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过关测试一、选择题1.既能在经济上稳定资本主义,防止西欧各国发生革命,又能达到控制对方的一箭双雕之计是()A.冷战政策B.杜鲁门主义C.北约组织D.马歇尔计划【答案】D【解析】冷战时期,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又称“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国家恢复经济。这一计划的实施,既能在经济上稳定资本主义,遏制苏联对西欧的渗透,又能达到控制对方的一箭双雕之计。D项正确;冷战政策包含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等,排除A项;杜鲁门主义单纯是冷战在政治上表现,排除B项;北约组织属于冷战在军事上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2.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美苏争霸B.“一超多强”C.多极化趋势D.冷战政策【答案】D【解析】依据图片信息“杜鲁门在国会上发表演说、美国援助西欧各国、北约成立”结合所学可知,四副图片反映的是冷战政策。冷战政策是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了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是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是成立北大西洋组织。D项正确;美苏争霸是20世纪50年代到苏联解体的过程,排除A项;“一超多强”是苏联解体之后的世界格局,排除B项;多极化趋势是20世纪60-70年代出现的世界格局,排除C项。故选D项。3.《新全球史》中写道:“1962年,整个世界战栗了,等待着超级大国的对抗可能会带来的世界末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苏联出兵阿富汗B.古巴导弹危机C.科索沃战争D.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答案】B【解析】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美苏双方在核弹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最后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B项正确;苏联出兵阿富汗是1979年,排除A项;科索沃战争开始于1999年,排除C项;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是20世纪8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4.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变为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A.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B.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C.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利益决定了国家的对外政策,战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美国认为阻碍它扩张的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挑起“冷战”、企图遏制社会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并最终称霸全球,苏联也想扩大自己的影响,因此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战后美苏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美苏失去合作基础不是美苏有同盟变为对手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美苏由同盟关系变为对立关系时两极格局没有形成,排除B项;D项不是美苏关系对立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5.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说:“在世界历史上的这一时刻,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是经常的而不是自由的……”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美苏两国均想主导战后世界的重建B.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形成C.战后科技革命使物质财富极大增长D.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和美(资本主义制度)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出现矛盾,战时同盟破裂,美苏两国均想主导战后世界的重建。美国为了遏制苏联1947年出台了杜鲁门主义,A项正确;当时没有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排除B项;战后科技革命使物质财富极大增长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无关,排除C项;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正式形成是在1955年,排除D项。故选A。6.冷战结束,世界局势发生重大改变,正曲折地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在不断深化。1953年,马歇尔演讲:“对于把若贝尔和平奖授予一位军人,有相当多的议论……经常摆在我面前的是写得清清楚楚的战争费用的分类账目,支撑它的则是墓碑。这一切激励着我去寻找某种途径或方法,以避免另一场战争灾难。”这一演讲的历史背景是()A.1952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东西方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D.“欧洲复兴计划”成功实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马歇尔计划的理解。D:依据题文描述,1953年,马歇尔演讲:“对于把若贝尔和平奖授予一位军人,有相当多的议论……经常摆在我面前的是写得清清楚楚的战争费用的分类账目,支撑它的则是墓碑。这一切激励着我去寻找某种途径或方法,以避免另一场战争灾难。”这一演讲指的是马歇尔计划,因而其经历的背景是“欧洲复兴计划”成功实施,故D说法正确;ABC:题文清清楚楚地体现出的是马歇尔计划,AB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7.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革命B.控制西欧C.遏制苏联D.称霸世界【答案】D【解析】由材料“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共产主义扩张’只是美国制造出来实现自己战略目的‘神话’”可知,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自己战略目的”即称霸世界,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8.下图反映出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开始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出台B.华约组织成立C.北约组织建立D.马歇尔计划实施【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打击共同的敌人法西斯,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签字国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表示二战中美苏是盟友;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结束。1947年,美总统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开始。A项符合题意;BCD都是冷战的表现,不是开始的标志,排除。9.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B.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C.