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能力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小组合作收集、展示“家规家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在生活中,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亲敬长,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识目标: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和家庭的功能。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认识中国家庭文化。【教学难点】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课: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同学们,听了刚才的歌曲,你有何感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是呀,家里有我们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今天我们就“家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展开学习《家的意味》学习新课:一、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清单,学生自主预习,在书上做好圈点批注)1.什么是家庭?2.家有什么重要性?(家的意义)3.中国人心中的“家”是怎样的?4.为什么要孝亲敬长?怎样孝亲敬长?二、探究与分享:活动一:话说我家,体味亲情1.生命的居所教师活动:“家”是我们很熟悉的字眼,什么是家呢?有的人说家是地域,有的人说家是住所,有的人说家是一群人,有的人说家是吃饭的地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眼中的“家”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自己眼中的”家”并回答。教师点拨: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可以把学校、班级比作自己的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这些是广义上的家。狭义上的家与家庭有关,即“小家”。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那么,我们的家庭关系是如何确立的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72页的相关链接。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得出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包括: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教师活动: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家庭的功能有哪些?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家庭的功能包括生产功能、人口生产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2.心灵的港湾教师活动: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可是有家的人却说自己没有家,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小品《家在哪里》和《我又有家了》。在欣赏小品的同时请大家思考富豪为什么明明有家却不想回家?中年男子为什么找到自己的女儿后说“我又有家了”?你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学生活动:学生表演课本情景剧[小品一:家在哪里(内容参考教材73页,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富翁和警察)小品二:亲情(内容参考教材73页,三位学生分别扮演中年男子、女儿和旁白)]后小组交流,并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3.中国人的“家”多媒体放映2020年春运图片教师活动: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念亲人的心情在中国春运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的春运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远方游子归家的心?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教师点拨:在中国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中,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过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不仅是一个避风港,它还是我们的天然学校。每个家庭都有一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优良家风,例如“家规”、“家训”。活动二:晒晒家规传承家风教师活动:你知道哪些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在这些“家规”“家训”中,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接下来请各个小组为我们展示他们收集到的“家规”“家训”。学生活动: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家规”“家训”,学生分组讨论,发表看法。教师点拨: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在法律层面上,我国法律对孝亲敬长也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孝亲敬长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过渡:孝亲敬长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律义务。我们作为未成年人,孝亲敬长是否与我们无关?若有关我们又该怎么办?活动三:孝亲敬长学会践行多媒体播放2016年最美孝心少年视频:捐髓救父的曹胤鹏教师活动:曹胤鹏的哪些优秀品质让我们感动?他的行为对我们有何启发?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点拨:尽孝在当下。孝敬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三、拓展空间:探讨中华文化中的“家”有哪些意义。【课堂小结】(1)利用思维导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2)播放“感恩父母”的公益广告视频,进行情感升华。【随堂检测】1.“纵然游遍美丽的宫殿享尽富贵荣华,但是无论我在哪里,都怀念我的家。”诗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家庭成员间因血缘关系而没有任何矛盾B.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C.家中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D.回到家中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2.“别忘了时间的残酷,别忘了人生的短暂,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否则你将永远无法尽孝,因为孝心不能等待!”“孝心不能等待”启示我们()A.孝敬父母是人类最高美德B.孝敬父母要化解亲子矛盾C.孝敬父母要等有时间时再说D.从小就要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3.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而这个景观的背后,流淌的却是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1)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什么?(3)在中国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你打算如何做到孝亲敬长?答案:1—2BD(1)略。(2)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3)①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②倾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③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一种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里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