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田纳西工程号称是罗斯福新政的典范,它的实施主要是针对经济危机中的()A.银行倒闭问题B.股票暴跌问题C.工人失业问题D.法西斯上台问题【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在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解决工人失业问题,罗斯福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方式,通过兴办一些公共工程,来解决工人的就业问题,田纳西工程就是“以工代赈”的典范,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2.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作用包括()①增加就业机会②刺激消费和生产③利于美国的长远发展④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准备了条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吸引大量失业者,增加了就业机会。这些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有利于农业生产,在客观上刺激了消费需求,利于美国的长远发展。①②③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与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准备了条件不符,④排除。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3.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危机,因此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有()A.德国和日本B.英国和美国C.德国和美国D.英国和日本【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之下,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A项正确;英国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美国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故C错误;D英国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故D错误。故选A。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指出:“20世界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十年。”下列事件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经济大危机B.希特勒上台C.日本建立法西斯统治D.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答案】D【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发生在1922年,不属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事件,D符合题意;1929-1933年发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A不合题意;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B不合题意;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日本法西斯统治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C不合题意。综上故选D。5.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以后,展开探索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提出了下列因素,你认为是()A.英法操纵国联,武装干涉苏联B.德、意、日法西斯结盟,四处侵略C.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涉及全世界D.土耳其、印度等国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答案】B【解析】根据“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并四处侵略。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结成了轴心国集团,世界和平受到严重威胁,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B正确;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内战是指在1918-1920年间,与题不符。A错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是在1929-1933年,但最终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改革救治危机,没有对外扩张。C错误;土耳其、印度等国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是在一战后,且是寻求民族独立,并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与题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B。6.20世纪30年代,有人在纽约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的原因是他领导美国人民()A.取得了民族独立B.废除了黑奴制度C.渡过了经济危机D.战胜了法西斯国家【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出任美国总统,他加强资本主义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行新政,使美国最终度过了经济危机。C正确;领导美国实现民族独立的是华盛顿。A错误;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的是林肯。B错误;战胜法西斯国家,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是在20世纪40年代。与题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C。7.20世纪30年代初,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日本经济发展遭到严重打击,不久,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目的是()A.促使蒋介石扩大内战B.帮助中国发展经济C.传播大和文明D.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我国,D符合题意;ABC项不是九一八事变发动的目的,排除。故选择D。8.“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有人曾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来诠释历史。这里的“张无忌”和“杨不悔”指的是()①张作霖②张学良③杨靖宇④杨虎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词“西安事变”可知,这里的“张无忌”和“杨不悔”指的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②④符合题意;张作霖在西安事变发生之前已经去世,①排除;杨靖宇没有参加西安事变,③排除。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9.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C.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建立的D.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同年9月国民党中央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故A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BC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故选A。10.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A.红军长征胜利B.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C.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敌后战场领导了百团大战,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C正确;红军长征是国共对峙时期。与题不符,A错误;正面战场是由国民党领导。朱德、彭德怀是八路军领导人,与题不符。B错误;材料显示这场战役给与敌人重大打击,但是没有说明抗日已经胜利,日本已经投降。D错误。综上故选C。11.日本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后,李宗仁对部下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这里的“救国机会”是指()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大捷C.七七事变D.百团大战【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故这里的“救国机会”是指台儿庄战役,故A符合题意;平型关伏击是1937年林彪率领115师取得了一次胜利,故B不符合题意;七七事变是1937年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事变,C排除;百团大战是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介绍他采访的一位哈尔滨老人:“他参加过东北抗日联军,和战友一起被捕,本来定于1945年8月14日行刑。但那天日本兵出去喝酒回来晚了,杀了他的战友后时间不够了,就把他送回监狱准备第二天再杀……他就活下来。”这位抗战老人之所以没被日本侵略者杀害最有可能是因为第二天()A.苏联红军攻进监狱,消灭了日本军队B.东北抗日联军杀死了日军,成功解救C.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再杀害战俘D.盟军飞机空袭该监狱,他成功越狱【答案】C【解析】根据“本来定于1945年8月14日行刑…他就活下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能再杀害战俘。C正确;本题的重点在于“1945年8月14日”这个时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是在1945年8月9日。与题不符。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老人是被抗联解救或者越狱出来的。因此BD错误。综上故选C。13.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曾多次上演“强权即是公理”的不公正一幕。下列会议曾上演“这一幕”的是()①1919年巴黎和会②1938年慕尼黑会议③1943年开罗会议④1945年雅尔塔会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该会议不属于“强权即是公理”。③不符合题意;巴黎和会处理德国等战败国问题,慕尼黑会议是牺牲小国保全大国利益;1945年雅尔塔会议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会议,都体现出“强权即是公理”的特点。①②④符合题意。排除A、B和C。故选D。14.2019年是二战全面爆发80周年,小华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进行了整理。