稳定资本主义制度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是杜鲁门主义,故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美国向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行大量援助,出自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排除ABC。故选D。10.《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B.遏制欧洲、称霸世界C.控制欧洲、遏制苏联D.复兴欧洲、干涉中国【答案】C【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通过经济援助达到既扶持控制欧洲、又遏制苏联的目的,C正确;ABD排除。故选C。11.2018年4月27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会晤,并签署《板门店宣言》。该宣言指出:“两位首脑怀着尽早终结冷战造成的长期分裂和对峙、勇于开创民族和解……”材料中提到的“冷战”开始的标志为()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实施马歇尔计划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B【解析】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故B符合题意;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是冷战的信号,冷战还未开始,故A不符合题意;实施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的表现,不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在1949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写读书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习惯。涵涵同学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古巴导弹危机、阿富汗战争。请你帮助涵涵的好朋友希希判断,涵涵学习的内容主要发生在()A.一战时期B.二战时期C.冷战时期D.一超多极时期【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古巴导弹危机和阿富汗战争”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故选项C符合题意;一战期间没有涉及古巴,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二战期间主战场在欧洲和亚洲的中国,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一超多极时期世界处于相对和平状态,主要的战争是伊拉克战争等,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1947年5月,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演说时指出,我们要做的就是推动欧洲与亚洲两个最大工厂一德国和日本的重建。日本经济由此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这反映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A.离不开美国的扶植B.完全依赖美国政策的推动C.有赖于德国的帮助D.凭借对外战争的疯狂掠夺【答案】A【解析】由题干材料判断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离不开美国的扶植。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A符合题意。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等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不完全是依赖美国,B不符合题意。德国没有帮助日本,C不符合题意。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战后经济恢复发展不是凭借对外战争的疯狂掠夺,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4.有人说:“美国今天正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材料中的“今天”是指()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罗斯福新政时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答案】D【解析】根据“今天,美国则掌握了(世界财富)大约50%。”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大国受到严重削弱,而美国则大发战争财,战后初期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一半以上、出口的1/3、黄金储备的3/4、谷物收获量的1/3,美国成为当仁不让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D正确;一战前美国还属于债务国。A错误;一战后美国成为了债权国,但是达不到世界财富的50%,做不到资本主义世界一家独大的地位。B错误;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经济处于恢复发展时期,与题不符。C错误。综上故选D。15.“二战”硝烟尚未散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拉开了帷幕。对这场“战争”描述,正确的有()①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②杜鲁门主义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③东德、西德成立标志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④北约、华约的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东德、西德成立标志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形成。③④正确。D正确;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①错误。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②错误。因此ABC错误。综上故选D。二、非选择题16.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存在,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美国和俄国,信仰的一致和民族的团结是结合在一起的,并由此获得了一种新的力量,但这两种相互竞争的信仰都有一种超越其国家边界的吸引力。﹣﹣摘自罗素的《权威与个人》材料二:作为杜鲁门主义在经济方面的运用,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帮助恢复西欧遭到破坏的基础设施计划。欧洲复兴计划,一般称为马歇尔计划,计划建议通过合作和资本主义重建欧洲经济,用先发制人的方式阻止共产主义或者苏联在已经遭到破坏的欧洲国家发生影响。苏联拒绝参加,发动了对马歇尔计划的反击,为它的卫星国制定了自己的计划,于1949年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建议增加苏联与东欧国家间的贸易。﹣﹣摘编自弗格森《文明》材料三:美国和苏联都拥有能够瞬间推毁全部城市的核武器,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冷战时的国际关系。由于战时研究,美国成为唯一拥有新式原子弹的国家,但是苏联毫不费力的扭转了这种局面,在1949年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美国政府决定研究氢弹,苏联政府也几乎同时做出了同样的决定,他们研究爆炸了一颗氢弹,只落后美国几个月……甚至在50年代,核战争的威胁可能对苏联和美国的政策都有约束作用。这两个大国不止一次从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对峙中退缩。﹣﹣摘编自麦克尼尔《世界史》(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和俄国是如何获得“新的力量”的?这种“超越其国家吸引力”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苏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试比较两者的共同点。(3)据材料三归纳,核武器在冷战时期的作用。