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艳丽多姿的生物(第2课时)(课件 48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艳丽多姿的生物(第2课时)(课件 48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第1节
艳丽多姿的生物(第2课时)
缺少水的浮力
发达的附肢(支撑身体,主动捕食,逃避敌人)
相对干燥
防止水分散失的身体表面
水环境
陆地环境
氧气含量多
气管或肺
环境不稳定,气候、天气和生物环境经常有变化
水的浮力能支撑身体
充满水
缺少氧气
…………
环境、气候等因素较稳定
形态结构多样化
…………
陆生动物都有发达的附肢
有利于支撑身体,主动捕食,逃避敌害
陆生动物身体表面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皮肤
这是对陆地水分相对较少的适应
陆生高等动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
1.发达的附肢
2.防止水分散失的身体表面
猎豹是地球上跑得快的动物
体长1.2~1.3m,生活在有许多树木生长的干燥地区,捕食鹿和羚羊等。猎豹奔跑很快,每小时可达100km,每分钟超过1.6km,是个短跑高手。猎豹目前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非洲是它们主要的栖息地,大概有9000——12000头,亚洲主要分布在伊朗,现在还有300头左右。
大杜鹃
又名布谷鸟
大杜鹃常栖息于开阔林地,特别在近水的地方,喜欢吃鳞翅目幼虫、甲虫、蜘蛛、螺类等,特别爱吃其他鸟不敢啄食的毛虫,如松毛虫等。是著名的森林益鸟。
大杜鹃性格孤僻,繁殖期亦不成对生活。雌雄交配杂乱,不自营巢,而把卵产在其他鸟类(如苇莺、麻雀、灰喜鹊、伯劳、云雀等)的巢内,所产的卵与这些鸟的卵相似。
鸟类是一类适应在空中飞行的特化陆生动物
鸟类为什么能飞行呢?
1、身体纺锤形
——减小阻力
2、前肢变成翼
——飞行的动力
3、骨骼,羽毛中空
4、随时排泄
——减少体重
不是所有的鸟都会飞,如:企鹅、鸵鸟、鸬鹚等
鸟类适合飞翔的特征
身体成纺锤形
前肢变成翼
身体外有羽毛
胸肌发达
双重呼吸
直肠很短
口中无齿
骨骼中空
蝙蝠是唯一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有900多种。它们中的多数还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因为蝙蝠捕食大量昆虫,故在昆虫繁殖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于控制害虫。某些蝙蝠亦食果实、花粉、花蜜;热带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动物及大型鸟类的血液为食。蝙蝠全世界都有分布,体形差异很大,最大的吸血蝙蝠翼展达1.5m,最小的蝙蝠翼展仅有15cm。
能飞的哺乳动物
——蝙蝠
杜鹃
蝙蝠
前肢变成翼
前肢与后肢之间有薄而无毛的翼膜
羽毛
鸟类
兽类
体表覆盖绒毛
产卵
胎生哺乳
绵羊,生活在北方草原,身体丰满,体毛绵密,头短。雄兽有螺旋状大角,雌兽没有角或仅有细小的角。
冬季绵羊
夏季绵羊
绵羊在冬季到来之前皮肤上会长出致密的毛,毛的含绒量很高,以抵御严寒的气候;而在夏季到来之前,皮肤则脱去部分绒毛,以适应夏季炎热的气候。
你能说出骆驼有哪些地方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吗?
骆驼有两种,有一个驼峰的单峰驼和两个驼峰的双峰驼。单峰驼比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运货也可以驮人;双峰驼四肢粗短,更适合在沙地行走。骆驼的耳朵里有毛,能阻挡风沙进入;有双重眼睑和浓密的长睫毛,可防止风沙进入眼睛;骆驼的鼻翼还能自由关闭。骆驼的脚掌扁平,脚下有又厚又软的肉垫子,非常适合在沙漠中行走。骆驼有三个胃,第一个胃能贮水,因此它善耐饥渴,而且它在驼峰内贮有脂肪,能分解产生水和能量,能长时间不喝水在沙漠上行走,适应沙漠环境,号称“沙漠之舟”。
竹节虫
因身体修长而得名,有翅或无翅,几乎所有的种类均具极佳的拟态,能模拟植物枝条或植物叶片。高温、暗光可使体色变深,相反体色则变浅,白天和黑夜体色不同。
拟态
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同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十分相似的外表形态或色泽斑纹等。
尺蠖
枯叶蝶
叶虫
叶蝉
保护色:
动物为适应栖息地的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相适应的色彩,以避免受到敌害的攻击和猎捕食物。
大刀螂
是螳螂的一种,学名中华绿螳螂,体长约8厘米,绿色或黄褐,在我国十分常见。身体中型或较大,头部倒三角形,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大刀螂喜欢捕食害虫,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食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有时还能吃掉雄性。
保护色:利用体色和环境相似
避役非常善于变换身体的颜色,还有能分别看不同方向的眼睛。少数避役头上还有角,如东非的杰克孙避役头上有三只角,让人联想起史前的三角龙。
避役(变色龙)
体色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其他有保护色的陆生生物:
菜青虫、斑马、北极熊等


大黄蜂
警戒色
警戒色: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在身体上形成的鲜艳色彩或斑纹,它可使敌害容易识别而不致遭到攻击
箭毒蛙
刺蛾幼虫
警戒色:
能对别的动物起到警示作用
在生物环境下,许多动物还常利用自身的体形和体色来逃避敌害和利于捕食。
保护色
拟态
警戒色
视而不见
以假乱真
望而生畏
你能将3种适应现象与成语联系起来吗?
代表动物:老鼠
地下生活的陆生生物
老鼠的牙齿很尖锐,爪子也很锋利,身体呈锥形,适合打洞。
食蚜蝇,本身无毒刺或叮咬能力,但它身上黄黑相间的条纹极像有毒的熊蜂
许多动物还常利用自身的体形和体色来逃避敌害和利于捕食
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如何才能有效区别这三种现象呢?
保护色和拟态现象都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识别,而警戒色则表现得与环境不同,容易被发现,且具警戒色的动物一般都具有潜在的伤害性,据此可把警戒色与其他两者区分开。
观察蚯蚓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及其对土壤环境的适应
圆筒形
稍尖
稍圆
环节(称为环带)
腹面
口前叶
最后一个体节
中间一圈
支撑
中央
湿润
不能
伸缩
支撑

刚毛与纸面摩擦产生声音
粗糙
后端比前端灵敏
躲避
前端
没有

前端
触觉
、嗅觉、能对光产生反应
蚯蚓没有、耳、鼻、足等器官,身体细长,光滑,感官退化,适应土壤穴居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