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电子版(2019)信息技术七上 第1节 信息及其特征 课件(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电子版(2019)信息技术七上 第1节 信息及其特征 课件(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1节
信息及其特征
学习任务
1、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并能列举身边的信息实例
2、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3、了解信息获取与加工的方法、步骤
学习过程
阅读故事,思考问题
阅读教材P2小故事,研究信息及其特征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故事内容解决如下问题∶
(1)在小故事描述的场景中,主要传递了哪些信息?信息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变化?
(2)在传递过程中,信息主要借助了哪些载体?
(3)在传递过程中,信息是否存在着时效性?信息是否有错误的风险?
(4)江北总部首长应如何解读老板娘报告的数据?
学习过程
一、信息的存在形式和载体
1、信息的定义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霍顿:信息是为了满足用户决策需要而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总结: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或者说,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2、信息的分类
从承载信息的数据形态来看,有文本信息、音频信息、图像信息、动画信息和视频信息等;
从表达信息所用语言来看,有中文信息、英文信息、日文信息等;
从承载信息的具体物质来看,有存储在纸张上的信息、存储在磁盘上的信息、存储在动物骨骼和兽皮上的信息等。
3、信息无处不在
02
知了鸣叫
04
触角交流
03
蜜蜂跳舞
01
鸟儿鸣叫
3、信息无处不在
自然界中,小猴子会使用特殊的叫声示警,蚂蚁和蜜蜂能够通过碰触触角和散发特殊气味传递信息,人类则借助语言、文字来传递信息。因此,信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的思维领域之中普遍存在。动物之间相互传递的信息是极为简单的,通常复杂、重要的信息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人类对语言、文字的使用,使信息的形态、丰富性有了极大的发展。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信息,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和人类的思维领域之中。
4、信息基本知识的应用
讨论“江防图过江”中信息的存在形式和载体,将梳理出来的内容填写在图1-1中。
图1-1
“江防图过江”中信息的存在形式和载体
学习过程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具有载体的依附性
信息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总是以某种形式(如声音、符号、文字、图片、视频等)表现出来,并依附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这就是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2.信息具有价值相对性
活动:“信息”大家看;
信息的价值具有相对性,对于不同的信息接收者,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这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能力。
3、信息具有传递性
信息是能够被传递的。借助语言、文字、手势、特殊气味、电磁信号等手段,我们可以把信息从一方传递到另一方。
在农耕文明时代,人类对信息的传递主要是口口相传。随着文明的发展,书籍、纸张的出现有效地提升了信息的传递范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就反映了文字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如今,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是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效率,特别是微博、微信等产品的出现,使信息的传递变得极为容易。在这个自媒体爆炸的信息化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人人也都是信息的接收者。
4、信息具有共享性
活动展示:传纸(信息)游戏
传递信息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如果是交换物品,如两个同学交换学习用具,在交换之后,原有的学习用具会被对方占有,自己将不再拥有。而信息的交换是双方都享有被交换的同一个信息,而且此信息可以被多次重复使用,不会损耗和消失。
5、信息具有时效性
由于特定的信息反映系统特定的状态,而系统的动态性又决定了系统始终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因此,反映系统状态的信息必然有其时效性,即信息是有生命周期的。一个有效信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成为无效信息或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
信息的价值在于它的时效性,因此,及时地占有信息、迅速地传递信息和准确地处理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但并不是所有过时了的信息都没有利用价值,有些信息存放的时间越久就越有价值,例如历史档案、古籍、经典文学等。
6、信息具有真伪性
活动展示:信息猜猜猜。
由于人类感知、接收、识别信息的能力总是有限,因而对信息的识别会不完全,形成认知“伪信息”;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错误,产生传递“伪信息”,有些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编造虚假信息,会造成人为“伪信息”。这些都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
信息的真伪性提醒我们,要注重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筛选,要采取有效策略防止信息污染。
7、信息基本特征的运用
讨论“江防图过江”中体现了信息的哪些特征?将梳理的内容填写在表1-1中。
基本特征
具体体现
依附性
价值相对性
传递性
共享性
时效性
真伪性
表1-1
“江防图过江”中体现的信息的的特征
学习过程
二、了解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1、信息获取与加工基本知识研究
(1)信息获取的渠道及方式
从人类所使用信息的来源看,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渠道获取的信息∶
①直接由人类感觉器官所感知到的信息,比如冬天的寒冷、夏季的湿热、同学之间的友谊等;
②通过阅读书报、杂志、电子出版物等所获得的信息,比如各种新闻、趣味故事等;
③来自电视、电话、广播等渠道的信息;
④来自计算机和网络平台的信息,比如来自微信、微博、QQ等平台或网站的信息。
基于信息的来源,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有∶
①亲自体验、调查与探究,直接获取第一手信息;
②通过与他人交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③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
在信息化时代,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已经成为
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确定信息获取的范围方向
B
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方式和方法获取信息
C
制订信息获取的目标要求
A
(2)信息获取的主要步骤
基于经验、常识和逻辑辨别信息
B
从多渠道印证信息
C
从信息的来源判断信息的可靠性
A
(3)信息甄别
(4)信息加工
为了能让信息真正地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对获取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是必需的。当今社会被称为信息爆炸时代或大数据时代,面向大数据的信息加工通常建立在复杂的算法基础之上。比如,国家气象台基于气象云图做出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和台风警报、电商网站根据当年商品的销售情况预测下一年度用户的消费需求等。这些研究问题都需要基于大数据借助专业算法完成,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加工与数据分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