤儿和老师不幸遇难。他在义工的路上默默地走了十年,曾徒步走中国为“中华骨髓库”募捐,曾在汶川灾区志愿服务了三个月……“好人阿福”以生命的闪光实现了“终生做义工”的愿望,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他的事迹说明:
A. 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B. 人生价值是自我满足
C.人生价值是自我牺牲 D.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客观机遇
5.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6.“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了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①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 ②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
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 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丁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
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9.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这告诉我们:
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
B.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D.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首要条件
10.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亍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水集鱼聚.术茂鸟集 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双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 革命的观点 B. 实践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14、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5. “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倾,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 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 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非选择题部分:(36分)
17.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史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它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8分)
18. 在我国,法律法规对行政裁量权规定了一定的范围和幅度,但有的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执法基准,这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裁量权提供了可能。比如,道路交通法处第99条规定,机动车行驶超速的罚款从200元到2000元,执法人员应根据案件际情况合理作出处罚。而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如本应罚款300元,执法人员却因素质、心情等因素罚款1000元的现象,群众对此非常不满。规范行政裁量权,为政府权力设限,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政府权威进一步提高。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12分)
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采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
福清东张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高二年
政治试卷答案
(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二、非选择题部分:(36分)
17.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史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它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8分)
参考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18. 在我国,法律法规对行政裁量权规定了一定的范围和幅度,但有的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执法基准,这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裁量权提供了可能。比如,道路交通法处第99条规定,机动车行驶超速的罚款从200元到2000元,执法人员应根据案件际情况合理作出处罚。而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如本应罚款300元,执法人员却因素质、心情等因素罚款1000元的现象,群众对此非常不满。规范行政裁量权,为政府权力设限,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政府权威进一步提高。
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采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60分。)
1、从9道选择题与3道填空中任选一道进行解答,不同的选择方法有 (   )
A、10种    B、12种    C、13 种     D、14 种 
2、将直角坐标方程转化为极坐标方程,可以是(  )
A、    B、   C、     D、
3、5人排成一排,其中甲必须在乙左边不同排法有(  )
A、 60    B、63   C、 120      D、124
4、计算=(  )
A、  B、   C、      D、 
X 1 2 3
P 0.3 0.5 m
5、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如下表:
则X的数学期望是(  )
A、1.9     B、1.8   C、1.7     D、随m的变化而变化
6、将参数方程(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是(  )
A、 B、 C、  D、
7、按降幂排列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是(  )
A、第4项  B、第3项和第4项    C、第5项   D、第4项和第5项
8、一个盒子里有5只好晶体管,3只坏晶体管,任取两次,每次取一只,每次取后不放回,则若已知第一只好的,则第二只也是好的的概率为(  )
A、   B、 C、  D、
9、三位同学独立地做一道数学题,他们做出的概率分别为、、,则能够将此题解答出的概率为(  )
A、0.25     B、0.5      C、  0.6   D、 0.75
10、从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的袋中任取3个球,则所取3个球中至多有1个白球的概率是( )
A、    B、   C、  D、
11、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2,),,则(  )
A、 0.4 B、0.2   C、0.6   D、0.8
12、已知,则(  )
A、5     B、 6     C、 -6     D、 -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若=   。
14、某篮球运动员在三分投球的命中率是,他投球5次,恰好投进2个的概率是   
15、的展开式中的系数等于8,则实数= .
16、若X~=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在二项式的展开式中,(Ⅰ)求二项式系数之和,(Ⅱ)求各项系数之和,(Ⅲ)求奇数项系数之和。
18、(12分)设直线经过点,倾斜角,(Ⅰ)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
(Ⅱ)设直线与圆相交与两点A,B。求点P到A、B两点的 距离的和与积。
19、(12分)从5名男生和4名女生中选出4人去参加辩论比赛,问:(Ⅰ)如果4人中男生和女生各选2人,有多少种选法?(Ⅱ)如果男生中的甲和女生中的乙必须在内,有多少种选法?(Ⅲ)如果4人中必须既有男生又有女生,有多少种选法?
20、(12分)一射击测试每人射击二次,甲每击中目标一次记10分,没有击中记0分,每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乙每击中目标一次记20分,没有击中记0分,每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Ⅰ)求甲得10分的概率;(Ⅱ)求甲乙两人得分相同的概率。
21、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已知点的极坐标为,曲线的参数方程为.(Ⅰ)求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Ⅱ)求点到曲线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
22、( 14 分) 受轿车在保修期内维修费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产生每辆轿车的利润与该轿车首次出现故障的 时间有关,某轿车制造厂生产甲、乙两种品牌轿车,保修期均为 2 年,现从该厂已售出的两 种品牌轿车中随机抽取 50 辆,统计数据如下:
将频率视为概率,解答下列问题: (I)从该厂生产的甲品牌轿车中随机抽取一辆,求首次出现故障发生在保修期内的概率; (II)若该厂生产的轿车均能售出,记住生产一辆甲品牌轿车的利润为 ,生产一辆乙品牌轿 车的利润为 ,分别求 , 的分布列 ; (III)该厂预计今后这两种品牌轿车销量相当,由于资金限制,只能生产其中一 种品牌轿 车,若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该产生哪种品牌的轿车?说明理由。
福清东张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高二年
数 学(理科) 试 卷
答 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 ,14、,  15 2  , 16、。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解:(Ⅰ)依题意得,
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①    4分
(Ⅱ)由①代入圆的方程得
….………………6分
由的几何意义,因为点P在圆内,这个方程必有两个实根,所以   ……………………8分
     
      =
      =       ………10分
 
………12分
19、解:依题意得
(Ⅰ)4人中男生和女生各选2人有      4分   
(Ⅱ)男生中的甲和女生中的乙必须在内有    8分
(Ⅲ)如果4人中必须既有男生又有女生有    12分

20、解:依题意得
(Ⅰ)甲得10分的概率为    6分
(Ⅱ)甲、乙两人得分相同为甲乙两人均为0分或均为20分,         12分
22、解:设“甲品牌轿车首次出现故障发生在保修期内”为事件A,
则P(A)=      3分
(Ⅱ)依题意得  的分布列为 , 的分布列为
1 2 3
P 0.04 0.06 0.9
1.8 2.9
P 0.1 0.9
9分
(III)由(Ⅱ)得
   
   =2.86(万元)    11分        =2.79(万元)  13分
因此所以应生产甲品牌轿车。14分(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 被世界上三个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 )
A. 欧洲 B. 非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2. 关于各洲分界线的正确叙述是:      ( )
A.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麦哲伦海峡
B.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C.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波斯湾、苏伊士运河
D.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土耳其海峡
3. 亚洲贝加尔湖和北美五大湖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 )
①地壳陷落 ②熔岩阻塞 ③冰川侵蚀 ④海底抬升 ⑤河床阻塞
A. ①和② B. ③和⑤ C. ①和③ D. ②和④
4. 巴西高原上树木落叶、草类枯黄之时,地中海沿岸地区正值: ( )
A. 温和多雨的冬季 B. 寒冷干燥的冬季
C. 高温多雨的夏季 D. 炎热干燥的夏季
5.下面四幅极地俯视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
6. 下列地点符合“西半球、低纬度、南温带”的是
A.120oW 22oS B.170oE 25oS C.19oW 28oS D.30oW 31oS
7. 下列四组岛屿的名称,与图排序一致的是: ( )
A. 冰岛、海南岛、塞浦路斯岛、斯里兰卡岛
B. 塞浦路斯岛、斯里兰卡岛、海南岛、冰岛
C. 冰岛、斯里兰卡岛、塞浦路斯岛、海南岛
D. 海南岛、冰岛、塞浦路斯岛、斯里兰卡岛
8. 根据降水量各月的分配情况,澳大利亚的伯斯港属于: (   )  
A.全年多雨区 B.全年少雨区 C.夏季多雨区 D.冬季多雨区
9. 欧洲南部三大半岛沿岸的气候类型是 : (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10.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   )
A. 板块的内部 B. 板块交界带 C. 大陆的边缘 D. 大河沿岸地带
11、 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 )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D.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读下列一组图,据此回答12—15题:
12. 四幅图中位于亚洲与北美洲边界的图是: ( )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13. 图中字母所示地点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的有: ( )
