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过关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过关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
1.阅读下列表格,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年
71.8%
6.9%
0.7%
1.5%
19.1%
1956年
7%
0.1%
7.3%
53.4%
32.2%
A.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
【答案】B
【解析】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材料“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可知,到1956年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国营经济占了主体,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三大改造,B项正确;我国四个经济特区建立于1980年,排除A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C项;1950年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
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的创新政策是
A.生产合作社
B.公私合营
C.赎买政策
D.国有化政策
【答案】C
【解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采取的政策是赎买的政策,赎买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制度创新,故C项正确;A项是对农业和手工业实行的是生产合作社的方式,排除;D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国企改革的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3.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6个重点项目的比例分布图。它表明当时我国
A.优先发展农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D.各行各业均衡发展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军工项目、能源建设、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化工,均属于重工业领域,约占98%,轻工和医药项目仅占2%,由此可知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材料中156个项目中没有涉及到农业项目和交通运输业,从材料看并未得到优先发展,排除A、C;通过轻重工业对比来看,重工业所占比例巨大,因此并不能体现出各行业之间的均衡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是
A.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答案】D
【解析】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态,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5.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1950年时贫农、中农占全国人口的85.5%,只占有45.2%的土地,14.5%的富农、地主却占有54.8%,这说明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和富农占有全国的多数土地,因此中央人民政府从1950年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经过土地改革,出现1954年贫农、中农占有土地的比例显著提高的情况,B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56年底,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6.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实施一五计划,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D
【解析】题干的关键信息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D项正确;实施一五计划,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与“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不符,排除A项;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与“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不符,排除B项;改革开放是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后实行,排除C项。故选D。
7.在抗日战争中,他指挥百团大战给日伪军沉重打击;在抗美援朝中,他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美帝侵略者。“他”指的是
A.李宗仁
B.朱德
C.彭德怀
D.林彪
【答案】C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取得辉煌的战绩。1950年,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项正确;李宗仁领导台儿庄战役,排除A项;朱德没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排除B项;林彪没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8.“今天这个日子不寻常,对我们藏族人来说更不寻常。”59岁的边巴老人从柜子里拿出只有节日才穿的崭新藏装和长筒马靴,满怀欢喜地前往布达拉宫广场。边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件大事,对于国家而而言,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族老百姓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件大事是(

A.青藏铁路通车
B.设置驻藏大臣
C.青藏公路通车
D.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D
【解析】依据“这一件大事,对于国家而而言,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定》,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
9.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户农民誓不向困难低头,坚持“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这说明当时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效果
D.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
【答案】B
【解析】由材料“1953年……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可知,农民通过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故B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故A不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人民的积极性,故C不符合题意;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这标志着
A.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封建制度彻底被消灭
D.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这标志着中国大陆获得统一。A正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B错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由此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C错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D错误。综上故选A。
11.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
①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完成了土地改革
③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④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1950-1952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剥削制度,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巩固了新生政权。②正确;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③正确;1953-1957年进行”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④正确。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创造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民主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时期,①不符台合题意。因此ABC错误。综上故选D。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提朝出国作战70周年,完成下面小题。
12.历史影视片是历史的艺术加工和再现。下列电影能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场景的有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3.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以下史实能印证此观点的有
①甲午中日战争②第二次世界大战③第二次世界大战④抗美援朝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2.C
13.D
【解析】12.《大会师》以红军长征会宁会师为线索,全面记述了红军进入陕西、甘肃境内的重要历史阶段。《上甘岭》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时期的著名上甘岭战役。《南京!南京!》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金刚川》一部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反映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故排除①③,②④符合题意。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13.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侵华战争,但以清王朝失败告终,排除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而言均没有正义可言,排除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以法西斯国家失败告终,故③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家卫国、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符合题意。故选③④组合,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14.对下面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B.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本大事年表讲述的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因此从1921到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的28年。C正确;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错误;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B错误;人民解放战争从1946年开始,与题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C。
15.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和“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的信息可知,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是符合基本国情的改革,符合农民的利益,毛泽东认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只要土改工作队的干部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他对土地改革工作充满了信心,故C符合题意;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说法过于绝对,故A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可见,梁漱溟赞同土地改革,故B不符合题意;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说法过于绝对,在材料中未涉及各地土改的实际情况,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6.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于2010年10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民志愿军何时入朝作战?司令员是谁?
(2)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什么????
(3)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答案】①1950年10月
彭德怀;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③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解放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 无棣大众报社消息2007年9月29日,山东省无棣县的吴女士展示了家中收藏的土改时期的土地房产证(下图)。这张房地产权证的颁发日期为1951年2月20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土改时期颁发较早的土地房产所有权证书。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状况?这种状况对我国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建国后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3)材料二中吴女士拿的这个文件在当时可以证明什么?
【答案】
(1)解放前旧中国,仍然维持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富农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农民没有土地或拥有少数土地。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证明土地和房产归农民所有。
【解析】(1)根据材料一“解放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中显示的数字可知,解放前我国农村的状况是:解放前旧中国仍然维持着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富农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农民没有土地或拥有极少数土地。这种状况对我国的影响是: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195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土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交纳约350亿千克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因此材料二反映了建国后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土地改革;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关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吴女士拿的这个文件在当时可以证明土地和房产归农民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
1.阅读下列表格,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年
71.8%
6.9%
0.7%
1.5%
19.1%
1956年
7%
0.1%
7.3%
53.4%
32.2%
A.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
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的创新政策是
A.生产合作社
B.公私合营
C.赎买政策
D.国有化政策
3.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6个重点项目的比例分布图。它表明当时我国
A.优先发展农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D.各行各业均衡发展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是
A.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5.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6.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实施一五计划,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在抗日战争中,他指挥百团大战给日伪军沉重打击;在抗美援朝中,他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美帝侵略者。“他”指的是
A.李宗仁
B.朱德
C.彭德怀
D.林彪
8.“今天这个日子不寻常,对我们藏族人来说更不寻常。”59岁的边巴老人从柜子里拿出只有节日才穿的崭新藏装和长筒马靴,满怀欢喜地前往布达拉宫广场。边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件大事,对于国家而而言,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族老百姓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件大事是(

A.青藏铁路通车
B.设置驻藏大臣
C.青藏公路通车
D.西藏和平解放
9.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户农民誓不向困难低头,坚持“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这说明当时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效果
D.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
10.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这标志着
A.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封建制度彻底被消灭
D.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11.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
①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完成了土地改革
③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④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提朝出国作战70周年,完成下面小题。
12.历史影视片是历史的艺术加工和再现。下列电影能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场景的有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3.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以下史实能印证此观点的有
①甲午中日战争②第二次世界大战③第二次世界大战④抗美援朝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对下面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B.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15.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二、非选择题
16.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于2010年10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民志愿军何时入朝作战?司令员是谁?
(2)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什么????
(3)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解放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 无棣大众报社消息2007年9月29日,山东省无棣县的吴女士展示了家中收藏的土改时期的土地房产证(下图)。这张房地产权证的颁发日期为1951年2月20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土改时期颁发较早的土地房产所有权证书。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状况?这种状况对我国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建国后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3)材料二中吴女士拿的这个文件在当时可以证明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