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过关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过关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缔造者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是一个存在于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缔造者是列宁,因此D项正确,ABC项排除。故选D。
2.下列关于列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导了著名的十月革命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倡导成立了苏联
D.实行五年计划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年计划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推行的,因此D项错误,符合题意;十月革命、推行新经济政策及成立苏联均是列宁的成就,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3.在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以后,苏俄进入了和平建设的时期,此时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颁布新宪法
C.恢复经济
D.开展外交工作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经济受到极大的打击,给本来脆弱的俄国经济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再经过三年的艰苦的国内战争,俄国经济面临巨大的考验,所以在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对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因此C项正确,ABD项排除。故选C。
4.苏维埃国家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A.十月革命胜利后的1918年
B.内战结束后的1921年
C.苏联成立时的1922年
D.列宁逝世后的1924年
【答案】B
【解析】在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到和平建设时期,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
5.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国家
B.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C.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D.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执政后就被取代了,因此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的特征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国家,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AB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6.苏联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的时间是
A.1928年
B.1933年
C.1937年
D.1945年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7年,苏联全国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因此C项正确,ABD项排除。故选C。
7.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展的是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年—1933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因此B项正确,ACD项排除。故选B。
8.标志着世界现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工业革命
D.俄国二月革命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B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A项排除;工业革命及二月革命与题干无关,CD项排除。故选B。
9.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托洛茨基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A.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B.促使俄国由专制走向民主
C.为社会进步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
【答案】C
【解析】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俄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故排除A,C符合题意;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十月革命打击帝国主义统治的信息,排除D。故选C。
10.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领导人是斯大林,他在经济上实行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政治上颁布了1936年新宪法,建立了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刚建立初期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后来这一模式僵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符合题干的“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的内容,C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之前实行,A排除;新经济政策
与“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不符,B排除;罗斯福新政是在美国实行,D排除。故选择C。
11.苏联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农业全盘集体化”,这一变化造成了(

A.城市人口的增长
B.粮食产量迅猛增加
C.轻工业的缓慢发展
D.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为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D;农业全盘集体化与城市人口增长无关,故排除A;农业全盘集体化之后,苏联粮食产量并未迅猛增加,故排除B;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与题干无关,故排除C。
12.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当时苏俄的最高领导人应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答案】C
【解析】依据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可知苏俄允许外资企业在苏发展。结合课本所学,1921年,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外国资本发展苏俄经济,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C正确;马克思、恩格斯都是无产阶级思想家,不是苏俄领导人。AB错误;斯大林模式下排斥市场经济,D错误。综上故选C。
13.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和理解。根据所学知识,斯大林模式一般指苏联模式。苏联模式是苏维埃时期苏联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思想体系。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苏联领导集团在对该模式进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偏差,这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制度的转轨。这一模式完全排斥市场调节,B说法正确;ACD与现实情况不符,说法错误;故选B。
14.1953年2月14日,我国曾发行了标题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的邮票,但很快就被紧急收回了。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C.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D.十月革命时苏联还没有成立
【答案】D
【解析】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正式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D项十月革命时苏联还没有成立可能是邮票被紧急收回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ABC三项都不是邮票被紧急收回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5.如下题表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一组数据。由此可见(

A.实际完成数额与预期相差甚远
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
C.工业产品质量好、种类多
D.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答案】A
【解析】跟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实际完成数额与预期相差甚远,农业产值下降,生铁产量没有完成预定数额。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工业产品质量好、种类多;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故排除BCD项。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土地私有权永远废除:一切土地,不论是国家的,地主的或农民的,一律无偿的取消其原主的所有权,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
材料二
苏维埃和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件?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材料一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苏维埃政府对战争采取了什么态度?这什么采取这种态度?
【答案】(1)《土地法令》;废除土地私有,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说明了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代表工人士兵等无产阶级的利益。
(2)苏维埃政府反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给参战各国及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苏维埃政权维护俄国工人士兵等无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决定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1)《土地法令》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关于土地问题的第一个立法文件。土地法令宣布废除土地私有制,确定土地、矿藏、森林、水流等为国家所有,没收地主、皇室、寺院、教堂的土地,连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它的颁行,使刚成立的苏维埃国家奠定了土地国有化的基础。由材料“土地私有权永远废除:一切土地,不论是国家的,地主的或农民的,一律无偿的取消其原主的所有权,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可知指《土地法令》。从所有制而言,《土地法令》废除土地私有,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说明了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2)由材料“立即实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说明当时苏维埃政府反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苏维埃政权维护俄国工人士兵等无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决定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为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上述材料中说的是苏联什么事情?
(2)毛泽东评价“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的依据是什么?
(3)中国也曾出现过“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的事件,它是什么?这件事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
【答案】(1)农业集体化。
(2)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一些地方甚至把农民的家禽和家畜等完全收归公有,富农阶级成了集体化过程中的打击和消灭对象。
(3)“大跃进”运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农业生产有所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冒进倾向。
【解析】(1)由材料“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集合所学,斯大林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实行农业集体化,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苏联农业集体化消灭了富农阶级,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其中出现的强迫命令现象,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和后果。
(2)结合所学,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出现的强迫命令现象,违背了农民的意愿;采用一刀切的形式,甚至把农民的家禽和家畜等完全收归公有;采用阶级斗争的形式,工作过粗,富农阶级成了集体化过程中的打击和消灭对象。
(3)结合所学,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当时,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农业生产有所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经济形势的好转冲昏了头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缔造者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下列关于列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导了著名的十月革命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倡导成立了苏联
D.实行五年计划
3.在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以后,苏俄进入了和平建设的时期,此时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颁布新宪法
C.恢复经济
D.开展外交工作
4.苏维埃国家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A.十月革命胜利后的1918年
B.内战结束后的1921年
C.苏联成立时的1922年
D.列宁逝世后的1924年
5.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国家
B.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C.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D.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6.苏联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的时间是
A.1928年
B.1933年
C.1937年
D.1945年
7.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展的是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8.标志着世界现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工业革命
D.俄国二月革命
9.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托洛茨基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A.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B.促使俄国由专制走向民主
C.为社会进步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
10.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11.苏联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农业全盘集体化”,这一变化造成了(

A.城市人口的增长
B.粮食产量迅猛增加
C.轻工业的缓慢发展
D.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12.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当时苏俄的最高领导人应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3.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14.1953年2月14日,我国曾发行了标题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的邮票,但很快就被紧急收回了。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C.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D.十月革命时苏联还没有成立
15.如下题表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一组数据。由此可见(

A.实际完成数额与预期相差甚远
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
C.工业产品质量好、种类多
D.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土地私有权永远废除:一切土地,不论是国家的,地主的或农民的,一律无偿的取消其原主的所有权,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
材料二
苏维埃和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件?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材料一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苏维埃政府对战争采取了什么态度?这什么采取这种态度?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为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上述材料中说的是苏联什么事情?
(2)毛泽东评价“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的依据是什么?
(3)中国也曾出现过“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的事件,它是什么?这件事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