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全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全科9份)

资源简介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题
第Ⅰ卷(共48分)
一.选择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O分)
1. 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物理学家安培通过“油滴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出了电子的电量
B.法国学者库仑通过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电荷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C.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提出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D.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理论分析得到欧姆定律,该定律是我们分析研究电路的基础
2. 如图所示,物体A B质量相同,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在力F作用下一起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位移为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力对A B做的功一样多
B.A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比B多
C.F对A做的功与A对B做的功相同
D.A所受的合外力对A做的功与B所受的合外力对 B做的功相同
3.火车从车站开出作匀加速运动,若阻力与速度成正比,则【 】
A.火车发动机的功率一定越来越大,牵引力也越来越大
B.火车发动机的功率恒定不变,牵引力也越来越小
C.火车加速达到某一速率时发动机的功率要比保持此速率作匀速运动时发动机的功率大
D.当火车达到某一速率时,若要保持此速率作匀速运动,则发动机的功率一定跟此时速率的平方成正比
4.一个物体以某一初速度从固定的粗糙斜面底部沿斜面向上滑,物体滑到最高点后又返回到斜面的底部,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滑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与下滑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相同
B.上滑过程中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滑过程中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C.上滑过程中合外力做功的大小等于下滑过程中合外力做功的大小
D.上滑过程中机械能减少量等于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减少量
5.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射中木块并最终留在木块中与木块一起以速度v运动.当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d时相对木块静止,这时木块前进的距离为S.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大小f视为恒定,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S=Mv2/2
B.fd=mv2/2
k`$#s5u
6. 如图所示,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以初速度v0,从A点竖直向上射入真空中的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粒子通过电场中B点时,速率vB=2v0,方向与电场的方向一致,则A,B两点的电势差为【 】
 
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A、B,带有等量异种电荷,通过绝缘轻弹簧相连接,置于绝缘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突然加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后,两小球A、B将由静止开始运动,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对两个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设整个过程中不考虑电荷间库仑力的作用且弹簧不超过弹性限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因电场力分别对球A和球B做正功,故系统机械能不断增加
B.因两个小球所受电场力等大反向,故系统机械能守恒
C.当弹簧长度达到最大值时,系统机械能最小
D.当小球所受电场力与弹簧的弹力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大
8.为模拟净化空气过程,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含有灰尘空气的密封玻璃圆柱桶(圆柱桶的高和直径相等)。第一种除尘方式是:在圆柱筒顶和底面的金属电极间加上电压U,沿圆柱筒的轴线形成一个匀强电场,灰尘运动方向如图甲所示;第二种除尘方式是:圆柱筒轴线处放一直导线,在导线与容器内壁的金属电极间也加上电压U,形成沿半径方向的辐向电场。灰尘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已知空气阻力与灰尘运动的速度成正比,即f=kv(k为定值),假设每个灰尘颗粒的质量和电荷量均相同,重力可忽略不计,则在这两种方式中【 】
A.灰尘颗粒最终均有可能做匀速运动
B.灰尘颗粒沉积处的电场强度相等
C.电场对单个灰尘颗粒做功的最大值相等
D.电场对单个灰尘颗粒的作用力相等
9.如图所示的电容式话筒就是一种电容式传感器,其原理是:导电性振动膜片与固定电极构成了一个电容器,当振动膜片在声压的作用下振动时,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电路中电流随之变化,这样声信号就变成了电信号.则当振动膜片向右振动时【 】k`$#s5u
A.电容器电容值增大
B.电容器带电荷量减小
C.电容器两极板间的场强减小
D.电阻R上电流方向自左向右
10.一段横截面积为0.5 cm2的导体材料中,每秒钟有0.2 C正电荷和0.3 C负电荷相向运动,则电流强度是【 】
A.0.2 A B.0.3 A C.0.5 A D.104 A
11.图(a)为示波管的原理图。如果在电极之间所加的电压按图(b)所示的规律变化,在电极之间所加的电压按图(c)所示的规律变化,则在荧光屏上会看到的图形是【 】
12.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两极间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B.电动势越大的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越大
C.一个电动势为1.5V的电池接入电路时,若有1C的电荷量通过电路,就有1.5J的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D.因电动势的单位和电势差相同,所以电动势实质上就是电势差
第Ⅱ卷(共52分)
二、实验题(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可以采用图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
(1)比较这两种方案,_____(填“甲”或“乙”)方案好些;
(2)该同学开始实验时情形如图丙所示,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的地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某同学通过实验方案甲验证机械能守恒,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m/s2。实验选用重锤质量为0.5kg,纸带上连续的点A、B、C、D至O点的距离如丁图所示(O点为开始下落点),则重锤从O运动到C,重力势能减少_______J,重锤经过C时,其动能增加 J。
14.为了只用一根弹簧和一把刻度尺测定某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设μ为定值),某同学经查阅资料知道: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由伸长量为x至恢复原长过程中,弹力所做的功为kx2. 于是他设计了下述实验:
第一步:如图所示,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使滑块紧靠弹簧将其压缩,松手后滑块在水平桌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
第二步:将滑块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下,弹簧伸长后保持静止状态.
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松手后滑块在水平桌面上滑动过程中有关物理量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弹簧恢复原长时,滑块的加速度达最大值
B.当弹簧恢复原长时,滑块的速度达最大值
C.滑块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然后保持不变
D.滑块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然后保持不变
(2)你认为该同学应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写出名称并用符号表示):__ ___.
(3)用直接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滑块与水平桌面间动摩擦因数μ的计算式μ=____ ______.
三、计算题(3小题,共36分)
15.质量M=2.0×103kg的汽车,以P= 80 kW的恒定功率在水平路面上以v= 8m/s的速度匀速行驶.当汽车运动到倾角的斜坡前,驾驶员立即通过调节油门大小,将发动机的功率变为原来的1.5倍并保持不变,汽车以8 m/s的速度冲上斜坡并向上运动25.4m后又开始匀速运动,直到坡顶,已知汽车在水平路面和坡面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g取10m/s2.试求:
(1)汽车在坡面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2)汽车在坡面上变加速运动的时间.
16.如图是过山车的部分模型图.模型图中光滑圆形轨道的半径R=8.0m,该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倾角为=37°斜轨道面上的Q点,圆形轨道的最高点A与P点平齐,圆形轨道与斜轨道之间圆滑连接.现使小车(视作质点)从P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运动,已知斜轨道面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24,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sin37°=0.6,cos37°=0.8.若小车恰好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A处,问:
(1)小车在A点的速度为多大?
(2)小车在圆形轨道的最低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为重力的多少倍?
(3)小车在P点的初速度为多大?
17. 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O点以和水平方向成α角的初速度v0抛出,当达到最高点A时,恰进入一匀强电场中,如图.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从A点沿水平直线运动到与A相距为S的A′点后又返回到A点,紧接着沿原来斜上抛运动的轨迹逆方向运动又落回原抛出点.求
(1)求该匀强电场的场强E的大小并在图中标明E的方向。
(2)求从O点抛出又落回O点所需的时间.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物理答题纸
第Ⅰ卷(共48分)
一.选择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第Ⅱ卷(共52分)
二、填空题(2小题,共16分)
13.(1) ;
(2)① ②
(3)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4.(1)【 】
(2) (3)
三、计算题(3小题,共36分)
15.(10分)
k`$#s5u
16.(15分)
17.(11分)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物理答案
第Ⅰ卷(共48分)
一.选择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D ACD D ACD C ABC C A C B B
第Ⅱ卷(共52分)
二、填空题(2小题,共16分)
13.(1) 甲 ;k`$#s5u
(2)① 打点计时器接了直流电源 ② 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太远了
(3)_2.75 、 2.725
14.(1)【 D 】
(2)弹簧被压缩的长度x1,滑块离开弹簧后滑行的距离s,悬挂滑块时弹簧伸长的长度x2 (3) μ=
三、计算题(3小题,共36分)
15.
