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导学案【学教目标】1.通过对关于义和团的史料解读,了解义和团的兴起原因、斗争方式、局限性,对义和团有一定的“了解之同情”。(史料实证)2.结合史料和梳理因果线索,了解清政府剿抚政策的意图。(历史解释)3.通过文字和图片史料,了解八国联军的累累暴行和凶恶本质。(家国情怀)4.知道《辛丑条约》,分析其影响,结合时间线索,理解中国社会性质的逐步变化。(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教学重难点】重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难点:对义和团口号的评价、《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一、自主学习:初读教材、勾划要点、完成填空。义和团运动时间爆发原因性质口号清廷态度八国联军侵华又称庚子国难直接目的联军罪行时间根本目的我方英烈《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影响赔款_____________外军驻扎_____________铁路沿线要地中国在军事上失去了自主权,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划定_____________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________总体影响二、课堂探究题探究一:从下面这三则材料分析了义和团运动逐渐壮大的原因。材料一“义和拳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民谣材料二“当此时局艰难,外患纷沓之际,当以固民心为要图。”--毓贤材料三根据唐晏记载,此时京师纷传义和拳之多,几至遍地皆是。每当夕阳既西,肩挑负贩者流,人人相引习拳,甚至有大户人家也开始设坛,王公贵族随着起舞。探究二:根据所学知识,结全下表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三、练习巩固1.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材料中的“群众运动”指的是()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公车上书D.义和团运动2.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A.阶级矛盾空前激化B.民族矛盾空前激化C.政府与农民矛盾缓和D.农民爱国热情最高3.“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B.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想C.通过《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4.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保护和扩大帝国主义国家的在华利益C.抢夺圆明园的财物D.帮助清政府镇压农民起义5.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B.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C.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6.右图漫画《扯线木偶》反映了20世纪初,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与列强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反映这种变化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1900年10月11日,议和大臣李鸿章在俄罗斯军队的护送下,从天津来到北京,开始与西方列强谈判。与李鸿章此行相关的背景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右图漫画描绘了《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载歌载舞,中国充当局外看客的场景。它反映了()A.列强在华利益冲突消失B.中国领土主权完全丧失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9.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表对应的条约是()列强清政府赔款白银(两)占总赔款额百分比俄国130,371,12029%德国90,070,51520%法国70,878,24015.75%英国50,620,54511.25%日本34,793,1007.7%………………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1)结合材料及教材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材料二:(2)《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为什么?参考答案:1、自主学习义和团运动时间1900年爆发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性质反帝爱国运动口号扶清灭洋清廷态度剿灭—招抚——剿灭八国联军侵华又称庚子国难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联军罪行屠杀、劫掠时间1900年根本目的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我方英烈聂士成《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影响赔款白银4.5亿两增加人民的负担,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中国人民受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外军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中国在军事上失去了自主权,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体现中国外交体制的近代化,但适应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总体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探究一:甲午战后瓜分中国的狂潮使山东成为了德国的“势力范围”,洋货的倾销严重冲击着底层民众的生活。除此之外,基督教势力也日益猖獗,教会势力与民间冲突不断,具体表现为“民教矛盾”。探究二:清政府已然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三、练习巩固1.D2.B3.A4.B5.D6.D7.D8.C9.B10.(1)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意义:沉重打击了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2)《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同时处于列强的监控之下,保证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活动,表示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近代科学的创始人现代科学之父有力证明了新天文学说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新知导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失败他们是何方神圣?这一次,能挽救中国吗?