以下示意图中①应为()A.《慕尼黑协定》B.日本偷袭珍珠港C.《大西洋宪章》D.德国突袭了苏联【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不宣而战,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达到最大规模。B正确;《慕尼黑协定》加速了二战爆发,与题不符。A错误;1941年8月13日英国首相丘吉尔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大西洋宪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初步达成的宣言。C错误;德国突袭了苏联标志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D错误。综上故选B。15.某军事网站要对莫斯科保卫战进行评论,标题应该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B.绥靖政策达到顶峰C.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破碎D.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斯科保卫战打败了德国“天下无敌”的神话,故C正确;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宣战,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故排除A项;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故排除B项;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故排除D项。故选C。1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崩溃的标志是()A.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召开B.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C.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规定德国要承认波兰独立,因此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这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新秩序崩溃。C正确;A是秩序建立,A错误;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是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与题不符。B错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与凡华体系崩溃无关。D错误。综上故选C。17.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某些国家建立起法西斯政权,并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种类型的国家除了德国外还有()A.日本B.意大利C.西班牙D.葡萄牙【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成为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故A正确;意大利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打击,故排除B项;西班牙、葡萄牙没有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故排除CD项。故选A。18.“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根据这种思路,希特勒上台后()A.疯狂扩军备战B.组织纳粹党C.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利D.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答案】A【解析】材料“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表明德国要用武力对外扩张,因此希特勒上台后疯狂扩军备战,故A符合题意;1933年,希特勒上台,而纳粹党成立于1920年,排除B;希特勒上台后,宣扬种族优越论,大肆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利,排除C;1939年8月23日,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纳粹德国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排除D。故选A。19.彭树智在《世界史·现代史编》一书中指出,该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心愿,是在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该组织”指的是()A.世界贸易组织B.同盟国C.华沙条约组织D.联合国【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以及战后成立联合国等。D项正确;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排除A项;同盟国是一战前成立的军事集团,排除B项;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是对抗北约成立的军事组织,排除C项。故选D项。20.“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这是希特勒信奉的名言。在1942年夏季,他发起了一场无与伦比的震惊世界的攻势。他过高估计了德军的作战能力,过低估计了苏军的力量。“命运之城”的失败成为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命运之城”指的是()A.阿拉曼B.莫斯科C.斯大林格勒D.诺曼底【答案】C【解析】1942年7月17日到1943年2月2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故C符合题意;1942年10月的阿拉曼战役是轴心国德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伯纳德·蒙哥马利将军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之战役,排除A;1941年9月到1942年1月的莫斯科保卫战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灭,极大的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抗击侵略的决心,排除B;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排除D。故选C。21.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这种联合的“典范”是()A.“三国同盟”B.轴心国C.“三国协约”D.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答案】D【解析】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故D符合题意;“三国同盟”、轴心国、“三国协约”与联合的“典范”不符,排除ABC。故选D。22.斯大林在评价一次战役时说,这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德国人在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这次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B.诺曼底登陆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这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德国人在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C项符合题意;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期间的战役,A项不符合题意;诺曼底登陆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使德国遭受了两面夹击,B项不符合题意;柏林战役,德国投降,德国法西斯彻底失败,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3.1941年的10月留给莫斯科人民的记忆是悲惨的、黑暗的、惊恐的,同时它也是苏联英雄主义迸发的时期。在那个时候让莫斯科人民感到惊恐的是()A.拿破仑帝国的侵犯B.开始实行农奴制C.第一次世界大战D.纳粹德国的侵略【答案】D【解析】根据“194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那个时候让莫斯科人民感到惊恐的是纳粹德国的侵略,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10月2日德军展开“台风行动”,以求在冬季来临前完成攻占莫斯科的目标,希特勒认为这个城市的陷落将在短时间内导致苏联的全面崩溃,D符合题意;拿破仑在1941年之前已经去世,A排除;1861年已经废除了农奴制,B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C排除。故选择D。2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下列战场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①西欧战场 ②苏德战场 ③东方主战场 ④太平洋战场A.①④②③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①③②【答案】C【解析】1939年9月1日,德国闪电袭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西欧战场形成;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苏德战场形成;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方主战场形成;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场形成。故先后顺序为:③①②④,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25.1941年9月,德军进攻苏联首都,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首都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这场战役是()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C.诺曼底登陆D.攻克柏林战役【答案】A【解析】1941年9月,德军进攻苏联首都,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首都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这场战役是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侵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扩大。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国占领莫斯科的企图没有得逞,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A符合题意;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年,B排除;诺曼底登陆发生于1944年,C排除;柏林战役发生于1945年,D排除。故选择A。