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遵守规则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遵守规则 教案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遵守规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知道遵守社会规则的要求;懂得对于合理的规则要维护,对于过时的、落后的规则要加以改进。
2.能力目标:实现自身行为逐渐达到行为有矩而不逾规的水平,提高自己维护社会规则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规则意识;学会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能够有礼、有理、有节地维护规则。
【教学重点】
自觉遵守规则;维护和改进规则。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掌握维护规则的方法。
  【教学环节】
一、图片导入
【多媒体呈现】
晚上放学,孩子们在教室门口排好队,随着我的一声“好了,走吧”,他们便颇有秩序地从我身边走过,向楼梯口走去,其间有零星的几个孩子对我说“老师再见”,我一边回应着他们,一边想往常送他们到校门口的时候那“老师再见,老师辛苦了”的道别声此起彼伏的,为什么在教室走廊就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了呢?那么,没有我跟到校门口,他们是不是更不会对站在校门口为他们有序、安全地离校提供保障的老师和保安叔叔道别了?想到这里,我不禁产生一种挫败感。
想了几天后,我豁然开朗,并且感到有些庆幸。我的孩子们大多能在校门口向我礼貌地道别,至少他们是知道我给他们定下的规则、接受我定下的规则并愿意身体力行的。我还应该庆幸那零星的几个向我说“再见”的声音,那几个孩子已经打破了空间的界限,把规则内化为习惯,甚至可能是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敬爱。
教师点拨:现实生活中,遵守规则,需要我们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才能自觉遵守规则。只有人人遵守规则,我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二、探究新知
活动1 阅读思考 探究分享
【多媒体呈现】
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按照岗位操作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马路上,红灯停,绿灯行,行人和车辆互相礼让,各行其道;校园里,书声琅琅,师生按照铃声按时上下课;公园里,人们各行其是,秩序井然……
要求:师生一起默读并认真思考,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并分享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工厂里,工人遵守劳动规则,企业才能高效率安全生产;马路上,行人、车辆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生命安全才有保障,车辆才能畅通无阻;校园中,师生一起遵守作息时间,共同在知识海洋徜徉;公园里人人遵守规则,各行其是,秩序井然,充满和谐;军队中,官兵遵守军人守则,部队才能建设成一支威武之师……社会生活中,社会规则规定人们的行为并保障人们自由地实现。人人遵守社会规则,我们才能享有真正地自由,社会才能保持和谐。
(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活动2 问题探究 交流分享
【多媒体呈现】
问题:(1)这个人遵守规则吗?结果怎样?
(2)这个人的行为是自由的吗?这种自由好不好?为什么?
(3)自由与规则能共存吗?你是如何解决自由与规则的冲突的?
要求:仔细观察漫画,认真思考问题,在小组内分享交流并形成明确的共识。
教师小结: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过分追求自由只会害人害己。真正的自由离不开规则的保障。
【多媒体呈现】
结论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活动3 读图探究
【多媒体呈现】
问题:(1)请你说说出台史上最严新交规的目的。
(2)这位乘客有在此处停车的自由吗?为什么?
要求:仔细观察漫画,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探究交流并达成共识,最后由小组代表参与班级展示分享。
教师小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如果没有规矩进行约束,各行其是,社会就会陷入无秩序的混乱状态。单纯依靠道德说教对有些人是不起作用的。所以,建设和谐社会,既要大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办事,对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多媒体呈现】
结论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二)自觉遵守规则
活动4 阅读探究~包公铡包冕
【多媒体呈现】
包拯自幼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成人,供养读书。兄嫂的独子包冕在地方当官时,利用职务便利,贪污赈灾的粮钱,后被人举报。作为监察官的包拯,亲自审理此案,查明事实真相后,下令处死自己的亲侄子包冕。临行刑时,面对嫂子的责骂,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而是因为职责所在,要严格执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包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声泪俱下,劝说嫂娘,并承诺,愿代替侄子为她“养老送终”。
问题:(1)你怎样评价包拯的行为?
(2)如果你是包拯,你会怎样做?
(3)社会需要包拯这样的人吗?为什么?
