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二目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二目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 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课第二目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导学案
【学教目标】
1.
掌握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掌握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成就,了解农业集体化的内容,了解苏联模式;
2.
通过出示材料、播放视频、列表格等方式,引导学生整理苏联的措施和成就;
3.
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让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了解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内容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一、自主学习:初读教材、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苏俄内外形势
内:
应对
评价
外:
时间
特征
影响
苏联的建设
苏联建立
时间
苏联解体时间
工业形势
应对
特点
作用
农业形势
应对
措施
作用
苏联模式
又被称为
形成标志
特征
表现
评价
成就
问题
二、问题探究
探究一:根据下列材料,分析苏俄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材料一: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材料二: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
探究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商业方面
三、练习巩固
1.
苏维埃俄国为恢复国民经济而实行的政策是(
)
A.新经济政策
B.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苏联模式
2.1921年,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当时“退一步,进两步”是指(
)
A.完成工业化形成苏联模式
B.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
C.农业集体化解决粮食问题
D.广种玉米解决苏联的经济体制弊端
3.
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一读下表,1920年~1925年苏俄(联)经济恢复发展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
4.
下列选项中,与张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见下图)相符的是(
)
A.赫鲁晓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B.戈尔巴乔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C.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D.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5.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十月革命后
B.实行新经济政策后
C.两个五年计划后
D.三年国内战争后
6.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7.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包括(

①废除农奴制
②领导十月革命
③实施“新经济政策”
④制定苏联新宪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这一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A.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C.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9.
“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这一规定属于下列哪一经济政策的内容(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
材料二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1)
资料一表明苏联中央在农业集体化决策上有什么变化?可能带来什么问题?
(2)
根据资料二的数据统计,你认为这会产生什么后果?
参考答案:
1、
自主学习
苏俄内外形势
内:反革命叛乱
应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评价
保证了战争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
外:国际武装干涉
超出了战时需要,不适应经济发展
新经济政策
时间
特征
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921-1928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恢复发展经济
影响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缓解了政治经济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苏联的建设
苏联建立
时间
1922年
苏联解体时间
1991年
工业形势
工业落后
应对
社会主义工业化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帝国主义包围
作用
农业国-工业国
农业形势
粮食收购危机
应对
农业集体化
措施
消灭富农,集体农庄
工业化发展需要
作用
保障工业发展,损害农民利益
苏联模式
又被称为
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特征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表现
单一公有制,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
评价
成就
迅速实现工业化
奠定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为苏联赢得巨大国际声誉
问题
片面发展重工业
指令性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作用
损害农民利益
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二、1.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破坏以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使得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这样工人、农民不满,反动势力乘机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
三、练习巩固
1.A
2.
B
3.
B
4.
D
5.
C
6.
B
7.
B
8.
A
9.B
10.
(1)
变化:苏联改变农业政策,加快集体化进程(全盘农业集体化)
可能带来的问题:采用行政命令,不可避免出现强迫。
(2)
由于有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行为,引起农民的不满与抵制;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
近代科学的创始人
现代科学之父
有力证明了新天文学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新知导入
列宁:“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摘自《苏联的共产主义》
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新知讲解
一场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
结合视频内容思考新经济政策是在什么背景下实行的?
新知讲解
一场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
列宁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他能如愿吗?
工业
商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
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取消自由贸易
马克思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知讲解
一场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
“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已陷入瘫痪状态……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甚至喀琅施塔得的水兵,虽然以往一向是布尔什维克的最坚定的支持者,这时却也起来造反,提出来“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工农业产量下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尖锐
列宁和斯大林于一九二一年接见农民代表
列宁:“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遭到了严重的失败,……使我们遭到的任何一次失败都要严重得多,重大得多,危险得多。”
——转引自马世力\陈光裕《一本书读懂世界史》
新知讲解
一场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
陈奕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
新经济政策
(1921年3月)
农业
实行余粮征集制
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特点
强制性经济统治
征收粮食税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生产积极性。
提高企业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新知讲解
马克思对社会的理想预设
: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经济上:1921年春,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数年战争的破坏,苏俄经济发展困难,社会矛盾尖锐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列宁会见上访农民
1.背景
一场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
新知讲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商业方面
实行余粮收集制
征收粮食税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中小型企业收归国有
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须品和食品。
实行自由贸易
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高度集中管理,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
恢复外资和私营企业
一场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
新知讲解
认识
120
100
80
60
40
20
0
谷物产量
工业总产量
1925年
1913年
1920年
根据国情制定政策,一切从实际出发。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列宁
一场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
新知讲解
一场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
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政治上: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沙俄
苏维埃俄国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17年
十月革命
1922年
苏联成立
1991年
苏联解体
俄罗斯
1547年
新知讲解
一次回归理想的实验——苏联模式
新知讲解
扶木犁的穷国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一次回归理想的实验——苏联模式
新知讲解
一次回归理想的实验——苏联模式
时间
优先发展:
成就
特点
结果
1926年起
1928年-1937年,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重工业
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T-34型坦克
莫斯科地铁——世界最美的地铁站
新知讲解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②危害: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评价
成就:
一次回归理想的实验——苏联模式
新知讲解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一: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一次回归理想的实验——苏联模式
新知讲解
“三看,两比较”
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一次回归理想的实验——苏联模式
新知讲解
一次回归理想的实验——苏联模式
斯大林(1879-1953)
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供应”问题,是不可能的。
斯大林认为,落后的小农经济正在拖国家工业化的后腿。
——吴于廑《世界现代史》
阅读课文,结合材料,说说苏联工业化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
新知讲解
一次回归理想的实验——苏联模式
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
方式:
A、开展消灭富农运动;
B、政府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主要原因:
适应_________的需要
直接原因:
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_____________。
工业化
粮食收购危机
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
回顾:新中国建立初期农业集体化的形式是什么?
新知讲解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党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
一次回归理想的实验——苏联模式
新知讲解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农民还有积极性吗?
一次回归理想的实验——苏联模式
新知讲解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影响: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但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的发展,也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次回归理想的实验——苏联模式
新知讲解
苏联模式(斯大林体制)形成
形成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为“斯大林模式”。
新知讲解
特点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思想文化方面;高度政治化
苏联模式(斯大林体制)形成
新知讲解
红场阅兵(1939年绘制)
  在苏联每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和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都要在红场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海报反映的是一次红场阅兵活动,天上满是飞机,广场上正在通过由红军士兵组成的方阵。斯大林身后的红旗上写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伟大旗帜万岁!”海报上四四方方的建筑是列宁墓。
苏联高度集中
的经济政治体制
新知讲解
一次回归理想的实验——苏联模式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积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极: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日益显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苏联人在排队领救济面包
新知讲解
(1)发展经济时要农轻重比例协调;
(2)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3)政府要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4)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一次回归理想的实验——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背景:农民对战时实行的“余粮收集制”
强烈不满
内容:农业、工业、商业
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
民生活得到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实
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目的
内容
影响
启示
当堂训练
C
C
1.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的新经济政策规定(   )。
 A.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取消商品买卖
 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D.实行余粮征集制
2.对于20世纪三四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当堂训练
3.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政府优先发展的部门是(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商业   D.农业
A
B
4.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使其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这种模式开始并形成于(

A.19世纪末
B.20世纪二三十年代
C.20世纪六七十年代
D.20世纪八九十年代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