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凝聚法治共识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凝聚法治共识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第二框
凝聚法治共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学法守法用法,践行法治精神。
能力目标:
初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目标:
1、了解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行使权利的基本准则。
2、知道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
3、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教学重点】
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准则。
【教学难点】
厉行法治,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政务专递,免费寄递”。走进东城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每台电脑显眼处都有温馨提醒,办事市民可享免费“政务专递”便民服务。2018年1月2日起广东省东莞东城政务服务中心推出“政务专递”便民服务,实行办理结果包邮服务,实现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
想一想:实现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学习新课
一、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清单,学生自主预习,在书上做好圈点批注)
1、政府的作用?
2、政府的权力来源和宗旨?
3、什么是法治政府?
4、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
5、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6、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厉行法治?
7、建设法治国家为什么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二、探究与分享
(一)法治政府
活动一:出示新华门图片
材料:新华门坐落在北京西长安街西段,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正门.也是最高行政权力的象证。新
华门是一座古典风格琉璃瓦顶雕梁画栋的二层明楼,楼的上层是七开间,每开间有四个扇,朱栏
护,建筑开朗典雅,属于黄家建筑凤格。
思考:1、国务院在我国国家权力机构中属于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
2、国务院新华门为什么贴上金箔的“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
点拨:1、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表明政府的权利来自于人民的授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各级政府的宗旨。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图片感悟)
保障百姓住房
维护社会治安
保障义务教育
保障生态环境
思考:
结合你的生活,举例说一说人民政府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
点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
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按照“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要求,对“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出重要部署,吹响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冲锋号,开启建设法治政府的新征程。
思考:1、依法行政的含义和核心是什么?
2、依法行政的要求是什么?
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点拨:(1)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2)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3)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二)厉行法治
活动四:全民历行法治
12月21日上午11时许,在城关区南昌路东湖市场附近,四五名身着城管制服的男子将一商铺店主拉扯至店外的人行道上,手持扳手和伸缩棍进行殴打,店主妻子在争执中也被打倒在地,衣服被扯破。理由是男子以前在门口摆放过东西,占道经营,同时又涉嫌无证经营。
思考:1、就此事发表自己的评论。
2、通过这件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点拨:(1)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2)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活动五:辨一辩
甲: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上法律发挥的作用大。
乙: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上道德发挥的作用大。
总结: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三、拓展空间:
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宣传活动。设计一些法治主题的相关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1、组织法治主题板报或海报设计、校园法治短剧等比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选。
2、在校园广播、电视台或校园网站设置法治教育主题板块,宣传法治文化。
3、开展“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活动。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政府的作用、政府如何依法行政和厉行法治的内容。明白了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也知道了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
【随堂检测】
1.
在我国,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
)
A.
为人民服务
B.
坚持依宪治国
C.
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D.
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福
2.第六条
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
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
第七条
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依法决策原则,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法
定程序,保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
一一摘自国务院出台的〈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第七条的规定符合
(
)
①立法机关科学立法的要求
②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要求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要求
④依法规范权力运行的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读漫画《一网通办》。漫画中政
府的举措旨在
(
)
A.
确保权力合法运行
B.
规范公民个人行为
C.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D.
保障政府决策科学化
4.据新华社2月6日报道。重庆方面委托有关企业从海外采购一批口罩,其中包括帮助湖北黄石代买的口罩,这批口罩到达云南大理时,被大理市截留征用。根据相关法律,因疫情需要,政府有征用物资的权力。但涉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征用,应由国务院进行。下列与本案例相关的正确说法是
(
)
①必须推进科学立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②法无授权不可为,必须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③大理市这一做法是合法的,因为这是疫情需要
④大理市这一做法涉嫌违法,因为它没依法行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5.
2020年1月1日,《泰州市文明行为条例》正式施行。针对广大市民反映强烈的不文明行为,《条例》从法律层面加以规范约束,同时对文明行为的推行进行道德层面的提倡和引导。材料表明(

①推行文明行为需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②需要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推进文明城市建设需要制定更多法规
④需要发挥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材料一:加大全民督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完法法律至上、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党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也不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材料二: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这既是历史经的总结,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历行法治,你认为历行法治应从哪些方面去做?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为什么说“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作为中学生,在我们国家“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前提下,应该怎样做?、
答案:
1——5
C
C
C
D
B
6、(1)①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③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2)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3)开放性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增强法治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加强道德修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诚实守信,积极承担责任;等等。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