A.a、b     B. a、c、d C.b、c、d    D.a、b、c、d
14. 在四幅图中出现的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5. 图示地点位于内流区域的是: ( )
A.a    B.b   C.c   D.d
16. 下表统计数据反映的气候类型是: (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2.5 20.1 18.5 16.2 14.6 12.3 11.4 13.4 14.7 15.3 17.8 20.1
水量(mm) 8 5 10 50 78 91 98 51 49 40 25 14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读某河相对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17-18题。
17.该河流域内的气候类型不可能是:( )
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18.该河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9. 下列各大洲中只濒临两大洋的是: ( )
①亚洲 ②非洲 ③北美洲 ④南美洲 ⑤南极洲 ⑥欧洲 ⑦大洋洲
A. ①②③④ B. ③⑤⑥⑦ C. ②④⑥⑦ D. ②③④⑦
20. 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 )
A. 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 日本南北温差大
C. 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 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1. 读四地气温降水示意图,回答:(15分)
(1)图中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2)图中只在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 图;只在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是 __ 图。
(3)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____图;该气候类型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应的自然带或植被为____________。
(4)表示亚洲内陆地区气温、降水变化的图为_____图。该气候类型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应的自然带或植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该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读经纬线图,完成 (5分)
(1)图中四点,不在大洋上
的是 ; 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2)纬线③、④之间最丰富的能源资源是 和 。
(3)纬线在①、②之间肯定穿过的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是 海峡。
23、读沿南回归线所作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4分)
(1)在六大板块的范围内,图中占了: (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2)不在剖面图上的洋流是: ( )
A. 巴西暖流 B.加那利寒流
C. 秘鲁寒流 D.马达加斯加暖流
(3)图中的热带沙漠有: (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4)图中①处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丰富 B.受台风影响,降水丰富
C.常年受西风的影响迎风坡, D.多地形雨;同时还受暖流的影响
24、读地中海地区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6分)
(1)图中数字代表的海域、运河、河流名称:
①_______ 海; ②________ 海; ③_______ 河; ④_________ 洋;
⑤__________ 海峡; ⑥____________ 海峡;⑦_________ 运河。
(2)图中字母代表的半岛名称:
A________岛; B_________岛; C__________半岛; D_________半岛。
(3)图中区域内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冬季盛行_______风;河流进入_______期。此时,杭州盛行_______风;北印度洋洋流呈_______流向。
福清东张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期末考
地 理 试 卷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1、(15分)
(1)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C 、D 图 A 图。
(3)D 图;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4)B 图。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地处大陆内部,距离海洋远,受海洋影响小。
22、(5分)
(1)③ 热带沙漠气候 (2)石油 天然气
(3)马六甲海峡
23、(4分)
65°
20°
15°
66.5°
20°N
110°E
36°N
36°E
82°E
8°N
60 N
90 E
140 E


① ②
③ ④
160°180
23.5°N(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
①细胞内液 ②血浆 ③淋巴 ④组织液 ⑤消化液
A.①③ 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 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3.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
 A. ①   B. ②   C.③   D.④
4.下列生物中,在生态系统中一定是生产者,而其细胞结构中无成形细胞核的生物( )
A、蓝藻 B、细菌 C、病毒 D、蘑菇
5.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淋巴
6.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CO2、血红蛋白、H+、尿素 D、Ca2+、载体、氨基酸
7.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5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0只 B.42只 C.96只 D.140只
8.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
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9.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下面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
10.人体内酶与激素的共同点是( )
A.都来源于腺体 B.都具有催化作用
C.都由活细胞产生 D.都在内环境中存在
11.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
④假设这是海洋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12.右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13.人体器官的移植不易成活,根据现代免疫学分析,移植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
A.淋巴细胞 B.疫苗 C.抗体 D.抗原
14.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
A.下丘脑 B.脊髓 C.大脑皮层 D.垂体
15.在杨树的扦插繁殖中,常选择带有芽的枝条,这是因为( )
A.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B.带芽的枝条是活的
C.芽能产生生长素,抑制生根 D.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16.下图中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属于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 )
17.番茄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雌蕊,获得无籽番茄,其果实细胞内含有染色体( )
A.12条 B.24条 C.36条 D.48条
18.右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
19.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B.膜内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C.膜外电流方向与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相反
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细胞的树突或胞体
20.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
A.大脑皮层 B.垂体 C.下丘脑 D.脊髓
21.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2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图中②+③+④+兔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应与①相等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一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
24.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匀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 )
25.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
26.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
27.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下图。下列有关处理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B端,能在乙图中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B端,能在甲图中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甲 乙
28.神经纤维受刺激时,下列哪项能表示受刺激部位(箭头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 )
29.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30. 如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31. 下图为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数字①一⑦表示过程,字母a—d表示激素,甲一丙表示器官、结构或细胞。请据图回答:
(1)当人大量失水后,下丘脑通过垂体释放激素作用于乙,乙表示_________ _。
(2)过程④体现的激素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调节。
(3)当血糖浓度高出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⑦使甲所分泌的_______ __激素增多。
(4) c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 。
32.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请据图回答;
(1)图中反射弧的感受器为图中的 (用序号回答)。
(2)图中所示突触的数目是 个。
(3)图中A、C和D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 _______处(填箭头旁字母)。
(4)E、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如果在E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B点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 次偏转。
33.观察右图,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HIV正在侵入B,则B最可能是 细胞。
(2)若A是B分泌出来的抗体,则B可能直接来源 细胞的增殖分化。
(3)若B细胞内部己经侵入了麻风杆菌,A细胞与B细胞密切接触,使B细胞裂解死亡,则A是 细胞。
(4)若A、B表示内环境组成的两部分,且A可渗入某结构形成B,但B不能形成A,则A表示 。
34.选出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云母片不透水,都在左侧给予单侧光)
A、不长 B、直长C、左弯 D、右弯
锡箔 云母片 云母片
(1) (2) (3) (4)
(1)生长情况是 (填字母)(2)生长情况是 (填字母)
(3)生长情况是 (填字母)(4)生长情况是 (填字母)
35、根据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是_________。
(2)t0—t1时间段内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3)t1---t2时间段内种群数量____________
(增加、减少或不变)
(4)农作物合理密植,种群数量应控制在 时间段对应得种群数量。
A.t0—t1 B。t1---t2 C。t2---t3
福清东张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高二年
生 物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31、(1)肾小管集合管 (2)反馈 (3)胰岛素
(4)组织细胞(下丘脑、垂体)
32、(1)④ (2)4 (3)C (4)0
33、(1)T (2)B 记忆 (3)效应T (4)组织液
34、(1)C (2)B (3)D (4)D
35、(1)K/2 (2)出生率和死亡率 (3)增加 (4)C
时间
K
种群大小
A
B
B
A(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飞羽觞而醉月。
(2)歌台暖响, 。
(3) ,两朝开济老臣心。
(4) ,乾坤日夜浮。
(5) ,使我不得开心颜。
