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学习
目标
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重点
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的修建
难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复习检测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室衰微的原因有哪些?
春秋争霸的实质是什么?
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目标:
(1)知道战国七雄的名称和位置。
(2)了解大变革时代生产工具的变化和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3)掌握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建造的意义。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倾听并思考
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
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取代旧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发展经济。
(1)找一找:对比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图,你能看出什么变化呢?
(2)请简介七国形成的过程。
教师讲解:
(3)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在出现时间上有什么不同?
教师讲解:春秋五霸先后出现,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借助教材,完成战国七雄简表
材料分析:
《孟子·离娄上》中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残酷性,说当时“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你怎样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
请分别介绍长平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的情况。
分析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
请归纳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
教师总结:负面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正面影响: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教师展示战国时期的兵器。
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铁兵器开始应用。
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请分析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教师出示表格归纳: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以下问题。
材料:商鞅的故事:
出生于卫国,姓公孙,又称卫鞅、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志向高远,商鞅以惊人的智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秦国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面对旧贵族的阻挠,他展现了毫不妥协,绝不让步的改革精神;在主持变法时,他显示了一个改革家无惧强权,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归纳:①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
②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改革的政治原因。
③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秦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在各国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
教师讲解:
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教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展示:
(5)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分析如:秦国地处西部边陲,国家落后,改革的决心大。秦孝公的鼎力支持。百姓的大力支持,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素质和措施得力改革适应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6)怎样认识商鞅变法?
目标导学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三目,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修建了都江堰。
都江堰修建的时间?
都江堰的构成?
教师讲解: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都江堰的功能?
都江堰修建有何历史影响?
教师总结: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
(5)都江堰是由哪三大主体工程构成的?三大主体工程分别发挥什么作用呢?
教师讲解:
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如: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
学生简述七国形成的过程,如:小国被并,大国左右政局,制度崩溃;小国被并,大国左右政局,制度崩溃……
学生借助教材,与教师共同完成战国七雄简表。
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并在班级交流汇报各著名战役的战况。
学生归纳特点如:战国兼并战争特点归纳: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
学生认真观看图片展示的兵器,理解和感悟铁兵器的开始应用。
学生根据提示,与教师共同完成表格归纳。
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学生阅读各国变法的背景图示,结合教材分析。
学生阅读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解决问题,同时在班级进行交流,如:商鞅变法的原因:①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
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表格,总结商鞅变法的内容。
学生举手汇报意义如: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学生列举原因如:秦孝公的鼎力支持。百姓的大力支持,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素质和措施得力……
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回答问题如:
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学生列举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学生观看图示,分析如:三大工程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使其枯水不缺,洪水等功能。
学生认真观看都江堰的发展情况,感悟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意义。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战国七雄图示和长平之战形势图,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变化,从而使学生明确春秋五霸先后出现,战国七雄同时并存的史实。
通过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逐一完成战国七雄简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借助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和影响,使知识呈现自然,同时具有系统性。
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兵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易于学生深入理解。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易于学生对以下问题的探究。
通过展示各国变法的背景图示,使学生对改革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也使知识更具有形象化。
由商鞅的故事引出系列问题: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作用等问题,使问题系统化、连贯化,易于学生整体理解和把握。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表格,使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归纳,从而使知识更加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对不同阶段人物的影响,形象的展示了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同时为探究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分析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自主发言,谈对商鞅变法的看法,调动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借助图片,以功绩形示展示李太过,从直观上引导学生对其有所了解。
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都江堰的修建时间、构成、功能、历史影响等问题,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都江堰有个完整的了解。
借助媒体手段,多角度展示都江堰的情况,使学生深刻明确: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检测目标
1.战国时期,发生了“三家分晋”的事件。这“三家”是
A.齐、楚、燕
B.韩、赵、魏
C.秦、赵、魏
D.齐、韩、赵
2.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为显著。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愿望
3.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边的诸侯国的是
A.燕国
B.秦国
C.齐国
D.楚国
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因牛耕的出现和铁器的使用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而导致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甚至瓦解,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最终引起诸侯争霸与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