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详细解答)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详细解答)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复习九年级化学上学期(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左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
B.锥形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下端导管内有液柱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进入
2.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A.
B.
C.
D.
3.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②用铝做炊具;③用氧气作助燃剂;④用碳作燃料;⑤用大理石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
D.②④⑤
4.(2019吉林长春外国语九年级上期中)从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你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是:①关注物质的性质②关注物质的变化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④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5.为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公众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下列做法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
B.保持社交距离
C.改变握手拥抱礼节
D.出门配戴口罩
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7.下列各选项对颜色的描述,体现物质真实物理性质的是
A.大量塑料垃圾导致的“白色污染”
B.含有丰富资源的“蓝色海洋”
C.健康卫生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D.青少年要坚决抵制有害身心健康的“黄色书籍”
8.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
9.量取液体并加热,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倾倒
B.滴加
C.读数
D.加热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读体积
D.测水温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1.(2019陕西咸阳九年级上期中)指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
(1)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____。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电灯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氯化铜是黑色粉末。
13.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和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_里: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
(3)用量筒量取8毫升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___8毫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
14.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若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应用_____或_____盖灭
②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_____溶液。
浓碱不慎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H3BO3)溶液。
15.仪器的洗涤
①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②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_____,也不_____
③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_____溶液或_____洗涤,再用水冲洗。
④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_____溶解,再用水冲洗。
⑤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试卷第2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1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故选C。
2.A
【详解】
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集气瓶内打气时,导管末端都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A选项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
B、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B选项能用于检查气密性;
C、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淹没长颈漏斗下端,继续加水,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C选项能用于检查气密性;
D、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或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减小,空气由长颈漏斗进入,若气密性好则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D选项能用于检查气密性;
故选A。
3.C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
【详解】
①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是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故不正确;
②用铝做炊具,说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便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正确;
③氧气具有助燃性,用氧气作助燃剂,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不正确;
④用碳作燃料,是因为碳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不正确;
⑤用大理石铺地面,说明大理石硬度大,耐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便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正确。
故选C。
4.C
【详解】
知识梳理中总结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故选C。
5.A
【详解】
A、用医用酒精消毒,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保持社交距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改变握手拥抱礼节,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出门配戴口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只是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存在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花落,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
A、“白色污染”是由废弃塑料难以降解造成的,并不是因为塑料的颜色,不能体现物质的真实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蓝色海洋”体现了海洋的颜色,体现了物质的真实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C、“绿色食品”指的是健康卫生无污染的食品,不能体现物质的真实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黄色书籍”指的是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书籍,不能体现物质的真实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分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详解】
A、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酒精易挥发,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酒精有特殊气味,气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酒精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
9.A
【详解】
A、在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避免污染试剂,故错误;
B、滴加少量液体要用胶头滴管,使用时要注意垂直悬空,故正确;
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故正确;
D、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体积的三分之一,故正确。
故选A
10.D
【详解】
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A不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B不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不正确;
D、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液泡要浸入液体中,防止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故D正确。故选D。
11.砸破试管底部
试剂瓶上的标签可能被腐蚀
污染被吸取的药品
【详解】
(1)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会砸破试管底部。
(2)取用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如果试剂瓶标签朝下,则试剂瓶上的标签可能被腐蚀。
(3)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滴管内残存的药品会污染被吸取的药品.
故答案为:(1)砸破试管底部;(2)试剂瓶上的标签可能被腐蚀;(3)污染被吸取的药品。
12.③④
②⑤⑥

①⑦
【详解】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②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电灯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⑤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⑥铜器上出现铜绿过程中有新物质碱式碳酸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⑦镁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⑧氯化铜是黑色粉末,描述的是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③④;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⑤⑥;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⑧;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①⑦。
13.广口瓶
胶头滴管
三分之一
大于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详解】
(1)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广口瓶里,广口瓶瓶口口径较大,便于用镊子或者药匙取用固体药品;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到的仪器名称是胶头滴管;
(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冲出伤人;
(3)用量筒量取8毫升水时,若仰视读数,凹液面最低处在刻度线上方,量筒读数由下往上增大,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大于8毫升;
(4)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4.湿抹布
沙子
碳酸氢钠
【详解】
①酒精属于可燃物,且能溶于水,因此着火后不能用水灭火,可以通过降低环境温度或者隔绝氧气的方法灭火,因此可以用湿抹布覆盖着火的酒精,湿抹布可以降低环境温度,同时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目的,另外直接用沙子盖住燃烧的酒精,可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答案为:湿抹布;沙子。
②浓硫酸属于酸,用水冲洗后,还是显酸性,因此需要碱性溶液中和酸,但是碱性溶液不易是强碱,避免碱性腐蚀,因此选用3%~5%碳酸氢钠溶液中和硫酸,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故答案为:碳酸氢钠。
15.不聚成水滴
成股流下
纯碱
洗衣粉
盐酸
【详解】
仪器的洗涤
①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②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③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④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⑤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