(6)心非木石岂无感?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日“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杳无穷极 杳:深远 B、修篁干霄 干:冲
C、延坐后堂 延:延请 D、履苍莽中 履:鞋子
3、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 ( )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 ②峭壁对立,状苫华表
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 ④其北有“甘露室”
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 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呜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3分)
译: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宝玉挨打后,黛玉前来探望,两个眼睛肿得桃子一般,满面泪光,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红楼梦》)
B、屠维岳使用软化、开除、升迁等多种手段,“和平解决”了厂里的怠工闶潮,暂时解除了吴荪甫的后顾之忧。(《子夜》)
C、觉慧创办了《黎明周报》,被祖父责骂,祖父吩咐觉新严加看管。觉慧不听觉新的劝告,执意要办下去。 (《家》)
D、在爱斯梅拉达将要被抬上囚车时,伽西莫多借助绳子从圣母院墙上滑下,打倒刽子手的助手,把她抱进圣母院。(《巴黎圣母院》)
E、涅赫柳多夫认识了许多像西蒙松这样的犯人,但还是鄙视他们。他为马斯洛娃找西蒙松作为保护人感到不快。(《复活》)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日:“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这孺子”是谁?请简述“几损我一员大将”这一情节。
(2)《子夜》中,吴荪蒲组建的银行为何有很多存户提款?吴荪蒲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
答第( )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已的话回答。(6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
《人民日报》评论部
①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道路上堵在你旁边开面包车的中年男人,公共汽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轻学生……他们如此平凡,即便擦肩而过,你可能也从未留意。
②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她可能是在18个路人漠然经过后救起受伤女童的陈贤妹,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来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
③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他们给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④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了“体面的工作”,选择帮助麻风病康复者重新融入社会。我们看到,“伟大”“尊严”“价值”这些词汇依然熠熠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灵。
⑤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面对乡村文化的衰落,硕士毕业生李英强日到湖北农村老家,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实志愿者的内心,立人图书馆构筑的,还有一个叫“精神”的港湾,这里有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更美好的生活。
⑥他们绝不是社会的“异类”,而是永恒存在于人性中的向善、向上的力量。山东青岛的“微尘”,是无数不愿留名的捐赠者共同的署名;靠140字发起的“免费午餐”,源于一个又一个3元“微善行”。即便是当前的春运,32亿人次舟车劳顿,不就是为了物质之外的精神慰藉吗?
⑦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刷,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你或许从司占杰的故事中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你或许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这些,不也都标注着心灵成长的空间和路径吗?
⑧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也正因此,我们更欣喜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当怀疑、焦虑成为习惯性选择,当“负”的力量驱动社会前行,我们同样需要“正”的力量,同样需要对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的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颂扬。这种力量和赞美将支撑我们的一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不断生长。
(选自2012年1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陈贤妹、司占杰、信义兄弟、李英强等人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
B、从司占杰故事中反思自己,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标注着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
C、市场经济时代,金钱与道德、物质与精神产生冲突,“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更值得肯定。
D、文章列举一些正面事例意在强调这个面临道德困境的时代需要赞美和颂扬来自民间的正面力量。
11、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是怎样的人?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2分)
答:
12、“寻常的人生”有哪两个向度?文章提倡哪个向度?为什么?(4分)
答:
(二)文学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l5题。
双琴祭
梁晓声
(1)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2)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3)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
(4)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把琴都送给他。如果是两个人,那么一人一把。”
(5)有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两位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
(6)他们各拉一曲后,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后悔,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赠予。
(7)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声名鹊起。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
(8)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不久,就有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种种说法。而寂寞的传媒则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
(9)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各自独奏。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
(10)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
(11)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
(12)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竞渐渐地相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
(13)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呜呼。
(14)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弦断之际,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
(15)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就有憎恨,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最后,他疯了。
(16)他那一把琴被按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然而,无人问津,因为它已被视为不祥之物。只要琴弓一搭在弦上,便会发出号哭一般的声音。
(17)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号哭——在为它不幸的爱人而号哭。
(选自《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老制琴师的儿子为实现父亲遗愿,把琴送到琴店并郑重交代:可以将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赠送给反复比较、挑选的人。
B、小说把“双琴”喻为一对恋人,讲述了它们前世为树、今生为琴的“姻缘”,演绎了一出由相爱相依至分离毁废的悲剧。
C、第8段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紧承上文,“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则引领下文。
D、第10、11段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两把小提琴因为分离而不能彼此欣赏、赞美的相思之苦和饱受思念折磨的忧伤情状。
E、小说在叙述时,“他们”“它们”交替使用,人和物相互交融,灵活地展现了事件过程,暗示了人和物命运的共同性。
14、小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有哪些?请概述。(4分)
答:
15、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6分)
(1)下面是一幅讽刺性漫画,作为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作者:赵汀阳)
A、坐而论道 B、座无虚席 C、一劳永逸 D、脚踏实地
(2)依次填人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
①吸收现代文明
②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③继承传统价值
④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采桎梏学生
⑤以母语教育为本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④②① C、④②⑤①③ D、④②①⑤③
(3)下面这段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
①快递服务的固家标准5月1日起正式实施。②该标准作出了“先验货后签收”、“文明分拣”等决定。③多数消费者对“新国标”表示欢迎,也有人认为“新固标”在实际执行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数字时代的书写方式,纸笔书写已不再是主流,电脑输入越来越普及。“笔”是输入法,“墨”分RCB (红绿蓝色彩模式),“纸”有doc、txt,行楷草隶篆的转换也不过是鼠标轻轻一点。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保持纸笔书写的习惯。
对于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答: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古人有云:不为无益之事。当人们在工具上刻下第一道花纹时,无实际作用的花纹恰恰是文明的象征;非专业棋手下棋,不是为了生计,而是表明生活有闲暇,这种闲暇不也正是“无益”?请以“有益和无益”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福清东张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高二年
试题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2 . ( 3 分)D 3 . ( 3 分)C 4 . ( 3 分)B
5 . ( 6 分)
( 1 )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
(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 . ( 6 分).
(1)答案 自古闻子规而愁情,诗中子规啼叫,暗示了诗人伤感离乱之情,渲染了浓浓的愁意。
(2)答案 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分)
10(3 分)C11 . ( 2 分)保持着纯真良知、践行最质朴信仰的最费通的人12 . ( 4 分) 【要点】 一个向度是:物质、金钱的多少“另一个向度”是:精神,道德的高低文章提倡的是“另一个向度”因为,对物质、金钱的追求,文章只是表示可以理解,而对情神、道德的追求,则主张势“毫无保留”地赞美和颂扬
(二)文学类( 15 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13 . ( 5分)AD 14 . ( 4 分) ①“世人”妄评两位演奏家演技的高低;②“传媒”对世人的各种评论推波助澜;③ “别人”嫉恨两位演奏家合奏的珠联璧合;④ “世人”将悲剧归罪于活着的演奏家 15 . ( 6 分) 【要点】 ① 惋惜双琴一毁一废;② 同情两位演奏家一死一疯;③ 哀叹美好的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埋灭;④悲悯世人毁坏了美好事物而始终不自
四、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16 . ( 6 分)
(l) D (2) A (3)② ;“决定”改为“规定”
17 . ( 7 分).
