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知道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知道亲社会行为的内容和重要性,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2.能力目标:感受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亲社会能力,培养亲社会行为,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和社会,培养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难点】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教学环节】
一、新闻导入
【多媒体呈现】
汝州5名中学生见义勇为受称赞!
“在此,向帮助我们的这5位同学深表感谢!同时向贵校的校长、老师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培育出了这么多品德优秀的好学生、祖国的好接班人……”2020年8月5日,家住煤山办事处肖庄社区的村民刘双进、李桂枝两人,手捧感谢信来到骑岭乡安洼中学,感谢曾帮助他的5名中学生。
原来,在7月28日下午六时许,刘双进、李桂枝两人开着电动三轮车在肖庄社区洗耳河边自西向东行驶时,正值下坡,前方遇到突发情况,刘双进驾驶的电三轮因刹车失灵无法刹车,在此危险时刻,他被迫扭转方向盘,向北边的土坡撞去,刹那间,三轮车翻了,刘双进、李桂枝两人倒在路边,腿、脚、膝盖都被刺破,鲜血直流。此时正好安洼中学的户朝阳、安跃普、彭世恒、张益杭、朱敬豪5位同学路过此地,迅速帮助他们把三轮车扶起来,推到坡高处的安全地带,又帮助他们收拾了散落在地上的东西。当刘双进、李桂枝两人询问几位同学名字时,却没有人愿意留下名字,最后拉着其中一位同学不让走时,他才说出他们是安洼中学的学生。
教师点拨:这五位学生见义勇为的事迹向社会传递了爱心,向社会传递了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正能量!我们中学生应该向他们学习,传递社会正能量,了解社会,积极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亲社会行为并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提升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探究新知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1 自主探究 交流分享
【多媒体呈现】
在某地的一个小山村里,因母亲过早去世,父亲智力低下,而年迈的奶奶又无力照顾,一名“哑童”常年被用绳子拴在树上,在被拴的6年多中与他做伴的是一只山羊。期间,孩子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就连“爸爸、妈妈”这些简单的词语也不会说。
问题:为什么6岁的孩子还不会喊爸爸妈妈?
要求: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自主探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并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应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多媒体呈现】
结论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结论2.社会化使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活动2 合作探究 交流分享
【多媒体呈现】
1.三幅图片。
  2.山地自行车的生产流程视频。
问题:(1)观察三幅图片,思考这些社会生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视频中山地自行车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3)我们的生活能不能离开这些社会生产?为什么?
要求:仔细观察图片,认真思考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并形成明确的共识。
教师小结:工人为我们提供各种工业产品,农民为我们提供粮食,环卫工人为我们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我们的周围,有千千万万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无私奉献,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各种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多媒体呈现】
结论3.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结论4.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活动3 讨论探究 交流分享~参与社会公益,探寻血液奥秘,潍坊一中学生打卡市中心血站!
【多媒体呈现】
为迎接2021年五四青年节的到来,潍坊一中的学生来到市中心血站探寻血液奥秘,参与社会公益实践。通过学习血液知识、实地参观血液制备过程、现场感受机采献血、亲自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等环节,完成了一场爱心体验,感受到了血液在生命中的力量!
  涓涓热血,铺就生命之路!无偿献血是一项需要全社会支持的公益事业,青年学生在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同时,在心里埋下奉献的种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成为无偿献血事业的青春力量。
问题:(1)开展这项活动有什么意义?
(2)开展此类活动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要求:学生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自主思考,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分享,并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开展此类活动,有助于青少年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帮助他人,关注、了解并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多媒体呈现】
结论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结论2.亲社会行为的内容——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结论3.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活动4 合作探究 交流分享~共植青年林,保护母亲河
【多媒体呈现】
为进一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河南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生态强省、在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上实现更大进展”目标,由团省委发起的“共植青年林
保护母亲河”河南共青团春季义务植树活动,于3月12日在花园口镇凌庄南黄河大堤进行,此次活动意在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贡献青春力量,八堡小学30名学生作为少先队员代表参加了此次植树活动。
问题:(1)青少年学生参与此类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2)你认为亲社会行为是怎样形成的?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要求:参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并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保护母亲河”,我们青少年责无旁贷,不能置身事外。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有利于绿化荒山,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只有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才能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多媒体呈现】
结论4.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结论5.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活动5 欣赏感悟 情感提升~歌曲《爱的奉献》
【多媒体呈现】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活动6 合作总结 梳理知识
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简要勾画出本课时的知识导图,并在小组内展示分享。教师可将愿意在全班分享的知识导图在课堂上展示分享。
本课小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要积极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在社会大课堂中,我们要不断向他人、向社会学习,不断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养成亲社会行为。让我们一起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