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特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增强文化自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播放《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相关视频。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教师导入: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世代相传。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吧!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中华文化根(一)中华文化的特点材料呈现:材料一 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到今天,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材料二 教材P60“相关链接”图片。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并结合上述材料,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小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阅读教材P60~61相关内容,思考:文化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是怎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提示: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活动(探究与分享P61)。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三者之间的精神联系。提示:内涵: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②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成果。革命文化的核心是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一切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观”。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孕育出来的。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联系:这三种文化具有相同的血脉,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种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不同发展时期的智慧成果,它们促进了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兴旺发展。(三)坚定文化自信1.文化自信的内涵。教师讲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措施。材料呈现:材料一 2021年4月13日晚,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开幕式在郑州举行。黄河文化月活动是在中央和国家部委指导下举办的,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打造展示黄河文化的载体平台,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共同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思考:(1)“黄河文化月”活动的开展有何意义?(2)结合材料二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谈谈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措施。提示:(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探究二 美德万年长(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阅读教材P63探究与分享,思考:中化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虽然孟子和范仲淹生活的年代相隔一千多年,但他们的忧乐思想一脉相承。阅读这两段名言,你得到什么启发?提示:这两段名言都体现了爱国爱民的情怀。我们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立忧患意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培养创新能力,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小结: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发展活动:中华美德知多少。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列举的“中华美德故事、人物、名人名言”多。小结: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三)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活动:寻找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的榜样。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值得我们称赞的好少年?请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学生,并说说推荐的理由。师生共同总结: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繁杂,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主要学习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华文化根,主要是结合史实和现实,选择一些典型材料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一个是美德万年长,结合学生较为熟悉的人物来学习,以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