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37张PPT+2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37张PPT+2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认识与实践
议题1




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祭祀坑于2021年9月11日在考古发掘中提取了多件重要文物:包括通高37厘米的大口尊、两件憨态可掬的青铜走兽以及一件发髻保存完整的铜头像。
目前,6个祭祀坑已出土金器、青铜器、玉器等几近完整器物近2000件。其中,6号坑木箱底部碳含量较高,推测是丝织物残留,特别是出土一件工艺精湛的玉刀,专家推测,很有可能是编制工具打纬刀。
  4号坑碳屑含量丰富植硅体中有疑似水稻、芦苇、莎草等,由此推测在商代晚期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三星堆人已经开始种植大米和小米等粮食作物。古蜀文明的真实面貌将有望揭开。
思考:关于三星堆人的认识,是如何产生的?
导入新课
一、认识与实践
1、认识的含义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注意: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认识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
(一)认识的含义及类型
主体(人,动物没有)
对象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性质
积极的
(≠被动的反映)
你看,一向凶猛好斗的鳄鱼居然流眼泪了,它一边吃东西,一边流眼泪,肯定是遇到十分伤心的事情了,化悲痛为食量呢,看着就可怜啊,好想为它做点什么呢,让它开心点。
研究发现,所有的鳄鱼都有这个现象,鳄鱼肾功能不全,不能排除多余盐分,也没有体表排汗的功能,鳄鱼在吃猎物时身体里的盐分会添加,鳄鱼只是通过眼睛的泪腺排出体内多余盐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2、认识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①感性认识
含义: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形式: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②理性认识
含义: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一、认识与实践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一、认识与实践
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谁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主体:人
(不是动物)
对象: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
(不是主观世界)
性质: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的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3、实践的含义
一、认识与实践
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蚂蚁搬豆
2、教师讲课
3、学生学习
4、战士打战
5、演员演戏
6、医生治病
7、讨论基因编辑
8、农民种庄稼
9、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10、科研人员研究新冠病毒







黑格尔: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费尔巴哈:理论的活动是真正的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
杜威: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
阅读与思考P49
思考:你怎样看待上述观点?

示:
①黑格尔把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混同于主观意识活动,否认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错误的。
②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社会的活动,理论的活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费尔巴哈割裂了理论(认识)活动与实践的联系,是错误的。
③杜威认为,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没有本质区别,这种理解混淆了人的实践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是错误的。
这些活动分别属于什么形式的实践?
建造楼房
农民插秧
科学实验活动
变革社会的实践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实践的基本形式
直面生活
感受实践
社会体制改革
载人航天试验
人大立法
化学实验
最基本
4、实践的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形式)
(2)变革社会的实践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一、认识与实践
实践主体
实践对象
实践的工具
5.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区别于人的纯主观活动)
A、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主体

人是客观的
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
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一、认识与实践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很久以前有过和地球相似的环境,火星的地表下也有可能存在生命。为了揭开这些谜团,人类对火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美国的火星协会制定出一套详细的改造火星计划,计划正如“愚公移山”一般地逐步实施,也许1000年后,我们的子孙有望生活在火星上。
有计划的
有目的的
5.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区别于人的纯主观活动)
一、认识与实践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意识的)
前苏联发射先后发射5个探测器,均失败
美国发射水手号成功拍摄火星
美国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
想象中的火星基地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登陆
天问一号名字由来
“天问一号”的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屈原《天问》以来,我国直到如今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仪成功发射,需要特定历史条件
登陆火星“天问一号”研发队伍平均年龄35岁!总设计师张荣桥:他们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不是孤立活动,离开他人和社会纯粹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5.实践的特点
一、认识与实践
(2)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①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议题2
李时珍在行医中,发现旧药书不但内容少,有的还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于是决心编写一部药物书——《本草纲目》。
有一次,李时珍经过一个山村,看见一个人醉醺醺的,不时地手舞足蹈。原来这个人喝了用山茄子泡的药酒。
“山茄子”李时珍记下药名。翻遍药书,药书只简单说了它的本名叫“曼陀罗”。
李时珍决心要找到它,并用泡了酒。李时珍决定亲口尝一尝曼陀罗的功效。
他抿了一口,味道很香;又抿一口,舌头以至整个口腔都发麻了;再抿一口,人昏昏沉沉的,不一会儿竟发出阵阵傻笑,手脚也不停地舞动着;最后,他失去了知觉,摔倒在地。
醒来李时珍兴奋极了,就这样,又一种可以作为临床麻醉的药物问世了。
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认识从哪里来?
个人知识可以
通过学习获取
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
一切真知都来
源于实践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实践
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
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结论: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
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改造着人的主观世界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推动着人们去探索研究
结论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古时候,河北沧州有一座寺庙倒塌,门前的一对石兽滚入河中。
几十年后,人们重修寺庙需要打捞石兽。
有三种不同的意见:1、下游打捞;2、中游打捞;3、上游打捞。……
这则事例给了我们认识论的什么哲学启示?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
②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客观事物本身不会自言其明)
③实践是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主观见之于客观)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电磁场理论的奠基者:法拉第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2、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3、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4、学然后知不足
6、学以致用
7、真金不怕火炼
8、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9、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目的
检验标准






检验标准
目的
检验标准
判断,以下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什么关系?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认识与实践
1、认识
③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
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基本形式——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两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①含义——
①含义——
2、实践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