[示例一] .(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10秒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只读一遍。
How much money do the speakers have in all
$18 B. $38. C. $28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In a library . B. In a lab . C. In a bookstore
What does the man mean
It will take about one month to repair the MP3.
The MP3 is no longer worth repairing .
It will cost too much to repair the MP3.
What does the man agree to do at last
Ask someone else to push the car for the woman.
Let the woman push her car by herself
Help the woman push her car.
What is the man
A dentist. B. A cook . C. A tailor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共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每小题。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中的做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对话,回答第6至7题。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he woman to do
To buy a stamp. B. To go to a post office. C. To post a letter.
Where does the woman plan to go
A restaurant B. A post office. C. A stationery shop.
When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During the tea break B. Before work is over. C. Around noon.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9至第11题。
9.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now
A. Warm. B. Hot. C. Cold.
10. Where will the speakers plan to go this afternoon
A. To a radio station. B. To a park. C. To a zoo.
11. What food does the man like best
A. Meat and eggs. B. Fish and chips. C. Bread and milk.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2至14三个小题。
12. What does the man buy for his wife
A. Skirts. B. Pyjamas . C. A night gown.
13. What color and size are taken by the man
A. Pink and size M B. Pink and size L. C. Red and size M.
14. Where is the stationery Department
A. On the third floor.
B. On the fourth floor.
C. On the fifth floor.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5至17题。
15. What does the man ask the woman to do
A. Get her hole filled at once.
B. Have her tooth pulled out.
C. Take some medicine
16. How long does it take the man to deal with the woman’s tooth
A. Just a few minutes.
B. About half an hour
C. About an hour.
17. Wha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woman will hurt much.
B. The woman will be conscious during the treatment.
C. The woman will take some medicine before treatment.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8至20三个小题
18. Why is the No.16 bus of no use to the speaker
A. It’s always late.
B. It’s always full.
C. It goes after the No. 49 bus.
19. Which bus went past the woman without stopping
A. Empty buses. B. Half empty buses. C. Full buses.
20. What is the maximum number of passengers a bus is supposed to carry
A. 20 B. 40. C. 60.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 B C 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It is considered unwise to give a child ____he or she wants.
A however B whatever C whichever D whenever
答案是B。
21 Would it be____ for you to pick me up at four o’clock and take me to the airport
A free B vacant C handy D convenient
22 People who can’t ____between colours are said to be colour -blind.
A recognize B separate C distinguish D identity
23 ____ the chance, otherwise you’ll regret it.
A Arrest B Seize C Catch D Hold
24 When everybody was listening carefully, the noise of several people fighting outside____ the professor’s speech.
A troubled B excited C interrupted D disturbed
25 She is too fat, but she can’t ________ sweets.
A. remove B. object C. reject D. resist
26. I had been working for a whole day at that time and was really ____a good rest.
A in place of B in search of C in memory of D in need of
27. I tried phoning Maggie’s office in the morning, but I couldn’t _____ .
A go over B get through C put up D join up
28. –Is there something I can do now
-Yes.______ the meat for cooking meat ball.
A Cut in B Cut out C Cut up D Cut through
29. Although he failed when he tried doing the experiment for the first time, he decided to try it____.
A once in a while B at once C once more D once
30. ---You effort is sure to pay __________
---Thank you for you encouragement.
A. off B. back C. for D down
31. To learn English well, we should find opportunities to hear English_______ as much as we can.
A speak B speaking C spoken D to speak
32. It is one of the funniest things ____on the Internet so far this year.
A finding B being found C to find D found
33.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proper amounts of exercise ,if _______regularly, can improve our health.
A being carried out B carrying out
C carried out D to carry out
34.____ wants to stay in a hotel has to pay their own.
A Anyone B The one C Whoever D Who
35. It is still unknown_______ caused the accident last Saturday.
A that B when C what D how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Because my family were not going to be helpful, I decided I would look for one all by myself and not tell them about it till I’d got one.
I had seen an agency advertised in a local newspaper. I rushed out of the 36 in search of it. I was wildly excited, and as 37 as if I were going on the stage. Finding the 38 quite easily, I ran breathlessly through a door which said “Enter without knocking, if you please.”
The simple atmosphere of the office 39 me. The woman looked carefully at me 40 through her glasses, and then 41 me in a low voice. I answered softly. All of a sudden I started to feel rather 42 ,She wondered why I was looking for this sort of 43 . I felt even more helpless, when she told me that it would be 44 to get a job without 45 .I wondered whether I ought to leave, 46 the telephone on her desk rang, I heard her say:“ 47 , I’ve got someone in the 48 at this very moment, who might 49 .” She wrote down a 50 , and held it out to me, saying: “Ring up this lady. She wants a 51 immediately. In fact, you would have to start tomorrow by cooking a dinner for ten people.”
“Oh yes,” said I — 52 having cooked for more than four in my life. I 53 her again and again, and rushed out to the 54 telephone box. I collected my thoughts, took a deep breath, and rang the number. I said confidently that I was just what she was looking for.
I spent the next few hours 55 cook books.
36. A. bed B house C. agency D. office
37. A. proud B. please C. nervous D. worried
38. A. family B. door C. place D. stage
39. A. calmed B. excited C. frightened D. disturbed
40. A. as usual B. for a while C. in a minute D. once again
41. A. advised B. examined C. informed D. questioned
42. A. encouraged B. dissatisfied C. hopeless D. pleased
43. A. place B. job C. advice D. help
44. A. difficult B. helpless C. possible D. unusual
45. A. ability B. experience C. knowledge D. study
46. A. after B. since C. until D. when
47. A. Above all B. As a matter of fact
C.As a result D. In spite of that
48. A. family B. house C. office D.restaurant
49. A. hire B. accept C suit D. offer
50. A. letter B. name C. note D. number
51. A. cook B. help C. teacher D. secretary
52. A. almost B. never C. nearly D. really
53. A. answered B. promised C. thanked D. told
54. A. outside B. local C. closest D. nearest
55. A. borrowing B. buying C. reading D. writing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People believe that climbing can do good to health. Where can you learn the skill of climbing then If you think that you have to go to the mountains to learn how to climb, you’re wrong. Many Americans are learning to climb in city gyms. Here,people are learning on special climbing walls. The climbing wall goes straight up and has small holding places for hands and feet.
How do people climb the wall To climb,you need special shoes and a harness (保护带) around your chest to hold you. There are ropes tied to your harness. The ropes hold you in place so that you don’t fall. A beginner’s wall is usually about 15 feet high, and you climb straight up. There are small pieces of metal that stick out for you to stand on and hold on to. Sometimes it’s easy to see the next piece of metal. Sometimes, it’s not.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is to control your fear. It’s normal for humans to be afraid of falling, so it’s difficult not to feel fear. But when you move away from the wall, the harness and the ropes hold you,and you begin to feel safe. You move slowly until you reach the top.
Climbing attracts people because it’s good exercise for almost everyone. You use your whole body, especially your arms and legs. This sport gives your body a complete workout. When you climb,both your mind and your body can become stronger.
56.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 People are fairly interested in climbing nowadays.
B. It is impossible to build up one’s body by climbing.
C. People can only learn the skill of climbing outdoors.
D. It is always easy to see holding places in climbing.
57.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to do in wall climbing is________.
