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亚非拉地区的发展 过关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4 亚非拉地区的发展 过关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四课
亚非拉地区的发展
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
1.1947年,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方案》,承认印度独立,但又宣布将“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这一材料反映了英国制造“印巴分治”的主要依据是(

A.宗教信仰
B.地区差异
C.人口多少
D.制度优劣
2.余杭区某中学九年级学生组成的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以“动荡的中东”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问下列哪一事件不属于这一主题(

A.朝鲜战争
B.巴以分治
C.以色列建同
D.中东战争
3.二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冲突不断。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外部因素是(

A.民族矛盾
B.领土争端
C.教派冲突
D.大国干涉
4.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亚、非、拉。下列符合史实的一项认识是(

A.法国殖民政策造成独立的印度就是一个严重分裂的印度
B.拉美地区许多国家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纷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中东地区动荡不安和域外大国在该地区的争夺密不可分
D.1990年,非洲大批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本题考查了中东问题。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矛盾尖锐起来。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中东问题的相关史实。
5.小张在期末复习梳理历史人物、国家、历史事件时,做了笔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埃及扎格鲁尔领导华夫脱运动
B.印度甘地领导暴力不合作运动
C.中国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D.加拿大白求恩支援抗日战争
6.1948年5月,就在以色列宣告建国的第二天,埃及,伊拉克等国组成阿拉伯联军,宣布对以色列进行“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圣战”的旗号主要体现了
A.宗教信仰的不同
B.大国势力的插手
C.石油资源的争夺
D.领土划分的纠纷
7.“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官吏把自己居留殖民地的时期看作他们一生永远不会再有的幸福时代。如果在这些年代不置下财产,就会成为笑柄。”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拉美地区物产丰饶
B.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经营有方
C.拉美人民深受殖民者的残酷剥削
D.殖民官吏贪污受贿
8.二战后非洲殖民体系走向瓦解,非洲各国纷纷独立。其中按独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埃及②纳米比亚③客麦隆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9.“诞生过人类早期文明的大陆,黑色人种聚居的大陆,被殖民统治五个多世纪的大陆”这块大陆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

A.埃及独立
B.“非洲独立年”的出现
C.纳米比亚独立
D.阿尔及利亚独立
10.中新网2009年2月20日电 曾领导古巴近半个世纪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退出政坛,到今天满一周年。你知道卡斯特罗领导哪个国家的人民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吗(

A.埃及
B.古巴
C.印度
D.巴拿马
11.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有51个会员国。2012年年末,联合国已经有193个会员国,其中新增的会员国绝大多数在联合国成立时还是殖民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践行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C.非洲的纳米比亚获得独立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2.当今世界局势呈现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特点。造成南亚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是(
)
A.宗教冲突问题
B.领土归属问题
C.大国干涉问题
D.恐怖主义问题
13.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的专题。下列各项不可以放进该专题的是(
)
①论文:《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统一》 ②图片:《纳米比亚独立》 
③地图:《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④视频:《苏联的改革》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4.历史上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之称。这颗“宝石”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时的领导人是(
)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尼赫鲁
D.纳赛尔
15.中东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世界大国的必争之地。现今中东地区依然处于动荡之中,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最关键的是(  )
A.石油、水资源的争夺
B.地理位置的优越
C.大国的干涉
D.巴勒斯坦问题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1947年11月29日,美苏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以美苏等33国赞成,阿拉伯等13国反对,英国等10国弃权,通过把巴勒斯坦“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的“决议”。根据该决议:约旦河西岸的整个巴勒斯坦土地分为一个面积15850平方千米(占57%),人口60多万(占1/3)的犹太国;一个面积11000平方千米(占43%),人口130多万(占2/3)的阿拉伯国家。158平方千米的耶路撒冷市由联合国管理。
请完成:
(1)联合国“分治决议”公正吗?对谁有利?由此可以看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国家没有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2)联合国“分治决议”通过后,犹太人建立了哪一国家?哪一国家宣布结束在该地区的“委任统治”?
(3)这一“分治决议”导致怎样的严重社会后果?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
——巴拿马政府领导人托里霍斯
材料二
纳来比亚是非洲大陆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它曾经先后是德国和南非的殖民地……首都坐标温得和克,一座已饱经160多年历史沧桑的小镇,它既有当年德国殖民者的印迹,又保留着历史的遗迹,散发着浓郁的非洲本土韵味。
(1)材料一中托里霍斯所说的“外国”是指哪个国家?“心脏”指什么地方?该国最终在哪一年完全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
(2)依据材料二指出纳米比亚是哪一年获得独立的?它的独立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两则材料反映的史实,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四课
亚非拉地区的发展
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
1.1947年,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方案》,承认印度独立,但又宣布将“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这一材料反映了英国制造“印巴分治”的主要依据是(

