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章地球上的生物复习训练重点专题专题控制变量法【专题解读】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在控制变量法的探究题中,为了便于研究和解决问题,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方法如下:例1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所示),其中B与C组遮光,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哪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或。(2)若选择A、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植物之间的生长差异。则该实验的目的是。综合运用例2为了验证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选出正确的实验组和对照组…………………………………………………………………………………()A.①和③B.①和②C.②和③D.②和④巩固提升1.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B.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C.喜欢雨后晒太阳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2.每当冬季来临时,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适应生物3.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D.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4.镇海棘螈是浙江省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1)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他们将收集到的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在适宜的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以及池水下深1cm、5cm、10cm、15cm和20cm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科学家设计的实验可以研究两个问题:①受精卵在陆上与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②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是否与有关?(2)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如气候异常、等。5.用线将下列生物特征与它们对应的适应环境连起来。鱼有鳍,体形呈梭形寒冷环境骆驼极少排汗空中飞翔北极熊有很厚的脂肪层干旱环境鸟类骨骼较轻水中游泳6.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丙三个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丙三瓶中同时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请推测:一段时间后,(填“甲”“乙”或“丙”)瓶中的蚯蚓蠕动会明显减弱。(2)该实验中,甲和乙可作为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因此可以说明环境中的能影响蚯蚓的生活。(3)为进一步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选择将甲瓶放在明亮处,那么应将瓶放在黑暗处。(4)仿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探究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生存有没有影响的实验,我们可以取甲、乙两空瓶,甲瓶中放入的土壤,乙瓶中放入的土壤;再分别放入等量且生长状况一致的蚯蚓,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参考答案本章复习【重点专题】例1(1)ADBC(2)探究光照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综合应用】例2B【巩固提升】1.B2.B3.C4.(1)②受精卵在水中的深度(2)栖息地遭到破坏5.6.(1)乙(2)水分水分(3)丙(4)含有农药的湿润的肥沃不含农药的湿润的肥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