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课标分析】1.2增强与家人共创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七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学生与父母产生意见不一或产生矛盾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习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具体方法,不仅是密切亲子关系,也是正确理解自身在家庭中的社会角色的需要。虽然在家庭生活中形成新型的平等关系,其主要责任在父母,但在法制意识、民主意识日益深入家庭的今天,也不可忽视学生在其中的作用。另外,帮助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平和的方式与父母沟通,对于家庭文明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都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有些同学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相处得不能力的发展都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有些同学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相处得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缺少共同的语言。父母对他的言行看不惯,他对父母的管教也听不进,甚至和父母顶撞,争得不欢而散。有的虽然不敢当面顶撞父母,但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十分冷淡。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给这些同学精神上带来很多苦恼,而且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教材分析】教材《让家更美好》一框为最新2020人教版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内容。主要学习“现代家庭的特点”“和谐家庭建设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在教材体系中,本框是继前面二个单元“成长的节拍”“友谊的天空”,以及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已学知识的续化,对后面一个单元“生命的思考”起承前启后的作用,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在对家庭有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思索。学生已知“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等概念与理由作为认知起点,以及生活在家庭的已有认知、经验作为基点,学习起来是饶有兴趣的。但是,家庭各异,身处的家庭环境不同,学习中不免存在个体差异等情况,需要为师者灵活处理。【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达成爱家庭,爱父母的真情实感,为家庭和睦幸福作出力所能及的行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学会沟通技巧,发挥作为家庭成员小小“黏合剂”的作用。知识目标:了解现代家庭结构、规模、观念等方面的变化,知晓多种沟通方式,以及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是如何的等知识。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为和谐家庭出力。【重点难点】重点:和谐家庭我出力。这是本课的终极目标。难点:如何充当家庭小小“黏合剂”。(协调能力)【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主题曲。二、新授过程(一)现代家庭面面观活动一:“记者调查”让学生扮演小记者采访的内容:1.介绍你的家庭成员。2.你的事情是父母直接决定还是和你商量后再决定?3.请列举一个体现你的家庭美好的具体事例活动二:小丽的故事一1.小丽家有5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前不久远在美国的姑姑把爷爷奶奶接去一起生活。小丽家的家庭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核心家庭:是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2.中秋节,一大早小丽通过网络问候了远在美国的爷爷奶奶;中午小丽一家和本地的亲戚们聚餐,晚上又和父母看了一场电影,小丽度过了非常开心的一天。小丽通过哪些方式与亲人沟通,你还有哪些与亲人沟通的好方式?3.小学毕业了,小丽与父母商量以后,选择了实验中学,并顺利成为了一名初中生。小丽选择学校的方式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家庭氛围?小结1,现代家庭有哪些特点?(二)和谐家庭我出力活动三:小丽的故事二进入初中之后,小丽的“三口之家”变成了“四口之家”,弟弟出生了,小丽觉得爸爸妈妈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弟弟身上,自己不再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了。小丽认为是弟弟抢走了父母的关爱,她不喜欢弟弟---1.小丽的父母真的不关心小丽吗?2.请你帮助小丽解决烦恼。(分组讨论,要求:组长记录,小组代表发言,时间3分钟)活动四:小丽的故事三小丽的爸爸在单位晋升为业务经理,工作比以前更忙了,每天很晚才回家。所有的家务都落在了妈妈一个人的肩上,还要照顾弟弟。妈妈嫌爸爸不顾家,爸爸说妈妈不理解自己工作辛苦,两人经常吵架。小丽应该怎样化解父母之间矛盾呢?(分组讨论,要求:组长记录,小组代表发言,时间3分钟)小结2:怎样构建和谐家庭?1、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2、有效交流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3、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的变化。活动五:回归生活:1.在你家里,谁为家庭付出的更多?2.你打算怎样为自己的美好家庭尽自己的一份力呢?活动六:收获平台4通过这节课,我懂得了——结语: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构建和谐家庭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我们要用一生去践行这份责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我的家,就是爱我们的国家!谢谢大家!附让家更美好练习题1.家是我们成长的根据地,是爱的港湾,下列能让家庭更温暖的做法是()A.对父母百依百顺,让父母高B.孝亲敬长,与父母同呼吸共甘苦C.遇事不与父母交流,以免父母担心D.与父母发生冲突,父母必须向我道歉2.小欣小时候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堂姐生活在农村一个大家庭,她升上初中那一年,爸爸、妈妈进城务工,她离开了爷爷、奶奶和伯父一家人,随父母进城。她每周给爷爷奶奶打一次电话,她在手机上建了一个亲人微信群,在微信上和亲人交流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从小欣生活的变化可看出()①家庭变得越来越小了②家庭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简单了③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④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没有了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整个社会安定与和谐的根基。为了让家庭更美好我们应该()①理解父母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②调适逆反心理,主动与交母沟通③听从父母教诲,对父母百依百顺④保护个人隐私,什么都不与父母说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最美孝心少年”高雨欣,小小年纪就主动分担家庭重任,白天她认真读书,晚上就帮妈妈卖烧烤......在家庭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她的成绩依然年年保持优秀。可见()A.青少年应该增强责任意识,主动分担家庭重任B.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学习成绩好C.孝敬父母必须主动分担家庭重任D.孝敬父母就是为了被评为“最美孝心少年”5.《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入法,常回家不仅要“看”更要“做”.可有些年轻人到了父母家,却一门心思玩手机,根本不与父母做任何交流.针对这一问题,给晚辈最适合的建议是()A.劝长辈去房间休息,颐养天年B.劝说长辈多看电视,转移注意力C.给长辈也买个手机,教会他们玩D.多陪长辈聊天,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6.有话好好说”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修养,有时候我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很伤父母心。以下是些同学经常对父母说的话,其中能体现有话好好说的是()A.有事吗,没事?以后没事就别打电话B.让你别收拾我房间,东西都找不到了C.吃什么我知道,别给我夹!烦死了D.我保留意见,有时间我们再交流,可以吗7.中小学生不仅好奇心强,而且有着一种叛逆的心理,逐渐开始与父母产生隔阂。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隔阂的有()①乐乐听流行歌曲,爸爸说她没品位②笑笑相中了一条裤子,妈妈嫌裤子上有好几处都快“破”了,坚决不买③陶陶周末跟同学约好了一起去郊外探险,妈妈说太危险了,坚决不让他出门④晓云和爸爸一起分析这段时间自己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8.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家庭的稳定才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下列做法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的是()①爸爸努力工作,我认真学习②妈妈病了,我给妈妈买药③周末,一家人去看望爷爷奶奶④爸爸妈妈为了我的学习经常吵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9.九年级学生豆豆最近心里很苦恼,找到心理咨询师倾诉:“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已经尽力了。所以,我对父母的对抗心理特别严重,经常冲父母发牌气,顶撞父母,我该怎么办呢?如果你是心理咨询师,你会告诉他()①理解父母的期望②继续与父母对抗③尊重父母的关爱④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周末,小雅写了一会儿作业,想到客厅看电视休息一下妈妈制止了:“不许看。”小雅关上电视拿起漫画书,妈妈又说:“不许看漫画,写作业去。”小雅的做法最恰当的是()A.放下漫画书,打开电脑玩游戏B.扭头回房,关上房门,不理妈妈C.责问妈妈:“你怎么老是干涉我自由?D.对妈妈说我有点累了需要放松一下参考答案1.B2.B3.A4.A5.D6.D7.D8.C9.B10.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