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辛亥革命 过关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辛亥革命 过关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二课
辛亥革命
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
1.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广义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毛泽东这样评价是因为该条约的颁布(

A.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B.标志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C.标志着辛亥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统治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故A正确;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故B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完全胜利,故C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统治,故D错误。综上答案A。
2.民国初年的国歌唱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下面对此歌词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东亚开化中华早”是说中国是亚洲最早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
B.“飘扬五色旗”反映了民国政府倡导民族平等、主张“五族共和”的政策方针
C.“揖美追欧”指的是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D.“世界和平永保”指的是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飘扬五色旗”反映了民国政府倡导民族平等、主张“五族共和”的政策方针。B正确;日本是亚洲最早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A错误;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C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D错误。综上故选B。
3.孙中山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一主张主要体现了(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恢复中华”
D.“平均地权”
【答案】B
【解析】根据“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人人共守”概括可知,孙中山主张主权为全体国民所共有;选举总统;制定宪法等。因此孙中山的主张体现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正确;AC体现的是“民主主义”,要求推翻清政府。AC错误;“平均地权”主张用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消除地主从地租及地价增涨中获得暴利的可能性。与题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B。
4.“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二次革命”(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使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选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A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辛亥革命后,我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并未提高,排除C选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D选项。
5.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说明辛亥革命(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C.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说明了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B项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理解正确,符合题意;A项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不符合题意;CD两项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6.“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①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剪辫子”、“改称呼”“易服饰”等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革命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窃取,临时约法被废除,袁世凯还大力破坏民主制度,大搞专制独裁,对帝国主义势力继续妥协,因此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改变。结合上述分析可知②④正确,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7.下列史实能体现“西学东渐”现象的有(

①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利玛窦来华传播宗教和科学技术
③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西学东渐”一般指明末清初以来欧美国学术思想的传入。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①符合题意;利玛窦来华直接体现了“西学东渐”,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学习西方民主政治,故②④符合题意;唐朝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和佛学,不属于“西学东渐”,排除③。故①②④组合符合题意,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8.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变法图强
D.三民主义
【答案】D
【解析】“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故D符合题意;A是洋务运动,BC不主张推翻君主制,排除ABC。故选D。
9.“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安庆绍兴起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七十二健儿……愁看秋雨湿黄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4月,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人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B正确;萍浏醴起义是在湖南和江西交界、广西镇南关起义是在中越边境、安庆绍兴起义发生在绍兴。三者都和材料中的“黄花”地点不符合。ACD错误。综上故选B。
10.1915年底蔡锷在一篇宣言中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材料中的“民贼”是指(

A.李鸿章
B.曹汝霖
C.孙传芳
D.袁世凯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冠冕”“共和”和此宣言的发表时间为1915年可知,这是1915年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孙中山发表的《讨袁宣言》,“民贼”是指袁世凯,故D符合题意;李鸿章在1915年已经死去,曹汝霖是1919年五四运动斗争的对象,孙传芳时1926年到927年的北伐战争的斗争对象,排除ABC。故选D。
11.词语出现的频率往往是一个时代特征的反映,下列词语高频出现在1912年的中国的是(

A.北京、袁世凯、洪宪元年、护国运动
B.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康有为、梁启超
C.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退位
D.巴黎和会、青岛、德国、日本
【答案】C
【解析】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年,清帝宣布退位,故C符合题意;1912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迁都北京。1915年,袁世凯宣布第二年为洪宪元年,袁世凯称帝的倒行逆施引发了护国运动,故排除A;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君主立宪制,排除B;1919年,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爱国群众发出“还我青岛”等口号,排除D。故选C。
12.下列各派军阀及头目对应不正确的是(

