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第二框 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
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能力目标:
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和要求,举例说明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之福、地球家园之福,懂得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正确看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既能认清当前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又能阐明科学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知识目标:
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知道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知道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路径,知道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
【教学重点】
知道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知道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
【教学难点】
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
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18年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之年。环保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日前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透过规划中确立的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要想把这些问题弄清楚,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
学习新课
一、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清单,学生自主预习,在书上做好圈点批注)
1.人与自然的关系?
2.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
3.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4.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的中国路径和中国方案?
5.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是什么?
二、探究与分享
目标导学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知识拓展】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更详细地说,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
2.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做法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9至80内容,让学生了解并归纳总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做法。在学生总结基础上,教师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做法:
(1)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3)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做法
(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何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教师总结:世界环境日只是一种强化,我们每一天都应该坚持环保。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让我们一起努力,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做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推动者,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2)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
(4)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3.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意义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拓展空间
完成P88拓展空间
【课堂小结】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瓶颈,为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共筑生命家园,走一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的道路,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希望大家努力学习,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作出自己的贡献!
【随堂检测】
个人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多次违规或将被处50
元以上200
元以下罚款,自愿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等社区服务活动的,不予行政处罚,垃圾混装混运也将被处罚.修改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
2020

5

1
日起正式施行。
回答1-2
题。
1.这部《条例》的出台(
)
①印证了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的
②彰显了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
③说明了生活服务于法律
④表明法律规范并调整我们的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2.这部(条例)将带来的影响是(
)
①规范公众的环境行为
②指引群众爱护环境
③制裁环境犯罪行为
④彰显了法律的普遍约束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3.《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显示,66.88%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讨论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71.97%的受访者在购买家电时,经常会选择节能家电;69.04%的受访者会采用绿色出行方式。以上数据说明(

①崇尚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②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了
③人们的社会行为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
④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
A.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列对于人与自然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②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④共生共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蕴含了哪些道理?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案:1.B
2.D
3.B
4.D
5.
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③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