16. 解⑴小车经过A点时的临界速度为vA
m/s k`$#s5u
…(3分)
(2) ……(2分)
FB-mg = ……(2分)
解得:FB=6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球对轨道的作用力FB'=6mg,方向竖直向下 ……(2分)
(3)设Q点与P点高度差为h,PQ间距离为L, ……(2分)
P到A对小车,由动能定理得
………… (2分)
解得m/s ………… (2分)
17. (1)斜上抛至最高点A时的速度vA=v0cosα① 水平向右……(2分)
由于AA′段沿水平方向直线运动,所以带电小球所受的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应为一水平向左的恒力:
F==qEcosθ,②……(2分)
带电小球从A运动到A′过程中作匀减速运动
有(v0cosα)2=2qEcosθs/m③
由以上三式得:
E=m……(2分)
(2)小球沿A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于A′点折返做匀加速运动
所需时间t=+ ……(5分)
第2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A
B
-
+
E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政治《必修2》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一种叮咛叫滴酒莫沾,有一种感觉叫望眼欲穿,有一种期盼叫一路平安,有一种温馨叫合家团圆。”在很多高速公路上,这样一批充满温馨话语的新式交通提示牌取代了传统的“禁止”“限制”等冷性、强制性词句的交通指示牌。这一细节的变化让人们倍感轻松。这说明
A.政府履行职能坚持了以人为本,努力为人民服务
B.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的职能已不重要
C.我国公共文化设施正逐步完善
D.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不断提高
2.截至2011年11月4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十三周年。该法实施以来,农村的基层民主进一步发展,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逐步得到保证。这体现了
①我国的民主是全民的真正的民主 ②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③我国人民享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④我国的民主制度在不断完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每年一次的人民代表大会,老百姓都能触摸到人大代表履职的“脉搏”。心系人民群众,热议国计民生,力推解决重要问题,从而使人大代表在百姓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这说明
A.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作用越来越大k`$#s5u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C.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和行使者
D.人大代表的服务能力和履职意识不断提高
4.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
①是因为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 ②与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是统一的 ③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④是因为我国法制尚不健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的同时,禁止利用互联网、通讯工具、媒体从事违法活动。这主要表明
A.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B.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政治性权利
C.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D.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6.根据宪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的规定,自2011年起,全国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陆续展开。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
A.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B.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C.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D.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7.在某乡换届选举中,不少选民明确表示,他们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候选人不选,不替百姓说话的候选人不选。选民们坚持的“三不选”体现了
A.选举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
B.人大代表都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C.我国的选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D.选民的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8.2011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广东省商品房投资增速趋缓,但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政府积极推进,开工建设进度位居全国前列,有效地避免了投资的过度波动,为广东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材料主要说明了政府具有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D.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9.全国人大常委会《节约能源法》执法检查组就各地贯彻《节约能源法》情况到山西省进行执法检查。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
A.决定权 B.监督权 C.立法权 D.行政权
10.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城市,是通过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来发展基层民主的。这种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是
①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管理公共事务的基层国家机关 ②人民当家作主、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 ③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④我国重点推进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 2011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①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联合执政 ②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中国共产党发扬民主.坚持民主执政 ④人民政协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国家机构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说明
A.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
B.国务院是行使我国国家职能的最高行政机关
C.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执行管理文化的国家职能
D.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13.“爱飙车,爱兜风,爱超员,也爱逃避处罚,爱超速,更爱不戴头盔,不是什么赛车手,不是行为艺术,我是交通违法人,我不走寻常路。我和你不一样,我拿着通向天堂的签证。”这是某交警支队设计的“凡客体”交通安全宣传海报。这样的海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这体现了
A.转变职能,政府管理逐渐淡化 B.以人为本,政府服务更加完善
C.重视安全,政府职能不断扩大 D.执政为民,政府权威日益巩固
14.我们要正确处理与宗教界朋友之间的关系,在政治上要团结合作、思想信仰上要互相尊重。对此理解正确的
A.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绝对数字比较小 B.我国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C.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15.由于油门踏板和脚垫的原因,丰田在美国召回109万辆汽车。美国在汽车产品缺陷而导致安全事故的监督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该国有专门规范此类行为的法律,对违法行为最高罚款可达10亿美元。这启示我们,在进入汽车社会以后,构建放心的用车环境首先需要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公正司法 D.监督守法
16.中华民族崇尚亲邦善邻,主张和而不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在有关我国外交政策的阐释中,最能体现“黄金法则”的是
A.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D.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17.“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这段话表明
A.任何政党都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治组织
B.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一切国家和政党前途、命运的引导者
C.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
D.人心向背是判断政党阶级性质的根本标志
18.下图所示漫画《醉翁之意》表明
A.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B.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开始出现改变
C.世界格局继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霸权主义是解决世界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
19.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就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趋势,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A.依法行政 B.民主执政 C.科学执政 D.依法执政
20.“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中国当今现状。这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①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③才能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④才能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 2011年10月11-12日,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两国总理签署了《中俄总理第十六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俄两国在经贸、能源等领域开展务实的合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更进一步提升。这主要是因为
①中俄两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②我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③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④中俄两国人民存在着传统友谊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2.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对于提升我国国际地位有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
A.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B.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C.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D.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k`$#s5u
23.某县县委要求全县领导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办法”。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发扬民主,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B.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
C.紧紧抓住了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24.“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告诫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做到
①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②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③正确履行国家职能 ④依法行使手中权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5.近期在网络上流传的“歼—lOB战机试飞坠毁”等言论均已查明属编造的谣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安机关已责成属地管理部门依法依规对制造和传播这些谣言的责任人和网站予以惩处。这表明公民在网络上
A.能够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B.不能自由行使政治自由权
C.没有发布信息的自由 D.有言论自由也需承担法律责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26、27题每小题12分,28题14分,29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和公费出国年年都是热点,但却年年破题乏力。然而,种种新迹象表明,目前,中央政府已经看到了居高不下的“三公消费”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将加大治理的力度,公车改革将有大动作,而公款出国、公款吃喝也日益引起重视,并首先将从信息公开着手治理。中央预算部门也将率先晒“三公消费”账单,这让公众有了新期待。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做出分析,为什么公众对信息公开充满期待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这一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民代表大会本身的产生、组织、职权和行使职权程序等一系列规定;二是关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的关系,以及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的关系等一系列规定。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总是在动荡中前行的。受埃及、突尼斯影响,利比亚、叙利亚、阿尔及利亚、伊朗、巴林和也门等北非和中东多国近来政局动荡,引发大规模暴动和骚乱。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腐败、贫困问题、经济衰退、民族矛盾、宗教问题、美国重塑中东亲美阵营等。
材料二:2011年6月8——9日,中国海军共11艘护卫舰从东海经冲绳本岛与宫古岛间的公海水道驶向太平洋。中国国防部明确表示,这是中国海军的年度计划内例行性训练,符合相关国际法准则,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
(1)就北非、中东内乱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谈谈这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启示 (8分)
(2)结合材料二,根据所学政治生活知识,从国家的视角,谈谈对中国海军在太平洋演习的认识。(6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沙群岛是历史上中国固有的领土。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是,主权归属不能谈判,这是底线;南海资源的合作开发可以协商,但是这种协商不能把中国排除在外。近几个月来,南中海问题持续升温,先是越南海军在中国南沙群岛毕生樵周边海城举行实弹演习,摆出挑衅姿态,接着菲律宾与美国举行联合海上军演。有关南中国海能否保持稳定的担忧不断加剧,越南勘探船和中国巡逻船之间的一系列冲突逐步升级,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口水战也日益恶化。
依据我国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谈谈应怎样处理当前敏感的南海问题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政治《必修2》答题纸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26、27题每小题12分,28题14分,29题12分,共50分)
26.
27.
k`$#s5u
28. (1)
(2)
k`$#s5u
29.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政治《必修2》试题答案
l.A 2.D 3.D 4. C 5.D 6.D 7.D 8.B 9.B 10.C 11.C 12.D 13.B 14. C 15. A 16. C 17. C 18. D 19. C 20. A 21. B 22. B 23. C 24. B 25. D
26.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信息公开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②我国公民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享有知情权。信息公开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与民主决策,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
③我国公民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监督权。信息公开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更有效的渠道,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7.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主要是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k`$#s5u
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k`$#s5u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行使权力,以真正集中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k`$#s5u
⑤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责,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8. (1)①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拓宽人民监督渠道,建设一个让人民放心和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②切实履行经济、文化等职能。大力发展生产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
④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
(2)这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需要;我国作为主权国家独立行使自卫权的表现;我国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履行主权国家义务。
29.①我国应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南海问题上坚决维护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同时履行主权国家的基本义务。
②坚持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在南海问题中努力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努力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地区发展。k`$#s5u
③坚持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处理南海问题,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
④坚持我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南海周边国家的合作关系,努力化解分歧。
⑤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不称霸,但也绝不放弃国家利益。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3分)
A.角色(jué) 楔子(xiē) 本分(fèn) 敲诈(zhà)
B.堤防(dī) 伺候(cì) 惊愕(è) 喘气(chuǎn)
C.脚镣(liào) 战栗(lì) 觊觎(jì) 暮霭(ǎi)
D.国粹(cuì) 给予(gěi) 自诩(xǔ) 脑髓(suǐ)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我国近几年拍摄的电影大片吸收了很多世界现代电影技术手法,但模仿的痕迹较为明显,创新的成分不多,有东施效颦之嫌。
