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过关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6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过关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6.6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下列对“开花结果”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亚非国家的支持下中国重返联合国
B.美国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
C.“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中日恢复邦交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结合所学可知,对“开花结果”的理解正确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在亚非国家的支持下,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项正确;万隆会议推动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并没有直接推动中美关系改善,排除B项;“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推动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并没有直接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排除C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题干中“20世纪70年代”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大国外交渐露峥嵘。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10月,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属于20世纪70年代,故C项正确;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4月,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
3.以下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分析这组图片你认为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A.新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
B.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
D.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答案】A
【解析】图一反映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图二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图三反映的是工业成就,图四反映的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四幅图片都是新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A项正确;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与图二图三无关,排除B项;图二图三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前,排除C项;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与图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A.中国加入了联合国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71年10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1971年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联合国否决,中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D项正确;中国加入联合国是在1945年,排除A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排除B项;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5.某一份公报规定: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与这一份公报规定相关的外交成就是(

A.尼克松访华
B.中美正式建交
C.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D.中日正式建交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中有关台湾问题的规定是,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6.1901年中国屈辱条约签订,每个中国人被迫赔偿一两白银,无力反驳;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面对美国的指责,中方正面回击:“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这一变化表明
①中国综合国力由弱转强②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高
③中国开始主导世界格局④中国的发展依旧面临各种挑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1901年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衰败、制度腐朽。2021年中国经历改革开放,国力强大。国家实力是决定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因此中国外交从近代屈辱外交转变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有力维护国家利益。这一变化说明①中国综合国力由弱转强、②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高,同时在会上美国的无端指责也说明了④中国的发展依旧面临各种挑战。B正确;当今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发展,中国深刻影响但不主导世界格局。③错误。因此ACD错误。综上故选B。
7.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1949年以来我国新增建交国家数量逐年上升
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利于更多国家与我国建交
D.1992年我国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导致建交国家又一次明显增加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更多国家与我国建交。C正确;图片反映出我国每年新增建交国家情况是有明显波动的,并不是逐年上升的。A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在1953年被首次提出。B错误;1949年我国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错误。综上故选C。
8.某中学八年级学生进行“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主题探究。下列各项中与此主题有关的是(

①出席开国大典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出席万隆会议
④参加WTO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
据所学知识,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并在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以上均属于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出席开国大典不属于外交活动;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当时周恩来已经去世。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
9.60多年前,周恩来在一场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求同存异”方针的“同”指的是共同(

A.建设共产主义
B.反对殖民主义
C.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组织联合发展
【答案】B
【解析】在1955年的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同”指的是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故排除A,B符合题意;当时不同国家基于不同的国家利益,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尚未达成共识,排除C;由于国情不一样,“求同存异”方针并不强求各国联合发展,排除D。故选B。
10.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了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消息(见下图)。在这次会议上(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圆满的促进了万隆会议的成功,B项符合题意;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总统尼赫鲁的时候,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不符合题意;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项不符合题意;1979年,中美建交,中国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上述场景反映的是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1955年的万隆会议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答案】C
【解析】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C选项符合题意;A、B、D三个选项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结束了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同各国重新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八项主张
C.“一国两制”
D.“乒乓外交”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故A正确;八项主张是江泽民主席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故B错误;“一国两制”是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故C错误;“乒乓外交”是中美之间关系缓和的事件,故排除D项。故选A。
13.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
B.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C.蒋介石集团长期占据联合国席位
D.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答案】D
【解析】观点指的的是对事物的评价或看法,据此可知,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属于观点,故选D;ABC都是对历史事实的叙述,属于史实,不是观点,排除。
14.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小芳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了如下知识卡片,这张卡片最适合的名称是(  )
A.中苏关系
B.中美关系
C.中日关系
D.新中国外交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建国初期,中国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处于隔绝、对抗的状态。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使两国关系翻开了一个新篇章,被称为“乒乓外交”。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B选项正确,排除ACD选项。
15.2019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继续破浪前行,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形成一大批新成果。这一年,中国的建交国总数上升至180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所以能够继续破浪前行是因为我国(

