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延续文化血脉课件(45张PPT)+教学设计+练习+视频素材(2个)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延续文化血脉课件(45张PPT)+教学设计+练习+视频素材(2个)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课题
5.1延续文化血脉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中华文化的组成;中华文化的渊源;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华传统美德特点及其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事实说明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激情,增强文化自信。
重点
1、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内涵。2、增强文化自信的原因及做法。
难点
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自主预习题目:1.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组成)2.中华文化的特征【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重点)4.中华文化的重要性(重点)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重难点)6.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点)7.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涵?8.为什么要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重点)9.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点)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在课本上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并在相应位置做好笔记。二、课件播放视频“我在故宫修文物”,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说说这些匠人的坚持和价值是什么?谈谈你的感想和理解。
自主预习,在规定时间内找出课件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笔记。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本课主题,初步掌握本课重难点。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讲授新课
一、中华文化根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相关地图图片,教师讲解中华文化的形成以及文化和文明的关系。课件展示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相关图片,教师讲解中华文化的内容。课件播放视频“文化自信,中国之魂”,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说说你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力量?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内容,教师讲解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课件展示中华文化流传时间线,教师提问:中华文化从殷周时期一直延续至今,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教师讲解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教师提问:除了中华文化,你还知道世界哪些著名的文化吗?为什么只有中华文化能够传承至今?教师讲解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教师讲解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力量以及中华文化的作用。课件展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师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教师提问:它们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联?教师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课件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语录,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文化自信?为什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教师讲解文化自信的含义。课件展示材料年轻人过洋节相关内容,请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课件展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教师提问:如今,中华文化越来越多的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教师讲解我们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课件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文化讲话,教师讲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二、美德万年长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成语或故事,与同学们分享。课件展示中华传统美德相关图片,教师讲解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教师讲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特点。课件展示孟子和岳阳楼记相关材料内容,教师讲解我们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请同学们交流分享:1、我最具有的美德品质是什么?2、哪些美德品质我还有进步的空间?3、今后我能做什么来传承美德,坚定文化自信?教师讲解应该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理解文化与文明的关系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思考并回答问题思考并回答分享。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和力量,也了解到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板书
5.1延续文化血脉一、中华文化根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力量?2.中华文化的作用?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组成4.文化自信的含义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6.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二、美德万年长1.中华美德的内容和特点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3.青少年应该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5张PPT)
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5.1延续文化血脉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组成)
2.中华文化的特征【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重点)
4.中华文化的重要性(重点)
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重难点)
6.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点)
7.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涵?
8.为什么要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重点)
9.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点)
认真阅读课本,思考:
自主预习
新知导入
观看视频,说说这些匠人的坚持和价值是什么?谈谈你的感想和理解。
中华文化根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作为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是文明。人类文明从来是以进步文化为基础。
相关链接: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形成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中华文化的内容
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
蜀绣
瓷器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观看视频,说说你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力量?
中华文化
书法
国画
京剧
生肖
拙政园
围棋
论语
印刷术
除夕
唐诗
节气
针灸
篆刻
中国结
瓷器
旗袍
地动仪
藏医
川菜
中国扇
相声
道教
风筝
烟花
周易
唐三彩
蜡染
对联
刺绣
茶道
武术
大运河
玉器
历法
指南针
端砚
日晷
四合院
斗拱
剪纸
十二章纹
昆曲
年画
云冈石窟
儒家
筷子
兵马俑
……
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从殷周时期一直延续至今,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明清
清代:魏源
春秋战国

殷周

隋唐
宋元明
明清
影响
形成
划时代
儒至尊
全盛
延续
衰微
当代
复兴
源远流长
国家
产生时间
发展
结果
古巴比伦
公元前3500年
古印度
公元前3000年
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
古中国
公元前2100年
除了中华文化,你还知道世界哪些著名的文化吗?
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
烟消云散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
雅利安化
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
面目全非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流传至今
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传承至今?
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力量?
形成: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力量: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
新知讲解
2、中华文化的作用?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组成)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革命文化
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包含儒、佛、道三家主流文化。其次,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的文化,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丰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个人、家庭、国家、全人类的和谐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熔铸于
源自于
熔铸于
源自于
中国革命文化
思考:它们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联?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守护:坚定文化自信
思考:什么是文化自信?为什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自信?
合作探究
4、文化自信的含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社会上有部分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吃“洋餐”,不喜欢、看不上本土的节日、民俗、服装等,觉得“土”、“
不潮”。
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广场舞走出国门
全球汉语热
电视剧走出国门
如今,中华文化越来越多的走向世界,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说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说明中华文化更多地被人们接受、欣赏、认同。
我们应该为我们的中华文化感到自豪、骄傲,对我们的文化充满自信。
5、为什么坚定文化自信?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6、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
美德万年长

说说你知道的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成语或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徙木为信
爱国情怀
伦理规范
处世准则
和乐风范
奋进品格
高尚情操
内涵丰富
博大精深
7、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特点?
内容:
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等等。
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华美德代代相传,虽然孟子与范仲淹生活的年代相隔一千多年,但可以看出他们的忧乐思想却是一脉相承的。
可以看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8、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②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③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交流分享
1、我最具有的美德品质是什么?
2、哪些美德品质我还有进步的空间?
3、今后我能做什么来传承美德,坚定文化自信?
9、应该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
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中华传统美德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②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1.牛年新春,《典籍里的中国》以创新的手法,将《论语》《尚书》等传统文化经典搬上荧屏,用当代的方式与厚重的历史握手,让“典籍活起来”,活在中国人的心中。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无法相互交流
③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
④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2.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耕以养生,读以明道”是古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新时代需要开展耕读教育,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劳作、走进探索与挑战。开展耕读教育有利于(