(4)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信仰一致,民族团结。两极格局(或冷战局面)(2)帮助西欧恢复经济,遏制共产主义或者苏联对欧洲国家的影响。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小范围内的合作或联合。(3)核武器能引发毁灭性战争,也起到了遏止大规模战争的作用。(4)出现了霸权主义,引发了地区冲突,宗教矛盾,影响了世界和平。【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在美国和俄国,信仰的一致和民族的团结是结合在一起的,并由此获得了一种新的力量”可知,信仰一致,民族团结使美国和俄国获得“新的力量”。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这种“超越其国家吸引力”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计划建议通过合作和资本主义重建欧洲经济,用先发制人的方式阻止共产主义或者苏联在已经遭到破坏的欧洲国家发生影响”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控制欧洲以对抗苏联、遏制共产主义。第二问依据材料二“(苏联)……于1949年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可知,苏联采取的措施是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美国拉拢西欧国家,苏联联合东欧国家,由此可见二者的共同点是小范围内的合作或联合。(3)依据材料三“核战争的威胁可能对苏联和美国的政策都有约束作用。这两个大国不止一次从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对峙中退缩”可知,核武器能引发毁灭性战争,也起到了遏制大规模战争的作用。(4)依据所学可知,美苏争霸出现了霸权主义,引发了地区冲突,宗教矛盾,影响了世界和平。17.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时空观念)材料一:(史料佐证)材料二:下列两幅图片,描述的都与马歇尔计划有关。(历史解释)材料三: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1)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以上历史地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冷战阴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德国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争霸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2)比较两幅图片(含注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解说图片并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有哪些不同?(3)“一带一路”构想提出后,有学者称它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也有学者认为两者有本质区别。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者的不同。(至少答出两点)【答案】(1)A(2)解说及意图:图1以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为主题,意图告诉大家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美国通过援助复兴西欧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图2把英法德等国的国旗排成风车状,并强调共同前进。其意图是肯定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发展。(3)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出现在冷战时代,带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具有时代局限性。而“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代,摒弃了制度模式偏见,超越了意识形态。理念不同:“马歇尔计划”以美国为主导,对欧洲的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而“一带一路”坚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大国争霸,在根本上服务于美国的“遏制战略”;而“一带一路”意在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解析】(1)据材料一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945-1949年间被占领的德国划分为东德和西德,这表明当时冷战阴云笼罩,造成德国分裂与对抗,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局部热战出现,排除B项;图片没有涉及北约与华约对峙,排除C项;材料反映德国分裂,排除D项。故选A。(2)比较《黄鼠狼给鸡拜年》、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宣传画两幅图片可知,图1以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为主题,意图告诉大家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美国通过援助复兴西欧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实际上是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图2把英法德等国的国旗排成风车状,并强调共同前进.其意图是肯定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欧洲度过战后的经济难关。(3)据材料三“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和所学知识,可知两者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出现在冷战时代,带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具有时代局限性,而“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代,摒弃了制度模式偏见,超越了意识形态。据材料三“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和所学知识,可知两者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大国争霸,在根本上服务于美国的“遏制战略”;而“一带一路”意在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等。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理念不同:“马歇尔计划”以美国为主导,对欧洲的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而“一带一路”坚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等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过关测试一、选择题1.既能在经济上稳定资本主义,防止西欧各国发生革命,又能达到控制对方的一箭双雕之计是()A.冷战政策B.杜鲁门主义C.北约组织D.马歇尔计划2.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美苏争霸B.“一超多强”C.多极化趋势D.冷战政策3.《新全球史》中写道:“1962年,整个世界战栗了,等待着超级大国的对抗可能会带来的世界末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苏联出兵阿富汗B.古巴导弹危机C.科索沃战争D.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4.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变为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A.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B.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C.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5.