A. to tie ropes to your harness B. to control your fear
C. to move away from the wall D. to climb straight up
58. The word “workout” underlined in the last paragraph most probably means________.
A. settlement   B. exercise C. excitement D. tiredness
59. Why does the author write this passage
A. To tell people where to find gyms.
B. To prove the basic need for climbing.
C. To encourage people to climb mountains.
D. To introduce the sport of wall climbing.
B
Everybody may have seen the film “Death on the Nile (n. 尼罗河)”, but nobody can imagine that the writer of the story, Agatha Christie, saved a baby in a most unusual way.
In June 1977, a baby girl became seriously ill in Deleville. Doctors there were unable to find out the cause of her illness, so she was sent to a famous hospital in London, where there were many excellent doctors. The baby was so seriously ill that a team of doctors hurried to examine the baby without delay. The doctors, too, were puzzled by the baby’s illness and they also became discouraged. Just then a nurse asked to speak to them.
“I think the baby is suffering from thallium (n. 铊) poisoning. ” said the nurse. “A few days ago, I read a story ‘A Pale Horse’ written by Agatha Christie. Someone uses thallium poison, and all the symptoms are written in the book. They are exactly the same as the baby’s.”
“You’re very good at observing things,” said a doctor, “and you may be right. We’ll carry out some tests and find out whether the cause is thallium poisoning or not.”
The tests proved that the baby had indeed been poisoned by thallium. Once they knew the cause, the doctors were able to give her correct treatment. The baby soon got well and was sent back to Deleville A week later, it was reported that the poison might have come from an insecticide (n. 杀虫剂) used in Deleville.
60. The baby was sent to a hospital in London because __________.
A. her parents were living in London then
B. the hospitals in Deleville were full at that time
C. she was the daughter of a famous doctor in London
D. doctors in Deleville were not sure about the cause of her illness
61. When the baby was first sent to the hospital in London, her illness was considered to be ____________.
A. quite easy to treat B. the result of thallium poisoning
C. a common one D. extraordinarily serious
62. From this passage it seems that the baby’s illness had something to do with __________.
A. a dead writer B. the water in Deleville
C. a dangerous murderer D. a harmful substance (n. 物质) used to kill pests
63. As far as we can tell from the story, Agatha Christie ____________.
A. had never met this baby
B. had spent a long time studying the baby’s illness
C. visited the baby both in Deleville and London
D. gave the nurse some advice on the telephone21世纪教育网
C
I fell in love with England because it was quaint (典雅)—all those little houses, looking terri bly old-fashioned but nice, like dolls’ houses. I loved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pubs, and I loved London. I’ve slightly changed my mind after seventeen years because I think it’s an ugly town now.
Things have changed. For everybody, England meant gentlemen, fair play, and good man ners. The fair play is going, unfortunately, and so are the gentlemanly attitudes and good man ners—people shut doors heavily in your face and politeness is disappearing.
I regret that there are so few comfortable meeting places. You’re forced to live indoors. In Paris I go out much more, to restaurants and nightclubs. To meet friends here it usually has to be in a pub, and it can be difficult to go there alone as a woman. The cafes are not terribly nice.
As a woman, I feel unsafe here. I spend a bomb on taxis because I will not take public trans port after 10 p. m. I used to use it, but now I’m afraid.
The idea of family seems to be more or less non-existent in England. My family is well united and that’s typically French. In Middlesex I had a neighbour who is 82 now. His family only lived two miles away, but I took him to France for Christmas once because he was always alone.
64. The writer doesn’t like London because she ______.
A. is not used to the life there now
B. has lived there for seventeen years
C. prefers to live in an old-fashioned house
D. has to be polite to everyone she meets there
65. Where do people usually meet their friends in England
A. In a cafe. B. In a restaurant. C. In a nightclub. D. In a pub.
66. The underlined part “it” (in Para. 4) refers to______.
A. a taxi B. the money C. a bomb D. public transport
67. The writer took her neighbour to France for Christmas because he ______.
A. felt lonely in England B. had never been to France
C. was from a typical French family D. didn't like the British idea of family
D
If the world were a village of 1,000 people, it would include:
584 Asians
124 Africans
95 Eastern and Western Europeans
84 Latin Americans
55 former Soviets (including Lithuanians, Latvians, Estonians, and other national groups)
52 North Americans
6 Australians and New Zealanders
The people of the village would speak:
165 Mandarin
86 English
83 Hindu/Urdu
64 Spanish
58 Russian
37 Arabic
The above list covers the mother tongues of only half the village.
One-third of the people in the village are children, and only 60 are over the age of 65. Just under half of the married women in the village have access to modem equipments.
This year 28 babies will be born. Ten people will die, 3 of them for lack of food, 1 from can cer. Two of the deaths will be of babies born within the year. With the 28 births and 10 deaths, the population of the village next year will be 1,018.
In this village of 1,000 persons, 200 people receive 75 percent of the income; another 200 re ceive only 2 percent of the income.
About one-third have access to clean, safe drinking water.
Of the 670 adults in the village, half can not read nor write.
The village has a total yearly budget , public and private, of over $3 million—$ 3 ,000 per person if it is distributed evenly. Of the total $3 million:
$ 181,000 goes to weapons and warfare
$ 159,000 to education
$ 132,000 to health care
These weapons are under the control of just 100 of the people. The other 900 are watching them with deep anxiety, wondering whether they can learn to get along together.
6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Mandarin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Nearly one-third of Asian people speak Mandarin in the village.
B. About 8.25 per cent of the people speak Mandarin in the village.
C. About 16. 5 per cent of the people speak Mandarin in the village.
D. Nearly all the Mandarin-speaking people are from Asia in the village.
6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blems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text
A. Poverty. B. Education. C. Environment. D. Marriage.
70. The underlined part “have access to” (in Para. 4) means_____.
A. use B. buy C. produce D. try
71. The last sentence in the text implies that most of the people long for _____.
A. a peaceful world B. good education
C. better health care D. a life without anxiety
E
Shopping is not as simple as you may think! There are all sorts of tricks at play each time we reach out for that particular brand (商标) of product on the shelf.
Colouring, for example, varies according to what the producers are trying to sell. Health foods are packaged (包装) in greens, yellows or browns because we think of these as healthy colours. Ice cream packets are often blue and expensive goods, like chocolates, are gold or silver.
When some kind of pain killer was brought out recently, researchers found that the colours turned the customers off because they made the product look weak and ineffective. Eventually, it came on the market in a dark blue and white package—blue because we think of it as safe, and white as calm.
The size of a product can attract a shopper. But quite often a bottle doesn’t contain as much as it appears to.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better-known companies spend, on average, 70 per cent of the total cost of the product itself on packaging!
The most successful producers know that it’s not enough to have a good product. The founder of Pears soap, who for 25 years has used pretty little girls to promote(推销) their goods, came to the conclusion: “Any fool can make soap, but it takes a genius (天才) to sell it.”
7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y trick a shopper into buying a product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The cost of its package. B. The price of the product.