①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②与大国结盟,增进国际合作
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所以能够继续破浪前行是因为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①③④符合题意;与大国结盟,增进国际合作说法错误,②不符合史实。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6.读图回答问题: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到的反映新旧中国外交活动的几幅照片。
(1)图一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对中国社会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2)根据图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代表为什么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3)根据图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乔”为什么笑了?
(4)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之所以能实现,在于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针?
(5)观察四幅图片,联系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1)1842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因为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
(3)因为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4)“一国两制”方针。
(5)旧中国国力衰弱,国际地位低下,导致外交失败;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国际威望提高,外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解析】(1)图一中的历史事件《南京条约》的签订发生在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图二签署《凡尔赛和约》时,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因为在和约里有“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的内容。
(3)材料中的“乔冠华开怀大笑”指在1971年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
(4)图四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顺利进行是因为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新旧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从不独立不自主,到和平、独立、自主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旧中国国力衰弱,国际地位低下,导致外交失败(弱国无外交);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国际威望提高,外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17.外交关乎国家的尊严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
2021年3月18日-19日,中美在阿拉斯加举行高层对话会。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在对话中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希望这次对话是真诚的、坦率的。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历史会证明,对中国采取卡脖子的办法,最后受损的是自己。”
(1)给图1、图3填上恰当的名称,概括说明图1反映事件的历史意义。
(2)什么战争导致图2《南京条约》的签订?简述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图3事件发生后,有人说清政府已经成为“人的朝廷”,请用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4)材料二与图3同是辛丑年的中国外交活动,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感悟?
【答案】(1)图1:郑和下西洋;图3:《辛丑条约》的签订;
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任意二点即可)
(2)事件:1840年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以失败告终,签订《南京条约》(能写出鸦片战争即可);
影响: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任意二点即可)
(3)在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慈禧太后保证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意二点即可)
(4)不同:主权独立(是平等的外交)(言之有理即可)
感悟:弱国无外交;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等。(言之有理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图3反映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对华发动侵略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慈禧太后保证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体现清政府已经成为“人的朝廷”。
(4)根据材料二“中美高层对华的现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比《辛丑条约》的签订,最大的不同是主权独立(是平等的外交)。第二小问是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弱国无外交;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6.6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下列对“开花结果”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亚非国家的支持下中国重返联合国
B.美国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
C.“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中日恢复邦交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大国外交渐露峥嵘。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以下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分析这组图片你认为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A.新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
B.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
D.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4.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A.中国加入了联合国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5.某一份公报规定: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与这一份公报规定相关的外交成就是(

A.尼克松访华
B.中美正式建交
C.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D.中日正式建交
6.1901年中国屈辱条约签订,每个中国人被迫赔偿一两白银,无力反驳;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面对美国的指责,中方正面回击:“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这一变化表明
①中国综合国力由弱转强②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高
③中国开始主导世界格局④中国的发展依旧面临各种挑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1949年以来我国新增建交国家数量逐年上升
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利于更多国家与我国建交
D.1992年我国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导致建交国家又一次明显增加
8.某中学八年级学生进行“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主题探究。下列各项中与此主题有关的是(

①出席开国大典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出席万隆会议
④参加WTO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60多年前,周恩来在一场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求同存异”方针的“同”指的是共同(

A.建设共产主义
B.反对殖民主义
C.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组织联合发展
10.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了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消息(见下图)。在这次会议上(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11.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上述场景反映的是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1955年的万隆会议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结束了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同各国重新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八项主张
C.“一国两制”
D.“乒乓外交”
13.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
B.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C.蒋介石集团长期占据联合国席位
D.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14.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小芳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了如下知识卡片,这张卡片最适合的名称是(  )
A.中苏关系
B.中美关系
C.中日关系
D.新中国外交
15.2019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继续破浪前行,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形成一大批新成果。这一年,中国的建交国总数上升至180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所以能够继续破浪前行是因为我国(

①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②与大国结盟,增进国际合作
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读图回答问题: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到的反映新旧中国外交活动的几幅照片。
(1)图一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对中国社会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2)根据图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代表为什么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3)根据图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乔”为什么笑了?
(4)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之所以能实现,在于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针?
(5)观察四幅图片,联系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想?
17.外交关乎国家的尊严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
2021年3月18日-19日,中美在阿拉斯加举行高层对话会。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在对话中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希望这次对话是真诚的、坦率的。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历史会证明,对中国采取卡脖子的办法,最后受损的是自己。”
(1)给图1、图3填上恰当的名称,概括说明图1反映事件的历史意义。
(2)什么战争导致图2《南京条约》的签订?简述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图3事件发生后,有人说清政府已经成为“人的朝廷”,请用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4)材料二与图3同是辛丑年的中国外交活动,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感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