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第四课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过关测试一、选择题1.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B.“一国两制”的实践C.土地改革的进行D.对外开放的实行【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A项正确;“一国两制”的实践针对的是港澳台地区,排除B项;土地改革的进行不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排除C项;对外开放的实行不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2.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允许各民族地区完全独立B.不利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C.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故D说法符合题意;A:民族是中国一部分,是不允许独立的,要服从中央领导,故A说法错误;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利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故B说法错误;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3.根据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建立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如图②处是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西藏白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答案】B【解析】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管理。1947年,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随后建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00多个自治县。图中②是新疆自治区,故B项正确;内蒙古自治区位于图中①处,排除A项;西藏自治区位于图中⑤,排除C项;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图中④,排除D项。故选B。4.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④最早设置的民族自治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①③正确。C项正确;少数民族的其发展问题并不是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国家也将按照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帮助少数民族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故②不对。最早设置的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故④不对。排除ABD项。故选C项。5.2020年宁波市援疆工作成果显著。通过“阳明文化宣传月”、“仁汉大讲坛”等活动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下列对这一活动评价最贴切的是A.坚持了民族平等原则B.推动民族团结与发展C.实现统一大业的完成D.完善了基本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维护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B:依据题文描述,各地市开展对口援疆政策,这旨在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团结,故B符合题意;ACD:这与题文的主旨内容不符,故应排除;故本题选B。6.2020年4月26日,浙江省对口援疆项目集中开工,其中援疆资金18.72亿元,项目聚焦聚力贫困人口生活改善、产业就业、脱贫增收、教育健康水平提升等方面。浙江省这一系列对口援疆举措()A.为各民族同步富裕创造了物质条件B.有助于巩固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C.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政治基础D.有助于各民族消除民族差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地区发展。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故A说法错误;B:依据题文描述,浙江省采取措施对口援疆的举措,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故B说法正确;C:援疆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不是政治基础,故C说法错误;D:民族差异不会消除,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7.这是一项意在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措施。自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这项战略措施是指()A.东部大开发战略B.科教兴国战略C.人才兴国战略D.西部大开发战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这是一项意在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措施。要求选出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的战略措施的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故D符合题意;东部大开发与题目不符,故排除A项;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属于教育角度,故排除BC项。故选D。8.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进行分析,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主要涉及少数民族的人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它可以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C说法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9.2016年3月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409名少数民族代表和2578名各界代表一起共商国是,少数民族代表的参会体现了()A.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B.国家对少数民族精准扶贫的政策C.我国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D.少数民族享有比汉族更多的权利【答案】C【解析】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材料反映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全国人民代表,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故C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精准扶贫的政策和少数民族享有比汉族更多的权利,排除ABD。故选C。10.“自1965年以来,西藏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人均收入逐年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高楼逐渐增多,升学率渐渐提高,铁路(公路)开通……”西藏发生巨变的制度保障是A.郡县制B.中央集权制C.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西藏发生了巨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进一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西藏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D项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制度,排除A;中央集权制是秦朝到清朝实行的制度,排除B;一国两制是我国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的制度,排除C。故选D。11.2019年7月,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全面部署了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强调突出抓好干部人才援疆、产业援疆。这体现了()①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②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③各少数民族平等享有政治权利?????④国家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体现了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和国家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故①④符合题意;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和各少数民族平等享有政治权利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②③。故选①④组合,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12.下列对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共同纲领》是最早规定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文件②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③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④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省级自治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①项在1949年,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颁布的《共同纲领》是最早规定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文件,符合题意;②项在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建立的自治区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省级自治区,符合题意;③项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心愿,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符合题意;④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两年多,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C。13.在《西藏发展进步的光辉道路——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一文中列举的数据显示:“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507.46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9年的83.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7万元,是1959年的34倍。”西藏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①保留了农奴制度②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实行了“一国两制”④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各民族、各行各业迅速发展,②④符合题意;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废除了农奴制度,①排除;我国只在港澳台地区实行一国两制,③排除。所以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14.江泽民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A.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B.各民族大团结是我国统--、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C.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唯一政策D.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它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选项C的表述是错误的,符合题意;选项ABD的理解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C。