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过关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过关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第四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
1.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2.下面的一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
B.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1934年11月初,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这“半条被子”的故事主要反映出(

A.红军长征的危险性和艰巨性
B.国民党统治的极端腐败
C.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
D.人民军队与群众的鱼水深情
4.习近平曾用“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
A.城市暴动,武装夺取大城市
B.以改革、改良反帝反封建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曾面临巨大的危机,为此召开过一次意义重大的会议。因为当时中共上海局的电台被敌人侦破,所以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了,这反而使得这次会议得以在中共独立自主的状态下召开,没有受到共产国家和联共(布)的影响。该会议是
A.古田会议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6.“一个政党只有始终结合本国的国情选择自己的革命道路,才能不断成长”。下列关于十月革命道路与中国革命道路的共同点叙述错误的是
A.都发生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
B.都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C.都采用了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
D.革命过程都是迅速而暴烈
7.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国民党党员中社会各阶层占比示意图。(整理自王建朗等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D.北伐战争的进行
8.“八一暴动征腐恶,运筹决胜非等闲”。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一一吹响中国革命的号角
B.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广泛传播革命思想
C.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北伐胜利进军——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9.武汉,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近代史上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中心。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①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②共产党打响了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枪
③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④八七会议号召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下列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①遵义会议
②强渡大渡河
③爬雪山
④巧渡金沙江
⑤四渡赤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②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⑤③②
11.某中学在国庆期间组织“重走长征路”的研学活动,下列最契合活动主题的路线是(

A.井冈山—遵义—吴起镇—延安
B.瑞金—遵义—贵阳—会宁
C.井冈山—遵义—泸定桥—会宁
D.瑞金—遵义—昆明—会宁
12.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某一时期戴过的帽子,它最有可能见证(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湘江战役
D.贺胜桥战役
13.出现下图中①所示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八七会议的胜利召开
C.农村土地革命的开展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
14.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创造性”总结了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
D.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15.刘伯承元帅在《回顾长征》中写道:
“________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横线处应填写的最恰当的历史事件是(

A.长征开始
B.第五次反“围剿”
C.遵义会议
D.三大红军主力会师
二、非选择题
16.读以下诗篇,回答问题
八一军旗迎风展,起义声浪震天地。①突破五次大围剿,八万红军出江西。②冲开四道封锁线,二六军团威名传。毛主席率兵离湘西,突袭贵州黎平县。乌江强渡寇心惊,红旗招展遵义城。③迎来领袖毛主席,振奋人民子弟兵。④
(1)请写出①句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几影响。
(2)请写出句②中“八万红军出江西。”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并说说导致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以及该事件胜利结束的标志。
(3)2016年是该事件胜利结束80周年,为此,党和政府隆重举行纪念活动,有何现实意义?
(4)请结合史实对诗句③④进行分析。
1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着重指出: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摘编自《秋收起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的原因。该军事行动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摘编自姚明华《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述论》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简述其历史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第四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
1.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写于1930年;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时期;③“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口号;据此分析可知时间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①。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2.下面的一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
B.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所给提示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等历史事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由此可知,这三件事的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C项正确;辛亥革命的主题是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排除A项;抗日救亡运动是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以后的主题,与题目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符,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排除D项。故选C项。
3.1934年11月初,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这“半条被子”的故事主要反映出(

A.红军长征的危险性和艰巨性
B.国民党统治的极端腐败
C.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
D.人民军队与群众的鱼水深情
【答案】D
【解析】依题干信息和所学可知,3名女红军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这段故事体现的是长征中老百姓与红军战士之间的密不可分的鱼水深情,表明了军民紧密团结、患难与共,D项正确;
ABC三项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习近平曾用“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
A.城市暴动,武装夺取大城市
B.以改革、改良反帝反封建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可知,“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故C正确;城市暴动,武装夺取大城市这一革命道路是学习苏联的革命道路,事实证明是错误的,故A错误;改革、改良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方式,故排除B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道路,故排除D项。故选C。
5.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曾面临巨大的危机,为此召开过一次意义重大的会议。因为当时中共上海局的电台被敌人侦破,所以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了,这反而使得这次会议得以在中共独立自主的状态下召开,没有受到共产国家和联共(布)的影响。该会议是
A.古田会议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长征中,1935年,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C符合题意;古田会议是在1929年,八七会议是在1927年,中共七大是1945年,都不是长征途中召开的,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6.“一个政党只有始终结合本国的国情选择自己的革命道路,才能不断成长”。下列关于十月革命道路与中国革命道路的共同点叙述错误的是
A.都发生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
B.都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C.都采用了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
D.革命过程都是迅速而暴烈
【答案】D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经28年风雨历程,不是迅速而暴烈的,因此D符合题意;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中国是落后的小农经济国家。因此二者都属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A不合题意;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其的继承与发展。B不合题意;十月革命二者都采用了暴力革命。C不合题意。综上故选D。
7.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国民党党员中社会各阶层占比示意图。(整理自王建朗等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D.北伐战争的进行
【答案】B
【解析】根据“国民党党员中社会各阶层占比示意图”可以看出,此时农民、工人和学生在国民党党员的占比比较多,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中国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联盟的政党,所以出现了图示的占比情况,故选B;其他三项均不是题干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
8.“八一暴动征腐恶,运筹决胜非等闲”。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一一吹响中国革命的号角
B.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广泛传播革命思想
C.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北伐胜利进军——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答案】C
【解析】根据“八一暴动征腐恶”可知,事件发生在八月一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C正确;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A错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不属于武装暴动。B错误;北伐胜利进军与“八一暴动”时间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C。
9.武汉,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近代史上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中心。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①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②共产党打响了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枪
③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④八七会议号召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枪,②错误,ABC排除;①③④均与武汉有关,D正确。故选D。
10.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下列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①遵义会议
②强渡大渡河
③爬雪山
④巧渡金沙江
⑤四渡赤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②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⑤③②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经过: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所以④①②③符和题意。故答案为B。
11.某中学在国庆期间组织“重走长征路”的研学活动,下列最契合活动主题的路线是(