C. The colour of its package. D. The brand name of the product.
73. The underlined part “the colours turned the customers off”(in Para. 3 ) means that the colours _____.
A. attracted the customers strongly
B. had weak effects on the customers
C. tricked the customers into shopping
D. caused the customers to lose interest
7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in product sales
A. The way to promote goods.
B. The discovery of a genius.
C. The team to produce a good product.
D. The brand name used by successful producers.
7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text
A. Choice of Good Products B. Disadvantages of Products
C. Effect of Packaging on Shopping D. Brand Names and Shopping Tricks
第四部分:写作(共35分)
第一节: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阅读下列短文,根据以下提示:1) 汉语提示,2)首字母提示,3)语境提示,在每个空格内填入适当的英语单词,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标号为76-85的相应位置。.所填单词要求意义准确,拼写正确。
Like most of my schoolmates, I have neither brothers nor sisters---in other 76 , I am an only child. My parents love me dearly of course and will do all they 77 to make sure that I get a good 78 (教育). They do not want me to do any work at home; they want me to d 79 all my time to my studies so that I'll get good marks in all my 80 (科目). We may be one family and live 81 the same roof, but we do not seem to get much time to talk 82 (一起). It looks as if my parents t 83 me as a visitor or a guest. Do they really u 84 their own daughter?
What things are in other families, I w85 .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题目见答题卡)
书面表达(满分25)
假如你叫李华,今年18岁。想利用暑假打工,你在报纸上看到了某咖啡厅的招聘广告。轻根据报纸内容写一封120词左右的求职信。
报纸广告:TEMPORARY JOB OFFER
Part-time waiter/waitress
Age 18-24
To work in busy city centre café.
Must enjoy working with people
Previous experience necessary.
Good pay.
Tel. 01 222 643977.
个人信息: available during the week, friendly, helpful, three months in t he fast—food restaurant.
注意:
1.词数:100左右;
Dear si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sincerely,
Li Hua
高二年英语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听力(30分)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40分)
56—60 ABBDD 61—65DDAAD 66—70 DACDA 71—75 ACDAC
第四部分:第一节,短文填空(10分)
76. words 77. can 78. education 79. devote
80. subjects 81 under 82. together 83. treat
84. understand 85. wonder
书面表达:(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据此回答1~4题:
1、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C.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D.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3、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这说明:( ) ①康熙善于学习和创新 ②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 ③“尊孔”利于于清朝统治 ④康熙注意加强民族团结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是:( )
A. “克已复礼” B. “民贵君轻”
C.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以德服人”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古代西方文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据此回答5题:
5、柏拉图主张让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明智、富有才干、具有道德的人手中,这实际上是:( )
A.对雅典的民主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B.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的必然结果
C.坚定地支持雅典的民主制 D.为自己进入仕途制造舆论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据此回答6~8题:
6、秦始皇被不少史学家视为“千古一帝”。下列各项中,属于秦始皇开创的第一有:( )
①第一次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②第一次进行全国文字统一工作 ③第一次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④第一次组织统一的科举考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据史书记载,公元前 213 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
郡,用他携带的 200 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 10 本《庄子》
以及 109 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
A .属实 B .不可能是事实 C .不能判断 D .有可能是事实
8、 在一次活动探究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析了秦王赢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哪一个同学的表述最准确:( )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
B.秦王赢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
C.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有利于统一
D.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赢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康熙帝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的统一。据此回答9~10题。
9、据史载:当满洲入主中原时,明将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坚持抗清,并收复台湾;郑经经营台湾大有发展,后参与三藩之乱;郑克塽谴使诸军前请降,台陆统一。对以上四人所为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郑芝龙站在地主阶级立场,降清有勇有谋 ②郑成功维护了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民族英雄 ③郑经发展台湾,分裂祖国,有功有过 ④郑克塽毅然回归,顺应历史,有功于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游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以上材料说明:( )
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③当时台湾主要出产糖类和粮食 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华盛顿和拿破仑都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领导人。据此回答11~15题:
11、2006年是美国建国纪念230周年。据悉,政府把主要的纪念活动放在费城举行,是因为:( )
A.费城是美国政治、经济中心 B.费城是美国主要的工业城市
C.费城是《独立宣言》的发表地 D.费城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诞生地
12、华盛顿领导独立、主持制宪、首任总统,三进三退,这说明了华盛顿:( )①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 ②不恋官位、不贪权势 ③坚持民主,反对专制 ④迫于压力的无奈之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华盛顿是“他的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其原因不包括:( )
A.领导独立战争赢得了民族独立 B.出生于大种植园主家庭
C.强化中央权力维护了国家稳定 D.为民主国家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14、下列对 1787 年宪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确定了美国实行共和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②使联邦政府建立在民主法制基础上,给美国带来了长期的稳定③否定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与《独立宣言》的原则相一致④确立了一个真正的全国政府和名副其实的国家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5、法军总司令杜戈米埃将军曾在报告中写道:“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描绘波拿巴的伟大功绩,……这位非常优秀的军官的才能是无法描述完全的,请你们奖励并提升这位年轻人,如果不嘉奖他,他靠自己也会飞黄腾达的。”这位年轻人指的是谁?他在什么事件中展现了他的才能?
A.拿破仑·波拿巴、土伦战役 B.拿破仑·波拿巴、平定保王党叛乱
C.路易·波拿巴、土伦战役 D.路易·波拿巴、平定保王党叛乱
历史上,曾出现了许多杰出人物,为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客观评价人物,是历史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据此回答16~18题:
16、“时势造英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纵观人类历史,“英雄”要受制的客观“时势”因素主要有:( )
①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④阶级立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慷慨是挥霍与吝啬的中庸。”——亚里士多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材料体现的都是一种中庸思想
B.两人都反对过和不及,认为要恰到好处
C.孔子主张两者兼备,亚里士多德反对两端而取中间
D.两者的中庸思想如出一辙
18、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攻”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国开国者纪念碑上。此开国者是:( )
A.拿破仑 B.华盛顿 C.康熙帝 D.秦始皇
19、拿破仑说:“我有时是狐狸,有时是狮子,进行统治的秘密在于要知道什么时候应当是前者,什么时候应当是后者。”下列哪一事件体现拿破仑有时是“狐狸”?( )
A.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B.建立起执政府
C.雾月政变 D.颁布《民法典》
中外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类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据此回答20~26题:
20、列宁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成立 B、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大
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 D、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1、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
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
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倒把扰乱市场
D、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 困难中战胜敌人
22、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是在
A、八七会议上 B、秋收起义时
C、井冈山根据地创立时 D、遵义会议上
23、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4、建国以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变动生产资料所有制 B、调整产品的分配原则
