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以礼待人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以礼待人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二框
以礼待人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能力目标: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表达、展现文明有礼。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类礼节和礼仪,知道礼貌待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
文明有礼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故事)
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思考:他悟出了什么?
教师明确: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引出课题《以礼待人》。
学习新课
一、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清单,学生自主预习,在书上做好圈点批注)
1、礼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文明有礼有什么重要作用?
3、怎样才能成为文明有礼的人?
二、探究与分享
(一)待人礼为先
活动一:识礼
阅读教材内容
思考:礼是什么?
总结: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活动二:情境讨论P37“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
1、你认为小岩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应如何改进?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点拨:文明有礼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所以,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活动三:情境体验
P38“探究与分享”
思考:1、同学们说出了对文明小区的什么期望?
2、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点拨:①社区环境方面: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
②垃圾随意堆放会影响社区环境卫生;汽车在小区内任意行驶会给出行的居民带来危险、同时造成噪音扰民;不能合理地处理冲突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
点拨: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所以,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活动四:情境感受
(展示材料)
【文明礼仪故事——周恩来】周恩来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被他的人格、智慧和风度所折服。周恩来(1898~1976)是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他杰出的外交礼仪修养为全世界所倾倒。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了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他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他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他从来不提高讲话的调门,不敲桌子,也不以中止谈判相威胁来迫使对方让步。他手里有‘牌’时,说话的声音反而更加柔和了……”
点拨: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二)做文明有礼的人
活动五:自主学习——知礼懂礼
学生阅读教材
P39—40。
思考:
1、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说说你所知道的文明有礼的相关要求。
点拨:(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活动六:情境判断——明礼守礼
(展示校园中存在的现象)
①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帮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②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胸口衣裳大敞。
③在饭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
④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
⑤见到走廊或楼梯有纸屑、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筒。
⑥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开恶意玩笑。
⑦在课室内讲粗言滥语、打闹嬉戏。
1、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正确的请说明理由,错误的请说出正确的做法。
点拨: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同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三、拓展空间:
《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
1、分小组搜集社会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的事例,办一期板报。
2、结合调研结果,开展一次以“文明有礼,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活动。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礼,知道了礼的表现,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了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从语言、举止、仪表方面努力,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并与身边的人一起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随堂检测】
1、“礼让斑马线”活动在青岛全面铺开,不少斑马线前都能看到驾驶员主动礼让行人的画面。2019年3月17日,青岛公交一辆221路公交车的监控探头就拍下了这样的一幕:驾驶员赵鹏在斑马线前主动停车并作出礼让手势,多位行人都在快速通过之余向驾驶员挥手表示感谢,礼让双方配合默契又彰显文明,堪称“最默契的礼让”。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我们应让守规则、讲秩序成为自己的公共生活习惯
B.文明参与公共生活,杜绝丑陋行为是现代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C.文明让我们优雅,文明让我们快乐,文明让社会和谐。
D.文明是交往的前提,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这句话说明(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③只要有礼,任何事业都能成功
④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3、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某专家就说话之道给出建议:急事,慢慢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这启示我们(
)
①说话要和气
②谈吐要文雅
③言语要真诚
④态度要圆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礼貌是谦虚恭敬的态度和言行,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是文明交往的前提。下列语句体现了礼貌的重要性的有(

①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②不学礼,无以立
③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④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2018年国庆黄金周各类不文明旅游现象屡见不鲜:从恶意踩踏丹霞地貌的“抖音男”,到在杭州西湖随意刻字的“平文涛”,再到在泰山之巅的古迹摩崖石刻上乱写乱画的“张童钦”,不但污染了美丽的景区,也给旅游的欢乐气氛加入了一份不和谐。对此,你想对这些人说(  )
A.
在国内可以不拘小节,出国要讲文明
B.
其他人也有不文明行为,不必太在意
C.
文明礼貌体现个人修养,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与形象
D.
你们这种行为会受到刑罚处罚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的话强调了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要(
)
A.礼节仪表同质朴的品格相结合
B.在人际交往中注意生活细节
C.有宽广的胸怀,不能盲目自大
D.在与人相处时懂得尊重别人
7、《诗经》说:“谦谦君子,赐我百朋。”我们做到内在真心诚意、外在彬彬有礼,就能广受欢迎、广交朋友。文明有礼(
)
①使人变得优雅可亲
②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③保证个人理想得以实现
④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据相关报道,在国庆游期间,很多美丽的景点、文物上被个别游客用刀刻上了“某某到此一游”“某某我爱你”等字眼,在多处景区还发生中国游客在乘车时为抢座位而斗殴,乱扔垃圾、随地便溺等现象更是数不胜数。有一次从西双版纳飞往昆明的航班上,因行李架使用问题,多名乘客与两名外国客人斗殴……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可是“中国式”不文明现象不断出现,让人不禁要问:中国人这是怎么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谈谈不文明行为的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你打算如何做一名文明有礼的中学生?
答案:
1——7
D
D
A
A
C
A
C
8、(1)①不文明行为有损个人形象,失去别人的信任。②不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③有的不文明行为影响社会秩序,甚至危害公共安全,让社会蒙羞。④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⑤不文明行为也会有损民族的尊严和国家形象。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板书设计】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待人礼为先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以礼待人
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人
做文明有礼的人
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