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学生在实验探究基础上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运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和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质量没有增减,从而实现本节难点的突破。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2)通过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三、教学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四、教学难点:1、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2、从微观角度认识到质量守恒定量的本质。五、教具准备仪器:天平和砝码、锥形瓶、玻璃管、单孔胶塞、试管、天平、酒精灯、镁条、石棉网用品:火柴、气球药品:稀硫酸、碳酸钠粉末、稀硫酸、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等。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投影演示一则广告,“水变成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欢迎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如果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做出一个科学明智的选择。学生观看投影,提出设想,引发共鸣通过广告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推进新课,引出主题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推进新课物质发生化学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介绍P92、P95质量守恒定律发展史,指出拉瓦锡和波义耳观念的不同?那到底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如何变化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思考,并做出猜想:“增加、减少或者不变”做出猜想,为后续探究实验做出铺垫。(三)分组探究实验,认识守恒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分组实验得出结论(1)教师演示课本P92实验探究方案一,讲解实验要点。(2)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以方案二为基础,自己实验,感知守恒。(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4)板书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1)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2)分组实验,根据两个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初步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四)总结定律关键,定律的当堂应用强调定律,对定律做到咬文嚼字,带着学生分析定律中的文字要点: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强调参加的意义;指出质量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和,而非其中某一单一物质的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与所有化学反应,不不能用于解释物理变化。课堂练习:(1)现有一反应A+B→C,有10gA和5gB参加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gA,B无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是多少?(2)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五)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难点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自选仪器,针对出现的质量不相等的假象进行分析,突破重难点(1)选择给定仪器,探究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指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3)让学生根据不守恒原因,设计实验来让这个反应反应前后到达守恒。(4)小结:如果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者生成时,要加上气体质量,而最好的处理方法即在密闭空间中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结论,分析不守恒原因,形成概念。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感知结论,形成知识,加深记忆。(六)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微观解释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以水电解的微观动画为例,从微观上解释质量守恒定律(1)为什么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2)播放水电解微观过程动画,回顾化学反应的本质,引导学生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思考,观察动画,形成概念建立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从原子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七)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回到课堂开始时提出的广告是否可行,做到首尾呼应,完善课堂。结合课本P98页练习巩固知识,布置课后练习。七、板书设计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反应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决定元素种类不变总质量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质量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