A.直系军阀——段祺瑞
B.奉系军阀——张作霖
C.桂系军阀——陆荣廷
D.滇系军阀——唐继尧
【答案】A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段祺瑞是皖系军阀代表,直系军阀的代表人物有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孙传芳等。A符合题意;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B不合题意;桂系军阀陆荣廷掌握广东、广西。C不合题意;滇系军阀唐继尧占据云南、贵州等地。D不合题意。综上故选A。
13.“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B.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C.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答案】D
【解析】根据“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民主共和。因此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D正确;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是在1912年,A错误;1913年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与题不符,B错误;1914年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与题不符。综上故选D。
14.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答案】A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A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依然是专制独裁统治,排除B;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我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D。故选A。
15.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下图①处所示道路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国民大革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所给提示信息可知,这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发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靠改良是不能挽救民族危亡,因此他们发起了辛亥革命。故D正确。国民大革命是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进行的革命,与题目不符,故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故排除B项。事件发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故排除C项。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肇兴,五族共和,‘老爷’‘大人’之称久经淘汰。乃不谓公堂会审之时,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曾无一言相告诫。”无独有偶,家中雇佣的佣人仍然以“少爷”“老太爷”称呼主人。
(1)材料一中的“民国”建立在哪一年?属于什么性质的政权?“五族共和”最主要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二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2)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材料三
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
【答案】(1)时间:1912年。性质:资产阶级政权。表现: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孙中山先生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3)推翻清王朝后,中国面临分裂割据的危险;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
【解析】(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民国”是中华民国,它是1912年建立的资产阶级政权。“五族共和”最主要的表现是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创建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余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第一步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继续革命,维护民主共和。
(3)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但革命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中,中国面临分裂割据的危险。为了继续革命,孙中山认识到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
17.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某校历史人物研究社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请一起参与探究活动。
材料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孙文
(1)孙中山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政治潮流是什么?
材料二:“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容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誓词
(2)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誓词与哪一革命组织的什么指导思想相符?
材料三:甲同学: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乙同学: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3)甲同学与乙同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1)潮流:民主共和(或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3)不矛盾。袁世凯以专制独裁取代民主共和,北洋军阀进行割据混战,因而民国的成立在当时没能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与社会进步的革命目的。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相继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此时世界潮流是民主共和。
(2)1905年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信任,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材料三甲同学是从辛亥革命局限性说明。乙同学是从辛亥革命积极意义回答。因此二者并不矛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二课
辛亥革命
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
1.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广义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毛泽东这样评价是因为该条约的颁布(

A.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B.标志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C.标志着辛亥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统治
2.民国初年的国歌唱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下面对此歌词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东亚开化中华早”是说中国是亚洲最早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
B.“飘扬五色旗”反映了民国政府倡导民族平等、主张“五族共和”的政策方针
C.“揖美追欧”指的是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D.“世界和平永保”指的是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孙中山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一主张主要体现了(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恢复中华”
D.“平均地权”
4.“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二次革命”(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使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说明辛亥革命(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C.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6.“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①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7.下列史实能体现“西学东渐”现象的有(

①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利玛窦来华传播宗教和科学技术
③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变法图强
D.三民主义
9.“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安庆绍兴起义
10.1915年底蔡锷在一篇宣言中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材料中的“民贼”是指(

A.李鸿章
B.曹汝霖
C.孙传芳
D.袁世凯
11.词语出现的频率往往是一个时代特征的反映,下列词语高频出现在1912年的中国的是(

A.北京、袁世凯、洪宪元年、护国运动
B.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康有为、梁启超
C.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退位
D.巴黎和会、青岛、德国、日本
12.下列各派军阀及头目对应不正确的是(

A.直系军阀——段祺瑞
B.奉系军阀——张作霖
C.桂系军阀——陆荣廷
D.滇系军阀——唐继尧
13.“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B.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C.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4.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15.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下图①处所示道路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国民大革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肇兴,五族共和,‘老爷’‘大人’之称久经淘汰。乃不谓公堂会审之时,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曾无一言相告诫。”无独有偶,家中雇佣的佣人仍然以“少爷”“老太爷”称呼主人。
(1)材料一中的“民国”建立在哪一年?属于什么性质的政权?“五族共和”最主要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二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2)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材料三
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
17.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某校历史人物研究社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请一起参与探究活动。
材料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孙文
(1)孙中山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政治潮流是什么?
材料二:“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容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誓词
(2)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誓词与哪一革命组织的什么指导思想相符?
材料三:甲同学: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乙同学: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3)甲同学与乙同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