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学法指导】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基础梳理】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实验现象数据处理实验结论误差分析(1)测量结果偏小(2)测量结果偏大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其他方法方法一:测量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或容器内水的体积变化文字表达式:①②③④方法二:利用刻度测量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⑤⑥3.空气的组成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其次是。另外,还含有等。②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课堂练习】1.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如图所示,其中区域“a”代表的是()A.氧气B.氦气C.氮气D.二氧化碳2.空气成分中主要含有的两种物质是( )A.氮气和氧气B.氮气和氢气 C.二氧化碳和氧气D.氧气和稀有气体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B.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是混合物C.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的结论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结束后,容器中剩余的气体全部为氮气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B.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只消耗,生成固态的C.装置内水位不会发生变化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5.小明从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过一会儿饮料瓶表面变得潮湿,说明空气中有()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6.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是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B.稀有气体的含量最少,所以称为“稀有气体”C.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物理变化D.拉瓦锡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和组成7.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8.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装置的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黄色烟雾B.实验装置乙比装置甲更环保,得到的数据更准确C.乙装置中活塞在整个过程中的移动是先向右后向左D.两个实验装置中,若药品用量过少,均会导致所得结果偏小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2.答案:A3.答案:B解析: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而不是质量分数,A不正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红磷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为氮气,还有二氧化碳等其他成分,D不正确。4.答案:B5.答案:C解析:从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过一会儿饮料瓶表面变得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故选C。6.答案:B7.答案:A解析:A项,铜粉应过量,若量不足,装置内氧气没有完全反应,会造成实验误差,错误;B项,实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才能读数,否则容器内压强较大,会产生实验误差,正确;C项,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正确;D项,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正确。8.答案:A解析:甲装置的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黄色烟雾,A错误。装置乙防止了甲中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时空气受热膨胀外逸,能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故实验装置乙比装置甲更环保,得到的数据更准确,B正确。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反应后氧气被消耗,冷却至室温后,压强减小,注射器的活塞向左移动,C正确。两个实验装置中,若药品用量过少,均不能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均会导致所得结果偏小,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