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机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惟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材料二《国家工业复兴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国家仍处在危机存亡的关头”指的是什么?(2)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试对材料二作一简单的评价。【答案】(1)1929年,在美国首先爆发的经济危机,同时引起了社会政治危机.(2)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指导,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调整.(3)资产阶级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不得不对工人阶级作出一些让步,改善了工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解析】【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机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惟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国家动荡不安,1933年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有效地缓解了危机,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指导,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调整,有效地缓解了危机带来的危害,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3)根据材料二“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得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的内容是资产阶级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不得不对工人阶级作出一些让步,改善了工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缓解了危机带来的危害。27.(14分)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1929年2月,南京《时事月报》刊出《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闻,透露了不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材料二: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材料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1)《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列举两例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行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主要表现。(3)联系上述材料内容,谈谈和平年代的我们应怎样肩负起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答案】(1)发动“九一八”事変,占领东北三省;发动七七事変,挑起全面侵华战争。(2)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战,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3)新时代青少年应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我们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为国分忧,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解析】(1)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2)“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具体表现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4年抗日时期,国共合作,国民党负责正面战场,居主导地位;共产党负责敌后战场,积极协同正面战场作战,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国共两党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取得了一个个辉煌的战绩。(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新时代青少年应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我们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为国分忧,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图。图B战役发生在1942年12月7日,那天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___。材料二:“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的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不会忘记,大批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肩并肩对日作战,美国、英国向中国提供了援助,将大量的战略物资运送到中国,为中国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请将材料一的空补充完整,这个历史事件有什么标志性的影响?(2)材料二表明二战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组建了什么同盟?该同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3)“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是哪次会议的决定?“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始于哪一事件?(4)结合教材,请说说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怎样的贡献?【答案】(1)珍珠港;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标志是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3)雅尔塔会议;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4)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坚持对日作战,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12月7日,那天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日军以极小的代价,给美军以沉重打击。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本宣战,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2)由“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可知,材料二表明二战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组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月1日,美英法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3)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决定在欧洲结束三个月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1937年七七事变是8年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4)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坚持对日作战,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兹宣告。……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同本宣言签字国的政府合作,而不与敌人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1)上述材料出自何时签订的哪一文件?这一文件的签订有何意义?(2)材料中的“敌国”是指哪些国家?(3)“本宣言签字国政府”为打败法西斯侵略,在政治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合作??【答案】(1)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2)德国、意大利、日本。(3)政治上,召开了开罗会议等;军事上,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解析】(1)根据材料一“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同本宣言签字国的政府合作,而不与敌人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内容,1942年1月1日,中美英法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2)材料中的“敌国”是指法西斯国家德国、意大利、日本。(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法西斯国家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后,政治上进行的合作是召开了开罗会议等;在军事上,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田纳西工程号称是罗斯福新政的典范,它的实施主要是针对经济危机中的()A.银行倒闭问题B.股票暴跌问题C.工人失业问题D.法西斯上台问题2.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作用包括()①增加就业机会②刺激消费和生产③利于美国的长远发展④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准备了条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3.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危机,因此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有()A.德国和日本B.英国和美国C.德国和美国D.英国和日本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指出:“20世界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十年。”下列事件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经济大危机B.希特勒上台C.日本建立法西斯统治D.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5.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以后,展开探索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提出了下列因素,你认为是()A.英法操纵国联,武装干涉苏联B.