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说:“在世界历史上的这一时刻,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是经常的而不是自由的……”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美苏两国均想主导战后世界的重建B.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形成C.战后科技革命使物质财富极大增长D.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正式形成6.冷战结束,世界局势发生重大改变,正曲折地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在不断深化。1953年,马歇尔演讲:“对于把若贝尔和平奖授予一位军人,有相当多的议论……经常摆在我面前的是写得清清楚楚的战争费用的分类账目,支撑它的则是墓碑。这一切激励着我去寻找某种途径或方法,以避免另一场战争灾难。”这一演讲的历史背景是()A.1952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东西方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D.“欧洲复兴计划”成功实施7.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革命B.控制西欧C.遏制苏联D.称霸世界8.下图反映出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开始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出台B.华约组织成立C.北约组织建立D.马歇尔计划实施9.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B.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C.稳定资本主义制度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10.《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B.遏制欧洲、称霸世界C.控制欧洲、遏制苏联D.复兴欧洲、干涉中国11.2018年4月27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会晤,并签署《板门店宣言》。该宣言指出:“两位首脑怀着尽早终结冷战造成的长期分裂和对峙、勇于开创民族和解……”材料中提到的“冷战”开始的标志为()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实施马歇尔计划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2.写读书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习惯。涵涵同学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古巴导弹危机、阿富汗战争。请你帮助涵涵的好朋友希希判断,涵涵学习的内容主要发生在()A.一战时期B.二战时期C.冷战时期D.一超多极时期13.1947年5月,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演说时指出,我们要做的就是推动欧洲与亚洲两个最大工厂一德国和日本的重建。日本经济由此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这反映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A.离不开美国的扶植B.完全依赖美国政策的推动C.有赖于德国的帮助D.凭借对外战争的疯狂掠夺14.有人说:“美国今天正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材料中的“今天”是指()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罗斯福新政时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5.“二战”硝烟尚未散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拉开了帷幕。对这场“战争”描述,正确的有()①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②杜鲁门主义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③东德、西德成立标志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④北约、华约的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16.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存在,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美国和俄国,信仰的一致和民族的团结是结合在一起的,并由此获得了一种新的力量,但这两种相互竞争的信仰都有一种超越其国家边界的吸引力。﹣﹣摘自罗素的《权威与个人》材料二:作为杜鲁门主义在经济方面的运用,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帮助恢复西欧遭到破坏的基础设施计划。欧洲复兴计划,一般称为马歇尔计划,计划建议通过合作和资本主义重建欧洲经济,用先发制人的方式阻止共产主义或者苏联在已经遭到破坏的欧洲国家发生影响。苏联拒绝参加,发动了对马歇尔计划的反击,为它的卫星国制定了自己的计划,于1949年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建议增加苏联与东欧国家间的贸易。﹣﹣摘编自弗格森《文明》材料三:美国和苏联都拥有能够瞬间推毁全部城市的核武器,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冷战时的国际关系。由于战时研究,美国成为唯一拥有新式原子弹的国家,但是苏联毫不费力的扭转了这种局面,在1949年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美国政府决定研究氢弹,苏联政府也几乎同时做出了同样的决定,他们研究爆炸了一颗氢弹,只落后美国几个月……甚至在50年代,核战争的威胁可能对苏联和美国的政策都有约束作用。这两个大国不止一次从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对峙中退缩。﹣﹣摘编自麦克尼尔《世界史》(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和俄国是如何获得“新的力量”的?这种“超越其国家吸引力”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苏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试比较两者的共同点。(3)据材料三归纳,核武器在冷战时期的作用。(4)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7.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时空观念)材料一:(史料佐证)材料二:下列两幅图片,描述的都与马歇尔计划有关。(历史解释)材料三: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1)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以上历史地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冷战阴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德国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争霸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2)比较两幅图片(含注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解说图片并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有哪些不同?(3)“一带一路”构想提出后,有学者称它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也有学者认为两者有本质区别。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者的不同。(至少答出两点)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 两极格局的形成 过关测试(原卷版).doc 5.1 两极格局的形成 过关测试(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