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善用法律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善用法律 教案

资源简介

第3课时 善用法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能够提供帮助的法律服务机构和国家法律机关,掌握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
2.能力目标:遇到不法侵害,学会运用诉讼等法律手段维权。能够智勇双全地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懂得与违法犯罪作斗争要有勇有谋。
【教学重点】
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教学难点】
在遇到不法侵害时,能够学会运用诉讼等法律手段维权。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呈现】
小伟和小平约好到利民商店(同学小凯家)一起写作业,到了后发现店门紧闭,他们透过侧面的窗户朝里面一看,只见小凯和他的父亲被一戴墨镜的大汉用刀威胁着,坐在椅子上,而另一个长头发男子正在用螺丝刀撬桌子抽屉的锁。看到这个场面,小伟小声地对小平说:“我们要赶快救小凯和他父亲,跟他们拼了!”说完就匆匆地找“武器”去了……正值暑假,天气炎热,公园里没有游人,路上也没有行人,学校传达室门开着但人不在,学校里面可能有值班老师。如图是当时事发地示意图。
小伟同学的做法可取吗?如果你是小平,此时可采取什么方法同抢劫犯作斗争?
教师点拨: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活动1 说一说~我们该怎么办
【多媒体呈现】
女童路路(化名)独自在家附近玩,不料房东家10多条狗扑向她,路路被发现时浑身是血。房东却以警告在先为由不愿担责,而路路的父母都是从外地来这里打工的,面对巨额医疗费欲哭无泪……
问题:(1)路路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
(2)面对房东的言辞,路路的父母该怎么办?请你为他们提出建议。
  要求:认真阅读材料,独立思考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后在班级交流分享。
教师小结:面对生命健康权受到严重威胁的路路,面对百般抵赖、拒不担责的房东,束手无策的父母应该及时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路路的合法权益。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运用法律武器来讨回公道,维护权益。
【多媒体呈现】
结论1.学会运用法律与人打交道。
在社会生活中,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2 探究分享
【多媒体呈现】
一天早上,租住于宁海县某村村民家的王某刚走出家门,一条黄狗突然窜了出来,没等王某反应过来,黄狗就在他腿上咬了一口。王某一边捂着伤口,一边呼救,同时看到肇事狗逃窜进了邻居李某家中。听到王某呼救的房东急忙赶来,其在察看了王某的伤情后,将狗伤人的事情告诉了李某的妻子。
之后,李妻委托王某的房东向王某转交了400元医药费,让王某先去打疫苗。在结束几天的治疗后,王某经过统计,确定共花医药费1600余元。事后,他找到李某,要求对方支付剩余的医疗费用,却遭到拒绝。李某的理由是,咬伤王某的狗并非其所有,王某应该找真正的狗主人赔偿。李某无奈之下,将李某告上了法院。
在法官的积极调解之下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李某当场交付了600元现金,王某也提出了撤诉申请。
问题:(1)案例中王某是运用怎样的手段来维护合法权益的?
(2)你认为,王某在与李某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它还可以通过哪些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要求:全班一起默读材料后独立思考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后在班级交流分享。
教师小结:案例中王某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通过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或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可以寻求法律服务机构的帮助来解决问题或维护合法权益。
【多媒体呈现】
结论2.依法求助的途径
(1)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活动3 探究与分享
【多媒体呈现】
八年级学生小李为参加科技大赛,花了很长时间做了一个和企业自动化有关的作品。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小李向家族成员展示了作品,并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小李的叔叔更是赞不绝口,并且说:“如果这项发明使用在自己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大发展。”于是,未经小李允许,叔叔哄骗小李的父亲把这项发明用于自己的企业生产。后来,小李的发明在科技大赛中获奖,其作品被另一家公司看重,并以100万元的价格获得该项发明的专利。可是,一个月后小李却收到法院传票,起诉人就是小李的叔叔,叔叔以该作品已经被其申请专利,未经其许可不得随意使用和转让为由,将小李、小李的父亲和这家公司告上了法庭。
  问题:(1)叔叔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2)小李应该要回自己的发明专利权吗?他可以采用什么办法?
  要求:学生在小组探究交流并达成共识,最后由小组代表参与班级展示分享。
教师小结:小李叔叔的做法是违法的。从材料的叙述来看,小李劝说叔叔主动放弃专利是不可能的,那么,要想拿回自己的劳动成果,可以选择诉讼。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多媒体呈现】
结论3.诉讼
(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地位: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分类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不论何种诉讼都是在人民法院的参与之下,诉讼双方当事人依法定程序进行的诉讼活动。
结论4.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二)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
活动4 探究与分享
【多媒体呈现】
初中生小赵在放学时发现邻居家大门敞开,一群人在忙前忙后地搬运家具,但是没有见到邻居主人出现,于是小赵留了个心眼,在自家门后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并且记下了搬运家具的卡车的车牌号。后来证实,那是一伙窃贼。后来警方通过小赵提供的照片、车牌号破案,抓住了窃贼。
问题:如果遇到侵害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时,你会怎么做?
要求:请两名同学依次朗读材料,认真思考后,在小组内探究交流并达成共识,最后由小组代表参与班级展示分享。
教师小结:面对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初中生小赵见义勇为,智斗歹徒,履行了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责任和义务。
【多媒体呈现】
结论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活动5 探究与分享
【多媒体呈现】
案例一 初中学生小平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无业人员王某等人拦住本校学生刘某要钱,小平迅速到附近的商店拨打110报警,警察很快赶到,抓获王某等人。
案例二 陌生男子的黑影从房间外闪进来的时候,一个10岁男孩十分害怕,但是他没有歇斯底里地叫妈妈,而是紧紧闭眼装睡觉。男子要掳走他时,男孩看到窗户外面保安正在巡逻,他果断呼救。保安来了,劫匪落荒而逃。
面对绑架男子,10岁男孩毫发未伤成功脱险。绑架孩子的男子涉嫌绑架罪、盗窃罪在法院受审。
问题:上述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要求:学生先阅读材料,然后在小组内探究交流并达成共识,最后由小组代表参与班级展示分享。
教师小结:两则材料中的未成年人面对不法侵害,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灵活机智地与歹徒作斗争,既维护了他人的合法权利,又保全了自己。
结论2.未成年人要见义勇为,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原因
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2)未成年人的正确做法。
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活动6 合作总结 梳理知识
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简要勾画出本课时的知识导图,并在小组内展示分享。教师可将愿意在全班分享的知识导图在课堂上展示分享。
本课小结: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