B.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言语犀利,思想深刻,可称是不刊之论。
C.《永不磨灭的番号》收视率稳居全国第一,但观众不满女主角赛貂蝉死得太早,期待其复活,据说导演或许会东山再起,再续荧屏精彩。
D.为了维护我国领土的完整,向世界宣示我国主权的不可侵犯,为钓鱼岛周边的小岛进行标准化命名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杰,用她稚嫩的双肩全力撑起了几经风雨的家。她的行为,使养母有了生存的勇气,更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B.在张承志的散文中,对中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抱有很大的遗憾与批判,特别是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犬儒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C.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k`$#s5u
D.竞争上岗、庸者让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职工,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因而产生了不稳定感和危机感。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近几年,有轰动效应的社会事件,大都和网络有着密切关联,华南虎案、药家鑫案、甬温动车事故、小悦悦事件等等。网络声音潮水般地浸进现实社会,也浸润着、改变着现实社会。 , , ,
, , 。
①良好的网络心态将有助于社会的成长
②网络社会是日常社会中的一部分
③作为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平台和全新的社会存在方式
④反之,它的盲目与非理性必将引发社会思想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⑤网络并非是无关现实的“虚拟世界”
⑥网络心态是社会心态的反映和延伸
A.②⑥⑤③①④ B.⑤③②⑥①④
C.②⑤⑥①③④ D.⑤②①③⑥④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楔子常在剧本开头,简要介绍人物、故事,有时也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角色有旦、末、净等,正旦是女主角,正末是男主角。
B.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其《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历来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
C.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一生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他的四大悲剧是指《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和《罗密欧·朱丽叶》。
D.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和《文艺心理学》,是他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完成的著作,先生90年的生涯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中国美学事业。
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对象,另写两段话,要求句式和手法与示例相同。(4分)
如果把西安城比喻为四四方方的一部大书,大雁塔就是盖在这本书上的一枚印章。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
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闲语。禹进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使别将骑,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机并关中,而方自事山东,未知所寄,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注:①更始立,指刘玄登基。②明公,指刘秀。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更始虽都关西 建都
B.莫如延揽英雄 邀请
C.匡等莫能当 占据
D.欲乘机并关中 兼并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邓禹有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
③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④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⑤连大克获,北州略定。 ⑥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禹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在长安学习的时候,认识了光武帝刘秀,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
B.汉兵兴起,刘玄登位,许多有见识的人都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不肯跟随刘玄,却想办法追随光武帝。
C.见到光武帝后,邓禹陈述了自己的志向,分析了当下形势,并向光武帝进言献策,光武帝非常高兴。
D.邓禹屡建功勋,深受光武帝信任,显宗即位后,依然得到特别的尊崇,得病后,显宗亲自探望,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4分)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耳。(4分)
古代诗歌阅读(8分)
诣红楼寻广宣①不遇留题
李 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②。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③。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诗酒唱和,过从甚密。
②红楼:长安城东北角的安国寺内朱红色的大楼,巍然屹立,富丽堂皇。
③户钩:开门的工具。
11.诗歌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试简要赏析。(4分)
12.请找出三、四句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妙在何处?(4分)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谁怕? 。(苏轼《定风波》)
(2)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3)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k`$#s5u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武夷归来话柳永
陈志泽
①柳永的词艺术成就极高,据说少年时代就在家乡有“一枝笔”的美誉。后来,他为歌妓乐工写歌词,其广泛传唱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程度。柳永的家乡在福建崇安县(即现在的武夷山市),作为福建人,多年来我总想前往寻访一番。盛夏里到武夷山,便直奔不远的上梅乡茶景村而去。
②茶景村的鹅子峰苍翠、俊美。这里就是柳永的故里。远眺鹅子峰,我们霎时感受到这里山水的灵气。柳永的故居早已荡然无存,在它的遗址之上,现在建起的一座神庙和柳永毫不相干。像是为了消除我们的疑惑。村民把柳永故居残存的地基指给我们看。柳氏故居遗址左侧有两株罗汉松挺立,这种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的独特树种,成了柳永和柳永故居的见证和注释。据说柳氏故居前方原竖有石碑,现在还能找到断裂了的一块,可惜字迹看不清了,岁月把石头磨平了。那些记载的文字早已消融在霜晨雨夕里了。……我们就这么冒着骄阳在茶景村,在山巅、在村道、在水旁找着柳永当年的踪迹。这个风水极佳的村落,到处是一片碧绿青翠。近旁是武夷山水,地脉紧紧相连。这里活脱脱是一处得天独厚的世外桃源。柳永就在这里汲取家乡的乳水长大,柳永的才华就在这里孕育。在这块土地灵气的熏陶下,柳永的脚步渐渐变得矫健、变得潇洒、变得风流,直到颠沛流离,浪迹天涯……
③就因为他在《鹤冲天》一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宋仁宗御批:“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且填词去!”将他削落进士之榜。填词去就填词去,他倒痛痛快快的从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浪迹在江湖市井和歌楼舞馆,专力作词。50多岁时,他改了一个名字考中进士,但仍因作词得罪了皇帝,被弃之不用。柳永一生遭受许多困厄,74岁时死在异乡。但柳永得到了处在社会底层的歌妓们发自心灵的热爱,这是很可以欣慰的。歌妓界有首歌谣:“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病逝,穷到无钱安葬,还是歌妓们集资,为他置办上好的棺木安葬。柳永在歌妓们的一片哭声中葬到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她们在寒风中绕着柳永的新坟,低着头,洒着泪水,一回又一回缓步而行,不忍离去……有诗为证:“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④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断的寻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归思难收”,这是天涯沦落人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柳永成了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尊重柳永者,大有人在。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垂青柳永,经他圈点的柳词就达50多首,还有他书写的柳词《望海潮》的狂草墨宝……当然,柳永是有缺陷的,柳永也难免有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这正是真实的柳永,并不影响他的耸然独立。我想应该感谢不让他当官的宋仁宗,中国少了一个平庸甚或腐败的官吏,而多出一个旷世奇才!再就是要感谢贫困而又自由的平民生活。柳永怀揣一颗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辗转、颠簸,四处飘游。他时而纵情于繁华闹市,时而滞留于古道荒原;时而混迹于风尘女子之中,同下层市民耳鬓厮磨,时而金樽檀板,在及时行乐中尽情挥洒艺术创造之美……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以萌发和生长的肥沃的土壤。
⑤是的,柳永在人世间没留下多少踪迹,甚至连他的生卒之年也不甚了了。但柳永却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是映在人们视野里的一道奇异的风景!
14.柳永之所以能驰名北宋词坛,成为一代旷世奇才,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4分)
15.第四段中摘引了柳永的大量词句,旨在说明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16.作者为什么说“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17.文中不惜笔墨写了歌妓们对柳永的热爱与伤悼,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四、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50分)
当今社会,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人注重发展个性,展示自我风采。人们的情感世界很丰富,有时也很脆弱。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时存在着微妙的变化。常常有人大喊:“你不了解我。”于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了“代沟”;夫妻之间关系出现了裂痕;朋友之间出现了隔阂;同学之间出现了矛盾……
请以“隔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答题纸
题号 1 2 3 4 5 7 8 9
答案
6.
10.(1)
(2)
11.
12.
13.(1)
(2)
(3)
14.
15.
16.
17.
18.写作k`$#s5u
高一期末考试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D 解析:(给(jǐ)予)
2、C 解析:“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不合语境。
3.A 解析:(B项主语残缺。C两面对一面。D项是主客颠倒。)
4. B 解析:(原文前面讲的是网络声音和现实世界。⑤句“虚拟世界”照应前句,应作为首句,排除AC,④句“反之……”照应①句,应在①句后,排除D。)
5、C 解析:(四大悲剧是指《奥赛罗》《李尔王》《哈姆莱特》和《麦克白》。)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7.C 解析:(当:抵挡)
8.D 解析:(①是写邓禹追随刘秀 ③是写邓禹对刘秀的认识)
9.D 解析:(“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错误)
10.翻译句子(8分)k`$#s5u
(1)我只希望明公的威望和恩德广施天下,我能够为您尽一点力,在史书上流传功名罢了。(但、加、垂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不过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随意侵犯,只是因为我们两个人存在啊。(顾、徒、以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1.“倚”,“依偎之意”,湛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一般明净高远与红楼相依相偎,(2分)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红楼高耸入云的雄姿,流露出诗人对秋日红楼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k`$#s5u
12.细节:觅户钩(1分)。妙处:诗人访友不遇,并不返回,而是反客为主,寻找开门的工具,看似唐突无理,实则无理而妙,可见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以及诗人对这里的熟悉、和主人相知之深。(3分)
k`$#s5u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14答案:①家乡山水的孕育,故土灵气的熏陶;②对文学创作的爱好;③仕途的挫折使他更加专力填词;④与下层市民的亲近与融合,使他尽情挥洒艺术创作的才情。(每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用词句概括柳永的经历,全面展示了词人柳永(1分),说明柳永一生遭遇坎坷,情感丰富,才华横溢(3分),是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形象(2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因为柳永的许多词作为人们所熟知(1分),并且大都能写出词人的真情实感,耐人寻味,动人心弦(2分),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1分)。
(意思对即可)
17答案:一是说明贫困而自由的平民生活成就了柳永的才华,使他赢得世人的喜爱;二是衬托柳永仕途的不得志,表现其怀才不遇的遗憾;三是承上启下,使文章由对柳永家乡的寻访转到对其浪迹天涯、驰名词坛的原因的探求。(每点各2分,意思对即可)
18 作文 (略)
[参考译文]
邓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人。十三岁时,能背诵《诗经》,到长安跟人学习,当时光武帝也在京师求学,邓禹虽然年纪小,但他见到光武帝,就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几年后返回家乡。k`$#s5u
等到王郎起兵,光武帝从蓟县到达信都,派邓禹募集奔命兵,共得到几千人,命令邓禹亲自率领这支队伍,另行攻取乐阳。当时委任各位将领,多和邓禹商议,邓禹每次举荐什么人,官职和才能都相当,光武帝认为邓禹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派他另外率领部队,和盖延等人在清阳攻打铜马军。连连大捷,北州大致平定。等赤眉军向西进入函谷关,刘玄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以及各路将领,分别据守河东、弘农以抵挡赤眉军。赤眉军备部大举会集,王匡等人不能抵挡。光武帝算计赤眉军一定会攻破长安,想乘这个机会兼并关中,但他自己正进攻山东,不知该把这个任务托给谁,因为邓禹沉稳有度量,所以把西讨的计划交给他。
显宗登位,因为邓禹是先帝的大功臣,拜他为太傅,上朝见驾可以面向东方,很受皇帝的尊重和宠爱。过了一年多,卧病在家,显宗好几次亲自登门慰问,把他的两个儿子提拔做郎官。永平元年(58),邓禹年五十七岁去世。谥号元侯。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英语必修四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 满分 85 分)
第一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 语音知识(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找出与所给单词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
confident
A. freedom B. comment C. ocean D. wolf
usually
A. function B. hug C. human D. jungle
worthwhile
A. themselves B. wealthy C. breathe D. these
welcome
A. equip B. behavior C. empty D.government
dictionary
A. chance B. dance C. facial D. chemical
第二节 情景对话(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根据对话情景和内容,从对话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每一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个为多余选项。
注意:填涂答题卡时: E涂A+B, F涂A+C
Li Hua, who is planning to travel with his parents, is now calling Hyatt Travel Agency in Xi' an. (A: Assistant B: Li Hua)
A: Hello, this is Hyatt Travel Agency. May I help you
L: Yes. This is Li Hua. I'll have a short holiday, and I'm thinking about traveling abroad with my parents. 6
A: Of course. May I ask how long your holiday will be
L: About a week.
A: OK. 7
L: I'd love to go to Europe.
A: 8 We have a special offer for European tours.
L: Great! 9
A: Sure. For family tours, we have five European cities on the list, and we’ll see the Big Ben in London, the Eiffel Tower in Paris and other places of interest.
L: 10 I’ll talk about this with my parents and call you back. Thank you.
A: You are welcome.
A. What would you like to know B. You are very lucky.C. What do you have in mind D. Can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E. That’s just what I am thinking of. F. Can I have some extra information G. I hope you’ll have a good journey there.
第三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1. Susan, _____ university student from European, teacher me _____ art in he spare time.
A.an; / B. a; the C. an; the D. a; /
12. The patient was warned ________ oily food after the operation.
A.to eat not B. eating not C. not to eat D. not eating
13. I don't think _________ possible to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without much memory work.
A. this B. that C. its D. it
14. By fa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________ to be solved.
A. remaining B. remained C. being remained D. to remain
15. The twins were so much alike; I could hardly ________ Tom.
A. pick up B. pick out C. pick off D. pick at
16. "We can't go out to play football in this rainy weather," said Bob, ________ out of the window disappointed.
A. look B. to look C. looked D. looking
17. With he help of his friends, he has _________ a good business over the years.
A. build up B. made up C. cut up D. grown up
18. ---What a pity! I missed the last concert of the year.
---Oh, not at all. It was so terrible. In fact, I would rather I ________ there.
A. hadn't been B. was not C. haven't been D. am not
You can hardly imagine the difficulty Mrs. Jones had ________ up her children.
A. brought B. to bring C. bringing D. to have brought
Only when I left my parents for Italy ________ how much I loved them.
I realize B. I had realized C. had I realized D. did I realize
21. ---Does your brother like playing football
---__________. He seldom watches football matches.