C、彻底消灭封建私有制 D、改革经济的管理体制
25、大革命失败后,邓小平受中央派遣,先后组织发动了
A、南昌起义、百色起义 B、百色起义、龙州起义
C、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百色起义
26、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C、系统纠正“文革”的错误 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的大局
27、下列关于《本草纲目》及其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中国16世纪以前的中医治疗学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B、图文并茂,形象的表现了各种药物的复杂形态
C、首创了按照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D、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并涉猎多种学科知识
中外科学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取得的卓越成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此回答28~30题:
28、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这一事实说明
A、地质力学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B、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成功
D、只要实践有理论指导,就能成功
29、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飞跃的是
A、电磁学理论的建立 B、惯性定律
C、牛顿力学的建立 D、日心说的提出
30、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他
A、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原理
B、回答了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一切问题
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其中31题15分,32题14分,33题11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雍正五年( l772年)台海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海事宜称:“津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据统计,台海归统时约有人口 20 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 200万之众。
——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风山、诸罗三县。…… 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 36 人、训导 23 人,台清县儒学教谕 36人、训导 25 人,风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 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
——陈孔立《台海历史纲要》
(1)材料一中的“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指出材料二所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7分)
(2)据上述材料,评述康照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8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在有幸在总统的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民族英雄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二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中国革命纪录》
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娥民生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些事。
――《孙中山全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8分)
33、公元前6—前4世纪,是人类文明出现巨变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世界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精神领袖,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11分)
请回答:(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柏拉图在哲学上有什么观点?(4分)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很重视教育,各有什么成就?(4分)
(3)柏拉图和孔子的政治思想有什么共同命运?为什么?(3分)
福清东张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高二年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其中31题15分,32题14分,33题11分。共40分。)
31、 (l)背景:镇压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统一已成历史趋势;殖民势力的入侵,威胁清王朝的统治。意图:加强对台湾的管辖。7分
(2)作用:经济上,大量移民进入台湾,缓解了福建沿海人口和生活压力,促进了台湾经济开发;文化上,输送福建教育人才,促进台湾文化教育发展。8分
33、(1)孔子:仁 (2分) 柏拉图:理想国(2分)
(2)柏拉图在雅典建立阿卡德米学园,传授进行政治活动的本领,还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知识。(2分)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立吕克昂学园,历史上称他及弟子们为“逍遥学派”。(2分)
(3)他们的政治思想都不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1分)
原因:他们的政治思想都不符合当时实际的政治需要(2分)(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8分。)
1、电磁波包含了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等,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
A.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 B.红外线、无线电波、射线、紫外线
C.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射线 D.紫外线、无线电波、射线、红外线
2、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在0至1s内,速度与加速度同向
B 在1s至2s内,速度与回复力同向
C.在t=3s时,速度的值最大,方向为正,加速度最大
D.在t=4s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0
3、一列横波沿直线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A的平衡位置与坐标原点O相距0.5m,此时质点A沿正方向运动,再经0.02s第一次到达最大位移。由此可知:( )
A、这列波的波长为1m
B、这列波的频率为100Hz
C、这列波的波速为25m/s
D、这列波向左传播
4、LC振荡电路中某时刻的磁场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磁场正在减弱,则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
B.若电容器正在放电,则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
C.若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则线圈中电流正在增大
D.若电容器正在放电,则感应电动势正在阻碍电流减小
5、假如一辆汽车在静止时喇叭发出声音的频率是300Hz,在汽车向你驶来又擦身而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等于300Hz
B 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小于300Hz
C.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大于300Hz
D.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小于300Hz
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图甲是用绿光进行实验时,屏上观察到的条纹情况,a处为中央亮条纹,图乙是换用另一种颜色的单色光进行实验时,屏上观察到的条纹情况,a处仍为中央亮条纹,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乙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
B.图乙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长
C.图乙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短
D.图乙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短
7、如图所示演示装置,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挂着5个单摆,其中A、D摆长相同,先使A摆摆动,其余各摆也摆动起来,可以发现 ( )
A.E摆摆动的周期与A摆不相同
B. B摆振动的周期最短
C.C摆振动的周期最长
D.D摆的振幅最大
8、如图所示,是水平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某时刻叠加情况,图中实线为波峰波面,虚线为波谷波面,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波速均为2m/s,波长均为8m,E点是BD和AC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处质点是振动加强点
B.B、D两处质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4cm
C.E点处质点是振动减弱的质点
D.经2s,B点处质点通过的路程是8cm
9、红、黄、绿三条入射光线,分别沿与三棱镜的底面平行的方向射向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从三棱镜的另一个侧面射出,且出射光线交于三棱镜底边延长线上的三点,三点到三棱镜底边中点的距离分别为、、,则( )
A. B
C. D.
10、下面四种与光有关的叙述中,那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
A.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B 光的偏振也证明了光是一种波,而且是横波
C.通过两枝铅笔的狭缝所看到的远处日光灯的彩色条纹,是光的干涉所致
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黄光改为绿光,则条纹间距变窄
11、如图画的是光线由空气进入全反射玻璃棱镜、再由棱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指出哪种情况是可以发生的( )
12、如图电路中,L是电阻不计的电感器,C是电容器,闭合开关S,待电路达到稳定状态后,再打开电键S,LC电路将产生电磁振荡.如果规定电感L中的电流方向从a到b为正,打开电键的时刻为t=0,那么下图中能正确的表示电感中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规律的是(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9空,每空2分,共18分。)
13.一束光从某介质射向真空,当入射角为θ时,折射光恰好消失,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则此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
14.如图所示,半径是0.2m的圆弧状光滑轨道置于竖直面内并固定在地面上,轨道的最低点为B,在轨道的A点(弧AB所对圆心角小于5°)和弧形轨道的圆心O两处各有一个静止的小球Ⅰ和Ⅱ,若将它们同时无初速释放,先到达B点的是________球
15.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用摆长L和周期T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______。如果已知摆球直径为2.00cm,让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图所示,摆球最低点对应的度数为88.40 cm,那么单摆摆长是_____ cm 。如果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中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_____s,此单摆的摆动周期是______s。
16. 利用双缝干涉测定光的波长实验中,取双缝间距d=0.5mm, 双缝光屏间距离L=0.5m,用某种单色光照射双缝得到干涉图象如图,分划板在图中A、B位置时游标卡尺读数如图,则图中A位置的游标卡尺读数为 mm,B位置的游标卡尺读数为 mm,单色光的波长为 m。
三、计算题共(本题包括3小题,共34分。)
17、(10分)右图为一单摆的共振曲线,则该单摆的摆长约为多少?共振时单摆的振幅多大?(g取10m/s2)
18、(12分)在某种液体中,某色光的传播速度为1.5×108m/s,波长为250nm。求:
(1)此液体的折射率;
(2)此色光从这种液体射入空气时,产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3)此色光在空气中能产生明显衍射时小孔的孔径是多少微米?
19、(12分)如图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0.2s后的波形图象,
(1)假定波向左传播,求它传播的可能距离?
(2)若这列波向右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
(3)假如波速为35m/s,求波的传播方向?