新知讲解庚子年间生奇变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19世纪末德国的“势力范围”新知讲解庚子年间生奇变外国资本无节制地进入中国,外国商品无限制地涌入,这一方面提升了中国人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使许多中国人的生活难度在加大,许多下层民众的生活状况较之战前不是有所改善,而是进一步恶化。有了这种最直接的个人生活体验,中国人尤其是广大农村民众在将这种责任归罪于朝廷的同时,他们更直接的感受就是:仰仗洋枪洋炮而作威作福的洋教士们以及他们所豢养的所谓教民几乎没有什么好东西。他们的愤怒对准这些洋教士和中国教民。--马勇《义和团的崛起与覆灭》为什么底层人民会仇恨洋教士?他们形成了什么组织?新知讲解庚子年间生奇变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材料一“义和拳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民谣材料二“当此时局艰难,外患纷沓之际,当以固民心为要图。”--毓贤材料三根据唐晏记载,此时京师纷传义和拳之多,几至遍地皆是。每当夕阳既西,肩挑负贩者流,人人相引习拳,甚至有大户人家也开始设坛,王公贵族随着起舞。思考:从这三则材料说明了义和团运动怎么逐渐壮大的?新知讲解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经历几个阶段:镇压招抚剿灭材料“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生灵涂炭,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奏称信其邪术以保国,亦不谅朝廷万不得已之苦衷矣。”因为排外,拳民不要枪炮。庚子年间生奇变新知讲解凡是信基督教的中国人,杀。戴西洋眼镜的,杀。穿西装的,杀。会说英语的,杀。留过学的,杀。和外国人做朋友的,杀。家里有外国书籍的,杀。娶或者嫁外国人的,杀。他们甚至抵制一切和洋人有关的东西如:洋楼,拆。铁路,扒。电线,剪。电灯,砸。钟表,扔。火车,烧。阅读材料和课文,想一想义和团有哪些落后因素?这和它的最终命运有什么联系?庚子年间生奇变新知讲解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意志,却盲目排外迷信落后庚子年间生奇变新知讲解慈禧向东北地区的将军面授机宜说:“各省如有战事,仍应令拳民作为前驱,我则不必明张旗帜……”——《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载漪等在慈禧面前力赞义和团,“力言团民忠勇有神术,若倚以灭夷,夷必无幸”……——《中国近代历史资料丛刊?义和团》载漪使人讽各国公使入贺,各公使不听,有违言。——《庚子国变记》光绪皇帝被囚洋人的打脸借刀杀人义和团进入京津,运动达到高潮戊戌变法失败慈禧的算盘:废帝建储仇洋愤恨利用义和团庚子年间生奇变新知讲解联军侵华摧京师1899年触发瓜分中国的狂潮,排外情绪高涨,朝廷正式下令各省组织拳民抗击外国入侵。刚毅:“使馆破,夷人无种矣!天下自是当太平。”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新知讲解联军侵华摧京师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权益5月底英、俄等国遣军进驻北京使馆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在廊坊抗击,联军撤回到天津6月联军舰队攻陷大沽炮台6.17新知讲解联军侵华摧京师6.206.216.19慈禧接到大沽炮台失陷消息,误信列强要归政给光绪的谎报,决定宣战(未公开),“命许景澄等往告各国使臣,限二十四点钟内出京,派兵护行。”各国公使拒绝离京,要求延缓日期。德国公使克林德前往总理衙门抗议的途中与清军虎神营士兵恩海发生冲突,克林德被杀。清政府正式发布宣战诏书,并鼓励义和团和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德国日后勒索刁难中国的政治筹码列强趁机扩大侵略的借口新知讲解她(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刬除不可。”后来又一再声称:“此事变实由拳匪藉端肇衅,以致激成巨祸。”——《中国近代历史资料丛刊?义和团》7月天津失陷8月北京失陷慈禧西逃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联军侵华摧京师新知讲解材料一英国人记载说:“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任凭野狗去啃食躺着的尸体”。材料二《庚子大事记》七月二十一日(8月15日)记载:“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皇城以外地区的情况亦皆如此。于是,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阅读材料和课文P34,试着讲讲八国联军的罪行。联军侵华摧京师新知讲解辛丑遗恨辱史册1901年《辛丑条约》新知讲解辛丑遗恨辱史册清政府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主要内容影响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作担保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使清朝都城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屈辱之中,中国外交体制迈向近代化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新知讲解辛丑遗恨辱史册第一款一、大德国钦差男爵克大臣被戕害一事……派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大德国大皇帝前,代表大清国大皇帝暨国家惋惜之意……二、大清国国家业已声明,在遇害该处所竖立铭志之碑,与克大臣品位相配,列叙大清国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书以拉丁、德、汉各文……——《辛丑各国和约》克林德碑——国耻的烙印新知讲解辛丑遗恨辱史册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清政府已然成为洋人的朝廷依靠清政府来挽救中国是不现实的、不可能的新知讲解严格来说,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辛丑遗恨辱史册板书设计当堂训练BC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火烧圆明园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2.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后,绘制了一幅以慈禧太后为主角的漫画(图2)。该漫画的寓意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清政府完全成为了“洋人的朝廷”D.清政府坚定支持义和团反帝斗争当堂训练3.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多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其中,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的》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DC4.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C.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导学案.doc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课件)[自动保存的].ppt 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00_00_06.50-00_01_30.60.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