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二综合实践 净化环境,改善生活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二综合实践 净化环境,改善生活 教案

资源简介

净化环境,改善生活
——制作指导课
【课题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新一轮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民收入不断攀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但资源急功近利式的开发利用、日用品的过度消耗、城市化进程的无序推进等致使与GDP增长同步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终日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饮用着被污染的水,吃着从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总之,环境污染已经是一种嵌入我们生活的不能回避的普遍现象。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当今的中学生必须成为环境保护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为此,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其次要了解生产、生活等方面净化环境的方式,进而理智地选择合理的生活方式,因此本课在定位的时候就围绕“净化环境”和“改善生活”两个关键词展开。
【活动对象】
高二学生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净化环境的一些常用方法。
(2)认识设计制作的一般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净化装置的设计和制作,熟悉设计制作所要经过的一般过程,
认识设计制作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在设计制作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活动重难点】
(1)通过了解中国环境状况,认识到净化环境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在净化装置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体验团结协作,探究创新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小组分工合作,收集各类环境净化的相关资料(含书籍、图片、实物、影视资料等)及方法。
2.各种需要的实验器材:肥皂盒、试管刷、活性炭、明矾、半透膜(肠衣)、自来水、口罩、丝袜、针、线、座垫、空饮料瓶、石子、沙、纱布、棉絮、海绵、橡皮筋、离子交换树脂、氯化钙、碳酸钠、烧杯、试管、滴管、试管架、墨汁、淘米水、镊子、锥子、钳子、剪刀、刻刀、纸等。
【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学生观看《2012年度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视频,了解我国环境总体形势依然严峻的现状以及我国主要存在哪些环境问题,确定本课为设计和制作净化水、大气及固体废弃物污染装置的《净化环境,改善生活》制作指导课。
(二)制定方案,决策优化
课前学生已经根据自己关心的问题,查阅了相关资料。然后各小组根据汇总收集的材料,讨论制定出具体的设计方案。
第1,2组研究的是水污染问题,设计相应的净水装置。第3,4组研究的是大气污染问题,设计相应的净化大气的装置。第5组研究的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设计相应的净化固体废弃物的装置。
各小组讨论制定出设计方案后,绘制出设计图。然后由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设计方案。各小组间可相互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及提出改进的措施。
教师指导时如果发现各小组制作原理相同,可以让学生有选择的制作。各组结合提供的建议对小组方案作二次修改。
(三)结合方案,动手制作
在学生已经整合好制作方案的基础上,各小组动手制作相应的净化装置。第1,2组制作净水装置,第3,4组制作净化空气的装置,第5组制作净化固体废弃物的装置。材料是由教师根据自己所学内容来提供,学生可根据设计方案的需要自由选择。教师在制作前提醒学生注意工具使用的安全。
各小组动手制作相应的净化装置,教师在各小组间指导,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方案可以改进的,仍可进一步优化。
(四)分享成果,合理评价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各小组间相互评价,并检验装置的净化效果。如果净化效果好就介绍经验,也可以介绍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改进措施。如果净化效果不明显则分析原因,以便于后期进一步完善。最后,教师作针对性评价。
(五)总结过程,尝试创新
学生总结设计过程(从提出问题到制作出装置的过程),师生共同得出设计的一般流程,以利于学生在以后探究问题时进行设计和制作。然后以净水为例继续探究有没有其他的净水方式,让学生能真正把设计的一般流程用于后期的制作。
学生比较课堂涉及的几种净水方式的优缺点。
课后让学生继续探究还有哪些净水方式,并进一步比较不同净水方式的优缺点。
(六)畅谈收获,总结课堂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提出净化环境并不意味着环境污染后再净化,更重要的是保护环境,防止破环。
【布置作业】
1、作为后续研究的课题,请大家继续探究还有哪些净水方式,并进一步比较不同净水方式的优缺点。
2、进一步优化各组净化装置的方案,并制作。
【板书设计】
净化环境,改善生活
——制作指导课
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
提出问题

收集信息

制定方案

优化
动手制作
【设计理念】
本课为制作指导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简单设计和动手制作,学会思考、分析、合作、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旨在让学生通过自我总结和教师的补充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