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过关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过关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第三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
1.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态度。”这个“名词”应该是
A.白话文
B.马克思主义
C.民主
D.科学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1923年、胡适”,再结合“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即可判断出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中主张民主与科学。民主主要涉及政治方面,科学主要涉及思想和文学方面。根据材料主要涉及是思想方面,所以是科学,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白话文、马克思主义,排除AB项;民主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之一,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
2.(1919年5月15日)《申报》头版头条发布:“敝报等公决:自五月十四起不收日商广告并日本船期进市商情等,特此公告。”与该公决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保路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C
【解析】材料“自五月十四日起不收日商广告并日本船期进市商情等”反映了当时商人拒绝、抵制日货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将中国山东权益全部转交给日本,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也参与其中,故选C;新文化运动是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文化运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保路运动、北伐战争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D。
3.《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材料中的“丢失的省份”指的是(

A.辽宁
B.黑龙江
C.山东
D.浙江
【答案】C
【解析】1919年,巴黎和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五四运动。由材料“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可知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丢失的省份”指的是山东省,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4.1964年,董必武重来南湖,他登上画舫,挥毫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诗中“画肪”闻名天下得益于
A.创办《青年杂志》
B.爆发五四运动
C.召开中共一大
D.实现国共合作
【答案】C
【解析】依据“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可知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有关,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C正确;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A排除;1919年五四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排除;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D排除。故选C。
5.梁启超曾写到:“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导致“北(洋)军阀末日已到”的“时局变迁”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迎序幕
B.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国民革命运动声势浩大
D.土地革命战争蓬勃兴起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形式上统一了全国。C正确;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错误;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与题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C。
6.1921年7月,来自各地的代表陆续汇聚上海召开会议,后来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和这次会议相关的内容是
A.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B.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作出实现国共合作的决策
D.决定进行北伐战争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会议中途,由于受敌探干扰,代表们随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会议中途,由于受敌探干扰,代表们随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B符合题意;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故A错误;中共三大作出实现国共合作的决策,排除C项;北伐是在1926年,国共合作之后进行的,故排除D项。故选B。
7.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是
A.孙中山
B.蔡元培
C.陈独秀
D.李大钊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故D正确;ABC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D。
8.“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国民大革命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D
【解析】根据“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可知,这是一首使用白话文创作的新诗。新文化运动期间主张进行文学革命,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D正确;辛亥革命是推翻清朝统治的暴力政治革命。A错误;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与题不符。B错误;溥仪出生于1906年,他17岁时处于1923年,国民大革命运动还没开始。C错误。综上故选D。
9.联系与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关于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说法最为正确的是
A.运动中心都在北京
B.运动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
C.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D.都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答案】D
【解析】1919年5月4
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是1935年反对华北五省自治的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由此可见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对于性质而言,都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故D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前期的活动中心是北京,后期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军也由青年学生改为无产阶级,排除AB;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排除C。故选D。
10.20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迁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作者意在(

A.推动文学革命
B.提倡新道德
C.振作少年精神
D.提倡科学与民主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作者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就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开展,故A符合题意;材料无关对新道德的态度,也没有涉及民主科学,排除BD;振作少年精神是少年中国学会的宗旨,排除C。故选A。
11.1919年5月31日,《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然视爱国行动为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这一材料反映
A.巴黎和会外交受挫引起广泛不满
B.北洋政府拒绝《凡尔赛条约》签字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D.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见,1919年5月31日《申报》所刊登的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反映了省内各界人士及全国人民反对北京政府压制学生爱国运动的卖国行为,表明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社会各界反对北洋政府任用内奸、镇压学生运动的卖国行为,AB项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C项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错误,此通电发表于五四运动期间,说明了五四运动尚未取得初步胜利,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2.因生肖属相均为兔,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被后人称作新文化运动的“三只兔子”。下列关于他们在这场运动中的活动,表述正确的是(

