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生命可以永恒吗》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第八课第一框内容。本单元首先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可以永恒吗?”,帮助学生感悟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不可逆和短暂的特点,理解生命有时尽的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审视个人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关系,理解生命有接续,初步培养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我”在人类生命接续中的使命感。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初一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因此,设计本课内容,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教学目标1、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2、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3、培养感激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情怀,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明确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不可逆的、短暂的难点:理解生命有接续,知道在生命的接续和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自己应该担当的使命。新课引入播放音乐:《白龙马》。《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为什么要吃唐僧肉?【生命可以永恒吗(板书)】思考并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引发兴趣,引起思考环节一:畅谈生命为什么生命有时尽?点拨并总结学生回答的问题:生命是来之不易的、独特的、不可逆的、短暂的,生命也是终将走向死亡的,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的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生命是不可以永恒的。【一、生命有时尽(板书)】活动一:讲述“我”的“蒙难”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想。活动二:“按指纹”发现指纹中隐藏的生命秘密。活动三:分享生命中的美好回忆。活动四:算一算我们的生命还有多久?活动探究,了解新知。知道生命不可以永恒环节二:向死而生怎样理解向死而生?播放视频:《林俊德,一位院士的最后时刻》问:在生命的最后8天,林院士做了哪些事情?他是怎么工作的?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通过榜样的事迹感染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环节三:接续生命怎样理解生命有接续?播放视频:《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的颁奖辞。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家族是怎样实现生命接续的?【二、生命有接续(板书)】思考自己的家族是怎样实现生命接续的,并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通过对自己家族生命接续的思考,理解生命有接续。理解生命接续的内涵和意义。环节四:担当使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指导学生找到自己在家庭、学校、国家中的身份和使命分别是什么?总结:我们要把自己的使命与家族的传承、家乡的建设、祖国的繁荣、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只有每一代人都勇于担当使命,让自己成为生命链条中坚固的一环,环环相扣,人类才能发展,文明才能传承,生命才有接续。写下自己在家庭、学校、国家中的身份和使命,勇于担当使命。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做生命接续的使者。解谜生命可以永恒吗?总结:生命有时尽(不能永恒):个体生命是短暂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终将走向死亡的。生命有接续(可以永恒):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在精神上继承和创造着人类的文明成果。思考并回答问题总结所学知识。学会正确看待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个问题。巩固练习课后,请同学们寻求父母的帮助,了解自己的家族史,尝试制作一张自己的家族图谱。课堂小结:生命不可以永恒,所以我们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努力绽放生命的光彩。生命也可以永恒,当我们将自己的生命,与家庭、社会、祖国融为一体,并为之担当使命的时候,生命就不再仅仅是“我”的生命,就像习主席说的“我将无我,全心全意为祖国”,此时,我们的生命会更有价值,人类的生命将生生不息,实现永恒!布置作业:制作一张自己的家族图谱。板书设计生命可以永恒吗一、生命有时尽二、生命有接续《生命可以永恒吗》课后反思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题《生命可以永恒吗》的内容,这节课是七年级学生认识生命的起点,通过认识生命从而珍爱生命、敬畏生命。课堂上我尽量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领悟到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短暂的,因此我们要珍爱生命,积极获得有意义的生命。本节课的设计:(1)、本节课主要应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分别在创设情境、步入情境等活动中感知、分析、讨论、互动、交流,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达成共识,从而生成新知。(2)、这节课我在创设情境方面,我采用文字阅读材料、图片、视频等多元化形式,最大限度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我们这门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因此这节课,除了教材内容的教授,我更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和形成,因此,在课堂上,我将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生命的最后时刻.....”,为活动创设情景。这一让人感动的视频进行播放,并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并明白生命不仅有时尽,生命还有接续。(4)课堂活动安排上有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简单操作,贯穿课堂,不讲形式,但求实效。改进和不足:授课内容虽然简单,但真正是体现教师的功底,内容越简单越需要精讲惜讲,越需要耐心,所以在这方面还是做不到,希望今后继续精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尺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