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问题第四课发展的选择过关测试一、选择题1.我国各地区生产生活场景各具特色,说明了()①区域环境是没有优劣之分的②发展区域经济要积极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③发展区域经济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④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鄱阳湖候鸟的命运:上世纪80年代,鄱阳湖区的人们以捕杀售卖候鸟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在2008年国家批准建立了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众多的候鸟成为极其独特而珍贵风景,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候鸟也受到了最为严格的保护。鄱阳湖区候鸟命运的变化,反映了()A.国人素质不断提升,需要更多的鸟类B.环境质量越来越好,候鸟越来越喜欢C.经济与环境更协调,互相促进共发展D.环境保护更加到位,和谐社会更和谐3.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必须实施的战略是()A.科教兴国战略B.人才强国战略C.可持续发展战略D.西部大开发战略4.下列事例中,能通过食物链引起生态危机的是()A.酸雨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C.温室效应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5.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国实现脱贫充分体现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②中国已如期完成了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③实现脱贫攻坚是解决中国未来命运的关键性一招④中国“精准扶贫”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6.2021年春节期间,铁路金华货运中心中欧班列双平台共开行27列2706个标箱,打破了春节中欧班列停运不开行的惯例,为保障国际抗击疫情物资、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做法①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③是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根本举措④体现了中国主导世界发展A.①②B.②⑧C.①③D.②④7.金兰创新城是兰溪实施拥江兴城、金兰同城战略的主战场。自2020年1月底正式启动以来,得到了金华市级层面的高度关注,纳入金华市级发展战略。为此,我们要①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区城发展新活力②提升治理能力,展现政府履职的新形象③抓住战略机遇,形成粗放发展新常态④强化市城统筹,开创都市区发展新格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为尽可能多的收治患者,我国在武汉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改建大量方舱医院。期间,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联通等央企协同作战,从保障煤电油气能源供应到维护通信、交通稳定运行,发挥了顶梁柱作用。这说明①国有企业在公共服务上为抗疫发挥了关键作用②集体经济控制着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③公有制经济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坚实基础④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北斗三号卫星实现全球组网,实现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天间一号开启火星探测之旅。系列航天成果说明我国A.科技创新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各国B.己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强国C.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显成效D.把科技创新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10.2021年1月25日,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中国提出了维护多边主义、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共同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路等主张。与会各国领导人表示,在构建后没情时我的经济和社会体承方面,中国的参与和贡献不可或缺。由此可见A.对话与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B.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机会C.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得到各国认可D.国正在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B:说法与题干无关,应排除;C:错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可;故本题选D。2014年11月13日至14日,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在德清召开。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会上强调,要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进一步把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成果”,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据此回答小题。11.材料体现了浙江省落实的发展战略是()A.科教兴国战略B.可持续发展战略C.保护环境D.节约资源12.浙江“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建设美丽乡村说明了()A.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B.体现保护环境的工作重心C.发展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D.坚持粗放型的发展方式13.下列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B.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C.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生态平衡失调D.人口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14.我国重点跨区域调配工程,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符合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是()A.因地制宜B.优势互补C.公平性D.共同富裕15.循环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与传统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相比,其优势体现在()①保护环境,创造美好家园②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③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④彻底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矛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6.浙江省2018年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浙江的城市化进程走到今天,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已经出现,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设特色小镇,符合现代都市人的生产生活追求。浙江只有10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而且是“七山一水两分田”,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优化生产力布局。材料二磐安群山环绕,诸水汇聚,环境优越,孕育了1219种药用植物,成就了“江南药镇”的美名。在小镇周边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规划占地面积45亩,日处理污水2万立方米,为江南药镇及新渥区块的日常污水处理提供保障。材料三以金融为主发展义乌金融丝路小镇,为市场转型提供金融支持,发挥造血输血功能。同时有利于金融业与义乌国际贸易特定优势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的国际贸易改革。材料四特色小镇灵魂在于“特”。很多小镇在产业积淀、山水资源、地形地貌、历史人文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且不可移动的可贵禀赋和特质。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只有以此为依托,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1)浙江省属于哪个经济带?体现了怎样的区域发展原则?(2)“江南药镇”的发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义乌“金融丝路小镇”的建设体现了当今世界哪一主题?(4)材料四启示我们应如何更好地推进浙江区域经济发展?17.(展望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三五”成就收官的“十三五”,中国走过一段殊为不凡的历程:经济总量接近100亿元,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台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对世界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左右;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北斗组网完成,5G商用加速,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全球瞩目....材料二“十四五”规划编制“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自8月16日起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据了解,本次网_上意见征求活动分别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官网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专栏,广大网民可进入相关页面建言献策。材料三“十四五”规划目标2021年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时期,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开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材料四“十四五“规划建议的部分新提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继续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全会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制造强国摆在第一位....”(1)材料一“十三五”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坚持怎样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请各写出一个。(2)材料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有什么意义?(3)选取“五位--体”总体布局的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三中“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合理性。(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四中“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理论依据。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问题第四课发展的选择过关测试一、选择题1.我国各地区生产生活场景各具特色,说明了()①区域环境是没有优劣之分的②发展区域经济要积极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③发展区域经济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④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②③④:我国各地区生产生活场景各具特色,说明了发展区域经济要积极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区域经济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故②③④正确。