①陈独秀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②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倡导“学术思想自由”
③胡适主张文学革命,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④陈独秀和胡适在运动中号召无产阶级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蔡元培在1916年出任北大校长,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聘请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使得北大成为全国最高学府。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号召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不可能号召进行无产阶级革命。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
13.“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与此歌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C.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D.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答案】A
【解析】“莘莘学子”是指黄埔军校的学生军,“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辛亥革命指导思想。“革命英雄,国民先锋”是指国民大革命,即北伐战争。A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BC错误;辛亥革命具有首创精神,不符合“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D错误。综上故选A。
14.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付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C.宣传民主与科学
D.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答案】B
【解析】据“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可知,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成立无产阶级政党,据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李大钊等人先后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B正确;1917年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就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也不是题干的主旨,A排除;1915年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就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这也不是题干的主旨,C排除;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开展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时间不符合题意,D排除。故答案为B。
15.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D.较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答案】D
【解析】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反对旧文化、旧道德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礼教,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因此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D正确;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不是作用,而是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A不符合题意;
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与题干“新文化运动前期”不符,B不符合题意;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是辛亥革命,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1913年
江苏第一师范
——据《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
表2:1923年
北京大学
——据朱务善《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
材料二
陈独秀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和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观察材料一表一、表二,国人所崇拜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李大钊对儒家思想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基于上述认识他们提出了什么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胡绳的观点,综合上述探究谈谈思想解放的作用。
【答案】(1)从崇拜孔子、孟子封建儒家思想代表占据主导到崇拜孙中山、陈独秀、蔡元培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占据主导。原因: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抨击了传统儒家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大解放的作用。
(2)认识:他们认为儒家思想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观点:他们提出了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或者宣传民主和科学。
(3)观点: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作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大解放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由此可见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一表一、表二票数的变化可知,国人所崇拜的对象发生的变化是从崇拜孔子、孟子封建儒家思想代表占据主导到崇拜孙中山、陈独秀、蔡元培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占据主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化的原因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抨击了传统儒家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大解放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
陈独秀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可知,他们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是儒家思想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提出的观点是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或者宣传民主和科学。
(3)根据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可以概括,胡绳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综合上述材料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思想解放的作用是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大解放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由此可见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17.秀水泱泱,红船依旧;不忘初心,永立潮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一叶红舟,一方圣地。南湖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分析材料,简要说明嘉兴南湖成为“一方圣地”的缘由。
(2)--叶红舟,一路航程。小小红船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开启了跨世纪航程。根据图片反映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跨世纪航程。
(3)--叶红舟,一种信仰。回顾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你有什么感悟?
【答案】(1)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体现了红船精神。
(2)在“红船精神”的激励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红船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船精神”,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等。
【解析】(1)依据材料“在南湖红船上,中国共产党通过的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和第一个决议”,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南湖红船正是见证了这一事件。
(2)运用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跨世纪航程。在“红船精神”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红船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创造性的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3)回顾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我们感悟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赢得了国家独立,成立了新中国。而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船精神”,推进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第三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
1.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态度。”这个“名词”应该是
A.白话文
B.马克思主义
C.民主
D.科学
2.(1919年5月15日)《申报》头版头条发布:“敝报等公决:自五月十四起不收日商广告并日本船期进市商情等,特此公告。”与该公决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保路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3.《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材料中的“丢失的省份”指的是(

A.辽宁
B.黑龙江
C.山东
D.浙江
4.1964年,董必武重来南湖,他登上画舫,挥毫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诗中“画肪”闻名天下得益于
A.创办《青年杂志》
B.爆发五四运动
C.召开中共一大
D.实现国共合作
5.梁启超曾写到:“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导致“北(洋)军阀末日已到”的“时局变迁”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迎序幕
B.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国民革命运动声势浩大
D.土地革命战争蓬勃兴起
6.1921年7月,来自各地的代表陆续汇聚上海召开会议,后来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和这次会议相关的内容是
A.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B.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作出实现国共合作的决策
D.决定进行北伐战争
7.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是
A.孙中山
B.蔡元培
C.陈独秀
D.李大钊
8.“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国民大革命运动
D.新文化运动
9.联系与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关于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说法最为正确的是
A.运动中心都在北京
B.运动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
C.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D.都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10.20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迁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作者意在(

A.推动文学革命
B.提倡新道德
C.振作少年精神
D.提倡科学与民主
11.1919年5月31日,《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然视爱国行动为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这一材料反映
A.巴黎和会外交受挫引起广泛不满
B.北洋政府拒绝《凡尔赛条约》签字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D.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
12.因生肖属相均为兔,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被后人称作新文化运动的“三只兔子”。下列关于他们在这场运动中的活动,表述正确的是(

①陈独秀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②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倡导“学术思想自由”
③胡适主张文学革命,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④陈独秀和胡适在运动中号召无产阶级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与此歌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C.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D.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4.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付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C.宣传民主与科学
D.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15.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D.较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1913年
江苏第一师范
——据《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
表2:1923年
北京大学
——据朱务善《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
材料二
陈独秀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和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观察材料一表一、表二,国人所崇拜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李大钊对儒家思想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基于上述认识他们提出了什么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胡绳的观点,综合上述探究谈谈思想解放的作用。
17.秀水泱泱,红船依旧;不忘初心,永立潮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一叶红舟,一方圣地。南湖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分析材料,简要说明嘉兴南湖成为“一方圣地”的缘由。
(2)--叶红舟,一路航程。小小红船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开启了跨世纪航程。根据图片反映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跨世纪航程。
(3)--叶红舟,一种信仰。回顾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你有什么感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