A.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精神
B.从根上培养学生所需的劳动技能
C.培育学生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意识
D.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D
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全国火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红色旅游也迎来新机遇,游客们纷纷踏上红色故土,在旅途中聆听党史,在行走中感受革命文化,在休闲游玩中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继承革命文化(

①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
②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因为它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④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侵蚀和渗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4.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下列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的有(
)
①开展“学习引扬伟大抗疫精神”主题活动
②某中学开展“四史”学习系列活动教育
③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新性发展
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5.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是(

A.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B.自尊互敬、助人为乐
C.唯我独尊,自私自利
D.诚信守法、见利思义
C
6.袁隆平院士历经半个世纪水稻研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吴孟超院士在长达75
年的从医生涯里,始终坚持人命大于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默默坚守、辛勤耕耘,为祖国人民奉献一生。他们的事迹诠释了
(
)
①艰苦奋斗、砥砺奋进的精神品质
②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③舍己救人、不言回报的奉献精神
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7.适量点餐、剩餐打包是消费,是节俭;点一桌子剩一半扬长而去,是浪费,是典型的败家。与材料观点一致的选项是
(

①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④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8.
2021年6月29日,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被授予“七一勋章”称号。63岁的她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并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张老师用行动彰显的传统美德是(

A.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
B.急功近利、见利忘义的生存法则
C.单打独斗、唯我独尊的处事准则
D.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A
9.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我们(
)
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②消除文化多样性,实现不同文化的统一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④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视频
延续文化血脉
中华文化根
美德万年长
中华文化的产生、构成、特点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
为什么要传承中华文化
文化自信的内涵及重要性?
怎样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5.1延续文化血脉
一、中华文化根
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力量?
2.中华文化的作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组成
4.文化自信的含义
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6.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美德万年长
1.中华美德的内容和特点
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青少年应该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作业布置
完成相应课后练习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练习
选择题
1.用车灯照亮孩子回家路的司机,用自己的雨衣为婴儿遮雨的送餐哥,脱下冬衣在冰面上救孩子的好心人,给邻居家晾晒的衣物撑伞挡雨的老人……这些普通人的平凡善举(  )
①展现新时代普通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②彰显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③有利于形成崇德向善良好社会风气
④有助于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东汉时期的黄香,九岁丧母,事父尽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黄香的行为告诉我们(
)
①孝敬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
②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应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④要学会与父母沟通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3.在全国新冠肺炎临床疗效中,甘肃省卫健委组织专家建立中西医结合联动工作机制,中医药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启示我们要
(
)
①认同中医药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②全面继承中医药文化
③推动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
④实现中西医融合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中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央指导组专家张伯礼率领的中医“国家队”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通过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效果明显,为全球抗疫做出贡献。据此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中外文化不断走向统一
C.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D.中华文化在实践中创新与发展
5.习近平视察潮州时强调,包括广济桥、广济楼在内的潮州古城比较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实属难得,弥足珍贵。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这是在强调(
)
A.学习优秀外来文化,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B.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C.与时俱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D.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让世界更加绚丽多姿
6.增强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这启示我们要
①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④夸大本民族的文化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北京的前门楼子不仅可以逛,现在还能“吃”。很多游客举者“前门楼子”冰棍与前门楼子来一张大小同框的合影,这已成为前门大街上的一景。游客表示冰棍虽然有点贵,但造型独特,“咱吃的不是冰棍,是文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价格高造型巧,更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B.文化创意产品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C.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经济价值
D.生活处处可创新,创新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8.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
③文化自信决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④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良渚古城遗址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可实证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为中国5000年文明史提供独特的见证,这表明,文化遗产(  )
①是区分不同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
②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④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诗词,是中华文化跨越时空的精神宝藏,是中华民族极致凝练的智慧结晶。2019年,全国观众期盼已久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在CCTV—1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为广大观众奉上了一场诗意盎然的新春文化盛宴。这(  )
①启示我们要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有利于增强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感
④说明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简答题
1.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我们责无旁贷,使命光荣!榜样无处不在,行为彰显品德。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火海救人英雄王锋,扎根乡村30多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梁益建,为捡到的上百部手机和电脑找到失主的“楼管大叔”余昌权等榜样人物的一举一动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1)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是什么?
(2)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是什么?
(3)青少年应该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2021年5月22日下午13: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病逝,袁隆平院士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满足人民温饱做出了巨大贡献,实现了中国粮丰农稳,盛世和安的局面。“禾下乘凉梦”,由青少年接棒;您的恩义,我们将永远铭记!
(1)请简要说明袁隆平院士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2)为了节约爱护粮食,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3)请你撰写一句节约粮食的宣传标语。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CDABB
6-10
ABBCC
简答题
1.(1)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3)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2.(1)爱岗敬业,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等。
(2)思想上:认识到节约爱护粮食的重要性,也是我们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行动上:自觉节约粮食,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外出就餐剩菜剩饭打包等;宣传节约爱护粮食的重大意义。
(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爱粮节粮人人有责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