①:区域环境是没有优劣之分的,说法错误。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C。2.鄱阳湖候鸟的命运:上世纪80年代,鄱阳湖区的人们以捕杀售卖候鸟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在2008年国家批准建立了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众多的候鸟成为极其独特而珍贵风景,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候鸟也受到了最为严格的保护。鄱阳湖区候鸟命运的变化,反映了()A.国人素质不断提升,需要更多的鸟类B.环境质量越来越好,候鸟越来越喜欢C.经济与环境更协调,互相促进共发展D.环境保护更加到位,和谐社会更和谐【答案】C【解析】C: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鄱阳湖区候鸟命运的变化说明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即经济与环境更协调,互相促进共发展,C说法正确;ABD:说法没有认识到题干的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应排除;故本题选C。3.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必须实施的战略是()A.科教兴国战略B.人才强国战略C.可持续发展战略D.西部大开发战略【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C:依据教材知识,面对人口、资源与环境国情,只有这三者协调发挥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C说法正确;AB:说法用于科技创新领域,与题干不符;D:说法用于协调发展方面,与题干不符;故本题选C。4.下列事例中,能通过食物链引起生态危机的是()A.酸雨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C.温室效应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生态危机的认识。ABCD: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对南极臭氧洞形成原因的解释有三种,即大气化学过程解释,太阳活动影响和大气动力学解释,综上所述,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故ACD不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5.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国实现脱贫充分体现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②中国已如期完成了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③实现脱贫攻坚是解决中国未来命运的关键性一招④中国“精准扶贫”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中国对世界的贡献。①④: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改善民生,体现出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中国“精准扶贫”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①④说法正确;②:错误,2035年我国的目标是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③:错误,解决中国未来命运的关键性一招是改革开放;故本题选B。6.2021年春节期间,铁路金华货运中心中欧班列双平台共开行27列2706个标箱,打破了春节中欧班列停运不开行的惯例,为保障国际抗击疫情物资、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做法①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③是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根本举措④体现了中国主导世界发展A.①②B.②⑧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认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①②④:疫情发生后中国采取的种种措施,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性的作用,①②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根本举措”说法太绝对,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7.金兰创新城是兰溪实施拥江兴城、金兰同城战略的主战场。自2020年1月底正式启动以来,得到了金华市级层面的高度关注,纳入金华市级发展战略。为此,我们要①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区城发展新活力②提升治理能力,展现政府履职的新形象③抓住战略机遇,形成粗放发展新常态④强化市城统筹,开创都市区发展新格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加快创新发展的认识和理解。①②④:面对当前的发展现状,我们要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区城发展新活力;提升治理能力,展现政府履职的新形象;强化市城统筹,开创都市区发展新格局等,故①②④说法正确;③:我国坚持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改变原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故③说法错误,排除ACD;故本题选B。8.为尽可能多的收治患者,我国在武汉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改建大量方舱医院。期间,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联通等央企协同作战,从保障煤电油气能源供应到维护通信、交通稳定运行,发挥了顶梁柱作用。这说明①国有企业在公共服务上为抗疫发挥了关键作用②集体经济控制着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③公有制经济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坚实基础④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①:分析题干指出新冠疫情爆发,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和中国联通等央企,发挥了顶梁柱作用,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公共服务为抗疫发挥了关键作用,故①说法正确;③:分析国有企业经济形式属于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坚实基础,故③说法正确;②:国有经济控制着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故②说法错误;④:题干体现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没有涉及非公有制经济,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9.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北斗三号卫星实现全球组网,实现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天间一号开启火星探测之旅。系列航天成果说明我国A.科技创新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各国B.己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强国C.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显成效D.把科技创新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的科技创新成就的认识和理解。AB: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故AB说法错误;C:题文通过我国取得的科技创新成就,向我们说明了我国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显成效,故C说法正确;D:经济建设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0.2021年1月25日,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中国提出了维护多边主义、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共同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路等主张。与会各国领导人表示,在构建后没情时我的经济和社会体承方面,中国的参与和贡献不可或缺。由此可见A.对话与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B.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机会C.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得到各国认可D.国正在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D:从题干中的“在构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和社会体承方面,中国的参与和贡献不可或缺”,表明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正在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D说法正确;A:错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B:说法与题干无关,应排除;C:错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可;故本题选D。2014年11月13日至14日,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在德清召开。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会上强调,要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进一步把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成果”,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据此回答小题。11.材料体现了浙江省落实的发展战略是()A.科教兴国战略B.可持续发展战略C.保护环境D.节约资源12.浙江“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建设美丽乡村说明了()A.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B.体现保护环境的工作重心C.发展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D.坚持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答案】11.B12.C【解析】11.B.分析材料“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会上强调,要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进一步把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成果’,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浙江省落实的发展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12.C.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浙江“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建设美丽乡村说明了发展估计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所以C符合题意;AB.我国现阶段的首要位置和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不符合题意;D.我们要坚持集约型的发展方式,不符合题意。故选C。13.下列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B.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C.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生态平衡失调D.人口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ABC:依据教材知识,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导致环境质量下降,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等,故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人口多会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故D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4.