要求:仔细阅读材料,认真思考问题并参与小组分享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参与班级展示。
教师小结:包拯“包青天”的美名之所以广为流传,就是因为他不惧权贵强暴,也不徇私枉法,在他心中规则大如天。社会规则既需要人们自觉遵守,也需要他人的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的约束。
【多媒体呈现】
结论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
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活动5 阅读感悟~中国式过马路
【多媒体呈现】
“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是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问题:你如何看待以上法不责众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要求:仔细阅读材料,认真思考问题并参与小组分享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参与班级展示。
教师小结:“中国式过马路”实质上是一种漠视甚至无视生命和规则的表现,也是一种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表现,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事实上,道路的问题,不只是有车一族的事。行人怪司机不懂得礼让行人,司机说行人无视红绿灯,不遵守交通规则。其实,行走在马路上,无论司机还是行人,心中都要多一份对生命和规则的敬畏,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多媒体呈现】
结论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维护与改进规则
活动6 探究与分享
【多媒体呈现】
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说脏话粗话,乱起绰号;迟到早退;上课说话、睡觉、打闹;不自觉排队;乱扔垃圾、乱扔烟头、随地吐痰、随处吐口香糖;践踏花草、破坏绿植;侵占或故意损坏公物;乘搭扶手电梯不靠右站立影响他人快步通行;乘搭公共汽车(升降电梯)不按习惯先下后上(先出后进);在影剧院边看演出边饮食影响他人;高声喧哗影响他人;随处张贴、涂鸦;在会场、影剧院或图书馆等安静场所大声讲电话或手机铃声扰人;高空抛、掷物;拒绝给老幼、孕妇让座;制造噪音深夜扰民;宠物扰人或任由宠物随处大小便;随处晾晒衣物影响市容;在公众场所穿睡衣、赤膊或穿着不雅;等等。
问题:你身边有上述不文明行为吗?如果有,你将怎样做?
要求:仔细阅读材料,认真思考问题并参与小组分享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参与班级展示。
教师小结:不文明行为是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的。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优美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来创建,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坚定维护规则,也需要敢于、善于同违反规则的行为大声说“不”。
【多媒体呈现】
结论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活动7 方法与技能~劝导的技巧
要求:仔细阅读教材P30“劝导的技巧”,认真思考问题并参与小组分享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参与班级展示。
  教师小结:在社会生活中,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一方面,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我们要对他人的一些破坏规则的行为进行劝导。如乱穿马路、闯红灯、乱扔垃圾、乱抖烟灰、车辆乱停乱放、穿戴不文明、随地吐痰、不文明言语、在公共场所吸烟、大声喧哗、不爱护公共设施等。怎样才能实现劝导的目的呢?首先,态度要亲和;其次,劝导时要晓之以理;再次,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总之,本着一颗友善之心,从关心他人的角度出发,我们的劝导就会更有效。
【多媒体呈现】
结论2.劝导有技巧,即有“礼”、有“理”、有“节”。
活动8 阅读感悟~重温守则,感受变化
【多媒体呈现】
  问题:(1)为什么要制定《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
(2)请思考《中小学生守则》和计划生育政策不断完善的原因。
要求:仔细观察漫画,认真思考问题并参与小组分享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参与班级展示。
教师小结: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之所以删除了见义勇为,是因为这一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制定《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是因为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因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政策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多媒体呈现】
结论3.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
结论(1)改进规则的原因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结论(2)改进规则的做法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活动9 拓展空间~完善规则
要求:仔细阅读教材P31拓展空间材料内容,认真思考问题并参与小组分享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参与班级展示。
教师小结:新增添的网购“后悔权”的规定,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是网络消费的一大进步。但网络消费的规则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顾此失彼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地改进规则。新增添一些既能保护消费者权利,同时也能兼顾商家利益的规则。
【多媒体呈现】
结论4.任何规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也要与时俱进。
活动10 合作总结 梳理知识
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简要勾画出本课时的知识导图,并在小组内展示分享。教师可将愿意在全班分享的知识导图在课堂上展示分享。
本课小结:规则是为保护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而制定的,需要人人自觉遵守。规则不是为了限制自由。恰恰相反,遵守规则是为了更好地享受自由。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任何以自由为借口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遵守规则需要他律,更需要自律。我们要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内心敬畏规则。规则需要维护,规则也需要改进。一成不变的规则是不存在的。我们要积极参与新规则的改进与完善,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