Not exactly B. Not really C. Not sure D. Not again
If you don't know that _________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your are sure to be ________ in life.
failure; failure B. a failure;a failure C. a failure; failure D. failure; a failure
There was an _________ expression on her face when she came in.
amused B. amusing C. amuse D. amusingly
24. The song writer and music composer ________ to show up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next week.
A. are going B. is going C. will be D. are
ing into the room, I found them ______ at the table, _______ chess.
A. seated; playing B. seating; playing C. seat; play D. seated; played
第四节 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There was a boy in India who was sent by his parents to a boarding school. Before being sent away this boy was the 26 student in his class. He was at the top in every 27 . He was a champion. k`$#s5u
But the boy 28 after leaving home and attending the boarding school. His 29 started dropping. He hated being in a group. He was 30 all the time. And there were especially dark times when he felt like 31 himself. All of this because he felt 32 and that no one loved him.
His 33 started worrying about the boy. But 34 they did not know what was wrong with him. 35 his dad decided to travel to the boarding school and talk with him.
They sat 36 the bank of the lake near the school. The father started asking him 37 questions about his classes, teachers and 38 . After some time his dad said, “Do you know, son, 39 I am here today ”
The boy 40 , “to check my grades ”
“No, no” his dad replied, “I am here to tell you that you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for me. I want to see you happy. I don’t care about grades. I care about 41 . I care about your happiness. YOU ARE MY 42 .”
These words caused the boy’s eyes to fill with tears. He 43 his dad. They didn’t say anything to each other for a long time.
Now the boy had everything he wanted. He knew there was someone on this 44 who cared for him deeply. He 45 the world to someone. And today this young man is in college at the top of his class and no one has ever seen him sad!
26. A. richest B. prettiest C. laziest D. brightest
27. A. game B. school C. competition D. group
28. A. changed B. died C. arrived D. regretted
29. A. hair B. tears C. love D. grades
30. A. worried B. careless C. lonely D. busy
31. A. teaching B. killing C. helping D. enjoying
32. A. cold B. worthless C. well D. sick
33. A. parents B. classmates C. teachers D. companions
34. A. even B. now C. yet D. then
35. A. And B. But C. Or D. So
36. A. toward B. along C. opposite D. on
37. A. serious B. casual C. personal D. difficult
38. A. work B. study C. sports D. education
39. A. when B. where C. how D. why
40. A. turned away B. answered back C. whispered anxiously D. cried out
41. A. it B. you C. myself D. us
42. A. LIFE B. ANXIETY C. CARE D. NEED
43. A. forgave B. hit C. hugged D. begged
44. A. side B. earth C. trip D. day
45. A. meant B. owed C. moved D. left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四篇短文,从每小题后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Were you born in the 1990s Do you think you are different from older generations As there has been considerable discussion about “the post 1990s” in newspapers and on the Internet recently, people including the group themselves, have begun to look at some things that help shape their culture. Do you find them true
1. Jay Chou He is not handsome. When he hums no one can understand him. But the 28 year old Taiwan singer has stolen the hearts of many boys and girls who were born in the 1990s. They are crazy about him. Huang Kaiqin, a 16 year old Shanghai student, said,“I love him! I love everything from his lyrics to his melody(旋律), and to his attitude toward the life. ”
2. PSP Its full name is Play Station Portable and it's a Sony product for game fans. Teens love it because PSP is better than the Game Boy in terms of pictures, controls and choices of games. With a PSP you can also play MP3 or MP4, watch movies and so on.
3. Naruto Among all the popular cartoons and comic books, the Japanese manga series has been this generation's favorite read. Naruto, who was orphaned at birth, grows from being a naughty boy to a powerful ninja (日本武士). Naruto teaches readers that honor is very important and not to give up, even if something is hard to achieve.
4. iPods MP3s are not in any way, shape or form. But the iPod is amazing because it is a complete library of music in your hand. Post 90s are always excited about the latest product.
5. Tuzki Tuzki, the white and hairy baby rabbit, was not born until January this year. But Tuzki's popularity has been spreading quickly among post 90s who like QQ and MSN. Wang Lin, a college student, created the cool little rabbit.
6. Chat lingo On the Internet, the chat lingo is cool and convenient. But one day, teachers notice a new generation of errors entering their students' essays. Words such as “3Q”,“ORZ” and “b4” confuse adults but are part of teens' everyday lives.
4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WRONG
A. The latest product among teens is iPod.
B. Naruto is a character in a popular cartoon.
C. Some adults don't understand their children's words.
D. Tuzki is a college student born in January.
47. Why does the author write the passage
A. He wants to make teens born in the 1990s understood more.
B. He criticizes the teens born in the 1990s.
C. He doesn't understand the young at all.
D. He feels worried about the young.
48. The best topic of this passage might be ________.
A. the post 1990s B. fashionable people
C. teens with electronic products D. chatting generation
B
Have you ever heard the old saying ,"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This is a good rule to follow when trying to judge the intelligence of others. Some people have minds that shine only in certain situations. A young people with an unusual gift in writing may find himself speechless in the presence of a pretty girl when he speaks. He may not be able to find the right words. But don't make mistake of thinking him stupid, with a pen and a paper, he can express himself better than anybody .
Other people may fool you into overestimating (过高估计) their intelligence by putting up a good front. A student who listens attentively and takes notes in class is sure to make a favorable impression on his teachers. But when it comes to exams, he may score near the bottom of the class .
It all boils down to this: you can't judge someone by appearance. The only way to determine a person's intelligence is to get to know him. Then you can see how he reacts to different situations. The more situation you see, the better your judgment is likely to be. So take your time. 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
49. The passage suggests that ______.
A. a good writer may not be a good speaker
B. a good writer is always a good speaker
C. a speechless person always writes well
D. a good writer will find himself speechless
50.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a student who listens attentively and take notes in class ______.
A. is an intelligence student B. may not be a intelligence student
C. will score better in exams D. will not be a good student
51. The passage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judge a person's intelligence through ______.
A. his teachers B. his deeds in the classroom
C. his appearance D. his reaction to different situations
52. The writer of this passage wants to tell us ______.
A. not to judge a book by the cover
B. not to make the mistake of thinking a young man stupid
C. not to overestimate a student's intelligence
D. not to judge person’s intelligence by his appearance
C
His first successful fight was for the equal rights of black people in South Africa. Then, as the first black president, he fought to unite the country and organize the government. Now Nelson Mandela has set his sights on a new enemy, AIDS.
On March 19 the 82-year-old, former president, hosted his second AIDS-awareness concert. He warned that 25 million people in Africa were already infected with the fatal disease.
Mandela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 in South Africa in 1918. He was adopted by the chief of his tribe and could have been a chief himself and lived a happy country life.
But he refused to be a chief when his people lived under racial discrimination(歧视). He decided to fight for equal rights for all the people in South Africa. Before 1990, under the country’s Racial Segregation Law, colored and white people lived separately. Black people were treated unfairly even when taking a bus. Blacks had to stand at the back of the bus to make room for white people even when there were only a few of them on board.
For his opposition to the system, Mandela was arrested and spent 27 years in prison. He was freed in 1990 and became the president of the country after the first election were held in which everyone could vote.
Mandela was not only a political fighter who attacked with speeches. He was also a trained boxer and fought in the ring when he was young.
“Although I did not enjoy the violence of boxing, I was interested in how one moved one’s body to protect oneself, how one used a strategy both to attack and retreat”, he wrote in his autobiography.
As a skillful fighter, he chose music as his weapon against AIDS. He hopes to win another victory against AIDS.
53. When was Mandela arrested
A. In 1963 B. In 1990
C. When he refused to be a chief D. When he became the president
54. Nelson Mandela succeeded in doing the following except _______.
A. winning the equal rights for the black people in South Africa
B. Uniting South Africa
C. organizing a government in South Africa
D. controlling the spread of AIDS
55. If Nelson Mandela hadn’t fought against racial discrimination, he_______.
A. could have been the president of South Africa
B. could still have lived a happy life
C. could have been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
D. would have been an excellent boxer
5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n best describe the life of Nelson Mandela
A . struggle is his life
B. sports make his fame
C. fight for equal rights
D. a great fighter against government. k`$#s5u
D
Today most Chinese teenagers are happy to be favored by two parents and four grandparents in their families. But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how to take care of four to twelve old people when you grow up and get married This could be a problem for most Chinese youths as China is entering a new stage of an aging society.
An aging society refers to one where 10 percent or more of its population is over 60. By the end of 2007, Chinese over 60 years old have made up 11.7 percent of the nation’s total population. “China is getting old before becoming rich,”said Cai Chuang, a professor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that has powered Chinese growth for three decades will give way over the next ten years to a rapid aging of the society. This will lead to weaker economic growth, because of a lack of labor resources.
As a result of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country’s total working population will decrease after 2015.
China is not the only country getting old. More that 60 countries have become aging societies and one in three people in the European Union is a senior citizen.
However, experts said that China doesn't have a highly developed social security network to support the old. Social security is an insurance program protecting those in need, including the old, the disabled and others.
57. An aging society is a society that _________.
A. less that 10% of its population is over 60
B.10% or more of its population is over 60
C. there are four old people in a family
D. most of its population is over 60
58. If China enters an aging society, __________.
A.there will not be enough labor resources
B.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will be ended
C. everyone needs to take care of four to twelve old people
D. China will have a highly developed social security network
59. What does Cai Chuang mean by saying“China is getting old before becoming rich.”
A. China will be an aging society, then be a developed country.
B. China will be a rich country before being an aging society.
C. An aging society will affect Chinese economy development.
D. China will stop developing because of its aging problem.
60. The passage mainly talks about .
A. an aging society B. Chinese social problem
C. family panning policy D. aging problem in China
第二节 任务型阅读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下框的A—F选项中选出能概括每一段主题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一项为多余项。注意:填涂答题卡时: E涂A+B, F涂A+C
A. The Introduction of ParisB. The Culture of ParisC. The Population Growth in ParisD. The Production of ParisE. The Education in ParisF. The Industries in Paris
56.
Paris, the capital and the largest city of the country, is in north central France. The Paris metropolitan area contains nearly 20% of the nation’s population and is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political center of France. The French government have historically favored the city as the site for all decision making, thus powerfully attracting nearly all of the nation’s activities.
57.
Paris has grown steadily since it was chosen as the national capital in the late 10th century.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 great number of people moved to the city from the country during the 19th century. The migration was especially stimulat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roads, which provided easy access to the capital. After World War II more and more immigrants arrived.