A.井冈山—遵义—吴起镇—延安
B.瑞金—遵义—贵阳—会宁
C.井冈山—遵义—泸定桥—会宁
D.瑞金—遵义—昆明—会宁
【答案】B
【解析】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及瑞金进行长征。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然后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B项瑞金—遵义—贵阳—会宁是最契合活动主题的路线,符合题意;ACD三项和“重走长征路”的研学活动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2.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某一时期戴过的帽子,它最有可能见证(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湘江战役
D.贺胜桥战役
【答案】C
【解析】由图中“中国工农红军”可知,此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根据红军长征路线“江西瑞金--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夹金山)--四川懋功(一、四方面军会师)--毛儿盖--过草地--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可知,湘江战役属于红军长征中的一个事件。
ABD三项和“中国工农红军”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湘江战役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出现下图中①所示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八七会议的胜利召开
C.农村土地革命的开展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
【答案】D
【解析】根据①1928年到1934年,应该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开创的时期,也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实践的时期,所以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创是正确的,D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1921年,A排除;八七会议是在1927年召开,B排除;农村土地革命的开展是在1950年,C排除。故选择D。
14.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创造性”总结了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
D.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答案】B
【解析】据题干“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在这条革命道路的指引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B选项正确,排除AD选项;武装斗争是革命方式,不是革命道路,排除C选项。
15.刘伯承元帅在《回顾长征》中写道:
“________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横线处应填写的最恰当的历史事件是(

A.长征开始
B.第五次反“围剿”
C.遵义会议
D.三大红军主力会师
【答案】C
【解析】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然后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C符合题意;长征初期,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军军事斗争被动挨打,排除A;第五次反“围剿”实力,红军被迫战略转移,排除B;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宣告长征取得伟大胜利,排除D。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6.读以下诗篇,回答问题
八一军旗迎风展,起义声浪震天地。①突破五次大围剿,八万红军出江西。②冲开四道封锁线,二六军团威名传。毛主席率兵离湘西,突袭贵州黎平县。乌江强渡寇心惊,红旗招展遵义城。③迎来领袖毛主席,振奋人民子弟兵。④
(1)请写出①句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几影响。
(2)请写出句②中“八万红军出江西。”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并说说导致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以及该事件胜利结束的标志。
(3)2016年是该事件胜利结束80周年,为此,党和政府隆重举行纪念活动,有何现实意义?
(4)请结合史实对诗句③④进行分析。
【答案】(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长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3)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鼓舞我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和平年代等。
(4)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肯定毛泽东军事上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危急时刻挽救了党、红军及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解析】(1)根据①句中的“八一军旗”,联系所学知识,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句②中“八万红军出江西”,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其直接原因是由于博古、李德等人指挥失误,使得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结束。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围绕长征精神认识到:长征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继承红军传统,弘扬长征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我们必须弘扬长征精神,牢牢抓住历史机遇,正确运用已经积累起来的经验,努力调动和充分发挥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正确处理好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我们的国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肯定毛泽东军事上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危急时刻挽救了党、红军及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着重指出: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摘编自《秋收起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的原因。该军事行动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摘编自姚明华《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述论》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简述其历史意义。
【答案】(1)原因: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井冈山地区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答出其中一点即可)意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会议:遵义会议;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竞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可得出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根据材料一“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可得出井冈山地区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根据所学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根据据材料二“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可知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会上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及该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