15.201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迎来自治区政府成立60周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实施的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B.它与特区政府享有同样的权力C.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D.由当地民族自己管理地方的外部事务【答案】A【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A符合题意;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力低于特区政府,它只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当地民族自己管理地方的内部事务,BCD均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材料二: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答案】(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有利条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可知,此内容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政治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可知,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3)依据所学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这些都有利于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17.2016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习近平主席深切缅怀了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领导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不朽功勋,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1)请举两例说明孙中山领导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不朽功勋,并说明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主要指什么?(2)明清时期为了更好的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3)我们青少年能为国家统一做些什么?【答案】(1)领导辛亥革命;促进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等。成立新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明朝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倭寇;清朝平定准格尔部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立驻藏大臣;打击沙俄入侵等。(3)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理解、支持和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尊重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和历史传统;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敢于与分裂势力和分裂行径做斗争。【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不朽功勋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在国民党一大中促进国共第一次合作;在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等。根据“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主要指成立新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康乾时期,清政府在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和大小和卓的叛乱以后,于1759年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府,管辖整个天山南北地区,1884年,又改设新疆省,进一步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理。清朝时期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地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1685和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理解、支持和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尊重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和历史传统;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敢于与分裂势力和分裂行径做斗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第四课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过关测试一、选择题1.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B.“一国两制”的实践C.土地改革的进行D.对外开放的实行2.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允许各民族地区完全独立B.不利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C.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3.根据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建立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如图②处是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西藏白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4.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④最早设置的民族自治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5.2020年宁波市援疆工作成果显著。通过“阳明文化宣传月”、“仁汉大讲坛”等活动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下列对这一活动评价最贴切的是A.坚持了民族平等原则B.推动民族团结与发展C.实现统一大业的完成D.完善了基本政治制度6.2020年4月26日,浙江省对口援疆项目集中开工,其中援疆资金18.72亿元,项目聚焦聚力贫困人口生活改善、产业就业、脱贫增收、教育健康水平提升等方面。浙江省这一系列对口援疆举措()A.为各民族同步富裕创造了物质条件B.有助于巩固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C.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政治基础D.有助于各民族消除民族差异7.这是一项意在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措施。自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这项战略措施是指()A.东部大开发战略B.科教兴国战略C.人才兴国战略D.西部大开发战略8.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9.2016年3月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409名少数民族代表和2578名各界代表一起共商国是,少数民族代表的参会体现了()A.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B.国家对少数民族精准扶贫的政策C.我国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D.少数民族享有比汉族更多的权利10.“自1965年以来,西藏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人均收入逐年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高楼逐渐增多,升学率渐渐提高,铁路(公路)开通……”西藏发生巨变的制度保障是A.郡县制B.中央集权制C.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11.2019年7月,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全面部署了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强调突出抓好干部人才援疆、产业援疆。这体现了()①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②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③各少数民族平等享有政治权利?????④国家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12.下列对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共同纲领》是最早规定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文件②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③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④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省级自治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3.在《西藏发展进步的光辉道路——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一文中列举的数据显示:“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507.46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9年的83.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7万元,是1959年的34倍。”西藏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①保留了农奴制度②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实行了“一国两制”④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4.江泽民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A.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B.各民族大团结是我国统--、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C.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唯一政策D.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15.201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迎来自治区政府成立60周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实施的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B.它与特区政府享有同样的权力C.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D.由当地民族自己管理地方的外部事务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材料二: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17.2016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习近平主席深切缅怀了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领导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不朽功勋,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1)请举两例说明孙中山领导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不朽功勋,并说明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主要指什么?(2)明清时期为了更好的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3)我们青少年能为国家统一做些什么?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4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 过关测试(原卷版).doc 6.4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 过关测试(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