58.
The city is the centralized(中央集权) control point of most national radio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It is a place of publication of the most prestigious(有威望的)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nd an international book publishing center. With more than 100 museums, Paris has truly one of the greatest concentrations of art treasures in the world. The Louvre, opened as a museum in 1793, is one of the largest museums in the world.
59.
In the late 1980s about 4.1 million pupils annually attended about 47,000 elementary schools. In addition, about 5.4 million students attended some 11,200 secondary schools. Approximately 1.2 million students were enrolled(录取) annually a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France in the late 1980s. French centers of learning have served as academic models throughout the world.
60.
Paris is the leading industrial center of France, with about one quarter of the nation’s manufacturing concentrated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Industries of consumers goods have always been drawn to Paris by the enormous market of the big population; and modern,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 also have become numerous since World War II. Chief manufactures are machinery, automobiles, chemicals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第二卷(非选择题,满分35分)
第二卷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单词拼写 (满分10分)
I have seen the famous singer on several ___________(场合).
Quitting smoking ____________(减少) the risk of heart diseases.
_____________(无论哪一个) book you borrow, you must return it in a month.
Lucy said she _____________(后悔) telling lies to her parents and teachers.
All my students always ____________(表现) well in the school.
Peter works as a(n) ______________(翻译) in this company.
Our government is developing ____________(旅游业) in this town.
We had a little _______________(误解) over the plan.
It's a bad idea to continue ___________(争辩) with your mother.
All labs in our school are ____________(配备) with some instruments.
第二节:短文改错(满分15分)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此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修改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其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十一处起)不计分。
When tea and coffee was first introduced to Europe in the 18th century, people thought they were harm. So the king of Sweden decided to find out that this was true or not. It was happened that there were two brothers were in prison at the time. The king ordered one of them to drink tea every day and other coffee. Both of them have lived many years without any problem. At last the one who had to drink tea died on the age of 83 and the other lived even long. Because of this, Sweden is today one of the country where tea and coffee are drunk.
:书面表达(满分10分)
假如你是某中学学生李华。最近,你班同学正在参加21世纪英文报“大家谈”栏目的一个讨论。本次话题为:“父母有没有必要陪读?”
请你根据下表所列情况给报社写一封信,客观地介绍讨论的情况。
70%的同学认为: 30%的同学认为:
1.父母不应该陪读2.父母陪读让我们养成依赖的习惯,不利于我们将来自控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我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父母陪读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1.父母应该陪读2.父母陪读能使我们腾出更多的专心学习,使我们身体更健康。3.父母陪读能帮助我们确立学习目标,督促我们完成学习任务,鼓励我们独立解决困难,培养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意:1. 信的形式已经为你写好。
2.词数100左右。
3.参考词汇:陪读 accompany sb studying at school 督促 urge

21世纪教育网 editor,
I’m writing to tell you about the discussion we recently had about whether our parents should accompany us studying at school.
......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英语模块四答题纸
第二卷(非选择题,满分35分)
:单词拼写 (满分10分)
61. I have seen the famous singer on several ____________(场合).
62. Quitting smoking ____________(减少) the risk of heart diseases.
63. _____________(无论哪一个) book you borrow, you must return it in a month.
64. Lucy said she _____________(后悔) telling lies to her parents and teachers.
65. All my students always ____________(表现) well in the school.
66. Peter works as a(n) ______________(翻译) in this company.
67. Our government is developing ____________(旅游业) in this town.
68. We had a little _______________(误解) over the plan.
69. It's a bad idea to continue _____________(争辩) with your mother.
70. All labs in our school are _____________(配备) with some instruments.
第二节:短文改错(满分15分)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此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修改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其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十一处起)不计分。
When tea and coffee was first introduced to Europe in the 18th century, people thought they were harm. So the king of Sweden decided to find out that this was true or not. It was happened that there were two brothers were in prison at the time. The king ordered one of them to drink tea every day and other coffee. Both of them have lived many years without any problem. At last the one who had to drink tea died on the age of 83 and the other lived even long. Because of this, Sweden is today one of the country where tea and coffee are drunk. k`$#s5u
:书面表达(满分10分)
21世纪教育网 editor,
I’m writing to tell you about the discussion we recently had about whether our parents should accompany us studying at scho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英语必修四试题答案
第一卷
第一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语音知识 1-5 B C B C D
情景对话 6-10 D C B F E
单项填空 11-15 D C D A B 16-20 D A A C D 21-25 B D A B A
完形填空
26-30 DCADC 31-35 BBAAD 36-40 DBCDB 41-45 BACBA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第一节 46-48 D A A 49-52 A B D D 53-56 A D B A 57-60 B A C D
第二节 57-60 A C B E F
第二卷26---30 BDABC 31---35 ACDBC 36---40 DACBD 41---45 ACCAB
第一节 61. occasions 62. reduces 63. Whichever 64. regretted 65. behave
translator 67. tourism 68. misunderstanding 69. arguing 70. equipped
第二节
When tea and coffee was (was---were)first introduced to Europe in the 18th century, people thought they were harm(harm---harmful). So the king of Sweden decided to find out that(that---whether) this was true or not. It was(删除was) happened that there were two brothers were(前加who或删掉were) in prison at the time. The king ordered one of them to drink tea every day and other(前加the) coffee. Both of them have(删除have) lived many years without any problem. At last the one who had to drink tea died on(on改为at) the age of 83 and the other lived even long(改为longer). Because of this, Sweden is today one of the country(改为countries) where tea and coffee are drunk.
第三节k`$#s5u
21世纪教育网 editor,
I’m writing to tell you about the discussion we recently had about whether our parents should accompany us studying at school.
We do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is matter. Most of us (about 70%)think our parents should not accompany us studying at school since it make us fall into the habit of dependence, so that we won’t form the good habit of studying. What’s more, it is harmful for us to form the habit of controlling ourselves. At the same time it affects our parents’ work, studies and rest. k`$#s5u
While about 30%of my classmates think it necessary for our parents to accompany us studying at school. Accompanying us studying at school can let us have more time to spare for our studies. Besides, we shall be more healthy for their cooking. On the other hand our parents can help us set up our aim, urge us to finish our task, encourage us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get us into the good habit of studying..
Yours truly,
Li Hua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必修Ⅱ》试题
说明:1.本试题第一卷为客观题,第二卷为主观题,请将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
2.本套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诗反应了封建时代的农民
A.承担沉重的赋役剥削,十分脆弱 B.无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不高
C.经营规模虽大却不能自给自足 D.没有自己的一点土地,世代无偿劳动
2.“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中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3.《喻世明言》中有这样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B.宋朝商品经济发达
C.商人有当官的超前理念 D.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
4.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的“全球分裂”是指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5.“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越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 ”这则材料说明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建立封建主义制度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西方文明比伊斯兰文明更容易接受工业化
D.自然条件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6.“在1763年到1871年的一个多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事”主要是指
A.将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B.将工业革命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7.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李鸿章反省道“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B.遭到李鸿章的强烈批判和否定
C.没有培养出近代科技人才和新式海军
D.主要目的是创办军工企业和海军
8.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比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9.2011年受媒体关注最热的名词是“我爸是李刚”“我舅是局长”“李双江儿子打人事件”、“动车‘轻微’碰撞”等,这突出说明了
A.国家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实行的制约
C.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
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10.婚嫁“三大件”是居民消费水平的象征,20世纪50~60年代是缝纫机、手表、自行车,以后逐渐演变为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电话、空调和计算机;桥车、房子和旅游。不同时期的三大件说明
①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②我国工业发展迅速
③文化生活享受成为人们追求的主要目标 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物质生活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1.“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用这个概念概括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说:“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
A.消除了苏联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C.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 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1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时,凯恩斯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来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是
A.看到了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B.表明生产与消费之间不存在矛盾
C.表明扩大消费是对付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3.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一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坡提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水冲走了。老绅士醒来后很感激那位朋友。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主要表明
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
B.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具有偶然性
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
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4.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B.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C.加剧了资本家同低收入阶层之间的矛盾
D.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过大,造成财政赤字
15.关于苏联的改革,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垮了”。苏联“垮了”的根本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
B.西方的和平演变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长期得不到纠正
D.片面强调重工业发展的恶果
16“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材料的观点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 美国的里根改革;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17.“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这首歌谣在20世纪50年代末广为流传,这表明
A.农村变革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B.当时“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农业改革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D.经济发展推动了所有制变革
18.“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突出反映出“第四媒介”
A.传播信息的功能 B.学习办公的功能
C.娱乐的功能 D.高度互动、双向传授的功能
19.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D.经济特区的设立
20.“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上快马坐火箭,新的纪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这段文字出现的时代大约是
A.建国后经济恢复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21.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C.两极格局的存在 D.南北经济发展的悬殊
22.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指出,“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他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架构之内运作的”。他实际上强调的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资本主义的逻辑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
C.当今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23.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汇率。这些规定实质上反映了美国
A.取得了对国际金融的支配权 B.操纵了国际贸易
C.操纵了世界各国货币的发行权 D.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24.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1949年是政权更替,1979年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
A.民主政治建设 B.思想大解放
C.发展生产力 D.推进全球化发展
25.在美国,哥伦布被给予“美洲之父”的尊号,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达几十处。据此判断哥伦布对美洲的主要贡献是
A.使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 B.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C.第一次将美洲融入世界 D.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6.“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如何织纨素,自着褴褛衣。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孟郊的这首《织妇辞》反映了k`$#s5u
①.唐代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的清苦 ②官府对农民的繁重剥削
③.织妇辛苦织成的绢绸被官府征去 ④织妇对不公平现象的质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7.亚当·斯密在1759年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他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28.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灭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 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 D.资金因素
29.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如“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其对应的分别是
A.荷兰、意大利 B.葡萄牙、英国
C.西班牙、意大利 D.意大利、法国
