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2、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2、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通过形状的改变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抵抗弯曲的原理。 教学准备 ??1、为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垫圈、包装箱瓦楞纸板、用作支撑的盒子。 ?2、教师自己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研究了纸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发现纸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厚度和宽度)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钢材或者铝材做成“T”、“U”、“工”字等形状,你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吗?(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师:为什么钢材要做成这些形状?这些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板书课题) ??二、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师:现在我们用纸来做模拟实验,在这张纸长度不变的基础上,同学们能折出哪些形状呢? ?按照学生说的把形状画在黑板上。(板书:形状) ?2、请同学们来猜测一下,这些不同形状的纸的抗弯曲能力!(指名回答) 3、接下来我们用实验进行验证,在实验时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呢?(两边的高度不变,垫圈放的位置要在中间而且要轻轻地放,实验时纸梁架空的距离不变。使纸碰到桌面的那个重物不能记录下来)教师一边强调,一边演示怎样控制定量。4、分组实验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做“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实验!每组的小组长要组织好本组的实验,并做好记录!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巡视每个小组。 ?5、汇报实验结果。师:已做好实验的同学请举手!现在我们请小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实验结果,我们来看看不同的形状的抗弯曲能力!(板书:抗弯曲能力)记录三组的实验数据,并问:其他组的实验结果是不是也差不多? ?6、分析数据。师:看了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改变纸的形状可以增强抗弯曲能力或者不同形状的抗弯曲能力不同)或者提问:纸的形状改变了,它的抗弯曲能力怎么样呢? ??7、小结。师:改变形状,抗弯曲能力增强。不同形状的抗弯曲能力不同。(板书:改变形状抗弯曲能力增强。不同形状的抗弯曲能力不同。)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把钢材由“一”形的变成“L”形,它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宽度减小了,厚度增加了)。师:这个发现与我们在上节一课学的知识是一致的,也就是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增强抗弯曲能力。 ??师:薄薄的一张纸把它的形状改变以后,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材料也是通过改变形状来增强抗弯曲能力的。(课件出示)三、探究瓦楞纸板的抗弯曲能力。??师:今天的实验材料很多,老师用一个纸箱装了过来!我发现纸箱上还藏着秘密呢!现在我给每组发一小块这样的纸板,你们可以弯一弯纸板,感受一下它的抗弯曲能力! ??预设:我发现这种纸板的抗弯曲能力很强!。 ??师:包装箱用的这种纸板叫瓦楞纸板,它的抗弯曲能力很强!(板书:瓦楞纸板抗弯曲能力很强)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可以把瓦楞纸板剥开,看看各部分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各部分的厚薄和软硬怎样的。??师:瓦楞纸板有三层或五层,中间一层或两层是波浪形的,这几层薄纸板黏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结构使瓦楞纸板的强度大大增加,比把三、五层薄纸板平粘在一起强度大多了。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增加物体的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这样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我们这里是改变形状,也能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这样既减少了材料的用量,又增强了抗弯曲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预设: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2、改变形状,可以增强抗弯曲能力。3、不同形状的抗弯曲能力不同。4、瓦楞纸板的抗弯曲能力很强。师:看来同学们都有很大的收获!希望你们今后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能有更多既节省材料,又增强抗弯曲能力的发明创造。下课! 板书设计: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 形状:抗弯曲能力:改变形状,抗弯曲能力增强。不同形状的抗弯曲能力不同。瓦楞纸板抗弯曲能力很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