我国重点跨区域调配工程,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符合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是()A.因地制宜B.优势互补C.公平性D.共同富裕【答案】B【解析】西气东输是把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输往东部沿海地区,其起点是塔里木盆地的轮南,终点是上海市。采用的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其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河道调水,其中线方案好处有调水可以自流,降低调水成本。所以“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符合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是优势互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15.循环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与传统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相比,其优势体现在()①保护环境,创造美好家园②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③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④彻底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矛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其优势体现在:保护环境,创造美好家园。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①②③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循环经济并不能彻底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矛盾,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二、非选择题16.浙江省2018年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浙江的城市化进程走到今天,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已经出现,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设特色小镇,符合现代都市人的生产生活追求。浙江只有10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而且是“七山一水两分田”,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优化生产力布局。材料二磐安群山环绕,诸水汇聚,环境优越,孕育了1219种药用植物,成就了“江南药镇”的美名。在小镇周边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规划占地面积45亩,日处理污水2万立方米,为江南药镇及新渥区块的日常污水处理提供保障。材料三以金融为主发展义乌金融丝路小镇,为市场转型提供金融支持,发挥造血输血功能。同时有利于金融业与义乌国际贸易特定优势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的国际贸易改革。材料四特色小镇灵魂在于“特”。很多小镇在产业积淀、山水资源、地形地貌、历史人文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且不可移动的可贵禀赋和特质。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只有以此为依托,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1)浙江省属于哪个经济带?体现了怎样的区域发展原则?(2)“江南药镇”的发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义乌“金融丝路小镇”的建设体现了当今世界哪一主题?(4)材料四启示我们应如何更好地推进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答案】(1)属于东部经济带。因地制宜发展原则。(2)发展经济时要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发展。(4)因地制宜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采用适用当地经济发展的策略和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浙江省属于东部经济带;根据材料“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设特色小镇”“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优化生产力布局”可知浙江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经济发展自身,这反映了因地制宜发展原则。(2)根据材料“在小镇周边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可知发展经济时要保护环境;根据材料“为江南药镇及新渥区块的日常污水处理提供保障”可知保护环境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根据材料可知义乌发展金融就是为支持国际贸易的发展,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义乌的发展,归根到底义乌“金融丝路小镇”的建设体现了当今世界的发展的主题。(4)根据材料四“特色小镇灵魂在于“特””,“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只有以此为依托,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可知因地制宜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采用适用当地经济发展的策略和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7.(展望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三五”成就收官的“十三五”,中国走过一段殊为不凡的历程:经济总量接近100亿元,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台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对世界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左右;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北斗组网完成,5G商用加速,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全球瞩目....材料二“十四五”规划编制“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自8月16日起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据了解,本次网_上意见征求活动分别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官网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专栏,广大网民可进入相关页面建言献策。材料三“十四五”规划目标2021年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时期,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开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材料四“十四五“规划建议的部分新提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继续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全会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制造强国摆在第一位....”(1)材料一“十三五”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坚持怎样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请各写出一个。(2)材料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有什么意义?(3)选取“五位--体”总体布局的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三中“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合理性。(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四中“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理论依据。【答案】(1)①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②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①有利于参政议政,积极行使政治权利;②有利于集中民智,促进党和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3)角度一:推进经济建设,促使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才能建设富强中国;角度二:推进文化建设,发展中华文化,提高民族素质,使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才能建设文明中国;角度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才能建设美丽中国;角度四:推进社会建设,使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才能建设和谐中国;角度五: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民主法治不断完善,使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提升,才能建设民主中国。(4)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②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③我国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④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唯有自主创新不受制于人。【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国策和战略。依据教材知识,基本国策,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的角度举例;发展战略,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角度作答。(2)本题考查对开展网上意见征求的意义的认识和把握。依据教材知识,从有利于参政议政,积极行使政治权利;有利于集中民智,促进党和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3)依据教材知识,我国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以及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对坚持五位一体的合理性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中选取其一,分别进行分析说明。例如,角度一:推进经济建设,促使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才能建设富强中国;角度二:推进文化建设,发展中华文化,提高民族素质,使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才能建设文明中国;角度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才能建设美丽中国;角度四:推进社会建设,使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才能建设和谐中国;角度五: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民主法治不断完善,使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提升,才能建设民主中国。(4)本题间接考查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依据教材知识,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我国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唯有自主创新不受制于人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4 发展的选择 过关测试(原卷版).doc 8.4 发展的选择 过关测试(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