30.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第II卷(主观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31 题20 分;32 题20分;共40 分)
31.19世纪末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金本位制(1815~1914)、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美元本位制(1971~至今)。阅读下烈材料,回答问题。
(1)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试简述其确立过程。(4分)
材料一 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对美国意味着巨大利益,意味着“超级霸权”和“超级利益”。戴高乐1965年对美元超级霸权的批评举世知名:“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1971年尼克松摧毁布雷顿森林协议、开启浮动汇率体系之后,“超级特权”和“游戏筹码”竟然像天文数字一般倍增!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2)美元获得“超级霸权”的原因是什么?(4分)“超级霸权”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3)简析欧元产生的原因和对世界货币格局的影响(4分)
材料三 2012年4月26日国际在线频道: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15.85﹪,很显然美国仍然努力保留了否决权。
(4)世行股票权的变化说明了哪些问题?(4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依据材料,近代史上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与哪五次有名的战争有关?并注明五次战争的具体时间。(10分)
(2)中国的五次反应分别出现了哪五种先进的思想?(10分)
k`$#s5u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必修Ⅱ》答案
一.选择题:(30×2=60分)
1.A 2.C 3.D 4.D 5..B 6..B 7.A 8. A 9.D 10.D 11.B 12.C 13 C
14.C 15.C 16 C 17. B 18..D 19.A 20.B 21.C 22.A 23. A 24..C
25.C 26. D 27.A 28.C 29.A 30.D
二.非选择题:(31题占20分;32题占20分。共40分)
31题:
(1)1945年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分)1947年成立了关贸总协定。(2分)
(2)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掌握了世界大多数黄金储备;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2分)影响: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命脉;掠夺其他国家财富;造成了世界金融体系的动荡。(2分)
(3)原因: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2分)。影响:欧元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将构成有力挑战。(2分)
(4)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充满活力;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4分)k`$#s5u
32题:
①.鸦片战争(1840~1842年)(2分)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2分)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2分)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2分)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2分)
①.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2分)
②.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 (2分) k`$#s5u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工商皆本、学习资本主义文化。(2分)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思想、有暴力推翻清政府。(2分)
⑤.资产阶级激进派:科学与民主思想(或马克思主义思想)(2分)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地理必修Ⅱ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读“我国建国以来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统计图分析回答1~2题。
1.图中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政策的有力实施 B.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C.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 D.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2.引起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出生率的下降
C.死亡率的下降 D.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②国可能位于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欧洲
5.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社会经济因素的是
A.矿产资源 B.政治变革 C.交通和通信 D.战争
6.目前我国存在大规模人口流动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①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②国家统一安排迁移 ③国家政策允许
④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⑤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就业机会的地区差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7.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是
A.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获取资源的数量,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k`$#s5u
C.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D.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8.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其原因有
①大城市中心区的环境恶化 ②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③大城市中心区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变差 ④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
9.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A.资源数量 B.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10.下列叙述,符合中心地理论的是
A.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正比
B.城镇等级越高,数量越少
C.在理想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正方形
D.相邻高级中心地之间相距较近,相邻低级中心地之间相距较远
11.下列城市中作为宗教中心兴起的是
  A.张家界  B.大庆  C.株洲  D.麦加
12.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教区
13.下列区域中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的是
A.工业区 B.住宅区 C.中心商务区 D.行政中心
14.奶牛场建设要靠近城市,是由下列哪个区位因素决定的
A.劳动力 B.市场 C.科技 D.热量
15.关于运输方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水运的旅客周转量小,主要是因为运输速度慢,又受自然因素制约
B.管道运输所占比重小,主要是由于管道需要大量钢铁
C.公路运输的旅客周转量大于铁路,是因为汽车运输更灵活
D.民用航空虽然速度最快,但由于成本太高,货物的周转量很小
16.在西部大开发中,应该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运成本小运量大,首先发展水运
B.西部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要发展管道运输
C.大力发展铁路,运输矿产,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D.铁路、公路并举,管道运输跟上
交通运输建设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据此回答17~18题。
17.下列铁路干线,受地质灾害影响最大的是
A.京哈线 B.成昆线 C.陇海线 D.京九线
18.上海市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B.拥有港口、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优越的交通条件
C.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D.拥有强大的科研队伍和科技实力
读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回答19~21题。
19.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地中海式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热带种植园农业
20.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的条件是
A.国际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技术装备好
21.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
①机械化程度高 ②商品率很高 ③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④集中在大城市周围 ⑤耗费能源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读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该地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
A.团状,河流因素
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
23.最易发展成城市的聚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鲜花和蔬菜生产和销售的模式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 B.雨热同期 C.市场需求 D.劳动力不足
25.阶段Ⅱ鲜花和蔬菜全部从乙输入,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甲地全部城市化
B.甲地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C.乙地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D.乙地生产鲜花和蔬菜的条件好,成本低
26.关于工业区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市场、原料和劳动力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
B.工业集聚集中排放污染物,对城市环境污染小
C.在大多数情况下,土地因素是仅次于运输因素的工业区位因素
D.随着工业生产的可移动性和灵活性的增加,企业选址越来越趋向于分散
27.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A.原料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资源的减少,是人口增加的必然
B.目前,世界人口数已经远远超出了人口容量
C.居住地的纬度差异,明显影响到了人口生育率
D.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
29.下列环境问题,不是按地理空间划分的是
A.区域环境问题 B.农业环境问题
C.局部环境问题 D.全球环境问题
30.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k`$#s5u
A.土壤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水体污染 D.土地荒漠化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及某郊区土地利用图”。该城市位于116°E,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5°26′。据此回答31~32题。
31.该城市计划在①②③④处空白地上新建一些工厂,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考虑,其中布局合理的是
A.①处建机修厂 B.②处建水泥厂
C.③处建电视机厂 D.④处建化工厂
32.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该城市郊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①利用当地气候优势条件,大力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并发展相关加工工业 ②实现农、林、牧、渔各业均衡发展 ③在城市近郊重点发展蔬菜、乳肉禽蛋生产基地,在远郊地区发展粮棉基地 ④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3.下列关于商业网点组织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业网点都应设置在经济发达地区
B.在大城市中,往往形成几个较大规模的商业网点
C.人口稀少的地区,不便设置商业网点
D.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只受人口分布和交通条件的影响
34.下列有关城市内的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的商业中心往往是政府组织形成的
B.城市的商业中心都形成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处
C.城市的商业中心都是以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而建的
D.商业小区应建在居民住宅区内
下图是“某城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的景观图”,读图回答35~36题。
35.商店和住宅位于
A.D区和A、C区 B.A区和B、C区
C.C区和A、E区 D.B区和E、D区
36.图中B、C、D、E功能类型分别是
A.工业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B.住宅区 工业区 商业区 工业区
C.住宅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D.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商业区
37.对世界著名城市带具有的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中纬度地带
B.都位于平原地带
C.都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起着中枢作用
D.都是在工矿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8. 下列作物的生产,主要取决于灌溉条件的是
A.中国东北的大豆 B.埃及的棉花
C.古巴的甘蔗 D.马来西亚的橡胶树
39.美国把许多电子工业装配企业迁到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主要是为了
①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②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和住房 ③扩大市场,增加销售 ④传播新技术、工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0.影响下列工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①印刷厂 ②电器装配厂 ③炼铝厂 ④水果罐头厂
A.①原料 ②动力 ③劳动力 ④市场
B.①动力?②劳动力 ③原料 ④市场
C.①市场?②劳动力 ③动力 ④原料
D.①原料?②动力 ③市场 ④劳动力
4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可持续发展论 D.人定胜天
42.下列论述哪些不是传统发展模式的特征
A.高投入 B.高消耗    C.无污染 D.高污染
43.有10吨小麦,要从哈尔滨送往四川地震灾区,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内河运输 D.公路运输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44~45题。
44.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45.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 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 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 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防腐剂 ④ 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46.人地关系思想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适应论、可持续发展论
B.适应论、生态论、地理环境决定论
C.可持续发展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谐论
D.可持续发展论、和谐论、生态论
47.某英国公司打算在印度建一农药厂,这一思路反映了
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B.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C.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具有比发达国家更好的投资环境
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48~50题。
48.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A.柏林 B.伦敦 C.旧金山 D.彼得堡
49.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50.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
二、综合题(共50分)
51. 读“我国三个年代的四项人口指标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
(1)1949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 。
(2)1965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 。
(3)1985年我国人口增长呈现________的特点,该年人口净增长____________万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模式与农村人口增长模式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52.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图A 世界人口垂直分布 图B 世界人口纬度分布


图C
(1)分析图A,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2)分析图B,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C,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洲。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地区、_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
(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_______。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西欧平原 D.美国阿拉斯加
E.朝鲜半岛 F.青藏高原 G.刚果盆地 H.加拿大东南角
53.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11分)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 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 、 、 。
(2)该过程中,图中城市有哪些问题将日益突出: 、 、 。
(3)如果你是农民,可能在图中待开发土地上发展 、 、
等生产。
(4)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 。
54.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根据图中工业布局,该地主导风向是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工业区位除考虑风向外,还具有两个特点:
①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C处建有一大型服装批发城,这里发展商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4)该市计划在B处修建商业中心,是否合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5.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图A 图B
(1)图A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区位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
①粮食产区 ②花卉蔬菜园艺区 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 ④果树林区
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
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
布局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城市发展到图B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城市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压力及对策
k`$#s5u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地理必修Ⅱ答题纸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二、综合题(共50分)
51.(8分)(1)
(2)
(3) 、 、
(4)
52.(11分)(1)
(2)
(3)
(4) 、 、
(5)
53. (11分) (1) 、 、

(2) 、 、
(3) 、 、
(4)

54. (10分)(1)
(2) 、

(3) 、
(4) 、
55. (10分)(1) 、 、 、 、
(2)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地理必修Ⅱ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D C D D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B B D B C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A C D C D D B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B B D C A D B A C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D C A A B A B B D A
二、综合题(共50分)
51.(8分) (1)传统型k`$#s5u
(2)过渡型
(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11707 人口基数大且死亡率低
(4)不同
52.(11分)(1)平原(或平原、盆地)
(2)①海洋面积大(或陆地面积小);②南极大陆至今无人定居
(3)南美
(4)低平 中低 沿海
(5)ACEH
53.(11分)(1) 城市化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k`$#s5u
(2) 环境污染加重 交通拥挤 住房困难 失业人口增加 社会治安变差 (任答三点)
(3) 蔬菜 副食品 花卉 (任答二点)
(4) 新修建的铁路、高速公路使交通运输日益便利,客货流量不断增加
54. (10分)
(1)偏东风(或偏南风)
(2)工业区位于城市郊区 保护城市生活环境,郊区地价低廉
工业区位于交通线沿线 便于原料和产品运输
(3)交通便利 地租低廉
(4)不合理 不符合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的原则
55.(10分)
(1)② ③ ④ ①
花卉、蔬菜等产品产值高,城市需求量大,易腐烂,不易远距离运输,应布局在地价高的近郊
(2)压力: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剧增,对粮食、乳肉产品需求量增加;
城市面积扩大,大量占用耕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副产品供应紧张。
对策:k`$#s5u
城市建设中应尽量节约用地,少占农田;
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数学《必修2》试题
一、选择题(10×4′=40′)
1.过点且与直线平行的直线的方程是【 】.