A.宗教信仰
B.地区差异
C.人口多少
D.制度优劣
【答案】A
【解析】二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从题文“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材料来看,英国制造“印巴分治”的主要依据是宗教信仰,A项正确;
地区差异、人口多少都不是材料中“印巴分治”的主要依据,排除B和C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制度一样,没有优劣之分,排除D项。故选A项。
2.余杭区某中学九年级学生组成的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以“动荡的中东”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问下列哪一事件不属于这一主题(

A.朝鲜战争
B.巴以分治
C.以色列建同
D.中东战争
【答案】A
【解析】1948年,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国家。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其中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战争。朝鲜在亚洲东部,不属于中东。朝鲜战争不属于“动荡的中东”这一主题,A项正确;BCD三项都属于“动荡的中东”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3.二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冲突不断。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外部因素是(

A.民族矛盾
B.领土争端
C.教派冲突
D.大国干涉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东地区战略位置重要,石油等资源丰富,因此大国为了自身的战略利益,屡屡干涉中东事务,大国干涉是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冲突不断的外部因素,D项正确;民族矛盾、领土争端、教派冲突项属于内部因素,排除ABC项。故选D项。
4.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亚、非、拉。下列符合史实的一项认识是(

A.法国殖民政策造成独立的印度就是一个严重分裂的印度
B.拉美地区许多国家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纷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中东地区动荡不安和域外大国在该地区的争夺密不可分
D.1990年,非洲大批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外部因素是大国的干涉,和域外大国在该地区的争夺密不可分,C项正确;造成印度独立的是英国而不是法国,排除A项;拉美地区许多国家并不是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排除B项;1960年,非洲大批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不是1990年,排除D项。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中东问题。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矛盾尖锐起来。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中东问题的相关史实。
5.小张在期末复习梳理历史人物、国家、历史事件时,做了笔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埃及扎格鲁尔领导华夫脱运动
B.印度甘地领导暴力不合作运动
C.中国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D.加拿大白求恩支援抗日战争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圣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而在这场运动中印度国民大会党逐渐成为了领导者。B项印度甘地领导暴力不合作运动不正确,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6.1948年5月,就在以色列宣告建国的第二天,埃及,伊拉克等国组成阿拉伯联军,宣布对以色列进行“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圣战”的旗号主要体现了
A.宗教信仰的不同
B.大国势力的插手
C.石油资源的争夺
D.领土划分的纠纷
【答案】A
【解析】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圣战”的旗号主要体现了宗教信仰的不同,以色列人信仰基督教,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故A符合题意;“圣战”的旗号与大国势力、石油争夺和领土争端没有关系,排除BCD。故选A。
7.“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官吏把自己居留殖民地的时期看作他们一生永远不会再有的幸福时代。如果在这些年代不置下财产,就会成为笑柄。”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拉美地区物产丰饶
B.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经营有方
C.拉美人民深受殖民者的残酷剥削
D.殖民官吏贪污受贿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外,其余地区基本上都在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开采金银,经营种植园,役使印第安人和黑人劳动。所以材料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拉美人民深受殖民者的残酷剥削。C符合题意;ABD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排除。故选择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官吏”“如果在这些年代不置下财产,就会成为笑柄”可以连接知识点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8.二战后非洲殖民体系走向瓦解,非洲各国纷纷独立。其中按独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埃及②纳米比亚③客麦隆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答案】C
【解析】①埃及、②纳米比亚、③客麦隆独立的时间分别是,1922年、1990年、1960年,故C项①③②排序正确;排除ABD。
9.“诞生过人类早期文明的大陆,黑色人种聚居的大陆,被殖民统治五个多世纪的大陆”这块大陆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

A.埃及独立
B.“非洲独立年”的出现
C.纳米比亚独立
D.阿尔及利亚独立
【答案】C
【解析】1990
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
5
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故C符合题意;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掌握国家政权,获得真正独立,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势力,排除A;1060年是“非洲独立年”,沉重打击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推动了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独立运动逐渐高涨,排除C;1962年9月,阿尔及利亚独立,沉重打击了法国的殖民势力,排除D。故选C。
10.中新网2009年2月20日电 曾领导古巴近半个世纪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退出政坛,到今天满一周年。你知道卡斯特罗领导哪个国家的人民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吗(

