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时 维护秩序【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社会秩序;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知道什么是社会规则;懂得社会规则的作用;知道如何才能让规则成为秩序。2.能力目标:感受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提高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教学重点】生活需要秩序。【教学难点】维护社会秩序需要规则。【教学环节】一、视频导入【多媒体呈现】播放新闻视频篮球场中正在比赛,老人无视被撞的风险,横穿篮球场,结果被正在打球的大学生撞倒受伤,打球者该不该被追究责任?有些人认为,老人“自甘冒险”横穿篮球场,与打球者无关,打球者不应该承担责任。但是在伤者家属看来,是因为打球者没有注意才让老人受伤,所以应该承担责任,于是提起了诉讼。一审法院判决,打球学生小军承担此次事故的40%责任,计1.2万元,学校方面承担10%的责任,计0.47万元。对于这个判决结果,学校和小军都表示不服,提起了上诉,请求法院改判无责。2021年5月,这起案件进行了二审宣判,二审法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了改判,法院认为,横穿篮球场的李婆婆作为一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明知篮球场有比赛还“自甘冒险”,穿过篮球场,对于所产生的损害后果应该自行承担责任。而且学校已经将篮球场涂成了绿色,与周边的公共道路有明显区别,已经尽到了注意义务。最终,二审法院判令撤销一审民事判决,驳回李婆婆的诉讼请求,一、二审案件受理费均由李婆婆承担。 教师点拨:社会生活秩序离不开规则,更离不开人们自觉遵守规则。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秩序与规则的相关知识。二、探究新知(一)社会生活有秩序活动1 看一看,说一说~社会生活中的秩序【多媒体呈现】材料一 有秩序的图片材料二 有一位美国教师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她和三个分别为5岁、7岁和10岁的中国孩子玩了一个小游戏:她拿出一个瓶子,瓶口很小,瓶身很大,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三个球,每个球上系着一根线。教师对三个孩子说,这三个球代表你们三个人,而这个瓶子代表一座井。你们在井底玩,突然间水从井底冒出来,你们拼命地逃跑。可是,这个井口只能容纳一个人出来。 三个孩子露出十分惶恐的神情,教师接着对孩子们说:“开始。”只见那个5岁的孩子一下子拉出了球,7岁的孩子随即也拉出了球,最后,那位10岁的孩子也把球拉出来了,前后用了不到五秒钟。 这个实验,美国教师在许多国家做过,许多孩子都纷纷拉自己的球,结果谁也走不出来。美国教师问这三个中国孩子为什么不争先逃命,7岁的小男孩说:“妹妹最小,应该让她先走,这是妈妈说的。”10岁的孩子说:“我最大,应该走在最后,这是爸爸说的。”材料三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虽然工作繁忙,但十分注意遵守公共秩序。有一次,列宁忙碌了一个上午,处理了很多日常事务,批阅了很多文件。休息的时候,他用手摸了一下头发,发觉头发实在太长了,决定抽时间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他问哪位同志是最后一位,准备排队等候。排队理发的同志们都知道列宁日理万机,时间极其宝贵,于是争着请列宁先理发。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顺序理发。”他说完后,就排到最后一位同志的后面,耐心等候理发。问题:(1)材料一中的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规则?(2)这些规则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3)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故事说明了什么?要求:小组内互相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对第(3)问充分讨论后归纳出结论。教师小结:从同学们有序的举手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社会秩序就在我们身边,社会秩序时时处处都存在,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要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才能感受社会秩序带来的便利和谐,体验生活的美好。【多媒体呈现】结论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结论2.社会秩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结论3.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活动2 问题探究 交流分享【多媒体呈现】某地交警支队接到群众举报,有人在朋友圈内发布因自己的车辆不按规定临时停放被粘贴违停告知单而辱骂交警的信息。张某为发泄个人不满情绪,利用信息网络辱骂他人,破坏社会秩序,已构成寻衅滋事的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张某被处以拘留五日的行政处罚。问题:(1)张某因违规停车被贴条而辱骂交警的行为,为什么会受到行政处罚?(2)你能说出良好社会秩序存在的意义吗?要求:阅读材料,认真思考后,在小组内分享交流并形成明确的共识。教师小结:张某的事例告诉我们,社会生活中处处有秩序,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认识到只有有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才能保障人们安居乐业。【多媒体呈现】结论4.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活动3 阅读感悟【多媒体呈现】“希望叔叔阿姨们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做个文明好市民。”颁奖仪式上,年纪最小的俞青竹,用稚嫩的童声向广大市民发出了最质朴的呼吁。