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二框以礼待人【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能力目标: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表达、展现文明有礼。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类礼节和礼仪,知道礼貌待人的方法。【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故事)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思考:他悟出了什么?教师明确: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引出课题《以礼待人》。学习新课一、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清单,学生自主预习,在书上做好圈点批注)1、礼表现在哪些方面?2、文明有礼有什么重要作用?3、怎样才能成为文明有礼的人?二、探究与分享(一)待人礼为先活动一:识礼阅读教材内容思考:礼是什么?总结: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活动二:情境讨论P37“运用你的经验”思考:1、你认为小岩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应如何改进?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点拨:文明有礼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所以,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活动三:情境体验P38“探究与分享”思考:1、同学们说出了对文明小区的什么期望?2、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点拨:①社区环境方面: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②垃圾随意堆放会影响社区环境卫生;汽车在小区内任意行驶会给出行的居民带来危险、同时造成噪音扰民;不能合理地处理冲突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点拨: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所以,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活动四:情境感受(展示材料)【文明礼仪故事——周恩来】周恩来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被他的人格、智慧和风度所折服。周恩来(1898~1976)是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他杰出的外交礼仪修养为全世界所倾倒。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了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他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他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他从来不提高讲话的调门,不敲桌子,也不以中止谈判相威胁来迫使对方让步。他手里有‘牌’时,说话的声音反而更加柔和了……”点拨: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二)做文明有礼的人活动五:自主学习——知礼懂礼学生阅读教材P39—40。思考:1、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2、说说你所知道的文明有礼的相关要求。点拨:(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活动六:情境判断——明礼守礼(展示校园中存在的现象)①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帮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②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胸口衣裳大敞。③在饭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④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⑤见到走廊或楼梯有纸屑、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筒。⑥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开恶意玩笑。⑦在课室内讲粗言滥语、打闹嬉戏。1、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正确的请说明理由,错误的请说出正确的做法。点拨: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同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三、拓展空间:《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1、分小组搜集社会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的事例,办一期板报。2、结合调研结果,开展一次以“文明有礼,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礼,知道了礼的表现,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了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从语言、举止、仪表方面努力,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并与身边的人一起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随堂检测】1、“礼让斑马线”活动在青岛全面铺开,不少斑马线前都能看到驾驶员主动礼让行人的画面。2019年3月17日,青岛公交一辆221路公交车的监控探头就拍下了这样的一幕:驾驶员赵鹏在斑马线前主动停车并作出礼让手势,多位行人都在快速通过之余向驾驶员挥手表示感谢,礼让双方配合默契又彰显文明,堪称“最默契的礼让”。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我们应让守规则、讲秩序成为自己的公共生活习惯B.文明参与公共生活,杜绝丑陋行为是现代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C.文明让我们优雅,文明让我们快乐,文明让社会和谐。D.文明是交往的前提,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这句话说明()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③只要有礼,任何事业都能成功④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3、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某专家就说话之道给出建议:急事,慢慢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这启示我们()①说话要和气②谈吐要文雅③言语要真诚④态度要圆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礼貌是谦虚恭敬的态度和言行,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是文明交往的前提。下列语句体现了礼貌的重要性的有()①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②不学礼,无以立③人而无礼,焉以为德④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2018年国庆黄金周各类不文明旅游现象屡见不鲜:从恶意踩踏丹霞地貌的“抖音男”,到在杭州西湖随意刻字的“平文涛”,再到在泰山之巅的古迹摩崖石刻上乱写乱画的“张童钦”,不但污染了美丽的景区,也给旅游的欢乐气氛加入了一份不和谐。对此,你想对这些人说( )A.在国内可以不拘小节,出国要讲文明B.其他人也有不文明行为,不必太在意C.文明礼貌体现个人修养,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与形象D.你们这种行为会受到刑罚处罚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的话强调了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要()A.礼节仪表同质朴的品格相结合B.在人际交往中注意生活细节C.有宽广的胸怀,不能盲目自大D.在与人相处时懂得尊重别人7、《诗经》说:“谦谦君子,赐我百朋。”我们做到内在真心诚意、外在彬彬有礼,就能广受欢迎、广交朋友。文明有礼()①使人变得优雅可亲②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③保证个人理想得以实现④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8、据相关报道,在国庆游期间,很多美丽的景点、文物上被个别游客用刀刻上了“某某到此一游”“某某我爱你”等字眼,在多处景区还发生中国游客在乘车时为抢座位而斗殴,乱扔垃圾、随地便溺等现象更是数不胜数。有一次从西双版纳飞往昆明的航班上,因行李架使用问题,多名乘客与两名外国客人斗殴……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可是“中国式”不文明现象不断出现,让人不禁要问:中国人这是怎么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请你谈谈不文明行为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你打算如何做一名文明有礼的中学生?答案:1——7DDAACAC8、(1)①不文明行为有损个人形象,失去别人的信任。②不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③有的不文明行为影响社会秩序,甚至危害公共安全,让社会蒙羞。④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⑤不文明行为也会有损民族的尊严和国家形象。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板书设计】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待人礼为先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以礼待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人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