A.埃及
B.古巴
C.印度
D.巴拿马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卡斯特罗于20世纪50年代领导古巴革命,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将古巴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11.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有51个会员国。2012年年末,联合国已经有193个会员国,其中新增的会员国绝大多数在联合国成立时还是殖民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践行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C.非洲的纳米比亚获得独立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答案】B
【解析】二战后,亚非拉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非洲的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印度、古巴等国也先后独立。非洲的纳米比亚获得独立属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和平共处一项原则的践行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和题文材料关系不大,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12.当今世界局势呈现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特点。造成南亚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是(
)
A.宗教冲突问题
B.领土归属问题
C.大国干涉问题
D.恐怖主义问题
【答案】B
【解析】在印巴分治过程中,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从1947年起,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不时爆发战争,造成南亚局部动荡。故正确答案为B;ACD均不是造成南亚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排除。故选B。
13.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的专题。下列各项不可以放进该专题的是(
)
①论文:《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统一》 ②图片:《纳米比亚独立》 
③地图:《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④视频:《苏联的改革》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1999年底,巴拿马终于收回巴拿马运河,结束了美国的殖民统治,②③是能够放进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这一专题的事件,不符合题意;《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統一》属于东欧剧变的内容,《苏联的改革》属于苏联解体的内容,都不属于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的内容,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
14.历史上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之称。这颗“宝石”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时的领导人是(
)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尼赫鲁
D.纳赛尔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1947年,印度人民在尼赫鲁的领导下,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尼赫鲁成为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位领导人,C正确;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人。A错误;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英雄人物。B错误;纳赛尔是埃及独立的领导人。D错误。综上故选C。
15.中东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世界大国的必争之地。现今中东地区依然处于动荡之中,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最关键的是(  )
A.石油、水资源的争夺
B.地理位置的优越
C.大国的干涉
D.巴勒斯坦问题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D正确;石油、水资源的争夺、地理位置的重要、大国的干涉都是造成中东问题的因素,但不是最关键的。ABC错误。综上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1947年11月29日,美苏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以美苏等33国赞成,阿拉伯等13国反对,英国等10国弃权,通过把巴勒斯坦“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的“决议”。根据该决议:约旦河西岸的整个巴勒斯坦土地分为一个面积15850平方千米(占57%),人口60多万(占1/3)的犹太国;一个面积11000平方千米(占43%),人口130多万(占2/3)的阿拉伯国家。158平方千米的耶路撒冷市由联合国管理。
请完成:
(1)联合国“分治决议”公正吗?对谁有利?由此可以看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国家没有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2)联合国“分治决议”通过后,犹太人建立了哪一国家?哪一国家宣布结束在该地区的“委任统治”?
(3)这一“分治决议”导致怎样的严重社会后果?
【答案】(1)不公正。对犹太国家有利。联合国“分治决议”对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极不公正,他们反对这一决议。
(2)以色列国。英国。
(3)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结果,以色列占领了联合国划给巴勒斯坦“阿拉伯国”的大片土地,控制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5,70多万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园,沦为难民。至1973年,阿以之间共发生了四次战争,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巴以双方长期陷入了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之中,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
【解析】(1)根据材料“约旦河西岸的整个巴勒斯坦土地分为一个面积15850平方千米(占57%),人口60多万(占1/3)的犹太国;一个面积11000平方千米(占43%),人口130多万(占2/3)的阿拉伯国家。”可知,联合国“分治决议”不公正,对犹太国家有利,因此可以看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国家没有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联合国“分治决议”对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极不公正,他们反对这一决议。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中东地区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矛盾尖锐。英国宣布结束在该地区的“委任统治”。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分治决议”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结果,以色列占领了联合国划给巴勒斯坦“阿拉伯国”的大片土地,控制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5,70多万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园,沦为难民。至1973年,阿以之间共发生了四次战争,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巴以双方长期陷入了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之中,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
——巴拿马政府领导人托里霍斯
材料二
纳来比亚是非洲大陆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它曾经先后是德国和南非的殖民地……首都坐标温得和克,一座已饱经160多年历史沧桑的小镇,它既有当年德国殖民者的印迹,又保留着历史的遗迹,散发着浓郁的非洲本土韵味。
(1)材料一中托里霍斯所说的“外国”是指哪个国家?“心脏”指什么地方?该国最终在哪一年完全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
(2)依据材料二指出纳米比亚是哪一年获得独立的?它的独立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两则材料反映的史实,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答案】(1)美国;巴拿马运河区;1999年。
(2)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古老的非洲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3)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国家的主权不可侵犯;民族独立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等。
【解析】(1)国家及地方:材料“
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是对美国控制巴拿马运河的批判;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拿马政府最终于1999年完全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
(2)时间及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古老的非洲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3)启示: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启示如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国家的主权不可侵犯;民族独立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