作为年龄最小的“文明交通最美市民”,平日里她不仅会协助老师维护放学秩序,还常常在校外参与交通志愿者活动,手拿着小旗帜站在停车线,提醒大家遵守交通法规。此次评选出的“文明交通最美市民”中,有热心交通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有主动礼让行人的公交司机、有被市领导点赞的驾驶员,有热心服务公益的青少年学生、外籍交通志愿者,也有发挥余热的退休老人。他们用实际行动反映了良好的上海城市交通文明素质,引导和激励全体市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城市交通文明建设,推动形成了“文明交通,你我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问题:“文明交通最美市民”的评选活动有什么意义?要求:认真阅读材料,细心感悟良好的社会秩序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认真思考问题,在小组内分享交流并形成明确的共识。教师小结: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我们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我们为解决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向国家机关建言献策;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还需要我们同破坏社会秩序、违反规则的行为作斗争。【多媒体呈现】结论5.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二)维护秩序靠规则活动4 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规则一 在学校学习,需要遵守校规校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认真听讲;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辍学;等等。规则二 在电影院看电影,不能大声喧哗、吵闹;电影开演后,不准随意走动;等等。规则三 军人有保家卫国的义务,警察有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 规则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有人都必须保持社交距离,外出必须佩戴口罩,必须保持室内定期通风,必须勤洗手,必须接受体温测量……问题:(1)说一说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维护秩序的规则。(2)这些规则都对人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要求: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准备好自己的答案后在小组内探究交流并达成共识,最后由小组代表参与班级展示分享。教师小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社会规则去维护。社会规则明确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人们的行为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从而保证社会秩序的实现。【多媒体呈现】结论1.社会规则的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结论2.社会规则的种类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结论3.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活动5 读一读 想一想~阅读教材P25两个相关链接【多媒体呈现】“一米线”,又称伸缩隔离带、栏杆座、警戒线、移动护栏杆,“一米线”主要用于大型排队秩序控制以及定向人流输导所必须的队列设施和科学的摆放规划。“一米线”被广泛应用于人流集中场所,银行等涉及金额等行业会在距营业柜台或窗口一米处划线,并在一旁挂牌,以提醒顾客在线后排队等候。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至亲好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约为一米。越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就会感到紧张,感觉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这也是国际上所通用的“一米线”规定的由来。问题:(1)请你说一说设置“一米线”的目的是什么。(2)生活中类似的规则有什么重要作用?要求:大家阅读并思考问题后参与小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参与班级展示分享。教师小结:设置“一米线”是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和隐私,提醒人们自觉排队从而保障良好的秩序。由此可见,良好社会秩序的实现需要社会规则的保障,社会生活如果没有规则,或人们无视规则,将危及个人的安全,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多媒体呈现】结论4.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活动6 拓展探究~欣赏图片《美丽的九寨沟》【多媒体呈现】问题:(1)说一说神奇的九寨沟风光。(2)九寨沟为什么那么干净整洁?要求:欣赏美丽的九寨沟风光,思考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参与班级展示分享。 教师小结:比如严格的清洁管理制度,随处可见的垃圾箱、垃圾池、垃圾桶,每个景点乃至路边都有清洁人员等。活动7 合作总结 梳理知识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简要勾画出本课时的知识导图,并在小组内展示分享。教师可将愿意在全班分享的知识导图在课堂上展示分享。本课小结:社会规则为社会营造良好的秩序,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学习了解规则,自觉遵守规则,为创建良好的社会秩序而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