福清东张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高二年
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8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6空,每空3分,共18分。)
13. Csinθ 14. Ⅱ
15. 4π 2L/T2 , 87.40 , 75.2 , 1.88
16. 11.1 , 15.6 , 6.4×10-7
三、计算题共(3小题,共34分)
19.(12分)
(1)若向左传播:X=(3/4+K)λ 其中λ=4m
(2)若向右传时,则 得T=0.8S
(3)△x = vt = 35m = (1+ )λ 所以波向左传播。(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C5的烷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4+ 2O2→  CO2+ 2H2O, C3H8+ 5O2→3CO2+4H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用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小石油气进入量
B.减小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入量
C.减小空气进入量,减小石油气进入量
D.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石油气进入量
2.最近,我国从新疆开发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上海等东部城市,下列有关天然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B.用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的炉具与用天然气的炉具不能通用,需要调整和更换
 C.天然气是比燃油更清洁的燃料,产物污染少
 D.用天然气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是因为使用起来更方便
3.乙烯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有关乙烯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B.常温常压下是液体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聚合生成聚乙烯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相同,它必定是同系物
④分子中含有碳、氢元素的化合物是烃类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5、 某有机分子的结构简式为,它的主链上含有的碳原子个数为(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6、描述CH3—CH=CH—C≡C—CF3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6个碳原子有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B.6个碳原子一定都在同一平面上
C.此分子最多有8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此分子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7、下列四种分子式所表示的化合物中,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的是
A. CH4O B. C2HCl3 C. C2H2Cl2 D. CH2O2
8、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可能是( )
A. 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B. 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C. 具有相同的组成元素 D. 具有相同的熔、沸点
9、从官能团性质可以判断化合物CH3-CH=CH-COOH能发生许多反应。在以下几种反应中,它一般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
A. 能发生消去反应 B. 能发生中和反应
C. 能发生加聚反应 D. 能发生酯化反应
10、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比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烷能发生取代反应
B. 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C. 乙烯属于不饱和烃,乙烷属于饱和烃
D. 通常情况下,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11、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
A. C2H4 B. C3H6 C. C3H8 D. SO2
12. 下列四种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1)CH3CH2CH2CH3 (2)CH3CH2CH(CH3)2 (3)(CH3)2CHCH2Cl (4)CH3(CH2)3Cl
A. (1)(2) B. (3)(4) C. (2)(3) D. (1)(2)(3)(4)
13、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断裂情况如下所示,则乙醇在催化氧化时,化
学键断裂的位置是( )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能鉴别甲苯、乙醇、苯酚、四氯化碳、已烯五种无色液体的试剂是( )
A.FeCl3溶液 B.NaOH溶液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溴水
15、往蛋白质溶液里加入下列物质会产生沉淀,但再加水稀释,沉淀又会溶解的是( )
A.CuSO4 B.HCHO C.H2SO4 D.NH4Cl
16、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它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
A.加成反应 B.水解反应 C.酯化反应 D.氧化反应
17、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乙烯与溴反应制1,2—二溴乙烷  
  B、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
 C、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制取环己烷
18.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醇和乙酸分子中都含有C=O键
B.乙醇和乙酸相互之间不能溶解
C.乙醇和乙酸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
二.填空题(26分,每空2分)
19、在下列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 ;互为同位素的有 ;属同一物质的是 ;互为同系物的是 。
(1)液氯 (2)氯气 (3)白磷 (4)红磷 (5)D (6)T
(7) CH3—CH3 (8) CH3—CH2—CH3
(10)
(9)CH3—CH2—CH2—CH2—CH3
20.实验室用无水酒精和浓硫酸以1∶3的体积比混合加热制乙烯气体,请填写下列空白:
(1)升温经过140℃左右时,发生副反应,主要生成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2)乙醇和浓硫酸在170℃以上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黑色碳、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后期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常含有两种杂质气体,将此混合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能否证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的性质?__________(填“能”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乙烯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1、某烃A 0.2mol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化合物B、C各1.2mol, 试回答:
(1)烃A的分子式 。
(2)若取一定量的烃A完全燃烧后, 生成B、C各3mol, 则有 g烃A参加反应.
22.有机物常用键线式表示其结构简式,比如表示2-甲基丁烷,则所表示的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三.有机推断题
23、(12分)有A、B、C、D四种有机物,已知A是分子里含有2个碳原子的不饱和烃,要使它饱和需要耗去等物质的量的H2。A能与HBr起加成反应生成B,C与HBr反应也可生成B,C在Cu或Ag催化剂作用下,可氧化成D,且D能发生银镜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
A B C D 。
⑵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①A—→B: 。( )
24、(2分)某烃1 mol最多能和2 mol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烃。1 mol该氯代烃能与6 mol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元素和氯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则该烃的分子式为 ______________
四.有机计算
26、(6分)有机物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现取2.3 g A与2.8 L氧气(标准状况)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假设反应物没有剩余)。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2.7 g,碱石灰增重2.2 g。回答下列问题:
(1)2.3 g A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2)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CH2—OH
CH2CHO
CH2—COOH(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60分。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到答题卷中)
1.已知全集U ={1,2,3,4,5,6,7,8},M ={1,3,5,7},N ={5,6,7},
则( M N )= ( )
A.{5,7} B .{2,4} C.{2.4.8}  D.{1,3,5,6,7}
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为 (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3. 的值为 ( )
(A) (B) (C) (D)
4.已知全集,则正确表示集合和关系的韦恩(Venn)图是                   (  )
5.若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上是增函数 B.,是偶函数
C.,在上是减函数 D.,是奇函数
6. “”是“”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已知,则 ( )
(A) (B) (C) (D)
8.已知函数若,则实数a = ( )
(A)0 (B)1 (C)2 (D)3
9.已知函数,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A.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2 B. 函数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C.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0对称 D. 函数是奇函数
10. 已知函数是上的偶函数,若对于,都有,且当时,,则的值为 ( )
A.    B.    C.     D.
11. 为了得到这个函数的图象,只要将的图象上所有的点 ( ) (A)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
(B) 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
(C) 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
(D) 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
12.在集合上定义两种运算和如下
那么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答案写在横线上。
13.集合,,若,则的值为 .
14.若,则 .
15.函数的定义域为 .
16.函数的反函数的图像与轴的交点坐标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若(4,3)是角α终边上一点,求的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设集合{x},,
(1)求; (2)若,求的取值范围。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且)
(1)若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2,求的值;
(2)将函数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
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写函数的解析式;
(3)若(2)中平移后所得的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求的取值
范围.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求的最小正周期;
(2)求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若g(x)=f(),求函数g(x)的单调增区间;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a>0,且a.命题P:函数在内单调递减;命题Q:。如果“P或Q为真”且“P且Q为假”,求a的取值范围。
22. (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定义在区间上的函数为奇函数,且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用定义法证明: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
(3)解关于的不等式.
福清东张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
高二年数学(文科)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答案填在表中。
1.答案:C
2.答案:A
【解析】由得,而由得,由,不一定有意义,而得不到 故选A.
3. 答案:A
【解析】本小题考查诱导公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基础题。
解:,故选择A。
∴ ,故选A.
5. 【答案】B
【命题意图】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对量词的考查结合函数的性质进行了交汇设问.
【解析】对于时有是一个偶函数
6.【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k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简易逻辑中充要条件的判断. 属于基础知识、基本运算的考查.
当时,,
反之,当时,有,
或,故应选A.
7. 【答案】D
【解析】
==
8.【答案】C
【解析】 f(0)=2,f(f(0))=f(2)=4+2a=4a,所以a=2
9. 【答案】D
【解析】∵,∴A、B、C均正确,故错误的是D
【易错提醒】利用诱导公式时,出现符号错误。
10.答案:C
【解析】,故选C.
12.【答案】A.
由上表可知:,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答案写在横线上。
13.【答案】:4
【解析】:∵,,∴∴,
14.【答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的三角函数的运算.属于基础知识、基本运算的考查.
由已知,在第三象限,∴,∴应填.
15.答案: 
【解析】由.
16.答案:(0,1)
解析:考查反函数相关概念、性质
法一:函数的反函数为,另x=0,有y=1
法二: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为(1,0),利用对称性可知,函数的反函数的图像与轴的交点为(0,1)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解:
(1)=
(2)
结合数轴知, 即 得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解: (1)因为函数在上是单调函数,
所以
所以 …………………………………………6分
(2)依题意,所得函数  ………………8分
(3)由函数图象恒过点,且不经过第二象限,
可得,即,
解得.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12分
20.(本小题满分1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诱导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三角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等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基本运算能力.
(1)∵,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2)由,∴,
∴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
(3)g(x)=f()= =,
由得
函数g (x)的单调增区间是
21.(本小题满分12分)
22. (本小题满分14分)
解:(1)是在区间上的奇函数
又 
      ……………………4分
(2)设

   即
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 ……………………8分
(3),且为奇函数
又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解得
   故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1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