A. B.
C. D.
2.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为【 】.
A.相离 B.相交 C.外切 D.内含
3.过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相交或相离
4.若直线的倾斜角为,则实数的值为【 】.
A. B. C. D.或
5.下列说法中: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④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说法个数为【 】. k`$#s5u
A. B. C. D.
6.将正方体(如图1所示)截去两个三棱锥,得到图2所示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 】.
7.在中,若,且,则的形状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8.若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得到一个截面多边形,则该多边形不可能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菱形 D.正六边形
9.在锐角中,角成等差数列,且,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10.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动点在棱上.点是的中点,动点在棱上,若,,,则三棱锥的体积【 】.
A.与都无关 B.与都有关
C.与无关,与有关 D.与无关,与有关
二、填空题(5×4′=20′)
1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若点点,则________.
12.若圆锥的主视图是一个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则该圆锥的表面积为________.
13.在中,若,,且,则________.
14.若数列的前项和,且是等比数列,则________.
15.植树节某班20名同学在一段直线公路一侧植树,每人植一棵,相邻两棵树相距10米.开
始时需将树苗集中放置在某一树坑旁边,使每位同学从各自树坑出发前来领取树苗往返所
走的路程总和最小,这个最小值为________(米).
k`$#s5u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数学《必修2》答题纸
一、选择题(10×4′=4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5×4′=20′)
11.___________ 12.__________ 13.__________ 14.__________ 15. 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为60分)
16.(本题满分为8分)如图,已知点分别为空间四边形的边
的中点,求证:∥.
k`$#s5u
17.(本题满分为12分)如图,已知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侧棱底面,,是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证明:平面平面.
18.(本题满分为12分)已知,与点,求过点且与,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
(本题满分为14分)如图,在直四棱柱中,底面四边形是直角梯形
其中,,且.
(1)求证:直线平面;
(2)试求三棱锥-的体积.
k`$#s5u
20.(本题满分为14分)已知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且(为坐标原点),求实数的值.
k`$#s5u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数学《必修2》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0×4′=4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C B B C B A D
二、填空题(5×4′=20′)
11. 12. 13. 14. 15.
三、解答题
16.(8分)如图,已知点分别为空间四边形的边的中点,求
证:∥.k`$#s5u
证明:连接,
由分别是中点可知∥;
由分别是中点可知∥;
所以∥.
17.(12分)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棱底面,,
是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证明:平面平面.
证明:(1)连结,设与交于点,连结.
∵底面ABCD是正方形,∴为的中点,又为的中点,
∴, ∵平面,平面,∴平面.
(2)∵,是的中点, ∴.∵底面,∴.又由于,,故底面,所以有.又由题意得,故.于是,由,,可得底面.故可得平面平面.
18.(12分)已知,与点,求过且与,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
解法1: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方程为,符合题意;
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即,,到直线的距离相等,则有化简得,解得,代入得直线方程为 .
综上可知,所求的直线方程为或.
解法2:若,在直线的同侧,,到的距离相等,则过,的直线与直线平行,则过点,的直线的斜率为,
∴过点且与,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为;
若,在直线的异侧时,要,到的距离相等,则一定过,的中点,则
,的中点为,又要过点,故直线的方程是.
综上可知,所求的直线方程为或.
(14分)如图,在直四棱柱中,底面四边形是直角梯形,其中
,,且.
(1)求证:直线平面;
(2)试求三棱锥-的体积.
解:(1)在梯形内过点作交于点,则由底面四边形是直角梯形,,
,以及可得:,且,.
又由题意知面,从而,而,故.
因,及已知可得是正方形,从而.
因,,且,所以面.
(2)因三棱锥与三棱锥是相同的,故只需求三棱锥的体积即可,而,且由面可得,又因为,所以有平面,即为三棱锥的高.
故. k`$#s5u
20.(14分)设直线与圆交于,两点,且(为坐标原点),求实数的值.
解:由题意设、,,则由方程组消得,于是根据韦达定理得,,,
=.
, ∵, ∴, 即,故,从而可得+=0,解得.k`$#s5u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二试题
一、选择题(2*35=70分)
1.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2.就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而言,其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多核苷酸链数分别是
A.2、4和4 B.2、8和4 C.4、4和4 D.2、4和8
3.下列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期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
A.③一⑥一④一①一②一⑤ B.⑥一③一②一④一①一⑤
C.⑨一⑥一④一②一①一⑤ D.③一⑥一②一④一①一⑤
4.下列关于基因复制与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密码子可以编码多种氨基酸
B.基因的内含子能翻译成多肽k`$#s5u
C.编码区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
D.DNA分子经过复制后,子代DNA分子中(C+T)/(A+G)=1
5.已知某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l:2:3:4。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A.600个 B.900个 C.1200个 D.1800个
6.某生物的一个核酸分子的碱基比为A:G:T:C=26:25:36:16,这种核酸是
A.单链DNA B.单链RNA C.双链DNA D.双链RNA
7.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
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
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8.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9.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真核细胞中,基因都存在于染色体上 ②原核生物的基因中,存在非编码序列 ③基因中的三个相邻碱基能代表一个遗传密码
④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变化,就可能导致所控制的遗传性状的改变 ⑤有些遗传性状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10.含有2000个碱基的DNA,每条链上的碱基排列方式有
A.42000种 B.41000种 C.22000种 D.21000种
11.破译生物基因组DNA的遗传信息或进行基因操作,首先要提取细胞核DNA。下列不适宜作为DNA提取的实验材料是
A.鸡血细胞 B.蛙的红细胞 C.人的成熟红细胞 D.菜花
12.龙葵叶绿体DNA上的一个正常基因决定了植株对某除草剂表现敏感。它的突变基因则决定了植株对该除草剂表现抗药性。以敏感型龙葵(全部叶绿体含正常基因)为父本,以抗药型龙葵(全部叶绿体含突变基因)为母本进行杂交,所得F1植株将表现
A.敏感型 B.抗药型
C.抗药型:敏感型=3:1 D.抗药型:敏感型=1:1
13.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根本原因是:
A.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 B.原核生物没有完善的细胞器
C.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 D.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生殖
14.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水稻自交,自交后代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的个体占总数的k`$#s5u
A.1/8    B.1/4    C.3/8   D.1/2
15.Rh血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夫妇的Rh血型都是Rh阳性,已生3个孩子中有一个是Rh阳性,其他两个是Rh阴性,再生一个孩子是Rh阳性的概率是
A.1/4 B.3/4 C.1/2 D.1/3
16.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如以基因型ggyy的豌豆为母本,与基因型GgYy的豌豆杂交,则母本植株所结籽粒的表现型
A.全是灰种皮黄子叶
B.灰种皮黄子叶,灰种皮绿子叶,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
C.全是白种皮黄子叶
D.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
17.某种牛基因型AA的个体是红褐色,aa的个体是红色,基因型Aa的公牛是红褐色,母牛则是红色。现有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2头红色小牛,这2头小牛的性别是
A.全为公牛 B.一公一母 C.全为母牛 D.无法确定
18.有一种绣球花的花色因土壤pH不同而异,pH大于7时开蓝花,pH小于7时开桃色花,这是因为土壤pH
A. 影响基因表达 B.引起染色体畸变
C.是一种诱变因素 D.改变了色素基因
19.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籽粒饱满对籽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籽粒皱缩豌豆与纯合的白花矮茎籽粒饱满豌豆杂交,F2代理论上为
A. F2代有12种表现型
B.红花高茎籽粒饱满:白花矮茎籽粒皱缩为27:1
C.红花籽粒饱满:红花籽粒皱缩:白花籽粒饱满:白花籽粒皱缩为3:3:1:1
D.高茎籽粒饱满:矮茎籽粒皱缩为15:1
20.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
A.36;11 B.36;12 C.12;36 D.11;36
21.转录和翻译是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的两个重要步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两者需要的原料不同 ②两者所需酶的种类相同
③两者在同一场所中进行 ④两者碱基配对的方式相同
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B.只有两种说法正确
C.只有三种说法正确 D.四种说法都正确
22.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与性别有关
B.XY型的生物体细胞内含成对的性染色体
C.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XY型的生物体细胞内如果含有两条同型性染色体,可表示为XX
23.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仅由基因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B.仅由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C.由基因或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D.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
24.下图为某一遗传病系谱图,该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
25.人类遗传病种类较多,发病率高。下列遗传病,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是
A.抗维生素D佝偻病 B.苯丙酮尿症 C.猫叫综合症 D.多指症
26.近亲结婚的主要危害是后代
A.体重下降 B.智力下降 C.身材变矮 D.遗传病发病率高
27. 母马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64,公驴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62。则母马与公驴杂交后代骡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A.61 B.62 C.63 D.64
28.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若
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再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
体组成应是
A.18+XY B.18+YY C.9+X或9+Y D.18+XX或18+YY
29.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A.突变是不定向的 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
30.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会
使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由此,可以导致单倍体、二倍体、多倍
体的出现。下面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
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1.能在细胞分裂间期起作用的措施是
① 农作物的诱变育种 ② 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③ 肿瘤的化疗 ④ 花粉离体培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对下列有关形成原理或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单倍体育种原理
B.“抗虫棉”的获得是利用杂交育种的原理
C.“太空椒”的获得主要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
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
33.用杂合体种子尽快获得纯合体植株的方法是  
A.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体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纯合体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k`$#s5u
34.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B.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产生新物种
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3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 B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 D地理隔离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共16分)回答下列问题
I.(1)雄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亲本中的______蝇,并将其传给下一代中______蝇。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染色体上没有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所以白眼性状表现为伴性遗传。
(2)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现有基因分别为XBXB、XBYB、XbXb和XbYb的四种果蝇。
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雄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雌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则第一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雌性的基因型是________;第二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雌性的基因型是_______,最终获得的后代中,截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刚毛雌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II.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人群中,有若干种遗传病是由于苯丙氨酸的代谢缺陷所导致。例如,苯丙氨酸的代谢产物之一苯丙酮酸在脑中积累可阻碍脑的发育,造成智力低下。请分析:
缺乏哪一种酶可导致人又“白(白化病)”又“痴” ___________
(2)缺乏哪一种酶可导致病人只“白”不“痴” __________
(3)缺乏哪一种酶时,婴儿使用过的尿布留有黑色染迹(尿黑酸) ______
(4)出现上述各种代谢缺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
(5)从上述实例可以证明遗传物质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 ___________
37.(7分)现有高秆抗病(DDTT)和矮秆不抗病(ddtt)两个品系的小麦,要利用这两个品系的小麦培育出矮秆抗病的新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符合要求的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基因型是 。