德、意、日法西斯结盟,四处侵略C.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涉及全世界D.土耳其、印度等国民族民主运动高涨6.20世纪30年代,有人在纽约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的原因是他领导美国人民()A.取得了民族独立B.废除了黑奴制度C.渡过了经济危机D.战胜了法西斯国家7.20世纪30年代初,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日本经济发展遭到严重打击,不久,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目的是()A.促使蒋介石扩大内战B.帮助中国发展经济C.传播大和文明D.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8.“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有人曾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来诠释历史。这里的“张无忌”和“杨不悔”指的是()①张作霖②张学良③杨靖宇④杨虎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9.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C.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建立的D.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10.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A.红军长征胜利B.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C.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11.日本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后,李宗仁对部下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这里的“救国机会”是指()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大捷C.七七事变D.百团大战12.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介绍他采访的一位哈尔滨老人:“他参加过东北抗日联军,和战友一起被捕,本来定于1945年8月14日行刑。但那天日本兵出去喝酒回来晚了,杀了他的战友后时间不够了,就把他送回监狱准备第二天再杀……他就活下来。”这位抗战老人之所以没被日本侵略者杀害最有可能是因为第二天()A.苏联红军攻进监狱,消灭了日本军队B.东北抗日联军杀死了日军,成功解救C.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再杀害战俘D.盟军飞机空袭该监狱,他成功越狱13.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曾多次上演“强权即是公理”的不公正一幕。下列会议曾上演“这一幕”的是()①1919年巴黎和会②1938年慕尼黑会议③1943年开罗会议④1945年雅尔塔会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4.2019年是二战全面爆发80周年,小华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进行了整理。以下示意图中①应为()A.《慕尼黑协定》B.日本偷袭珍珠港C.《大西洋宪章》D.德国突袭了苏联15.某军事网站要对莫斯科保卫战进行评论,标题应该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B.绥靖政策达到顶峰C.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破碎D.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1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崩溃的标志是()A.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召开B.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C.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17.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某些国家建立起法西斯政权,并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种类型的国家除了德国外还有()A.日本B.意大利C.西班牙D.葡萄牙18.“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根据这种思路,希特勒上台后()A.疯狂扩军备战B.组织纳粹党C.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利D.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彭树智在《世界史·现代史编》一书中指出,该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心愿,是在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该组织”指的是()A.世界贸易组织B.同盟国C.华沙条约组织D.联合国20.“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这是希特勒信奉的名言。在1942年夏季,他发起了一场无与伦比的震惊世界的攻势。他过高估计了德军的作战能力,过低估计了苏军的力量。“命运之城”的失败成为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命运之城”指的是()A.阿拉曼B.莫斯科C.斯大林格勒D.诺曼底21.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这种联合的“典范”是()A.“三国同盟”B.轴心国C.“三国协约”D.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22.斯大林在评价一次战役时说,这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德国人在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这次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B.诺曼底登陆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23.1941年的10月留给莫斯科人民的记忆是悲惨的、黑暗的、惊恐的,同时它也是苏联英雄主义迸发的时期。在那个时候让莫斯科人民感到惊恐的是()A.拿破仑帝国的侵犯B.开始实行农奴制C.第一次世界大战D.纳粹德国的侵略2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下列战场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①西欧战场 ②苏德战场 ③东方主战场 ④太平洋战场A.①④②③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①③②25.1941年9月,德军进攻苏联首都,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首都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这场战役是()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C.诺曼底登陆D.攻克柏林战役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机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惟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材料二《国家工业复兴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国家仍处在危机存亡的关头”指的是什么?(2)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试对材料二作一简单的评价。27.(14分)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1929年2月,南京《时事月报》刊出《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闻,透露了不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材料二: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材料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1)《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列举两例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行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主要表现。(3)联系上述材料内容,谈谈和平年代的我们应怎样肩负起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图。图B战役发生在1942年12月7日,那天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___。材料二:“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的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不会忘记,大批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肩并肩对日作战,美国、英国向中国提供了援助,将大量的战略物资运送到中国,为中国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请将材料一的空补充完整,这个历史事件有什么标志性的影响?(2)材料二表明二战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组建了什么同盟?该同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3)“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是哪次会议的决定?“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始于哪一事件?(4)结合教材,请说说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怎样的贡献?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兹宣告。……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同本宣言签字国的政府合作,而不与敌人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1)上述材料出自何时签订的哪一文件?这一文件的签订有何意义?(2)材料中的“敌国”是指哪些国家?(3)“本宣言签字国政府”为打败法西斯侵略,在政治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合作??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单元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单元测试(原卷版).doc 第三单元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单元测试(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