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滑轮》教案(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3、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滑轮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2、通过“合作使用滑轮提升钩码”等活动,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和工作特点。难点:1、学生探究观察动滑轮的使用方法。2、理解动滑轮的实质及工作特点。教具PPT演示实验器材:单滑轮,铁架台,绳子,大钩码,小钩码,弹簧测力计。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教师叙述: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剪刀,天平,杠称,核桃钳等都是属于杠杆,那么什么是杠杆?生: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做杠杆师:杠杆五要素是什么呢?生: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师:杠杆分为哪几种?生: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二)新课讲授一、滑轮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师]: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见滑轮,如二楼图书馆外的伸缩门就装有滑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生:有,或没有[师]:没有注意到的同学课后可以去看下。周一升国旗时,同学们观察过吗?升旗手怎么把国旗升到7米多高的旗杆顶端的?[生][师]:官陂近年来发展很快,到处在建楼房,修高速,校门口就有很多在盖房子。你们有观察过建筑工人是怎么从楼下往楼上运重物的吗?[师]:老师手上拿的就是滑轮,虽然生活中经常见到滑轮,但是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今天是第一次真正来了解滑轮。我们研究一个刚接触的工具,首先会观察它长什么样子,也就是结构特点,研究它的使用方法,并且观察它工作时有什么特点,这些工作特点可以从工作原理加以解释,最后,我们来了解它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学生活动]观察滑轮的结构特点。(画课本滑轮的概念)[教师活动]举例: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如果你是工人乙,你又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教师讲述:下面我们用钩码代替货物,利用细线、滑轮在铁架台上分别模拟甲、乙工人提起重物。[学生活动]个别同学上台模拟,其他同学在台下观察。[教师活动]①用PPT再现滑轮的使用②提问:仔细观察两种情况下滑轮的运动情况,比较装置的不同之处。[师生互动]总结:二、探究滑轮的使用特点[教师活动]①叙述:工地上来了工人丙,他没有使用滑轮,而是直接用绳子将货物提上来。②提出问题: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认为提升重物时使用滑轮与不使用滑轮相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活动]思考并猜想。在教师的引导下,请同学上台体验、主动参与实验、认真完成一系列的实验探究过程,并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从而验证猜想。[师生互动]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学生记在课本上)三、滑轮的工作原理[教师活动]①物理建模,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设问:使用滑轮,有省力、不省力等等情况,使用杠杆,也有省力、不省力等类似情况,能不能将滑轮看成杠杆呢?(引导学生观察定滑轮工作时滑轮的运动情况)②利用PPT动画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并得出结论)[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师生互动]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实质上是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实质上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的省力的杠杆。[教师活动]问题:从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来看,使用动滑轮的拉力应该是不使用动滑轮时拉力的一半,但实验的结果似乎并非如此,只是将近物体重力的一半。你认为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师生互动]总结:①动滑轮本身也有重力,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所用拉力是滑轮与物体总重的一半。②使用动滑轮省力一半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教师活动]使用动滑轮省了力,你认为付出了什么代价?能不能用实验证明?需要比较哪些物理量?[学生活动]请同学上来演示实验:利用简易刻度板测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上升的距离s。[师生互动]得出结论:绳子自由上升的距离s是钩码上升的距离h的两倍。教师讲述: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起来方便;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许多情况下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那么如果我们既想省力又想改变用力的方向,该怎么办呢?---------滑轮组四、滑轮的应用(1)请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关滑轮的应用。(PPT图片,升旗竿顶端有定滑轮;起重机上有动滑轮等等)(三)、质疑再探(四)小结1、小结(交给学生来完成,目的是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五)课堂反馈练习如下图所示,A、B两物体的重力均为6N,滑轮重均为2N,则甲图表示______滑轮,乙图表示_______滑轮,(选填“定”或“动”)。若A、B两物体均匀速上升5cm,则FA=_______N,FB=______N。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A=_____cm,SB=______cm.(不计绳子与滑轮间(六)作业布置1、书面作业完成本节练习册2、思考:怎样组装既省力又方便的滑轮组呢?(七)板书设计:一.滑轮的特点和使用方法1.结构2.使用方法定滑轮动滑轮二.探究滑轮的使用特点1,定滑轮钩码重力(N)使用定滑轮竖直向下的拉力(N)使用定滑轮斜向下的拉力(N)使用定滑轮水平方向的拉力(N)??2动滑轮钩码重力(N)使用动滑轮竖直向上的拉力(N)三.滑轮的工作原理四.滑轮组五.滑轮的应用(八)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AGE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