(2)如果利用单倍体育种法,应该首先让这两种品系的小麦杂交,所得到的杂交后代(F1)基因型是 。
(3)利用F1产生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基因型为 ,这些幼苗被称为 。
(4)产生幼苗后还要用 处理,这种处理的原理是 。
38.(7分)下图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说明:(提示;HIV是一种球形病毒,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内有两条RNA)
(1)图中3表示病毒正在侵染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细胞内的是病毒的___。
(2)图中4至5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 ____________ ,该过程必须有 ____________ 酶参与才能完成。
(3)图中5表示新合成的DNA分子通过 ____________ 进入淋巴细胞的细胞核中并整合进淋巴细胞的DNA 。
(4)图中6至7是形成病毒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需要经过______和_____ 两步。
(5)目前科学家们研制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是用来阻止4至5的进行,其原理是抑制 ____________ 的活性。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二答题纸
一、选择题(2*35=70分)
非选择题(30分)
36.(16分)
I.(1)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k`$#s5u
II.(1)________ (2) ___________ (3)_______ (4)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7分)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D D D A D B D B C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B B D C A B B A A C D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D C D C D A C C B C
非选择题
(16分)
I.(1)雌 雌 X Y (2)XbYb XBXB XBYb XbXb XbYb XBXb
II.(1) 酶① (2) 酶⑤ (3) 酶③ (4) 基因突变
(5) 遗传物质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和生物性状 (2分)
k`$#s5u
37.(7分) (1)ddTT (2)DdTt (3)DT、Dt、Dt、dt(2分) 单倍体
(4)秋水仙素 抑制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
38.(7分) (1)RNA (2)逆转录  逆转录 (3)核孔 (4)转录  翻译 (5)逆转录酶
k`$#s5u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 (  )
A.用木炭作燃料  B.用液氢替代汽油
C.开发风能 D.开发地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D.一个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减去生成物的总能量
3.下列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是 (  )
A.铝热反应  B.金属钝化 C.燃放爆竹 D.干冰气化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
B.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C.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遵循的是质量守恒定律
D.溶解平衡、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均为动态平衡
5. 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 mol/L的KOH溶液100 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C4H10(g)+O2(g)===4CO2(g)+5H2O(g)的ΔH为 (  )
A.+8Q kJ/mol B.+16Q kJ/mol
C.-8Q kJ/mol D.-16Q kJ/mol
6.COCl2俗称光气,是有毒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COCl2(g) CO(g)+Cl2(g) ΔH<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当反应达平衡时,恒温恒压条件下通入Ar,能提高COCl2的转化率
C.单位时间内生成CO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
B.由H2、I2蒸气、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向氯水中加CaCO3后,溶液漂白性增强
D.在含有[Fe(SCN)]2+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静置,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8.某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建立如下平衡:2A(g) B(g),在相同条件下,若分别再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气体或B气体,重新达到平衡后,容器内A的体积分数比平衡时 ( )
A、都增大 B、都减少
C、 前者增大,后者减少 D、前者减少,后者增大
9.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gD(g),若其它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是否加入催化剂,可得到两种υ~t图象如下图。则如下关系正确的为 (  )
①a1=a2 ②a1<a2 ③b1=b2 ④b1<b2 ⑤t1>t2 ⑥t1=t2 
⑦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 ⑧右图阴影部分面积更大
A.②④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⑦ D.②③⑥⑤
10.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CO、1 mol H2O发生反应:
CO(g)+H2O(g) CO2(g) +H2(g),达到平衡时测得n(H2)为0.5 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1 B.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无关
C.CO的转化率为50% D.其他条件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11.判断反应过程自发性的目的是 (  )
A.判断反应的方向 B.确定反应是否一定发生
C.判断反应过程发生的速率 D.判断反应过程的热效应
12.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气体C,发生反应mA(g)+nB(g) pC(g).能肯定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B.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C.C的分解率不随时间改变
D.v(A)∶v(B)∶v(C)=m∶n∶p
13.将一定量A、B装入容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B(g) cC(g),1 min时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x mol·L-1。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密闭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的,重新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为2.5 x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学计量数的关系:bB.容器的容积减小后,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减小
C.原容器中用B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1 min内的速率为mol·(L·min)-1
D.若保持温度和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氦气(不参与反应),平衡不发生移动
14.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
15.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作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
16.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17.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18.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
A.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 + 2e— == 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 和Zn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19.下图装置中,U形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
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20.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产生Ca(OH)2,溶液呈碱性。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初凝时间。此方法的原理如下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 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
2CaO·SiO2,3CaO·SiO2和3CaO·Al2O3
B.测量原理示意图中,Ag2O为正极
C.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2Cu+2OH--2e-===Cu2O+H2O
D.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60分)
21.(4分)1836年,俄国籍瑞士化学家盖斯提出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仅与反应物的最初状态及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其中间步骤无关。按此规律,结合下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回答问题。
已知:①NH3(g)+HCl(g)===NH4Cl(s) ΔH=-176 kJ/mol
②NH3(g)===NH3(aq) ΔH=-35.1 kJ/mol
③HCl(g)===HCl(aq) ΔH=-72.3 kJ/mol
④NH3(aq)+HCl(aq)===NH4Cl(aq) ΔH=-52.3 kJ/mol
⑤NH4Cl(s)===NH4Cl(aq) ΔH=?
则第⑤个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 。
22.(12分)(1)氢能源是21世纪极具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之一,它既是绿色能源,又可循环使用。请在下图的每个空格中填上循环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以完成理想的氢能源循环体系图(循环中接受太阳能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①_____,②_____。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过程Ⅱ应是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2)图中的燃料电池也可以用A和氧气为原料。已知A分子是由碳和氢两元素的原子构成,并且8.00 g A中含有3.01×1023个分子。实验测得在298 K时,1 mol该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放出890 kJ的热量。
①写出该气体的化学式:______。
②写出1 mol该气体燃烧时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③已知1 mol液态的水变成气态水时需要吸收44 kJ的热量,则1 mol该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④若该燃料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则:电池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
时间(s) 0 20 40 60 80
c(N2O4)(mol/L) 0.100 c1 0.050 c3 c4
c(NO2)(mol/L) 0.000 0.060 c2 0.120 0.120
23.(13分)在100℃时,将0.100 mol 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 1 L 恒容真空的密闭容器中,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浓度进行分析得到下表数据: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表中分析:c1________c2;c3________c4(填“>”、“<”或“=”)。
(2)在下图中画出并标明此反应中c(N2O4)和c(N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在上述条件下,从反应开始直至达到化学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 mol/(L·s)。
(4)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的改变可使NO2气体的浓度增大的是
A.增大容器的容积    B.再充入一定量的N2O4
C.分离出一定量的NO2 D.再充入一定量的He
24.(9分)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加入3 mol SO2和2 mol O2及固体催化剂,发生反应: ΔH=-196.6
kJ/mol,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起始时的90%。
(1)加入3mol SO2和3mol O2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_____。
(2)保持温度不变,在相同的容器中,将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改为a mol SO2、b mol O2、c mol SO3(g)(c>0),欲使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为,O2的体积分数为,则:
①达到平衡时,(1)与(2)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序号)。
A.相等  B.前者小于后者 C.前者大于后者 D.无法确定
②a.b.c必需满足的关系是(一个用a.c表示,另一个用b.c表示):__ _。
25.(10分).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浓度减少 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6.(12分)如右图所示,组成一种原电池。试回答下列问题(灯泡功率合适):
(1)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时,灯泡 (填“亮”或“不亮”)。若灯泡亮,则Mg为原电池的 极;
若灯泡不亮,其理由为 。
(2)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时,灯泡 (填“亮”或“不亮”)。若灯泡亮,则Al做原电池的 极。若灯泡不亮,其理由为 。
(3) 铝的阳极氧化,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它能使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该氧化膜不溶于稀硫酸。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按下列步骤模拟该生产过程。
按右图取两片质量相当的铝片组装好仪器,接通开关K,通电约25 min。在阳极生成氧化铝,阴极产生气体。写出该过程中的阳极反应式: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此时取出两极,用蒸馏水洗净,晾干后称重发现两个电极质量差为0.8克,计算阴极产物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并写出计算过程。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题:(共6小题,共60分)
21. (4分) ________。
22. (12分)
(1)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kJ。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13分) (1)
(2)
(3)
(4)
24.(9分)(1)
(2)①
②(一个用a、c表示,另一个用b、c表示)
25. (10分)
(1)
(2)
(3) (4)
26.(12分)
(1):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产物计算过程: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C D B B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A C B D A B D
二.非选择题.
21.(4分) ΔH=+16.3 kJ/molk`$#s5u
22.(12分)
(1)①H2O  ②H2和O2  化学  电
(2)①CH4   ②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
  ③802  ④4H2O+2O2+8e-===8OH-
23. (13分) (1)K=  ,< , =
(2)
(3)0.001 (4)Bk`$#s5u
24. (9分) (1)33.3% (2) ①C ②a+c=3,b+=2
25. (10分)k`$#s5u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即相当与加大压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b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4)催化剂Cu2O会被CO还原,要维持Cu2O量不边,CO2具有抑制Cu2O发生还原反应的作用。Cu2O+CO2Cu+CO2。
26. (12分) (1)亮  负极 硫酸太稀,没有足够的阴、阳离子
(2)亮  负极 电解质中没有足够的阴、阳离子
(3) 负极:2Al+3H2O-6e-===Al2O3+6H+
阴极产物为氢气。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升。k`$#s5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