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及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及反思

资源简介

第二框 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知道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途径。
能力目标:用科学精神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增强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材料呈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多次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次疫情防控使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新世纪以来,从非典到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再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新发传染病频率明显升高。只有更好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才能守护人类健康。要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这个旗帜必须高扬。
教师讲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建设生态文明,势在必行。构建人与自然的美丽和谐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共筑生命家园吧!
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探究一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材料呈现:
记者在海南省某个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看到,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据了解,此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97公顷,包含日岛和月岛。其中填海面积为49.1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当中央环保督察组给出反馈意见后,便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
思考: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
小结: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②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活动(探究与分享P82~83)。
思考:(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2)伦敦空气污染的治理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3)说说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我们要在生产生活理念和方式上有哪些转变。
提示:(1)①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②间接原因是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蓄积——特殊天气。③根本原因是人类不断破坏和污染环境。
(2)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3)
①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让绿色出行、环保出行成为我们自觉的生活方式。
(三)建设生态文明
材料呈现:
河长制湖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是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有能”转变的关键一年。通过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全国河湖面貌显著改善,一些地区实现了河湖管理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当前,要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推动河湖面貌持续好转,构建美丽河湖、生态河湖、健康河湖,努力让每条河湖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思考: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有什么现实意义?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小结: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探究二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一)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1.材料呈现:
经过十多年持续治理和国家草原补贴政策的实施,如今内蒙古草原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草原明显恢复。图片是羊群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上觅食的情景。
思考:材料告诉了我们什么?
小结: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2.活动(探究与分享P84)。
思考:(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2)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提示:(1)先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后是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相结合。
(2)关停污染企业;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等等。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3.活动(探究与分享P85)。
思考:(1)你如何看待图中人物的观点?谈谈理由。
(2)如果你是小清,面对家乡小河的变化,你认为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家乡人民群众各应该承担起哪些责任?
提示:(1)①村民王婶的观点有道理,指出了造纸厂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造纸厂厂长的观点严重错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③小清父亲的观点是错误的。不仅要看眼前的经济利益,更要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2)①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律,对造纸厂查处,并督促企业加强环保意识,进行环境保护。②造纸厂必须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强化责任意识,承担相应的企业责任。③家乡人民群众应该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劝阻企业破坏环境的不法行为,并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了丰富的材料,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活动,学生自主讨论、选择进行探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分享交流和思维碰撞中,让学生自主生成观点认识,做到深度教学。努力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状态专注、独立思考、积极合作、大胆展示,教师全身心投入,落实核心素养要求,在和谐的氛围中对话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